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水稻黄单胞菌水稻变种的rpfA基因的定位和次级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黄单胞菌水稻变种产生两种顺乌头酸酶(XooAcanA和XooAcanB),编码XoocanA的rpfA基因已被克隆在重组质粒pGXN3000中。本工作通过转座子Tn5B20诱变pGXN3000,鉴定了rpfA基因的位置及其转录方向,并进一步将含有完整rpfA基因的4.8kbAsp718EcoRⅠ片段次级克隆到了多用途载体质粒pIJ3200。  相似文献   

2.
以从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型(Xanthomonascampestrispv.campestris)胞外多糖突变体T113中克隆的含转座子Tn5gusA5及其两侧相邻序列的12.3kbEcoRIDNA片段为探针,从野生型菌株8004中克隆到与突变位点相对应的6.5kbEcoRI片段,克隆于载体pLAFR3上的该片段能反式互补突变株T113的胞外多糖产生,说明该片段上含有至少一个与胞外多糖产生有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苏云金芽胞杆菌cry1A启动子上游区的不同突变体,观测对BtI-lacZ融合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突变上游弯曲区,导致BtI-lacZ在菌标80-21中的酶活性大幅度下降,均比未突变的上游区降低2-2.5倍。而在菌株HD133-5中却出现相反的结果,即上游弯曲区的突变导致BtI-lacZ的表达比未突变体增高。如果同时突变弯曲区和反射重复区,则BtI-lacZ在菌 表达增强或下降的幅度大大减  相似文献   

4.
以从野油菜黄单包菌野油菜致病型(Xanthomonascampestrispv.campstris)胞外多糖突变体T113中克隆的含转座子Tn5gusA5及共两侧相邻序列的12.3kbEcoRIDNA片段为探针,从野生型菌株8004中克隆以与突变位点的相对应的6.5kbEcoRI片段,克隆于载体pLAFR3上的该片段能反式互补突变株T113的胞外多糖产生,说明该片段上有含有至少一个与胞外多糖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构建携带报告基因的转座子Tn5gusA5于广谱性cos质粒pLAFR1上,利用Tn5gusA5诱变野生型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筛选与致病性有关的因子(胞外多糖,胞外酶)突变体,通过Southern杂交和报告基因gus表达验证,突变体是由转座子诱变所致。  相似文献   

6.
通过生化功能分析,证实了水稻白叶枯病黄单胞菌野生型菌株T3000产生两种顺乌头酸酶(分别命名为XooAcanA和XooAcanB)。通过三亲本接合的方法,将获得的含水稻白叶枯病黄单胞菌rpf基因簇的重组质粒pGXN3000导入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rpfA基因突变体8476中。经生化功能分析证实,8476/pGXN3000中含有水稻白叶枯病黄单胞菌的顺乌头酸酶XooAcanA;同时还证实了PGXN3000能互补8476,恢复其合成胞外酶和胞外多糖的能力及致病性.这表明在PGXN3000中含有一个完整的水稻白叶枯病黄单胞菌的顺乌头酸酶基因,该基因具有类似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rpfA基因的功能.因此将该基因命名为水稻白叶枯病黄单胞菌rpfA基因。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分离并提纯苏云金芽胞杆菌8010菌株的质粒DNA,经BamHI/PstI双酶解后与DIG标记的cryI基因EcoRI-F片段的RNA探针杂交,显示出分子量分别为6.56kb和4.4kb的阳性片段。用Blassmilk回收4.4kb的阳性片段并与双功能载体pRIT5重组,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TG1细胞,通过斑点杂交和快检获得含4.4kb片段的克隆株T2,SDS-PAGE电泳表明它表达了130kD  相似文献   

8.
对Xanthomonascampestrispv.campestris(下称Xcc)8004菌株染色体基因组中9.4kbHindⅢDNA的“1.9”kbEcoRI酶切片段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EcoRIDNA片段的实际长度为1.88kb。在核苷酸水平上与Xcc的gum基因有98%的一致性;这一EcoRI片段上有两个有意义的ORF:ORF1和ORF2。ORF1是一个不完整的ORF;在氨基酸水平上,ORF1和ORF2的推断性编码产物蛋白分别与gumA基因编码的GumA及gumB基因编码的GumB蛋白有100%的一致性。因此在1.88kbEcoRI片段上存在一完整的gumB基因。  相似文献   

9.
将巴西固氮螺菌nifH-lacZ转入粪产碱菌A1501中,β-Galactosidase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转录型融合基因nifH-lacZ在A1501中的表达为诱导型的,在固氮条件下高水平表达,在高铵好氧下低水平表达,在无铵好氧下部分表达。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在粪产碱菌中存在nifA、rpoN和ntrC基因的同源序列,表明粪产碱菌nifHDK的转录启始可能为NifA和α^54依赖型的。携  相似文献   

10.
采用^32P标记的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brasilense Sp7 nifH DNA探针,对不同限制性内切酶完全酶解的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 A1501总DNA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在粪产碱菌中存在与nifH同源的DNA序列。在不同NH4^+浓度下测定nifH-lacZ融合基因在粪产碱菌结合子中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证明该融合基因的表达受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索了以拟南芥为寄主的甘蓝黑后病菌的致病条件,观察了其病症的发展.建立了菌株Xcc1067的pIJ3200为载体的基因文库,从基因文库中筛选出拟南芥Columbia为寄主的Xcc1067菌株的无毒基因克隆,该克隆的进一步分析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2.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变种是发酵工业生产黄原胶的菌种,对该菌8004菌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基因组中有两个编码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基因,编号分别为XC1977和XC4082,同源性分析显示这两个基因演绎的氨基酸序列只有36.3%的相似性。为了解这两个基因的功能,采用自杀质粒pK18 mob对XC1977和XC4082分别进行诱变,构建这两个基因的非极性突变体,对突变体表型初步分析,发现XC1977和XC4082分别突变后不影响细胞的生长繁殖,但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则不相同,XC1977突变使胞外多糖产量降低56.3%,而XC4082突变基本不影响胞外多糖产量,表明8004菌株的两个zwf基因在细胞中的功能不同,XC1977与细胞的胞外多糖合成产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芪合酶基因转化小白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质粒pBin438构建了含有NPTⅡ基因和葡萄芪合酶(RS)基因的芪合酶组成型植物表达载体EHA105/pBinRS。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法将RS基因导入纯合系小白菜(Brassicacampestrisssp.chinensis)品种中,经Kan抗性筛选、PCR及RT-PCR检测,RS基因已整合到小白菜基因组中并得到了表达,共获得了7株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4.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hpaS影响致病性、HR其编码产物分别与HpaR2、HrpG形成双组分系统。为了深入了解hapS的表达调控机制,本研究将hpaS的启动子与蔗糖敏感基因sacB融合,构建了hpaS的表达报告质粒pL6sacB3670并导入十字花科黑腐病菌野生型菌株8004中,获得了报告菌株8004/pL6sacB3670。然后利用转座子EZ:Tn5对该报告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到一株转座子EZ:Tn5插入基因组的克隆。通过测序定位分析发现该克隆是由转座子EZ:Tn5插入到编号为XC_2486的ORF所产生的。然后将hpaS启动子与报告基因gusA融合的报告质粒pL6GUS3670分别导入野生型8004和XC_2486的突变体239C02中,测定比较pL6GUS3670的GUS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突变体背景下GUS表达水平明显比在野生型背景下降低。这表明XC_2486正调控hpaS的表达。对XC_2486突变体239C02进行致病性和过敏反应检测发现,XC_2486与致病性相关,与HR无关。  相似文献   

15.
在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cc)中,hrp基因对寄主的致病性和非寄主的超敏反应中起核心作用,而hrpG对整个hrp基因簇起调控作用。HrpG为OmpR家族的双组分系统感受调控蛋白,含有两个结构域,分别是N端Response_reg和C端Trans reg_C。本研究利用表达载体pQE-30Xa,成功构建了HrpG的表达重组子,在E.coliM15[pREP4]中进行诱导表达。通过调节诱导温度、IPTG浓度和诱导时间最终确定在温度为20℃,IPTG浓度为0.8mmol/L,诱导表达4h。hrpG基因在宿主细胞E.coli M15获得高效可溶性表达。目前尚未有可溶性HrpG蛋白获得成功表达的报导,本研究中获得HrpG蛋白在大肠杆菌获得大量可溶性的表达,将为in vitro研究HrpG的生理活性,特异的结合位点和调控功能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简称Xcc)能够产生大量的胞外多糖。胞外多糖商品名又称为黄原胶,具有广泛用途,在食品生产中可作为添加剂使用。为了得到不含黄色素的黄原胶,我们采用转座子EZ-Tn5随机插入诱变的方法对8004菌株进行突变,获得了一株不产黄色素的突变体。通过对突变体的转座子EZ-Tn5插入位点进行分析,发现该突变体是由于编号为XC_4097的基因被插入突变后衍生而来。同源性分析表明XC_4097编码一种脂质酰基转移酶,它与脂质的合成有关。采用同源双交换方法构建XC_4097基因的缺失突变体。通过对野生菌、突变体以及功能回补体的表型分析进一步证实了XC_4097基因功能的丧失只影响黑腐病菌黄色素的合成,而不影响细菌生长以及胞外多糖的合成。这为工业上生产无黄色素的黄原胶提供了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转座子 Tn5gus A5诱变和标记置换方法 ,构建了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系列标记置换突变体 ,其中 6个突变体的胞外多糖产量显著降低。致病试验结果表明 ,胞外多糖产量对 Xcc的致病性有明显的影响 ,不同接种浓度对 Xcc胞外多糖突变体致病性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转座子Tn5gusA5上的抗性基因,通过“鸟枪法”克隆到用这种转座子诱变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所获得的三个胞外多糖突变体菌株T106、T113和T117中的转座子及其相邻序列的DNA片段,并利用含有这些片段的重组质粒,通过标记置换构建了突变体。通过检测标记置换突变体的胞外多糖产量及Southern杂交,证实了胞外多糖突变株T106、T113和T117不仅确系转座子插入所致,而且转座子插入的位点分布在染色体的不同区域。从而证实了我们所报道的诱变体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