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河北坝上建立牧草——油料作物混播人工草地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分析河北坝上地区自然和草地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该地区退化草地上建植牧草和油料作物混播草地的技术,并对油--草混播的主要技术措施作了阐述。此外,还就油、草混播草地的产草量动态及经济效益作了分析。通过研究与生产示范,表明油--草混播是坝上地区及类似地区建立人工草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优良牧草的混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牧草混播是改良退化草地,建立优质人工草地,提高我区草地畜牧业生产水平的物质基础,也是保持水土流失和城市绿化工程建设的基础。牧草的混播对退牧还草、退耕还草项目的逐步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农牧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可喜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因此,牧草的混播具有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3.
沙化草地旱作条件下混播人工草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探索在旱作条件下,沙化,退化草地建植混播人工草地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在内蒙古西部沙化草地建立混播人工草地,应采取雨前或雨后撒播,播后网型镇压器镇压效果很好,适宜牧草混播组合为润布勒苜蓿 草木樨状黄芪 扁蓿豆 蒙古冰草。  相似文献   

4.
贺宝珍 《青海草业》2008,17(3):14-17
“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治理应根据本地区草地退化的严重程度,采用不同治理模式。种植多年生牧草混播人工草地,可恢复“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有效遏制草地退化,使草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对多年生牧草不同混播比例下产草量、草层高度、植被盖度的测定分析,得出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混播比为1:0.5:0.5适合称多县“黑土型”退化草地种植。  相似文献   

5.
粮(油)草混播建立人工草地王友平(内蒙古农科院呼和浩特010000)蒋景纯,杨殿林,蒋丽红(内蒙古鄂温克旗草原工作站巴彦托海021100)长期以来,我区东部改良退化草地每公顷需要600-1200元的投入,且当年无效益(或效益很低)。尽管国家、地方和牧...  相似文献   

6.
探索在旱作条件下,沙化、退化草地建植混播人工草地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在内蒙古西部沙化草地建立混播人工草地,应采取雨前或雨后撒播,播后网型镇压器镇压效果很好。适宜牧草混播组合为润布勒苜蓿 草木樨状黄芪 扁蓿豆 蒙古冰草。  相似文献   

7.
为了最大限度提高人工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并延长草地的使用寿命,试验采用6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20种不同处理进行了人工草地群落优化配置研究。结果表明:建植第2年,无论是从越冬率、盖度还是地上生物量来看,两组分混播的垂穗披碱草+星星草,三组分混播的垂穗披碱草+星星草+草地早熟禾和垂穗披碱草+星星草+冷地早熟禾,以及四组分混播的垂穗披碱草+星星草+草地早熟禾+冷地早熟禾都能较好地适应青海湖严重退化的环境。说明不同高、矮禾草的合理配置可有效地优化人工植被的群落结构,遏制单一种建植的快速退化现象,几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合理混播配置可能是严重退化草地进行人工建植恢复的关键技术,是一项快速稳定恢复严重退化草地植被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寒牧区多年生人工草地混播组合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正武  卓玉璞 《草业科学》2007,24(11):53-55
利用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草原2号苜蓿Medicgao varia、沙生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当地燕麦Ayea fatua在高寒地区进行了多年生混播草地建植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寒地区建立人工草地,采取禾禾混播和禾豆混播,可明显提高草地产草量和牧草品质.表现优良的混播组合有草原2号苜蓿 无芒雀麦 多叶老芒麦、草原2号苜蓿 多叶老芒麦 冷地早熟禾、无芒雀麦 多叶老芒麦 冰草、无芒雀麦 多叶老芒麦 冷地早熟禾、草原2号苜蓿 多叶老芒麦 冰草.  相似文献   

9.
高寒牧区当年生人工混播草地建植试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试验证明,在碌曲县高寒草甸草地区建立一年生人工草地,采取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可明显提高草地产革量和牧草品质。由于草层结构合理,促进了产草量的提高,混播草地产草量较单播平均提高26%,差异极显著(P<0.01);混播处理茎叶比明显低于单播,其中燕麦抽穗期降低0.56,完熟期降低2.55,说明随着牧草生长期的延长,混播草地叶量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箭筈豌豆的介入而使茎叶比显著降低,牧草品质变优。  相似文献   

10.
建立多年生人工草地时,可采用单播的方式,也可采用混播的方式。适宜的草种混播,较单播具有高而稳定的产量,同时也可改进牧草品质。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试验证明,苜蓿与红豆草混播具有很多的优越性:①提高牧草产量20%以上,同时也能改进牧草品质。②提高牧草适口性和防止反刍动物发生臌胀病。⑧能防除田间杂草的侵害和防止田间病虫害。④能经济有效地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黑河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解决农区草原退化和饲料严重不足的矛盾,提高饲草产量和品质,自1986年开始进行多年生牧草混播试验。通过三年试验,初步摸清了多年生牧草混播的种植比例、不同混播比例与清种牧草的增产效果及对产草量的影响。为搞好人工种草,发展我区草业提供了科学依据。一、试验地的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本试验是在黑河农科所试验区里进行的,位于东经127°27′、  相似文献   

12.
紫花苜蓿和羊草在兴安盟北部早春混播与夏播对比试验阿拉坦巴根(兴安盟草原工作站乌兰浩特市137400)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湿热而短促,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畜草矛盾日趋突出,改变这一现实的根本途径就是开展草原建设。而牧草播...  相似文献   

13.
草原改良多用机问世一种治理草原退化的QLSB-1.80型草地改良多用机。已由内蒙古商都牧机厂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共同开发研制成功。这种草地改良多用机可一机多用,不翻土垄即可切断草根、松土,并能施肥和补播草籽。使牧草多发根系,草根繁密,使退化的草...  相似文献   

14.
南方山地人工草场的草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言改良的禾豆混播人工草场,常常含有不需要的植物种类,这主要是指那些与优良栽培牧草竞争的没有多大利用价值的阔叶野草类及灌丛。有些恶性野草侵占地盘,降低了人工草场的生产能力导致人工草场的退化。在管理良好的人工草场上,混播的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会长成厚密的草层而抑制野草,相反,如果管理不善,栽培牧草生长瘦弱,就会失去竞争能  相似文献   

15.
呼伦贝尔草原由于长期利用不合理,部分地段受鼢鼠危害严重和无节制的开发,造成草场出现了大面积退化,沙化,经过十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采用粮草混播技术和内引外联方式改良退化草场建立人工草场是目前适合于呼伦贝尔牧区东半部地区建立人工草场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运用粮草混播技术建成的人工草场产草量比同类天然草场产草量提高2-3倍,而且草群纯度高,质量好,特别是在当前治理草场生态环境和大规模退耕还草的形势下,粮草混播是扼制草场退化,沙化,实现自治区党委提出的畜牧业“双增双提”战略目标的好措施,好技术。  相似文献   

16.
对新疆年降水量250mm荒漠草地牧草混播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各参试草种的生长发育、植株变化、草群覆盖度、杂草侵入、牧草产量与草群营养状况,提出适合该地区的最佳混播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不同混播方式豆禾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豆草、紫花苜蓿、红三叶、鸭茅、无芒雀麦和猫尾草6种豆禾牧草在混播种类为混3-1(鸭茅、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混播)、混3-2(鸭茅、无芒雀麦和红豆草混播)、混4-1(鸭茅、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红三叶混播)、混4-2(鸭茅、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红豆草混播)、混5-1(鸭茅、无芒雀麦、猫尾草和紫花苜蓿、红三叶混播)、混5-2(鸭茅、无芒雀麦、猫尾草和紫花苜蓿、红豆草混播)和混6(6种豆禾牧草混播)与混播比例为豆禾比5∶5,4∶6和3∶7条件下建立的混播草地连续2年的生产性能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并建立了包含牧草产量、牧草营养品质、种间相容性和群落稳定性在内的生产性能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混6组合具有较高生产性能,且高于其他混播种类组合,而不同混播比例组合生产性能相差不大;根据各混播组合的生产性能,可将21个混播组合分为3类,生态稳定型(混6)种间相容性、群落稳定性及产量均较高,适宜长期持续利用;产量型(混5-2、混4-2和混3-2)产量较高,牧草品质较差,特别是叶茎比较低,适宜放养耐粗饲牲畜;营养品质型(混5-1、混4-1和混3-1)产量较低,牧草营养品质较高,特别是具较高叶茎比,适宜放养对牧草品质要求较高牲畜。  相似文献   

18.
在新疆兵团九师不同类型退化天然草地典型区域,选择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开展补播试验2年,结果表明:补播当年各播入种出苗率均达85%以上,且都能安全越冬;第2年各牧草返青达80%以上,山地草甸类杂类草+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型、温性草原类针茅(Stipa capillata )+羊茅(Fes-tuca ovina )型和温性草原类羊茅+冷蒿(Artemisia frigida )型草地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未补播)显著(P 〈0.01)提高了114%,125%和109%;豆、禾牧草比例明显增加,草群结构趋于合理;各草地群落高度、盖度、密度都显著(P 〈0.01)高于对照,山地草甸区补播效果最明显,分别增加了34 cm,40.8%和265株/m2;豆、禾牧草对不同草地类型区域适应性不同,山地草甸区豆科牧草补播改良效果优于禾本科,温性草原区二者表现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9.
依据贵州省乌蒙山区的气候特点和牧草种植需要,用北林202紫花苜蓿与黔南扁穗雀麦、黔草4号鸭茅分别进行混播试验,从生育期、产量、营养品质、饲用价值等方面对混播群体与3种牧草单播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北林202紫花苜蓿与黔南扁穗雀麦、黔草4号鸭茅这2种不同禾本科牧草混播后的增产效益。结果表明,混播群体较黔南扁穗雀麦、黔草4号鸭茅单播牧草鲜草产量分别提高7.57%、8.00%,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4.01%、15.34%。综上所述,北林202紫花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既能提高牧草产量,又可提升牧草饲用价值,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若尔盖草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对其进行保护、修复至关重要。本项目根据若尔盖草原退化原因、退化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针对轻度退化草地架设草原围栏,使项目区的植被得到休养生息和自我修复。针对中度退化草地,通过补播可提高可食牧草比例和植被盖度;通过毒害草治理,改善植物群落结构,可增加可食牧草的比例。通过人工种草,增加饲草料的供给做好冬春储备,提高抗灾保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