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椎间cage融合内固定治双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56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的双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28例.A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治疗,B组采用传统钛板传统钛板cage融合器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病变椎间隙高度和吞咽困难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6个月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0.01),但两组术后同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bb角及病变椎间隙高度变化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术后6个月,两组的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系统治疗双、多节段颈椎病不但拥有传统前路钛板固定相似的临床疗效,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状况好及维持颈椎生理曲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颈椎病术后患者颈椎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手术治疗的79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40例及常规护理组39例,均给予颈椎病治疗常规护理措施,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干预前后颈部疼痛情况,使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价干预前后临床症改善情况,使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法(NDI)评价干预前后颈椎功能改善情况;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2组VAS、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及N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2组患者VAS、NDI评分较干预前下降(P<0.05),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较干预前提高(P<0.05);综合护理组干预后VAS、NDI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则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综合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颈椎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观察术后早期相邻节段的退变情况。方法 3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A组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B组采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术前及术后1 a均在头侧第一邻椎和第二邻椎行常规MRI扫描和T2弛豫时间成像(T2 mapping)扫描,测量头侧两邻椎髓核相应的mapping扫描T2值,分析并比较两组组内及组间邻椎间盘T2值的差异;同时分别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和ODI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神经功能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并观察植骨Cage融合情况和与Cage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两邻椎术后1 a的T2值均低于术前(P〈0.01),且第一邻椎术后1 a的T2值均低于第二邻椎(P〈0.01);A组术后1 a的第一邻椎T2值高于B组(P〈0.05),第二邻椎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a的JOA评分均大于术前(P〈0.01),A组术后1 a时JOA评分大于B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1 a的ODI评分均小于术前(P〈0.01),A组术后1 a时ODI评分小于B组(P〈0.05);两组间植骨融合率、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术后1 a均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早期相邻节段退变,但单侧的退变程度较双侧轻;同时单侧和双侧融合术均可有效地促进腰椎神经功能和腰椎功能恢复,但单侧也优于双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同次麻醉下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6例,其中,前路椎间盘摘除(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植入、锁定钛板内固定 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14例;前路椎间盘摘除(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植入、锁定钛板内固定 后路全椎板切除术1例;前路椎间盘摘除(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植入、锁定钛板内固定 后路半椎板切除术1例.结果:病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31个月,平均19月.大部分病人已恢复劳动和工作能力.手术疗效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17分法)标准.术后两周四肢肌力和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膝踝阵挛明显减轻,评分提高3~6分,术后半年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79.6%.无铁板松动及植骨块脱出等并发症.后路单开门无关门现象.结论:一期同次麻醉下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为复杂棘手的脊髓型颈椎病提供了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在达到充分解除颈髓前后压迫的同时稳定了颈椎.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效果。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行传统后入路,观察组实行椎旁肌间隙入路,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腰背部疼痛评分以及胸腰椎后凸Cobb角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腰背部疼痛的缓解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胸腰椎后凸Cobb角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椎旁肌间隙入路比传统后入路有更好的应用效果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患者在术后的疼痛缓解较快,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臭氧椎间孔注射联合银质针与颈椎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颈椎病患者81例分为臭氧椎间孔注射联合银质针组(n=43)和颈椎硬膜外阻滞组(n=38)。根据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ana—loguepainscale,VAP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颈椎病疗效评分标准,对治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的VAP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的VAP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改善率分别为:92.32%和91.94%,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臭氧椎间孔注射联合银质针与颈椎硬膜外阻滞治疗颈椎病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前者的改善率略高于后者;②臭氧椎间孔注射联合银质针治疗法,避免了颈椎硬膜外穿刺的高风险性,且可以在门诊病人中开展,病人无需住院,容易接受,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经济的颈椎病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改良式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的临床效果.方法 352例包茎及包皮过长患者行包皮环切,其中改良式包皮环切术163例和传统包皮环切术189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并对已婚患者进行国际勃起功能评分和治疗满意度量表评分.结果 改良组术中出血量(1.80±0.52)ml、术后疼痛时间(23.75±2.06)h、术后切口感染率(1.84%)、血肿发生率(1.23%)和包皮畸形发生率均小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手术时间和阴茎水肿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改良组手术后治疗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P<0.01),而国际勃起功能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传统组手术后国际勃起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满意度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改良包皮环切术有微创、患者痛苦小、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较传统术式临床疗效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研究氨甲环酸在颈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颈椎后路手术患者60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氨甲环酸治疗,将两组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血肿发生比例、手术操作时间、异体输血率、术后血栓的发生率和随访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血肿发生比例、异体输血率、术后血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操作时间相近。对照组随访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氨甲环酸在颈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有利于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降低术后血肿发生率和血栓发生率,减少异体输血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DLS)合并椎管狭窄的效果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收治的76例DLS合并椎管狭窄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优良率、腰椎生理前凸角及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椎间隙融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52.63%),观察组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44.74%)明显高于对照组(13.1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Cobb角(10.49±1.59)°及腰椎生理前凸角(35.69±3.19)°与术前的Cobb角(27.61±2.29)°及腰椎生理前凸角(11.71±2.21)°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观察组VAS评分(1.23±0.49)分及JOA评分(26.79±3.77)分与对照组VAS评分(2.14±0.56)分及JOA评分(20.13±2.54)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LS合并椎管狭窄经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临床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冠状Cobb角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的恢复,椎间隙融合情况良好,腰腿疼痛症状也得以有效缓解,但由于内固定降低了脊柱的灵活度及顺应性,邻近节段的退变较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医院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5例并进行随访,术中采用"Z"微型钢板分别固定在抬起的椎板及侧块上。比较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结果,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5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内固定牢靠,未见再关门现象。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观察官腔镜电切术(TCRC)与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疗效.方法:82例CIN患者随机分为TCRC组与LEEP组两组,每组41例,比较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TCRC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LEE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EEP组手术时间和术中不适发生率略少于TCRC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量超月经量、创面感染率和宫颈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EP组与TCRC组在手术残留、治愈、持续存在及复发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C与LEEP是治疗CIN的有效方法,但CRC在术中止血方面要明显优于LEEP法,无论应用哪种都要综合考虑适合的患者、现有设备的充分利用及医生应用此项技术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远端梗阻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输卵管远端梗阻性不孕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0例)和腹腔镜组(9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则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远端梗阻再通率、宫内妊娠率及异位妊娠率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腹腔镜组患者远端梗阻再通率分别为52.22%(47/90)、97.78%(88/90);腹腔镜组患者远端梗阻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宫内妊娠率和异位妊娠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远端梗阻性不孕具有快速、微创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有效疏通远端梗阻,提高宫内妊娠率,并避免异位妊娠出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有剧烈颈部疼痛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外科治疗的有效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且具有手术指征的伴有剧烈颈部疼痛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18例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术前及末次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临床疗效评价及X线片、MRI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椎体间植骨融合,无断钉、断板、复发。术前及末次VAS评分分别为(9.111±0.525)分、(1.011±0.704)分,JOA评分分别为(8.060±1.626)分、(15.170±1.505)分,术后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临床疗效评价:术后无加重患者,末次随访优良率为100%。末次随访复查X线及MRI未见复发。结论手术治疗伴有剧烈颈部疼痛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减少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手术中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选择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患者2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各100例,A组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前1d给予米非司酮150m g顿服,B组诊断明确后直接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发热例数。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10.02±5.28)mL vs(20.03±4.87)mL],手术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30.08±10.85)m in vs(41.02±11.05)m 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发热的发生率为2%,明显少于B组的9%(χ2=4.714,P<0.05)。结论:米非司酮在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前的应用可以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在肾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观察组采用电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电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净石率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分别行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监测并记录各患者在围手术期和术后1、3、6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U)及生活质量评分(QOL)等指标.结果 与TURP组比较,HoLEP组的手术时间延长、术后留置导尿管和住院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低钠血症发生率降低(P<0.01或0.05);除低钠血症外的其他手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的IPSS评分、Qmax、PVRU及QOL评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外科治疗BPH上,HoLEP与TURP的近期手术效果相似,而HoLEP的手术安全性及恢复时间则优于TURP.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臂丛阻滞结合小针刀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确诊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首诊患者,根据挂号顺序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43人,治疗组采用臂丛阻滞结合小针刀疗法,观察组仅用臂丛阻滞,通过视觉模拟疼痛尺主观评分(VAS)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评价疗效。结果 2组患者医治后VAS评分都低于本组就诊前(P0.01,P0.05),治疗后同时段VAS评分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阻滞结合小针刀疗法医治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确切,远期效果优于单一应用臂丛阻滞。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单节段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节段单间隙、特殊类型(巨大突出、脱出、钙化、极外侧型)LDH患者32例,在接受经皮椎间孔镜微创切除腰椎间盘术(PTED)治疗后,根据患者自觉症状,于术前1d、出院时及术后末次随访按照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评定疗效。结果:32例患者中,术中因椎间孔穿刺失败改为开放手术1例,余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TED),平均手术时间75min,平均术中失血10~20mL,平均住院时间5.3d,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1例患者出院后症状加重择期行半椎板切除、椎间隙植骨内固定术,1例患者3月后复发,择期行半椎板切除、椎间隙植骨内固定术,术后随访时间均1年以上,术前1d、出院时及术后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分别是(7.75±0.21)、(3.83±0.21)、(2.65±0.24分),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评分进行评价优良率93.75%(30/32)。结论:采用PTED手术切除突出椎间盘,以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织受损范围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安全且可取得相当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子宫阔韧带肌瘤剔除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住院的子宫阔韧带肌瘤患者136例,所有病例按照收治时间前后分为一组(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和二组(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其中一组28例腹腔镜手术,33例开腹手术。二组59例腹腔镜手术,16例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指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一组中腹腔镜组手术时间(99.2±14.7)min和出血量(95.9±14.3)mL均高于开腹组(P0.05);二组中腹腔镜手术率高于一组(P0.05),二组中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二组腹腔镜较一组腹腔镜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虽然两组中腹腔镜组的直接医疗费用高于开腹组,但非直接医疗费用和误工费低于开腹组,两者的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阔韧带肌瘤剔除术和腹式阔韧带肌瘤剔除术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术式,对于直径小于10cm的阔韧带肌瘤,腹腔镜下阔韧带肌瘤剔除术具有安全、微创、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简易汽化药热治疗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治疗机制作图解、说明及使用。(2)225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口服芬必得、外用药膏及上述治疗加汽化药热疗;324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剔采用颈椎牵引按摩及颈椎牵引加汽化药热疗。结果:急性腰扭伤、颈椎病患者均以治疗组疗效为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简易汽化药热治疗机行汽化药热疗,治疗急性腰扭伤、颈椎病等疾病疗效显著,又安全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