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对4种杀菌剂进行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2.8%肟菌酯·氟吡菌酰胺悬浮剂1 875 倍液、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1 875倍液隔7 d施药2次,第2次药后7 d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达93.7%~94.8%,乙嘧酚防效较差,仅为75.6%。  相似文献   

2.
瓜白粉病重发期高效药剂的选择及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瓜白粉病重发期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等新型杀菌剂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各试验药剂对瓜白粉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药前病情指数30以上的重发生条件下施药1次,药后3 d防效为545%~634%,药后14 d防效为509%~600%,以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3 500倍液处理对白粉病的治疗效果最佳,药后3~14 d防效为592%~634%,速效性好,持效期长。试验期间调查各药剂对其他病害的控制效果表明,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灰霉病也防效优异,以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 500倍液处理防效更佳。建议田间瓜白粉病、灰霉病等多种病害混发时可选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等杀菌谱广的药剂,白粉病重发时可将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进行防治,避免或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的安全性及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750倍液、1 000倍液、1 500倍液于草莓白粉病发生初期使用,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第3次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93.01%、92.84%、84.03%,是防治草莓白粉病的特效药剂。  相似文献   

4.
开展20%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草莓叶部和果实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白粉病发病初期,20%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600倍液隔7 d施药2次,第2次药后7 d叶部和果实的防效分别为91.6%和74.9%,14 d防效则为96.0%和82.0%,对叶部的防治效果好于果实。试验浓度条件下无药害产生,适宜作为草莓白粉病防治药剂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筛选出对棚室栽培的草莓白粉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方法】选用4%四氟醚唑水乳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25%乙嘧酚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田间药剂筛选试验,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农药,连续喷药2次,间隔期7d,在喷药后3、5和7d后分别对草莓叶片和果实进行了防效测定。【结果】通过对草莓白粉病病叶的防效调查,结果表明,四氟醚唑和唑醚·氟酰胺对草莓白粉病防效较好,在施药2次后第7天时防效分别为77.29%和82.78%;通过对草莓白粉病病果防效调查表明,四氟醚唑、唑醚·氟酰胺和阿泰灵防效好于乙嘧酚、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结论】四氟醚唑和唑醚·氟酰胺对草莓白粉病防效较好,可用于北京地区棚室栽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乙嘧酚、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对草莓白粉病防效较差,不宜用于北京地区棚室栽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露娜森)悬浮剂防治草莓炭疽病药效研究结果表明,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露娜森)悬浮剂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有特效,平均防效为70.61%,可以在草莓生产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相关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第2次药后14 d叶片防效,43%氟菌·肟菌酯SC和42.4%唑醚·氟酰胺SC处理防效较好,分别为87.08%和82.88%;其次为30%氟菌唑WP、30%醚菌酯WP和4%四氟醚唑EW处理,防效分别为73.05%、72.18%和71.03%。第2次药后14d果实防效,42.4%唑醚·氟酰胺SC处理防效最好,为73.13%;43%氟菌·肟菌酯SC、30%醚菌酯WP防效次之,分别为67.99%和61.86%。综合试验结果分析,防治草莓白粉病建议使用43%氟菌·肟菌酯SC或42.4%唑醚·氟酰胺SC,在草莓白粉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均匀喷雾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唑醚·氟酰胺为对照药剂,进行氟菌唑和粉唑醇2种草莓绿色生产推荐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菌唑和粉唑醇施用量为农药登记常规剂量时,连续施药2次防效不理想;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180 g·hm-2和25%粉唑醇悬浮剂187.5 g·hm-2连续施药2次,药后7 d 防效分别达74.3%和74.0%,且对草莓安全性较好。在草莓绿色生产中,可在草莓白粉病发病初期选用氟菌唑和粉唑醇开展药剂防治,适当提高用药量且连续防治2次可达到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西瓜白粉病是苏北地区西瓜保护地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利用氟吡菌酰胺·肟菌酯等4种药剂在淮安市主栽品种"早佳-8424"上进行了西瓜白粉病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0%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 2 000倍、50%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 3 000倍、75%肟菌·戊唑醇WDG 1 500倍连续2次施药后,防效均在90%以上,75%肟菌·戊唑醇WDG 3 000倍和10%苯醚菌酯SC1 500倍2次用药防效分别达到82.02%和76.60%,而50%多菌灵WP800倍防治效果不理想,仅为45.12%。总体上看,50%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DG和10%苯醚菌酯SC3种药剂对西瓜白粉病的防治均有较好的防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15%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悬浮剂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15%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和最佳使用剂量,进行了本次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5%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悬浮剂135 g/hm~2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始盛期第1次用药,间隔7~10 d进行第2次用药,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92.98%,高于对照药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20%三唑酮乳油的防效。  相似文献   

11.
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辣椒白粉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嘧菌酯悬浮剂900~1 200 mL/hm2单独使用或与2.4%复硝酚钠·萘乙酸悬浮剂组合药后15 d对辣椒白粉病田间防效均为90%以上。建议辣椒白粉病发生初期,使用25%嘧菌酯悬浮剂900~1 200 mL/hm2,叶面喷雾3次,间隔7~10 d。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有效药剂,通过田间试验,明确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喷雾法于2016-2017年在山东省海阳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0d,有效成分用量75、100和125g·hm~(-2)处理防效为80.73%~95.40%,3次药后20d,防效仍达81.74%~93.34%,持效期较长,显著优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100g·hm~(-2))防效66.84%~71.72%,优于或相当于300g·L~(-1)氟唑菌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80g·hm~(-2))防效78.82%~87.66%。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悬浮剂是一种防治黄瓜白粉较为理想的药剂,建议在黄瓜白粉发生前或初期,推荐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用量75~125g·hm~(-2)。  相似文献   

13.
陈建明  孙裕建  周小军  朱丽燕  杨德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462+5653-5462,5653
[目的]筛选能有效防治葡萄白粉病的药剂。[方法]在防治葡萄白粉病田间小区试验中,设8个处理,于病害发生初期每隔10d施药1次,共施3次,药前进行基数调查,每次药后10d调查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结果]42.5%吡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SC使用剂量为2500和3000倍时,末次防效为78.6%和75.5%,与各对照药剂防效相当,对葡萄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葡萄安全。[结论]生产上使用42.5%吡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SC2500~3000倍液可有效防治葡萄白粉病。  相似文献   

14.
进行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增产效果明显,用药量达750 mL/hm~2以上时,第2次药后14 d病叶防效达74%以上、病指防效达87%以上,增产率达11%以上。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时,建议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用药量为750~900 mL/hm~2,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施药,间隔7~8 d再施药1次,连续施药2次。  相似文献   

15.
引进12种农药在温室辣椒白粉病发病初期喷雾防治,以验证其防效。结果表明,参试药剂对辣椒白粉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500 g/L异菌脲可湿性粉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50 g/L嘧菌酯悬乳剂、42.2%唑醚·氟酰胺悬浮剂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达82%以上。建议在温室辣椒白粉病发病初期选用以上6种药剂进行防治,间隔7 d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生产中各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SC)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0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对黄瓜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50.0,187.5,225 g·hm~(-2)在3次药后7 d的防效分别达80.40%,81.70%,83.11%。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防治黄瓜灰霉病效果较好,是防治黄瓜灰霉病的一种较好的复配杀菌剂。  相似文献   

17.
研究16%氯啶菌酯·氟环唑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和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药450 mL/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雾,末次药后7 d,对小麦白粉病的平均防效88.3%,锈病的平均防效在95.0%;末次药后14 d,对小麦白粉病的平均防效88.5%,锈病的平均防效在93.0%;增产效果显著,且对小麦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8.
5种药剂对设施栽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200倍液、50%醚菌酯干悬乳剂3 000倍液对草莓白粉病,无论是从速效性和持效期来看防效均优异,尤其是25%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对草莓白粉病防效最优。药剂使用剂量范围内对草莓安全无药害,对非靶标动物蜜蜂安全,是生产上理想的应急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9.
嘧菌酯在4种瓜类真菌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了嘧菌酯(Azoxystrobin)的商品制剂25%阿米西达悬浮剂(SC)防治4种瓜类真菌病害的效果。结果表明:第3次施药7d后,25%阿米西达悬浮剂1000倍液对西瓜炭疽病、西瓜蔓枯病和西瓜疫病的防效分别为88.93%、83.97%和69.65%,显著优于对照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WP)500倍液,58%甲霜·锰锌WP600倍液;第3次施药7d后和10d后,833倍液对冬瓜炭疽病和丝瓜霜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8.36%和90.78%,显著优于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WP和72%杜邦克露625倍液WP;第3次施药7d后,1500倍液对南瓜白粉病的防效达83.90%,显著优于12.5%腈菌唑乳油2000倍液。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找有效并且安全的桃树炭疽病防治药剂,对不同稀释倍数4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桃树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末次施药后7 d时,以2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最高,达95.27%,其次是2 500和3 000倍液处理,其防效分别为92.94%和90.07%,均显著高于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2 500倍液(CK1)的84.16%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250倍液(CK2)的87.28%;末次施药后14 d时,对桃树炭疽病叶片的防治效果和果实的防治效果均以2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最高,分别为93.25%和96.63%,其次是2 500和3 000倍液处理,均显著高于CK1和CK2;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定的浓度范围内,4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供试桃品种安全。因此,在桃树炭疽病发病初期连续施用4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2次,间隔时间15 d,对桃树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