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早熟玉米品种并单5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并单56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系H11-30作母本、2011-387作父本杂交选育的特早熟玉米新品种,201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极早熟类型,全生育期需≥10℃积温2 200℃,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品质优等特点,在山西省春播生育期为121 d,比对照并单16早3 d左右,适宜在山西省特早熟Ⅱ区(活动积温介于2 350~2 400℃的五寨县及周边地域)或相同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正>一、西瓜成熟鉴别方法(一)以标志识别果实发育至成熟需要一定的积温,一般中早熟品种从开花至成熟需700℃的积温(积温:即某时期内每天平均温度之和),中熟品种需800~900℃的积温,晚熟品种需要1 000℃以上的积温。因此,雌花开花授粉后至成熟,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其所需天数基本固定。一般早熟品种需28~30d,中熟品种需31~35d,晚熟品种需36d以上。所以在生产中可  相似文献   

3.
1.抚粳8号(抚628)抚顺市农业科学院水稻所2000年以五优1号为母本、抚粳4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有性杂交,采用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201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在抚顺清原地区一般4月中旬播种,5月末插秧,7月末8月初出穗,9月中旬成熟,从出苗到成熟148~150天,需活动积温2750℃左右,属中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4.
1早熟玉米的概念黑龙江省纬度高,无霜期一般在110~140d,年有效积温一般在1900~2800℃之间,秋霜早,干旱少雨,全年降水量400~800mm,其中60%集中在7~9月份。所应用的品种其积温一般在1800~2700℃,品种熟期一般在80~130d之间,习惯上将适应黑龙江省栽培种植的玉米称为早熟玉米。  相似文献   

5.
北疆复播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疆准噶尔南缘西部平原农区,麦收后≥10℃积温近2000℃,长期以来未能有效地利用。本试验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对国内外早熟玉米品种进行试种筛选,试图选择出适宜北疆麦收后的复播玉米品种,为耕作改制,提高复播指数,有效利用热量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一、品种不对路,播种时间晚 玉米是喜温喜光作物,整个生育期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分别需≥10℃有效积温2100℃~2400℃、2500℃-2700℃、2700℃-3000℃。以柘城县为例,按多年平均值计算,玉米生育期分别为87天、100天、111天,一般中早熟品种6月上旬播种,9月上中旬可以正常成熟。而个别经营单位引进的一些品种虽经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3,是黑龙江省商品粮输出的重要作物之一。但低温冷害是黑龙江省玉米生产中的一个限制性因素。春玉米遇到低温冷害年份,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减产40%~50%。1品种选择选用高产,抗病、灌浆快、成热时苞叶松散、脱水快的品种,生育日期要求的积温与当地活动积温相仿,或略少于当地的活动积温,即在当地种植,保证能有90%左右成熟率的品种。如我省沿江平原,用中熟品种;丘陵漫岗早熟区,用中早熟品种;半山冷凉早熟区,用早熟品种;高寒山区极早熟区,用极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适宜光温条件的地区种植 玉米属喜温短日照作物,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10℃是玉米生物学上的起点温度,10℃以上的积温是玉米生长发育的有效温度。不同生态类型的品种要求的积温是:早熟品种1800~2200℃,中熟品种2200~2500℃,晚熟品种2500~2800℃以上。冬种甜玉米是处在特殊条件下的反季节生产方式,苗期在高温环境下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一、高粱品种1.吉杂124该品种出苗至成熟119.5天,需≥10℃活动积温2400—2500℃,属中早熟品种,株高165厘米,红壳红粒,中紧穗、长纺锤形,公顷产量9000公斤以上,公顷保苗12万株,适宜在吉林省的松原、白城、长春地区,黑龙江省第1积温带,内蒙古的东部等区域种植。2.吉杂127该品种出苗至成熟120—125天,需≥10℃活动积温2450—2550℃,属中晚熟品种,株高164厘米,红壳红粒,中紧穗、纺锤形,公顷产量9000公斤以上,公顷保苗12万株,适宜在吉林省的松原、白城、长春地区,黑  相似文献   

10.
1积温法西瓜从开花到成熟需要一定的积温,一般早中熟品种从开花到成熟需700~800℃,晚熟品种需要1000℃左右.因此,在春季适期播种且气候正常条件下,每个品种的果实发育天数基本上是固定的.早熟品种需28~30天,如京欣一号,中熟品种需30~33天,如暑宝,晚熟品种需35~40天左右,如特大新红宝,故采用计时鉴定果实成熟时对瓜农最为可靠.  相似文献   

11.
特早熟玉米新品种晋单69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单69号是以自选系D993为母本、太早126-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属特早熟品种,需≥10℃积温2 300℃左右;2008—2009年,在各级各类区域试验中表现早熟、高产、抗病、抗倒伏、优质;适宜春播特早熟区种植,种植密度以60 000~67 500株/hm2为宜,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  相似文献   

12.
<正>德美亚系列玉米品种以其早熟、高产、优质、抗病、耐密、农艺性状好、适应性强、适合全程机械化栽培等特点成为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玉米种植区域最受欢迎的主栽品种。特别是德美亚1号、2号的推广应用改变了黑龙江省高寒地区无玉米品种可种的历史。1品种特性德美亚1号在适应区种植生育日数110天左右,需要≥10℃活动积温2100℃。种子耐低温能力强、出苗快,茎秆紫色、活秆成熟,株型半收敛。  相似文献   

13.
为了填补鄂伦春自治旗玉米极早熟品种稀少,适合各乡镇不同积温的极早熟品种,帮助农户更快利用上适合本地不同积温的玉米新品种,特组织极早熟品种进行适应性、抗逆性、高产性的优良品种进行筛选试验,从而解决鄂伦春旗对玉米极早熟品种奇缺的状况,增加广大农户对玉米新品种选择应用到更加适合各自生态型品种,增加他们的农作物产量,扩大玉米栽培面积,尽而在农作物结构调整中起到推动作用,在农业新技术推广中发挥技术指导员的作用,贴近服务发挥专长,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用种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利用好试验筛选出更好的优良新品种,以解决鄂伦春旗玉米种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金顿302是由甘肃省酒泉市博世裱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应用传统选育方法和育种技术,成功选育了特性表现优良,综合性状稳定的玉米自交系,又应用先进科学的自交系特性分析和测配方法育成了高产、优质、特早熟杂交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于2005~2007年参加甘肃省早熟品种审定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审定编号:甘审玉2008012)。特早熟玉米金顿302的选育成功,解决了高海拔地区或积温在2200—2500℃左右地区玉米品种不能正常成熟的问题;解决了西北地区早春作物收获后的夏播玉米品种问题,实现了西北地区一年两茬种植,改变了一年只能种植一季作物后的弃荒历史。  相似文献   

15.
选育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 特征特性: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厘米.尖叶、白花、灰毛。主茎型.秆强不倒伏。结荚密集,四粒荚多,荚成熟时呈浅褐色。脂肪含量23.03%.蛋白质含量37.69%。早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18天.需≥10℃积温2400℃。[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玉米新品种龙育9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选育的,组合为T056×T123。该品种属于早熟玉米品种,具有产量高、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等优点。在适应区青贮生育日数117 d,需≥10℃活动积温2 300℃左右,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  相似文献   

17.
早熟、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长白2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20需活动积温2 600℃.d左右,属中早熟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倒伏、耐盐碱、抗逆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玉米增产栽培中,关键技术有以下几项 一、选用早熟、高产、质佳品种。早熟高产品种是指生产选用的品种,积温保证率要达到80~90%以上。即比当地积温少150~200℃,或熟期要比当地正常霜期提早10天左右,基本上遇到小灾不减产。注意严禁品种越区种植。 玉米的熟期与土壤肥力有很大关系。同一品种,种在肥力不同的地块上,熟期可相差10天以上,为了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不同熟期类型的品种最好搭配种植。适时晚收获得增产。  相似文献   

19.
吉单189是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培育的早熟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生育日数117d,与四早6生育期相仿,需要≥10℃积温2440℃左右,该品种早熟、高产稳产、抗倒伏,生育期适宜.商品品质优良,达到国家一级粮食标准,2003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吉审玉2003013).2007年11月申请国家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目前已在北方春玉米区推广种植3.3万hm2.  相似文献   

20.
阿西尔乡地处塔城市东北部,无霜期较短,有效积温在2300℃-2600℃适合中早熟玉米品种种植,本试验通过中早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宜我乡种植的玉米优良品种,为调整和增加我乡玉米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