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1(ANXA1)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与肝外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58例肝外胆管癌手术切除标本及30例癌旁胆管组织,应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步法检测ANXA1和XIAP在癌组织及癌旁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NXA1和XIAP与肝外胆管癌患者性别、年龄、癌灶大小、分化等级、TNM分期、浸润转移及3年生存率7项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癌组织ANXA1和XIAP阳性率分别为84.5%(49/58)和81.0%(47/58),癌旁胆管组织分别为30.0%(9/30)和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NXA1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等级无关(均P>0.05),在癌灶>1.5 cm、TNM(Ⅲ+Ⅳ)期、有浸润转移和3年内死亡患者中,其阳性率显著高于癌灶≤1.5 cm、TNM(Ⅰ+Ⅱ)期、无浸润转移和3年内生存患者(均P<0.05);XIAP表达与性别、年龄无关(均P>0.05),在癌灶>1.5 cm、低分化、TNM(Ⅲ+Ⅳ)期、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标本cyclin D1和SLeX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85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及30例癌旁胃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TM plus二步法检测cyclin D1和SLeX在胃癌及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yclin D1和SLeX与患者性别、癌灶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转移浸润及5年生存期6项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癌组织cyclin D1和SLeX阳性率分别为61.2%(52/85)和85.9%(73/85),癌旁胃组织cyclin D1和SLeX阳性率分别为0和6.7%(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和SLeX表达与性别及癌灶大小无关(P>0.05),在低分化、进展期、有转移浸润和5年内死亡患者中,Cyclin D1和SLeX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早期、无转移浸润和5年内生存患者(P<0.05)。Cyclin D1和SLeX表达呈正相关(r=0.40)。结论 Cyclin D1和SLeX与胃癌发生发展显著相关,两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LeX和Maspin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IDC)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80例BIDC手术切除标本及30例距癌灶3 cm的癌旁乳腺组织,应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SLeX和Maspin在癌组织及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LeX和Maspin与病人年龄、TNM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Th1/Th2平衡漂移中IL-4、IL-10、TGF-β表达与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49例口腔鳞癌标本进行IL-4、IL-10、TGF-β染色,观察肿瘤不同区域IL-4、IL-10、TGF-β的分布情况,同时利用HIPAS100图象分析软件获取各指标表达水平灰度值,综合分析3种指标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发展的关系。结果肿瘤细胞以及部分间质浸润淋巴细胞表达IL-4、IL-10、TGF-β,3种指标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有差别,中央区阳性细胞较多,呈现高水平表达,肿瘤浸润前沿内阳性细胞较少,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两区域各指标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在口腔鳞癌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密切相关(P<0.05);IL-10在口腔鳞癌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TGFβ在口腔鳞癌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体积、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密切相关(P<0.05);肿瘤中央区IL-4、IL-10、TGF-β表达水平之间两两密切相关(IL-4、IL-10间r=0.6617,P<0.05,IL-10、TGF-β间r=0.8862,P<0.05,IL-4、TGF-β间r=0.5731,P<0.05),肿瘤浸润前沿组织中IL-4、IL-10表达存在明显相关(r=0.7529,P<0.05)。结论口腔鳞癌及其间质中浸润淋巴细胞与肿瘤相互作用使Th1/Th2平衡向Th2漂移,肿瘤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并且可能是导致肿瘤细胞更具侵袭性,远处淋巴结转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odilator-stimulated Phosphoprotein,VASP)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探讨其在胃癌形成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胃癌组织42例和癌旁胃粘膜组织16例。癌组织按病理学和组织学分期分度。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VASP表达和分布。结果: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中,胃粘膜上皮细胞及腺上皮细胞未见VASP阳性表达,而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有很强的VASP阳性表达。VASP在癌组织(粘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有很强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胃粘膜的表达;VASP表达在高、中、低分化腺癌中平均免疫印记指数分别为0.757、1.152、1.457,高分化腺癌组与中、低分化腺癌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P表达在TNMⅠ、Ⅱ期组和TNMⅢ、Ⅳ期组中平均免疫印记指数分别为0.685和1.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P在无淋巴转移和有淋巴转移组中平均免疫印记指数为1.753、0.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ASP在正常的胃组织和胃癌中分布和表达差异表明VASP参与了正常的胃粘膜上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LeX和CK19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组织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TMplus两步法检测12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30例癌旁甲状腺组织中SLeX和CK19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SLeX和CK19总体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和96.1%,显著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P0.05);存在浸润和伴有淋巴结转移者,SLeX和CK19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浸润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SLeX与CK19表达具有一定正相关性(r=0.30)。结论 SLeX和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多数呈强阳性表达,两者与癌组织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0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ER、PR和PTEN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并结合其临床表现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或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ER、PR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TEN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ER、PR有助于了解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或(和)术后的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胃癌组织61例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胃癌中VEGF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胃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中VEGF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及生存率呈显著相关(P0.05)。证明VEGF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VEGF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生存密切相关,VEGF的检测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KISS-1基因编码产物metastin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70例乳腺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中VEGF和metastin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6%(62/70),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2.9%(30/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tast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0.0%(21/70),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9%(51/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表达水平与乳腺癌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etastin表达水平与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VEGF和metasti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VEGF与metastin表达水平的同时检测,对分析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内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及其表达TGF-β对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9例口腔鳞癌标本进行CD68、TGF-β染色,观察巨噬细胞在肿瘤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以及TGF-β表达,同时利用CD105标记微血管密度,综合分析肿瘤血管和巨噬细胞的分布特点及其与肿瘤浸润的关系。结果 1、巨噬细胞记数在鳞癌组织内有差别,癌中央组织内较多,肿瘤浸润前沿内较少,而且密度较高区域肿瘤细胞形态梭形变,单个癌细胞浸润现象较明显;2、微血管记数在鳞癌的不同区域存在明显差别,中央区明显高于外周区;3、CD68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密切相关;TGF-β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肿瘤细胞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体积、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密切相关;4、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CD68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r=0.7692,P<0.05),肿瘤组织中TGF-β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无明显相关(r=0.3529,P>0.05)。结论口腔鳞癌间质中浸润的巨噬细胞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并且导致肿瘤细胞更具侵袭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达TGF-β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唾液酸化Lewis X(SLeX)和精氨酸酶-1(Arg-1)表达与肝细胞癌(H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120例HCC手术切除标本及30例癌旁肝组织,应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步法检测SLeX和Arg-1在HCC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LeX和Arg-1与HCC患者性别、年龄、肉眼类型、瘤体大小、分化等级、转移及5年生存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HCC癌组织SLeX和Arg-1阳性率分别为44.2%(53/120)和75.8%(91/120),癌旁肝组织分别为3.3%(1/30)和100.0%(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LeX和Arg-1表达与性别、年龄、肉眼类型、瘤体大小无关(均P>0.05)。在低分化、有转移和5年内死亡患者中SLeX高表达,Arg-1低表达,呈负相关性(r=-0.31)。结论 SLeX和Arg-1与HCC发生发展显著相关,SLeX表达上调和(或)Arg-1表达下调均预示HCC分化差、易转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在鼻咽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与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l)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MPl和MMP-2、MMP-9在人鼻咽粘膜慢性炎(30例)、鼻咽癌(30例)和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24例)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鼻咽癌和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LMPl和MMP-2、MMP-9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鼻咽粘膜慢性炎。在鼻咽癌及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标本中还发现癌巢周边的成纤维细胞、癌周浸润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中也有MMP-2和MMP-9的表达。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鼻咽癌组织中LMPl与MMP-2、MMP-9的表达无相关性;而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LMPl的表达与MMP-2、MMP-9的表达呈中度正相关。结论:MMP-2、MMP-9在鼻咽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外扩散及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灶中LMPl与MMP-2、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LMPl可能参与鼻咽部疾病的恶性转化和癌细胞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R-34a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鼻咽癌组织标本,qRTPCR检测鼻咽癌组织中miR-34a表达量,对miR-34a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miR-34a表达是否影响鼻咽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 30例鼻咽癌组织中miR-34a的相对表达量为(2.367±0.235),而对应癌旁组织为(5.399±0.463);其中22例鼻咽癌组织(73.33%)中miR-34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对应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存在淋巴结转移及具有较高的TNM分期(Ⅲ+Ⅳ)的鼻咽癌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更低(P0.01)。结论 miR-34a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并与患者不良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上调miR-34a表达可能会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凋亡,miR-34a基因可能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在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张家口地区食管癌、胃癌和大场癌组织中Bcl-2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张家口地区187例消化道癌中Bcl-2表达率。结果Bcl-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阳性率为51.16%(22/43);胃癌中阳性率为44.12%(30/68);大肠癌中阳性率为75.00%(57/76)。Bcl-2在大肠癌中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管癌和胃癌(P<0.05)。Bcl-2的表达与消化道癌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相关性不明显(P>0.05)。癌细胞深肌层浸润外膜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Bcl-2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在张家口地区,Bcl-2与消化道肿瘤的细胞凋亡有关,在癌细胞浸润、转移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可作为消化道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黏蛋白(MUC)1、MUC2、MUC4、MUC5AC和MUC20在158例良、恶性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表明:1正常宫颈上皮高表达MUC1、MUC4和MUC5AC,部分表达MUC20,正常和良性宫颈组织不表达MUC2。2从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MUC1、MUC4和MUC20表达差异显著(P0.05)。与正常宫颈相比,宫颈腺癌中MUC2表达增加(P0.05),且MUC1和MUC5AC表达减少(P0.05)。3在宫颈鳞癌中,MUC1的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MUC4和MUC20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MUC4,P0.05;MUC20,P0.01)。4 MUC1、MUC4和MUC20三者呈显著相关(P0.05)。黏蛋白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其在宫颈良性病变和宫颈癌的表达不同,有利于宫颈不同组织类型的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粘附分子CD44v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CD44v6在69例宫颈癌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的CD44v6呈阴性表达。69例宫颈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68.1%(47/69)。CD44v6的阳性表达在不同的病灶大小、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在不同的病理类型及年龄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V6可能在宫颈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望作为反映宫颈癌恶性潜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D44V6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6例喉癌组织中PCNA和CD44V6的表达,并与46例中的17例癌旁组织作对照分析。结果46例喉癌组织中PCNA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71.8%,与17例癌旁组织的PCNA、CD44V6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年龄、临床分型患者喉癌组织中的PCNA、CD44V6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喉癌组织中的PCNA(CD44V6)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分级为Ⅰ级及Ⅲ级的PCNA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病理分级不同的喉癌组织的CD44V6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A和CD44V6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有望作为判断喉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脾酪氨酸激酶(Syk)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胃癌病理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中Syk和VEGF表达水平。结果Syk在正常胃组织中表达率为100.0%(100/10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0.0%(40/100);VEGF在正常胃组织中表达率为0.0%(0/10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0.0%(50/100),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yk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浆膜浸润、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浆膜浸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同时检测胃癌组织中Syk与VEGF表达水平,对判断胃癌浸润转移潜能及评估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nm23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66例皮肤鳞癌、12例淋巴结转移灶、21例假上皮瘤样增生及20例正常皮肤中nm23表达情况。结果:皮肤鳞癌中nm23表达下调,但鳞癌中nm23表达与鳞癌的转移、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及发病部位无关。结论:nm23基因表达下调是发生在鳞癌演进过程中的一个早期事件。nm23可能不具有抑制皮肤鳞癌转移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induced gene,TGFBI)和翻译调控肿瘤蛋白(translationally controlled tumor protein,TCTP)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联系及其与肿瘤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食管鳞癌标本及33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TGFBI和TCTP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食管癌耐药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TGFBI和TCTP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分化程度越低,TGFBI和TCTP的阳性表达越明显,呈负相关性(P0.05);且TGFBI和TCTP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等无关;食管鳞癌组织中TGFBI和TCTP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TGFBI和TCTP可为进一步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逆转耐药机制和判断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