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试验目的通过品种比较试验,鉴定新审定冬小麦品种在本地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品质、综合表现,及与对照品种的差异,客观评价参试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二、材料与方法1.参试品种参试冬小麦品种有良星99号、中麦175、新冬22号、邯郸5316(对照)、邯00-7086、豫麦207、豫麦198。邯郸5316、新冬22号、邯00-7086为我市推广  相似文献   

2.
<正>通过引进冬小麦品种在且末县种植试验,筛选出适宜且末县自然环境条件的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为且末县冬小麦品种选择提供依据。一、试验概况试验设在且末县托乎拉克勒克乡七格大弯试验基地,试验占地面积0.1公顷。参试品种有轮选987、中麦97、廊研43号,以新冬22号作对照。示范地土质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上等,前茬作物为红枣。播前结合整地667米2底施复合肥50千克、尿素16千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阿克苏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2019年引进疆内外已审定和推广的14个中(强)筋冬小麦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在阿克苏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冬小麦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新冬22号表现高产稳产,仍可作为主栽品种推广种植;邢麦18号、垦冬杂4号、新冬55号、新冬60号4个冬小麦新品种表现适应性、丰产性较好(尤其是邢麦18号表现早熟高产),可作为重点品种进一步做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4.
为给轮台县小麦生产筛选出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种,2020-2021年对6个冬小麦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对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抗性及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冬22号表现生育期最短,越冬率好,株高相对高,千粒重高,抗病能力强,在较适宜的气候和生产条件下,产量高、品质好,目前,仍可作为轮台县主栽冬小麦品种种植,但其缺点是株高较高,不抗倒伏,生产中要注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倒伏。新冬32号和新冬50号的生育期较长晚熟,因此耽误复播作物种植时间,所以不建议在当地推广。新冬60号产量低,所以不建议在当地大面积推广。综合表现来看新冬55号和新冬40号建议可以继续进行试验,以进一步了解该品种的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抗逆性强、耐密植、抗倒伏、成熟度一致、适于机械化收获的优良冬小麦品种,2019年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引进13个冬小麦新品种,以陇中1号为对照,在和政县开展了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兰大211、中梁34、陇育5号在和政县的种植表现较好,适宜当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轮台县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合种植冬小麦。为了优化我县冬小麦品种种植结构,提高良种覆盖率,2012~2013年,对轮台县种子管理站提供的8个冬小麦新品种与本地主栽品种新冬22号进行对比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我县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品种新冬22号(CK)、方头绿、紫晶、0011、0012、M优1号、中普6号、石冬8号、新冬33号。  相似文献   

7.
2008—2009年度甘肃省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环县点的试验结果表明,在8个参试品种(系)中,以陇育220的丰产性、适应性、商品性等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折合产量最高,为1 830 kg/hm2,较主对照西峰27号减产18.94%,较副对照宁麦5号减产14.98%,抗寒、抗旱及产量均居各参试新品种(系)第1位,建议进入生产性试验。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表明,参试的6个品种中以石冬8号产量最高,单产为549.69 kg/667m2,比对照新冬18号增产11.68%;其次为新冬22号,单产为502.46 kg/667m2,比对照增产2.1%;其他品种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667m^2平均产量472.05kg.较对照京冬8号增产8.61%.增产极显著,居14个参试品种第七位:2009~2010年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667m^2平均产量471.45kg.较对照京冬8号增产13.29%,增产极显著,居16个参试品种第二位;2009~2010年天津市冬小麦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筛选适合宁夏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方法]对9个冬小麦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观察参试品种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结果]品冬8号的产量最高,比对照5088增产24.78%,然后是品冬2号和6号,分别比对照5088增产18.26%、16.48%。宁冬6号和品冬2号略早熟,落黄熟相较好。品冬8号、6号和2号的灌浆速度快。品冬5号的湿面筋含量稍低。参试品种(系)的沉降值差异很大,品冬2号和4号的沉降值、蛋白质含量均最高,沉降值分别为52.62、50.72ml,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6.62%、16.49%。品冬2号的硬度最高,为53.88。[结论]品冬8号、2号和6号可继续参加宁夏区域试验,进行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11.
段生莲 《农村科技》2005,(10):10-10
我县冬小麦主栽品种为奎冬5号,春小麦主栽品种为新春6号、新春11号,搭配品种有新冬17号、新冬19号和新冬18号,其产量表现稳定、高产。若使新品种种性不退化,必须及早进行提纯复壮工作,采取科学的良繁技术,才能使小麦生产得以持续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2.
1试验目的通过冬小麦品种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宜于策勒县种植的早熟、优质、高产、抗病小麦品种,为策勒县冬小麦生产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材料与方法2.1试验区概况试验设在策勒县策勒乡乌卡迪村3组。试验田土地平整,土壤肥力中上水平,沙壤土,耕作层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为西甜瓜。2.2试验材料参试品种共8个:中旱111号、衡观35号、石麦620号、石农18号、邯6172号、周麦18号、石农  相似文献   

13.
分别在康乐县和临夏县对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12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康乐试点各参试冬小麦品种(系)的折合产量以LD5-02-30最高,为6 400.0 kg/hm~2,较对照品种C4增产44.36%;兰天26号、97-31-12折合产量分别为6 133.3、5 833.3 kg/hm~2,较对照品种C4分别增产38.35%、31.58%;临夏试点各参试冬小麦品种(系)的折合产量以LD5-02-30最高,为6 500.0 kg/hm~2,较对照品种C4增产95.00%;3-28、临农7230折合产量分别为5 733.3、5 600.0 kg/hm~2,较对照品种分别C4增产72.00%、68.00%。在2个试点均表现好的冬小麦品种(系)有LD05-02-30、兰天26号、97-31-12、3-28、临农7230,这5个冬小麦品种(系)表现丰产,抗逆、抗病性强,综合性状良好,适宜在临夏州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以兰天10号为对照,在灵台县旱塬区对参试的15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鉴6、灵台4号、鉴5、鉴14、鉴22、灵选5号、烟D_(27-13-5-3-6)等7个品种(系)折合产量为6 337.50~5 914.9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0号增产24.57%~16.26%,表现为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群体结构合理,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良好,可在灵台县旱塬区及相同生态类型区域示范种植。烟D_(27-13-5-3-6)(暂定名灵麦1号)综合现状优良,被推荐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区冬小麦区试。  相似文献   

15.
轮台县多年来一直以新冬22号作为冬麦主栽品种,为进一步优化全县冬小麦品种,我站将新疆农业科学院提供由自治区已审定的3个冬小麦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通过选择不同条件下多点试验,客观地鉴定了3个冬小麦新品种的品质、特征特性、适应范围和利用价值。同时,又进一步研究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措施,选出适合我县的高产、抗逆、适应性强的冬小麦新品种,以促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  相似文献   

16.
2004-2006年连续三年在各县(市)以邯5316、新冬22号为栽培品种开展高产示范,同时试验研究了邯5316、新冬22号实现单产9000kg/hm2超高产的产量模式、合理的群体结构和生态特点以及抗冻性、抗病性、抗倒性、抗逆性及源、流、库的协调关系。以此为基础,阐述了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想产量结构、创造合理群体的途径、实现超高产栽培品种的生态型、以及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技术路线和品种株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冬小麦新品种新冬41号的生产特性.[方法]以2009~2011年度北疆冬小麦早熟组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新冬41号和对照品种新冬22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表明,新冬41号通过3年北疆冬小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高产性状突出,平均产量居第1位,表现出良好的高产稳产性及广泛的适应性,并属中筋优质小麦品种,是一个极具推广潜力的冬小麦新品种.[结论]新冬41号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冬小麦新品种,研究可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山东麦区近几年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在东营市自然条件下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其他重要的特性表现,筛选出适宜当地推广的冬小麦品种,试验选取了2019年、2020年2年东营市相关冬小麦品种生产展示试验中表现较好的15个品种,以济麦22号为对照,进行田间小区比较筛选试验,从农艺性状、抗病性、抗逆性和产量性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泰科麦33等5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以作为东营市冬小麦品种更新换代的主推品种。对照济麦22号已推广应用15年,仍然表现较为突出,建议优选提纯复壮,提高其种性,延长这一优良品种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高产、矮秆冬小麦新品种津农4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矮秆冬小麦新品种津农4号,由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小麦育种中心育成,组合为农大3338/京冬6号。2001—2003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品种北方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产量6591kg/hm2,比对照增产5.8%。2003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品种北方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915kg/hm2,比对照增产5.6%,居第一位。试验证明,津农4号表现出高产、稳产、农艺性状好、抗病、抗寒、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在天津、北京、河北、山西、新疆等北部冬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在南疆地区的引种示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引进的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在南疆地区的综合表现进行研究,探讨该品种的适应性及丰产性,旨在为南疆冬小麦提供可替代的储备品种.[方法]以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喀什地区新冬20号、阿克苏地区新冬22号为试验材料,对生育期和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生育期比新冬20号晚熟2~3d,比新冬22号早熟3d,产量比新冬20号和新冬22号分别增产7.95;和10.56;.[结论]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可作为搭配品种在南疆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