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安徽省黄山市,于夏季对杉木一茶、板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同步进行小气候测定,结果表明:相对光强、气温和土温、温度日较差、风速均随茶园内的植被覆盖度增大而减少,空气湿度则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增大。杉木一茶、板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的相对光强分别是41%,63%和100%,日平均气温分别是25.0、26.4和27.2℃,0cm地温日较差分别是6.4、10.5和19.7℃,200cm高处平均风速分别是0.3、0.4和0.6m·s-1。空气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杉大一茶间作园比纯茶园分别增加6%和4hpa,板栗一茶间作园比纯茶园分别增加4%和2hpa。  相似文献   

2.
不同林一茶栽培模式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安微省黄山市,于夏季对杉木一茶、板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同步进行小气候测定,结果表明:相对光强、气温和土温、温度日较差、风速均随茶园内的植被覆盖度增大而减少,空气湿度则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增大。杉木一3茶、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的相对强分别是41%、63%和100%;日平均气温是25.0、26.4和27.2℃,0cm地温日差分别是6.4、10.5和19.7℃,200cm高处平均风速分析是0.3、0.4  相似文献   

3.
连续两个夏季,在位于中北亚热带地区的中国浙江省富阳市和临安县的桃茶间作园和纯茶园内布置采茶试验,并同步进行小气候测定。结果表明,间作园比纯茶园光强减弱10~60klx,气温降低0.3~2.1℃,空气湿度提高1%~5%,风速减小0.1~0.3m·s-1。间作园内采茶工的衣服温度降低0.5~1.5℃,并以着白色衣料者降低最多;劳动者的实感温度降低0.3~0.8℃,在1d中感到“极度不舒适”的时间减少2.5h;不舒适指数减少1~3,人体感到“很不舒适”的时间减少1h。由于在间作园林下劳动感到舒适,因而劳动生产率提高22.6%~29.5%。  相似文献   

4.
三江平原垦区防护林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末期,三江平原垦区防护林体系建成以来,比60年代平均年风速降低14.93%;年平均气温上升42.4%,平均增加0.9℃;年平均≥10℃积温上升2.1%,平均增加50.9℃;无霜期增加7.4%,延长9.5天,年平均蒸发量减少3.7%,绝对值减少45.3mm;年平均降水增加6.1%,绝对值增加32.9mm;空气湿度平均增加32.9mm;空气湿度平均增加3.2%。林网内垂直高度1-5m范围内,水  相似文献   

5.
1985年选择长白落叶松种子园优良无性系进行芽接,于1987年营造丰产林0.48hm^2,以普通长白落叶松作对照。树龄8年生时,优良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积及每公顷蓄积量平均分别为3.99m,3.48cm,20.2×10^0-4m^3,和2.244m^3,分别和对照106.2%,103.3%,123.9%和123.8%;13年生时上述各因子平均值为7.18m,7.94cm,22.6×10^-4m^3  相似文献   

6.
杉木15个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102个从杉木“三优”中选出的无性系单行小区和块状组配造林小区试验株进行生长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分龄段逐步筛选法选优。造林后4-5年,林分平均树高4.5-6.0cm,胸径6.0-8.0cm时进行第一次筛选,淘汰60%的无性系后,中选无性系平均比对照增产55.7%。造林后6-7年,林分平均树高7.2-08.5m,胸径10.0-12.0cm时进行第二次筛选,淘汰40%无性系后,中选无性系平均比  相似文献   

7.
银杏嫩枝分别用ABT新剂型生根粉(6、7、8号)20×10-6、50×10-6、100×10-6浓度水溶液浸泡处理扦插育苗试验结果,处理扦插苗平均成活中均比对照高,其中以6号50×10-6、100×10-6和7号100×10-6浓度处理有顶芽、粗0.3cm以上的插穗为宜,平均成活率最高,为86.9%,最好为100×10-6浓度,成活率均达100%。  相似文献   

8.
80年代末期,三江平原垦区防护林体系建成以来,比60年代平均年风速降低14.9396;年平均气温上升42.4%,平均增加0.9℃;年平均≥10℃积温上升2.1%,平均增加50.9℃;无霜期增加7.4%,延长9.5天;年平均蒸发量减少3.7%,绝对值减少45.3mm;年平均降水增加6.1%,绝对值增加32.9mm;空气湿度平均增加3.2%。林网内垂直高度1~5m范围内,水平20H范围内平均降低风速30.2%;当气温低时,林带能提高温度,当气温高时,林带又能降低温度,调温幅度大约可在2℃左右;林网内地温明显增高,比对照平均增高6%以上;空气湿度平均增加30%左右,蒸发量减少10%左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杂交杨w-14密度试验所产种条、苗木的生物量测算、内含物(还原糖、全氮等)测定、育苗、造林试验,确定了生产种条的合理密度为7~14株/m2,平茬苗(Ⅰ(2)-0)的合理密度为3~6株/m2;合格种条的标准是地径(离地5cm)、D5>1cm,D5/H>0.006,全条皮干重(W)在(W)d11.7g以上,还原糖含量在44mg/g左右,合格苗木的标准是:地径(离地6cm)D6>1.5-2.0cm,地上部皮干重为31g或39g以上,上段皮还原糖含量在45.8mg/g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密度I-69杨树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1种密度Ⅰ-69杨树人工林的胸径及树高生长材料,建立树高及胸径的生长模型。通过6种模型的比较,选出最适宜的Logistic树高生长模型及单分子胸径生长模型。探讨了树木的径、高生长规律。11种密度的胸径生长可划分成5个密度组(4m×6m,4m×7m);(5m×6m,6m×6m);(5m×8m,6m×8m,7m×7m);(5m×10m,7m×8m,8m×8m);(5m×15m)。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不大。通过对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分析,划分了不同密度组Ⅰ-69杨树生长的Ⅵ个阶段,为合理培育杨树人工林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1.
楸树造林密度及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楸树造林密度7年试验总结。在7种造林密度中,树高最高(平均5.13m)的密度为21m×1m、3m宽窄行,最低(平均4.40m)的密度为2m×2m,相差16.6%;最大胸径(平均7.4cm)和最大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866m ̄3)的密度为3m×4m,最小胸径(平均5.7cm)和最小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471m ̄3)的密度为2m×2m,胸径相差29.8%,材积相差84.9%;密度居中的2m×1m、6m宽窄行及3m×3m,对光照的利用较佳,冠下平均光照强度0.80—0.95万勒克司,冠下、株间、行间光照平均透过率分别为12.4—14.4%、16.0—21.2%、50.8—59.1%;2m×1m、6m宽窄行的光台强度较2m×2m增加20.1%;密度愈小,郁闭愈晚,径阶偏向大径阶分布,密度愈大,郁闭愈早,径阶偏向小径阶分布,并需较早的间伐。  相似文献   

12.
深山含笑引种苗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育苗试验表明,原分布在中亚热带的深山含笑基本能适应北亚热带南京地区的气候,正常生长发育。其种子发芽出土、形成幼苗需要较高积温,在塑料薄膜棚内,约需40 d。苗期生长呈单峰“∧”字形,4~6 月生长缓慢,生长量占全年14-4 % ;7 ~9 月速生,生长量占全年81-6 % ;8 月生长量呈现峰值,占全年39-9 % ;10 ~11 月生长趋于停滞。1 a 生苗高11-5 ~29-0 cm ,平均高23-4 cm ;2 a生苗高65 ~106 cm ,平均高94-0 cm 。苗木不耐寒,在- 4 ℃自然低温时,1 a 生苗寒害率达30% ,需采取防寒措施。叶面喷施硼、锌、锰、镁等微量元素和磷钾肥液,能显著促进生长,减轻寒害。苗木高生长与气温、日照、蒸发量关系密切,适当减少日照,降低蒸发,增温保湿是保障引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辽宁抚顺市大伙房实验林场,对兴安落叶松鞘蛾食叶量的测定研究结果看出,该鞘蛾一头越冬幼虫平均取食针叶长度为184mm,危害针叶数量为25枚;在危害期间不同时间段的食叶量和危害量各异,开始取食后的前10d危害最大,食叶量和危害量分别占整个危害期的86%和94%。针叶被害率与虫口密度密切相关,当虫口密度为2.9、5.8、8.7头/10cm和11.7头/10cm时,针叶被害率分别为25%、50%、7  相似文献   

14.
深山含笑引种苗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育苗试验表明,原分布在中亚热带的深山含笑基本能适应北亚热带南京地区的气候,正常生长发育。其种子发芽出土、形成幼苗需要较高积温,在塑料薄膜棚内,约需40d。苗期生长呈单峰“^”字形,4~6个月生长缓慢,生长量占全年14.4%;7~9月速生,生长量占全年81.6%;8月生长量呈现峰值,占全年39.9%;10~11月生长趋于停滞.1a生苗高11.5~39.0cm,平均高23.4cm;2a生苗高65~10  相似文献   

15.
通过祥云新松叶蜂(Neodiprionxiangyunicus)低龄幼虫和茧空间分布格局及参数m*、K、α、β值估计低龄幼虫林间种群密度m=7563-7606P0、茧林间种群密度m1=0.9463(P-1.05670-1)×100;在9月初至10月中旬,以2.5%敌杀死乳油、25%灭扫利乳油20000倍进行超低量喷雾,选择性防治有虫株,防治效果达92.40%。在11月上旬至11月中旬对小面积虫源地、林缘地带林及个别高大树株,用15%杀虫双水剂每株5ml进行注干防治,防治效果为90.00%。在11月至12月上旬,采用敌马烟剂放烟,防效达97.81%。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高虫口成灾区,人工刨茧,防效达86.10%。  相似文献   

16.
人工红松母树林疏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试验地概况人工红松母树林疏伐试验地设在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三道河子林场62林班1小班。位于129°38′35″E,44°44′00″N,海拔339m。年平均气温2-7℃,最高气温34-1℃,最低气温-40-4℃。年平均降水量595-9mm,年蒸发量1145-7mm,相对湿度78%,无霜期125天;坡度10°,棕色森林土,土层厚30cm,排水良好。该林分1958年春造林,密度4400株/hm2。1986年初第1次疏伐,疏伐强度55%,保留株数620株/hm2,胸径12cm,树高6-8m,枝下高…  相似文献   

17.
机械切根苗,苗木质量优于移植苗和留床苗。切根20cm的苗高、地径分别比移植苗大9.4和0.2cm,大于1mm的侧根数量,平均比移植苗多11.8条,比留床苗多10.0条。机械切根可使2年生樟子松的产苗量,比人工移植提高24.29%~37.14%,增加收入1.6~2.0万元/hm2。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黑荆木材1—3年生密度为0.59—0.65g/cm3,5—10年生为0.72g/cm3;1—7年生木材成分变化不大,纤维素在45%以上,半纤维素在25%以下,木素在21%以下。比较6年生黑荆木材及其KP、CTMP的纤维形态,纤维长度在0.76mm以上的,木材为72.04%、Kp为72.22%、CTMP为82.58%;平均纤维长度木材为0.856mm、KP为0.845mm、CTMP为1.165mm;纤维宽度在12一24μm,木材为92.62%、KP为92.86%、CTMP为34.63%;平均纤维宽度木材为15.6μm、KP为15.8μm、CTMP为30.7μm;长宽比木材为54.9、KP为53.3、CTMP为37.9。  相似文献   

19.
不同密度I—69杨树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1种密度I-69杨树人人林的胸径及树高生长材料,建立树高及胸径的生长模型。通过6种模型的比较,选出最适宜的Logistic树高生长模型及单分子胸生长模型。探讨了树木的径、高生长规律。11种密度的胸径生长可划分成5个密度组(4m×6m,4m×7m);(5m×6m,6m×6m);(5m×8m,6m×8m,7m×7m);(5m×10m,7m×8m,8m×8m);(5m×15m)。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试验研究,筛选出侧柏、油松、火炬松塑料袋容器育苗的容器规格分别为:3.8×12cm或5.1×12cm、6×13cm、8×12cm,营养土配方分别为:羊粪10%+上杂肥30%+黄心土59.8%+复合肥0.2%、黄心土38%+腐殖质土30%+土杂肥30%+复合肥2%、火烧土30%+黄心土57%+菌根土10%+过磷醚钙3%,容器苗栽植成活率高于裸根苗7~82%。1991-1994年培育容器苗8.6亿株,栽植平均成活率达95%,为加速我省荒山绿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