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猕猴桃雌雄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猕猴桃(Actinidia)雌雄植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电泳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雌雄株之间同工酶的酶谱存在着明显差异。酶谱的变化与叶片生长量、植株的生育期、不同种类有关。其酶带变化的总趋势是,在开花期雌株在负极一端比雄株多1条酶带,植株进入结果期,其结果相反,雄株比雌株多1条酶带。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同工酶的酶谱还表现出,靠正极,在结果期比开花期多1条酶带。同时用未开花植株进行测定,其酶谱变化与上述雌雄株有相似结果,在靠负极一端雌株多1条酶带,有时雄株靠正极端不出现酶带。  相似文献   

2.
千年桐、构树性别的同工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凝胶电泳分析方法,研究了千年桐及构树雌、雄株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图谱。所得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植株各自具有不同的酶谱特征。这些特征不仅表现在酶带的数目多少,也表现在酶带的迁移率及其相对活性上。运用酶谱图式的差异,可以作为鉴定树木性别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用三种电泳方法连续四年对银杏雌雄株及形态上尚未分化出性别的苗木进行同工酶的测定,实验规模达数百株次,发现雌雄株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存在着有规律的差异,即雌株幼叶较雄株有较多的条带。形态上尚未分化出性别的植株幼叶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也有两种类型;一种与雌株中的相同,一种与雄株中的相同。酯酶同工酶谱在不同性别间,没有明显的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可能成为鉴定银杏苗木性别的生理指标,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其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沙棘雌雄株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卢崇恩  闫晋民等 《沙棘》1995,8(2):16-18
对沙棘雌雄株光合与呼吸以及氨基酸含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看出,雄株的光合,呼吸、叶片持水力和生长势均高于雌株,其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也有同样趋势,而雌株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比雄株多一条谱带。  相似文献   

5.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银杏性别及年龄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已知性别的银杏成年大树(树龄40年以上)、在形态上尚未分化出雌雄的实生苗(苗龄2~3年)、实生幼苗(苗龄40天)以及雌雄树叶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测定。经重复实验,发现成年树雌雄株的酶谱存在着差异,雌株较雄株有较多的酶带,且有两条酶带的电泳迁移率相同,但活性不同。实生苗和实生幼苗酶带比成树的明显减少,且在不同株中的活性趋于相同。而对已知性别成年树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检测,其酶谱与成树、实生苗和实生幼苗的明显不同,但均出现了雌雄成树共同具有一条酶带,且活性极强。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图谱能否作为鉴定银杏植株早期性别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揭示了杉木雌、雄球花和叶片的PER(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不同时期、产地、林分、个体及无性分株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规律.探讨了亲本PER酶谱点位和相对含量与子代生长的性状相关,提出了应用亲本PER酶谱变异,预测个体或群体F_1代生长表现的方法(简称“PG”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两优良核桃亲本漾濞核桃和引进的新疆早实丰产优株核桃云林A_7号及其6株杂种优株无性系植株的不同组织器官作了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核桃不同组织器官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谱不同;在相同组织器官中,两亲本的酶谱差异明显;6个杂种优株无性系植株的酶谱也不尽相同,但都有来自亲本一方的酶带,其中树皮样品Ⅴ、Ⅵ和Ⅷ号优株出现了杂种酶带;顶芽样品中只有Ⅴ号为杂种酶谱;亲本的年龄不同有可能导致杂交后代的酶谱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两优良核桃亲本漾Bi核桃和引进的新疆早实丰产优株核桃云林A7号及其6株杂种优株无必一系植株的不同组织器官作了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核桃不同组织器官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谱不同;在相同组织器官中,两亲本的酶谱差异明显;6个杂种优株无性系植株的酶谱也不尽相同,但都有来自亲本一方的酶带,其中树皮样品V、Ⅵ和Ⅷ号优株出现了杂种酶带;顶芽样品中只有V号为杂种酶谱;亲本的年龄不同有可能导致杂交后代的酶  相似文献   

9.
肖晖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4):35-37,4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对福建柏11个种源330个针叶样品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过氧化物同工酶有20条谱带,呈现出19种酶谱类型,不同产地的酶谱种类和数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差异表明不同产地福建柏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而且酶谱变异最丰富的地区可能是福建柏的起源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0.
欧李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叶果生理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欧李同工酶在数量性状遗传变异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113份同一生境条件下野生欧李实生群体材料的叶片进行了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同时对同工酶酶量大小(酶带宽窄)与叶片和果实生理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欧李实生群体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分为7种酶谱类型,谱带数量最...  相似文献   

11.
不同竹种同工酶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六个竹种为材料,进行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竹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酶带数目多少的不同,而且也表现在酶带类型和RF值上的变化。所以,每个竹种都具有各自特有的酶谱图式。 鉴于各竹种间酶谱的差异性,初步认为,竹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可以用来鉴定和区分竹子的种类,并为竹子分类学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生化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2.
南天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湖南南天竹13个种质资源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进行了分析。依据不同种质间酶带特征的不同,并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南天竹种质间的亲源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这些种质资源共出现10条酶带,所有种质资源都有3条共同特征的谱带,同时不同种质资源酶谱带数目、迁移率(Rf)、酶活性及分布特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OD酶谱聚类分析将湖南南天竹13个种质分为3大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刚果12号按热研 B 号无性系不同树龄萌条和萌条不同高度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刚果12号按萌条基部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谱带条数和酶活性是随树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的,到达2个月龄后则基本土稳定,表现出老态的生化特征。(2)刚果12号桉萌条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谱带条数和酶活性是随萌条高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加的,也即随距茎尖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到达一定距离(10—100cm)后则基泰上稳定,表现出老态生化的特征。树龄越大,此距离越短。  相似文献   

14.
以广西南宁市的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为材料,对罗汉松雌雄植株叶片部分生理指标在不同生长季节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测的各项生理指标在4个生长季节中均产生变化。雌株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秋季和冬季均高于雄株,在春季则低于雄株;雌株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在秋季和冬季显著小于雄株,但在春季显著高于雄株;除夏季外,雌株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在其他3个季节均显著高于雄株,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各季节基本表现出小于雄株;雌株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在春、夏和冬季,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春、秋和冬季均高于雄株叶片。综合分析表明,在反映同化能力和营养物质贮藏的指标上雌株高于雄株,而常用适应性指标表现为雄株优于雌株。研究结果可为罗汉松目标植株在非繁殖季节的选择、应用及抚育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对西南桦(Betula alnoides Buch。-Ham.ex.D.Don)6个种源苗期酯酶同工酶,11个种源苗期过氧化物同工酶比较分析表明:西南桦不同种源间在酯酶、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数、迁移率(Rf值)方面存在差异;同一种源内不同个体间在酶酶、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数、迁移率(Rf值)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结果进一步表明西南桦在群体、个体上存在广泛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6.
杉木种内杂交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亲本因来源,表型不同,同工酶酶谱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杂交种F1代用工酶酶谱一倾向于母本,同时受双亲双重作用的影响。若在酶谱扫描曲线中出现峰值或峰面超双亲的酶带,有望得到优势杂交种。  相似文献   

17.
山苍子雌雄植株早期鉴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苍子为雌雄异株植物,通常用实生苗造林雄株达40%左右,实际上林地仅需保留少量雄株供授粉而伐去大部分雄株,大大影响了产量。因此山苍子雌雄植株早期鉴定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国内曾报道过千年桐、猕猴桃等雌雄植株叶部组织在氧化还原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我们考虑以氧化还原酶类的活性强弱作为早期鉴定的指标。为此我们的试验通过测定已知性别的成年树和幼苗的叶片组织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初步得到山苍子雄株叶片较之雌株叶片具有较高的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  相似文献   

18.
杏树品种过氧化物同工酶数量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系统,对河南早熟杏和桃杏10个品种进行了过氧化物同工酶的测定。其结果表明,杏树酶谱具多态特性,其主导酶谱Rf为044~045;每个品种均有特征酶谱(Rf),或以酶带数目、宽度、活性强弱相区别。同时,采用排序方法及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杏树10个品种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的相似程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两种方法研究的结果与其酶谱分类、形态分类非常吻合,从而为杏树品种的鉴定与检验及其合理划分,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系1981~1984年,采用西北农学院果树站的成年猕猴桃大树及已开花的幼年嫁接苗的叶片进行的。用联苯胺、愈创树脂等药剂的溶液,分别与猕猴桃雌、雄株的结果枝和发育枝的叶片提取液进行反应,观察反应液的颜色变化和排出气泡的多少,判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高低,以鉴别雌、雄株。其结果,雄株与药剂作用后,反应液颜色变化比雌株快而深,反应液中排出的氧气量也多。历年试验均表明,雌、雄株反应液均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0.
用电镜鉴定泡桐丛枝病的带毒苗,用圆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病苗、带毒苗与健康苗之间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结果表明,带毒苗与健康苗的酶谱无差异,都表现为9条酶带,病苗酶谱表现出10条酶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