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2个纤维用苎麻品种华苎4号和中苎1号设3种不同播种密度(667 m2种植3万、5万、8万株),研究不同播种密度对苎麻次年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在667 m2种植5万株的播种密度下,有效株数和小区鲜重表现较好,此结果利于苎麻机械化初加工-绿色脱胶模式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对苎麻品种华苎4号新栽麻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4个参试因子对新栽苎麻原麻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磷肥〉氮肥〉密度〉钾肥;  相似文献   

3.
不同基因型对苎麻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11种基因型苎麻(Boehmeria nivea L.)的愈伤组织诱导效应及其分化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黄壳早和湘苎2号、华苎3号、巴西麻6号基因型较易脱分化,华苎1号较难脱分化,多数基因型在6-BA 0.5~2.5 mg/L NAA 0.5 mg/L 和6-BA 0.5~2.5 mg/L 2,4-D 0.5 mg/L 的组合中有较高的出愈率,此两种组合适合于苎麻叶愈伤组织诱导.  相似文献   

4.
采用纸上培养法,对中饲苎1号种子在4种钠盐(NaCl、Na_2SO_4、Na_2CO_3和复合盐)不同浓度(0%、0.2%、0.4%、0.6%、0.8%、1.0%、1.2%和1.4%)胁迫下进行发芽试验,研究不同钠盐对中饲苎1号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幼根长度、活力指数及耐盐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钠盐胁迫下,随着钠盐浓度的增加,中饲苎1号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幼根长度、活力指数和耐盐指数均逐渐降低,种子发芽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幼根生长逐渐受到抑制。中饲苎1号种子对4种钠盐的耐受性从强到弱为NaCl、Na_2SO_4、复合盐、Na_2CO_3。  相似文献   

5.
以湘苎3号(深根型)、华苎4号(中根型)、黄壳麻(浅根型)3个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ich.]品种为材料,选择出适宜南方红壤山坡地种植的苎麻品种。结果表明,浅根型的黄壳麻在山坡地种植具有保持水土、缺兜率低的优势,是适宜红壤山坡地种植的苎麻品种。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工接种、病圃诱发及大田调查的方法 ,鉴定了苎麻新品种“赣苎 3号”的抗病性。结果表明 :“赣苎 3号”高抗花叶病、根腐线虫病和疫霉病 ,中抗炭疽病。讨论了苎麻品种对几种不同病害的抗性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苎麻栽培种湘苎3号CAD基因全长cDNA序列;再运用qRT–PCR技术对木质素含量不同的代表性苎麻品种湘苎1号、湘苎3号、湘潭大叶白和城步青麻的CAD基因在其茎秆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使用1%间苯三酚和25%盐酸对4种苎麻茎横切片进行特异染色,观察品种间木质素染色度。结果表明,获得的苎麻CAD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 378 bp(GenBank登录号,KF758396),编码359个氨基酸,推导为苎麻肉桂醇脱氢酶(BnCAD)。该推导蛋白质与已报道的几种植物木质素合成酶CAD的同源性均达90%以上,其中与蒺藜苜蓿的同源性达97%。运用qRT–PCR方法对BnCAD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苎麻CAD基因在湘苎1号和湘苎3号的韧皮部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木质部的表达水平,而在城步青麻木质部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在韧皮部的表达水平,该基因在湘潭大叶白的韧皮部和木质部表达量接近。4种苎麻茎横切片的木质素染色结果表明,品种间木质素染色度与CAD基因在其韧皮部的表达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合山区坡地种植的苎麻品种,以中苎系列苎麻品种为材料,在张家界山坡地进行栽培试验,分析比较品种的经济性状、产量和品质。研究结果表明,中苎1号、中苎2号和中苎3号都表现了很好地适应性,中苎1号和中苎2号年原麻产量超过3 300 kg/hm~2,是纤维高产品种;中苎2号麻叶产量超过10 000 kg/hm~2,可作为纤饲兼用品种;中苎3号纤维支数达2 340公支,是特色的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9.
对选育出牧苎0904与父本鄂苎1号和生产中推广种植的品种湘苎2号(CK)在物候期、植株性状、生长速率及干苎麻生物产量等方面进行了观测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牧苎0904和对照材料鄂苎1号、湘苎2号物候期基本一致。其平均株高为179.1 cm,较对照鄂苎1号、湘苎2号分别高22.92%和8.15%;平均茎粗1.02 cm,较鄂苎1号、湘苎2号分别低1.92%和20.31%。牧苎0904生长速度快,平均为3.69 cm/d,较对照鄂苎1号和湘苎2号分别高2.50%和16.04%。牧苎0904干草产量连续3年平均为20 610.55 kg/hm2,较对照鄂苎1号和湘苎2号分别增产15.78%和14.04%。  相似文献   

10.
对6个早稻品种(系)进行了单膜、双膜覆膜方式的旱育秧试验.结果表明.双膜覆盖的生育期、秧苗素质、叶蘖动态、经济性状及产量都明显优于单膜覆盖;不同品种覆盖双膜的效应不同,双膜增穗效应的幅度依次为嘉早312(D3)>品系A(D5)>金优402(D4)>华矮837(DI)>华稻21(D2)>鄂早6号(D6),其结实率增加量依次为金优402(D4)>华矮837(DI)>华稻21(D2)>品系A(D5)、鄂早6号(D6)>嘉早312(D3),产量增加量依次为金优402(D4)>华稻21(D2)>华矮837(D1)>嘉早312(D3)>品系A(D5>鄂早6号(D6).  相似文献   

11.
以中苎1号为材料,分别采用稻草、麻地膜和塑膜对其进行田间覆盖处理,以不覆盖为对照,观察记录4种不同覆盖处理下土壤温度变化,并测定各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记录苎麻的出苗时间以及株高变化,苎麻收获后比较各处理的株高、茎粗、皮厚、纤维产量等产量性状。研究结果表明:苎麻过冬期间对其地表分别进行稻草覆盖、麻地膜覆盖和塑膜覆盖处理均能提早苎麻出苗时间,加快生长速度,收获的纤维产量和各经济性状也相对无覆盖处理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对苎麻品种华苎4号新栽麻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4个参试因子对新栽苎麻原麻产量的影响顺序是P2O5(x3)>纯N(x2)>密度(x1)>K2O(x4);频率分析结果显示,新栽苎麻三季折合产量y≥675 kg/hm2的最佳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25 425~29 100株/hm2,施氮量(纯N)412.50~453.75 kg/hm2,P2O5 116.40~135.00 kg/hm2,K2O 292.80~345.90 kg/hm2。  相似文献   

13.
以湘苎3号为材料,利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苎麻为四倍体,再从四倍体群体中择优与二倍体杂交,育成三倍体苎麻新品种Tri-1和Tri-2。区试Tri-1原麻产量为2 930.4 kg/hm2,比对照增产17.4%,Tri-2原麻产量为2 397.6 kg/hm2,比对照减产约4%;Tri-2的纤维支数达2 130公支,远高于对照品种湘苎3号;Tri-1、Tri-2抗炭疽病、立枯病、花叶病等,Tri-1的抗风性明显强于对照湘苎3号。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华耘花糯402"的最佳种植密度,进行了"华耘花糯402"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比较"华耘花糯402"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产量、生育期、植株性状和鲜穗性状,其每667 m2最佳种植密度为3 500~4 000株。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桂育7号"在南丹有机栽培条件下的旱育秧技术,设置了B1稻草覆盖、B2地膜覆盖、B3不覆盖3种不同覆盖模式的旱育秧试验和A1 20g/m~2、A2 50g/m~2、A3 80g/m~2 3个播种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桂育7号"适合南丹作为有机栽培品种;地膜覆盖是较理想的覆盖方式,20g/m~2是"桂育7号"旱育秧有机栽培最适宜播种量。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5个地区间苎麻产量差异的气候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苎麻生态区域适应能力的气候因素。[方法]在长江流域苎麻主产区选取5个不同生态区域分别作为试验点,考察了中苎2号的产量,并依据苎麻产量高低衡量了中苎2号对各生态区域的适应能力,最后分析了导致苎麻适应性差异的气候因素。[结果]各试验点产量差异较大,最高和最低产量差异达到2.3kg/20m2,且这一结果在2年试验中可以很好的重复。结合各生态区域的气候因子分析发现,中苎2号产量与其生长期间降水量、日照时间和相对湿度均呈显著相关性,其中长江流域不同生态区域日照时间和降水量可对中苎2号起到增产作用,而相对湿度则会对中苎2号起到减产作用。[结论]环境气候因子降水量、日照时间和相对湿度差异是导致苎麻在长江流域不同生态区域适应性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刘头明  汤清明  朱四元  唐守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59-15562,15734
[目的]探讨影响苎麻生态区域适应能力的气候因素。[方法]在长江流域苎麻主产区选取5个不同生态区域分别作为试验点,考察了中苎2号的产量,并依据苎麻产量高低衡量了中苎2号对各生态区域的适应能力,最后分析了导致苎麻适应性差异的气候因素。[结果]各试验点产量差异较大,最高和最低产量差异达到2.3 kg/20 m2,且这一结果在2年试验中可以很好的重复。结合各生态区域的气候因子分析发现,中苎2号产量与其生长期间降水量、日照时间和相对湿度均呈显著相关性,其中长江流域不同生态区域日照时间和降水量可对中苎2号起到增产作用,而相对湿度则会对中苎2号起到减产作用。[结论]环境气候因子降水量、日照时间和相对湿度差异是导致苎麻在长江流域不同生态区域适应性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华粳5号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华粳5号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方法]开展华粳5号不同密度机插试验、高产示范方研究。密度试验株行距分别为30.0 cm×15.0 cm、30.0 cm×13.3 cm、25.0 cm×12.5 cm、25.0 cm×12.0 cm、20.0 cm×13.5 cm。[结果]华粳5号分蘖性中等,机插密度以25.0 cm×12.0 cm较为适宜;基蘖肥与穗肥氮施用比例以7∶3最佳,促早发,中期控群体,后期攻大穗,容易获得高产。[结论]该研究可为华粳5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湘苎2号、湘苎3号、新宁青麻、四川洪县园麻的叶片为材料,构建4个品种高效、稳定的不定芽再生体系. 湘苎2号、湘苎3号、新宁青麻、四川洪县园麻最适诱导愈伤组织及分化不定芽的培养基分别为MS+0.7 mg/L TDZ+0.02 mg/L 2,4-D,MS+0.3 mg/L TDZ+0.01 mg/L 2,4-D,MS+0.3 mg/L TDZ+0.05 mg/L 2,4-D,MS+ 0.9 mg/L TDZ +0.05 mg/L 2,4-D;不定芽分化率分别为83.3%,81.7%,90.0%,86.7%;4个品种再分化时出现丛生芽,新宁青麻愈伤组织的平均再生不定芽数达2.62个,其他3个品种也都有数量不等的丛生芽产生,不定芽生根培养基为MS+ 0.05 mg/L NAA;叶块经过添加6%蔗糖培养基培养2周,再转入含3%蔗糖的培养基中培养,其中经6%蔗糖培养能显著提高湘苎2号、新宁青麻、四川洪县园麻不定芽分化率、平均再生不定芽数.  相似文献   

20.
苎麻新品种湘苎3号选育及光合作用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苎3号(原名C-20)系广西黑皮蔸经自由授粉的后代中选育而成的。该品种具有光合生产力强,干物质积累速度快,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等特性。在湖南省多点试验结果,增产15%-38%,全年纤维平均支数达2000支,高抗花叶病。湘苎3号#+(14)C同化物的运转速率和向麻皮的分配率均高于对照品种。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导性和水分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而暗呼吸速率只略高于对照。湘苎3号的最大叶面积系数可达7左右,光合速率可达14mgCO#-2·dm#+(-2)h#+(-1)。可见,湘苎3号具有较良好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