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代农业》2014,(21):27-27
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和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4LZD-2.0大豆联合收获机,配置大豆低割装置,对地面适应性好,损失率低,受到大豆种植大户的一致好评。长期以来,在我国大豆收获主要采用稻麦联合收获机作业,据田间测量表明,由于机器参数、部件结构不适合收获大豆等原因造成的收获损失高达10%。自2013年起,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努力,成功设计试制出了4LZD-2.0大豆联合收获机,在普通稻麦联合收获机基础上,设计了适合于大豆收获的低割装置,保证割台随地面仿行,对割台参数进行优化,减少割台损失。对脱粒清选系统进行参数优化,减少破损率。通过田间试验表明,该机能实现大豆低创要求,损失率小,破碎率低。  相似文献   

2.
清选机构是联合收获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联收获机的清选机构按结构形式可分为风筛组合式和易风选式。风筛组合式清选机构由风选和振动筛选成,清选效果好,但结构复杂,一般在大、中型联合收机上采用。风选式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但清选效果佳,含杂率高达10%左右,一般在简易型联合收获机采用。小型谷物联合收获机,特别是南方地区的小型合收获机没有清选装置,  相似文献   

3.
清选损失率是评价联合收获机作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进行收获作业时,清选脱出物中会有少量的籽粒,这些籽粒会随着杂物一起被排出机外,导致联合收获机的收获质量降低。为提高联合收获机清选损失监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给联合收获机清选损失监测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安装位置、总体布局及信号处理方式选择提供借鉴,在阐述联合收获机清选损失监测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联合收获机清选损失监测方法的优劣,对最常用的冲击压电信号监测进行深度分析,对其传感器结构、总体布局及信号处理方式进行分析,并基于联合收获机清选损失监测研究现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逐渐增加,一般采用小麦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但多种因素导致收获质量较差。本文总结了提高大豆机收作业质量的措施,包括注意大豆收获的时机、联合收获机的使用和调整等方面内容,以期更好地推动河北省大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工程分析过程中,对用户专业知识水平要求高、操作繁琐、模型跨平台转换费时、效率较低等问题,研究一种交互式工程分析系统,通过人机交互方式作静态与模态分析,在保证分析准确性前提下适应用户群体更广泛,并大幅提高分析效率,缩短研发周期.基于联合收获机脱粒与清选装置参数化模型库,以纹杆滚筒式脱粒装置为例,分析...  相似文献   

6.
4LZS—1.5小型四轮背负式谷物摘穗联合收获机由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山东工程学院研究的4LZS—1.5小型四轮背负式谷物摘穗联合收获机,主要用于小麦、水稻田间联合收获。该机由摘穗台、输送槽及脱粒、清选等装置组成,它借作物茎秆支持力,利用梳齿摘穗滚...  相似文献   

7.
新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总体设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强度,根据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本文主要对该机的挖掘铲、分离、清选分级装置的设计进行了阐述,该机集马铃薯挖掘、分离、清选和分级等功能于一体,使收获后的马铃薯能按尺寸大小分级直接装袋(箱),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8.
花生联合收获机清选系统振动筛运动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内嵌于SolidWoks中的COSMOSMotion插件对花生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振动筛进行了虚拟样机仿真分析,并研究了振动筛曲柄长度、曲柄输入转速对振动筛振幅、振动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大曲柄长度、曲柄输入转速能明显提高筛分效率.  相似文献   

9.
安装搅拌刮土装置的自装车式马铃薯收获机配合固定式势能拣拾清选设备收获清选马铃薯。能够达到低成本、高效率、少用人工、清选质量好的目的,具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介绍该机械和设备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从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获悉,"秋分"以来,全国共有1806.2万台农机具投入到"三秋"生产。据介绍,全国共投入玉米联合收获机22.5万台,完成机收2.5亿亩,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1万台、4700万亩,进度快一周左右,玉米机收水平超过45%;投入水稻联合收获机47.2万台,完成中晚稻机收1.8亿  相似文献   

11.
旋风分离清选适用于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在保证清选损失率小的前提下,降低含杂率是设计的关键。为探寻分离筒中气流和籽粒两相流动规律,选取水稻脱出物中谷粒、颖壳、瘪谷、杂穗等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对4LZ-0.8型水稻联合收割机清选系统中的旋风分离清选装置进行三维数值仿真模拟,分析不同工况下清选模型中各组分籽粒的运动轨迹,计算其分离效率。并以低损试验条件下谷粒清洁率为主目标进行台架试验,对最优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评价扬谷轮转速、吸杂风机转速和分离组件距入口高度三因素与装置清选性能之间的影响关系,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得到较优参数组合:当扬谷轮转速为1 163 r/min,吸杂风机转速为1 920 r/min,分离组件距入口高度为63.26 mm时,预测所得谷粒清洁率为99.26%,可为清选装置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豆联合收获机气力卸粮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阶段大豆联合收获机传统螺旋运输器卸粮过程中籽粒破碎率较高的问题,设计一种大豆联合收获机气力卸粮装置。以叶轮转速、风机转速、卸粮软管内径为试验因素,破碎率及卸粮效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破碎率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为,风机转速、叶轮转速、卸粮软管内径,对卸粮效率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为,叶轮转速、卸粮软管内径、风机转速;通过多目标参数优化分析得到适合气力卸粮的工作参数为,叶轮转速15r/min、风机转速3 166r/min、软管内径100mm,此时破碎率为1.49%,卸粮效率1.3L/s。该装置能有效降低联合收获机卸粮过程对大豆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马铃薯收获依靠人工或小型挖掘机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设计了4U-1400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收获机主要由挖掘装置、土薯分离装置、茎秆分离装置、垂直提升装置、装袋装置、传动系统、机架以及行走装置等部分组成,结构紧凑。通过运动学分析和试验,确定了各装置的关键参数。运用Solidworks软件绘制虚拟样机,进行模型验证,各零部件之间不存在干涉现象。该机可一次性完成2行马铃薯的挖掘、土薯分离、薯秧、杂草和残膜分离、垂直提升以及装袋等工序,克服了马铃薯收获机装袋技术难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力发展谷物联合收获机是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的谷物联合收获机以中、小型为主,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发展缓慢,研发喂入量10 kg/s以上的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对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介绍了国外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其发展趋势是逐步向完全自动化收获作业的方向发展,向高效率、高质量、高智能、高舒适方向发展。然后介绍了我国当前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的谷物联合收割机仍然以中、小型为主,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的研制还处在起步阶段,通过比较得出我国联合收割机的现状与国外相比差距显著,最后针对我国谷物联合收割机行业及企业分别提出了建议,为我国谷物联合收割机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现有通用小型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内高残留的问题,选定农广4LZ-0.8小型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为原型机进行改进设计,为满足育种收获低混种的农艺要求,对脱粒装置底部曲面进行了改进,并采用了全程气流辅助清理和扬谷器清理的组合方式,解决了原有搅龙与刮板输送造成高残留的缺陷。设计了脱粒试验台进行试验,以喂入量、导向风管入口风速、扬谷器转速为试验因素,以脱粒装置内谷粒残留量为性能评价指标,先进行不同风速下最大喂入量的单因素试验,以确定试验因素范围,再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脱粒装置清残留的数学模型,优化确定了最佳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喂入量为0.6 kg/s;导向风管入口风速为12 m/s;扬谷器转速为1 000 r/min时,装置内整体残留量为0.18 g。  相似文献   

16.
双割台双滚筒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的设计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降低再生稻头季收获碾压率,设计1台轻量化、宽割幅、低碾压的双割台双滚筒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该机由2套收割、脱粒、清选及储粮系统构成,共用1套履带式行走底盘,其收获装置采用对潮湿作物脱粒能力强的轴流钉齿式脱粒滚筒,清选装置采用质量轻、功耗小的气流清选筒式装置。对整机结构及参数进行设计并试制1台割幅为2.55m、理论喂入量为1.6kg/s的样机。以水稻品种"中香一号"为试验对象,对该机进行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机作业速度可达0.24 m/s,割茬高度在0.35~0.55 m间可调,工作效率为0.133hm~2/h。该机碾压率低、质量轻,能满足再生稻头季收获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李骅  尹文庆  刘恒 《江西农业学报》2011,(9):171-172,175
分析4LZ-1.0型联合收割机的清选效果及脱粒后混合物的组成,可有针对性地对清选装置进行创新设计,为此在田间试验过程中,对排出物进行取样,并分类进行测量与统计。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脱粒后的混合物中,成熟谷粒质量约占90%,经过清选后,轻杂物全部得到清除,清选损失小于1%,但含杂率达4.9%;通过对千粒重的测量分析,在脱粒后的混合物中,谷粒、瘪谷及短茎秆数量比例为793∶205∶2。因此,对4LZ-1.0联合收割机的改进设计时,要在保证较小值的清选损失前提下,把降低含杂率作为主要设计目标,所测定的清选前混合物的数量比例关系可为运用离散单元法进行清选力学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陆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15-6617
以联合收割机的电控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电控系统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法对其进行自适应控制。针对性地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自适应控制的速度控制装置,建立了自适应控制参考模型和模糊控制规则,试验表明,此设计完全满足联合收割机的电控系统设计要求,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旋风分离清选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但其清选过程中仍存在损失率高、湿物料清选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对旋风分离筒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与改进,并运用Fluent 15.0软件对优化前后的分离筒内部气流场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吸杂风机转速、扬谷器转速、挡板倾斜角度为试验因素,清洁率和损失率为性能评价指标,运用三元二次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吸杂风机转速为2 452 r/min,扬谷器转速为783.8 r/min,挡板倾斜角度为41°时,装置性能最佳,此时清洁率为98.26%,损失率为0.003 5%。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脱出物含水率越高,装置优化后性能提升效果越明显,该结果可为后期旋风分离筒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e work of the air-and-screen cleaner of a grain combine harvester is considered. Flows of grain–straw heap supplied for cleaning are evaluated. The methods of splitting the heap into grain and nongrain parts are described. To improve the work of the grain combine harvester cleaner, several design solutions are proposed that make possible an intensified fractionation of straw-grain heap. In the modified design of the lipped screen, the combs of the upper working sections of neighboring louver boards are offset by one half of the comb pitch. This makes it possible to improve, at an intensive heap supply, the transporting capacity of the straw particles en route to the cleaner exit. An S-type design of louver boards is proposed for a mor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air flow in the cleaning system. These boards have a low air flow resistance and allow achieving an air flow with better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speed, uniformity, directionality),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run the combine harvester cleaning system with lower grain lo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