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绿洲区滴灌条件下施磷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滴灌条件下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对北疆绿洲区滴灌条件下两个品种紫花苜蓿开展施磷的研究。设置一次性施180 kg/hm2磷肥(L1)、一次性施360 kg/hm2磷肥(H 1)、分次施180 kg/hm2磷肥(L2)、分次施360 kg/hm2磷肥(H2)及不施肥(CK)5个处理,通过对其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磷模式对新牧2号第1茬干草产量、生长速度、叶茎比及第3茬株高有显著影响(P <0.05),对三得利第3茬干草产量、生长速度有显著影响(P <0.05),对其余各生产性能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 >0.05)。不同施磷模式对新牧2号各茬次粗蛋白、粗纤维及第1茬粗灰分有显著影响(P <0.05),对三得利第1,3茬粗灰分有显著影响(P <0.05),对其余各营养品质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 >0.05)。采取模糊相似优先比分析法综合生产性能及品质的各项指标,得到新牧2号和三得利的最佳施磷模式,按优劣排序为 H 1>L1>H2>L2>CK。  相似文献   

2.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盐池”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cv.Yanchi)与“邦德”一年生黑麦草(Lolium mzdtiflorum vc.Abundant)轮作研究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饲草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处理中(NPKN450kg/hm^2、P2O5 180kg/hm^2、K2O300kg/hm^2)的饲草鲜草产量在各处理中最高,两季合计达162.7t/hm^2;其中苏丹草鲜草产量为102.3t/hm^2,分别比不施肥(CK)、不施氮(PK)、不施磷(NK)和不施钾(NP)处理增产352.7%、356.7%、28.2%和13.9%;黑麦草鲜草产量为60.4t/hm^2,分别比CK、PK、NK和NP处理增产344.1%、255.3%、24.8%和25.3%。配施NPK处理,全生育期饲草干物质目均积累量为65.2kg/hm^2,分别比CK、PK、NK和NP处理高215.0%、197.5%、22.00.4和9.6%,苏丹草与黑麦草的干物质日均积累量分别为104.5kg/hm^2和36.9kg/hm^2。氮磷钾配施显著促进饲草的养分积累,全生育期的饲草N、P2O5和K2O积累量分别为500kg/hm^2、210kg/hm^2和1196kg/hm^2,同时,N、P2O5和K2O日均积累量分别为1.37kg/hm^2、0.58kg/hm^2和3.29kg/hm^2^2;其中苏丹草的日均积累量分别为2.12kg/hm^2、0.79kg/hm^2和4.16kg/hm^2;黑麦草的日均积累量分别为0.84kg/hm^2,0.43kg/hm^2和2.66kg/hm^2。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杂种披碱草-圆柱披碱草×披碱草(简称Y×P)和披碱草×肥披碱草(简称P×F)及亲本-披碱草,肥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的产量和品质特性。结果表明:Y×P的干草产量为9168.75kg/hm2,比亲本提高46.8%~52.0%,P×F的干草产量为8223.15kg/hm2,比亲本提高18.3~40.7%;两个杂种披碱草叶量较为丰富,茎叶比均显著低于母本。杂种Y×P的营养成分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其亲本。杂种披碱草在产量和品质特性方面均表现出较高的杂种优势,其中Y×P的杂种优势高于P×F。  相似文献   

4.
闫景彩  陈金龙 《草业科学》2009,26(12):98-102
通过不同的施肥处理方案研究在田周地种植桂牧1号杂交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cv.Guimu 1的氮、磷、钾需要量及其最佳配比模式。结果表明,在田周地种植桂牧1号杂交象草,通过合理的氮、磷、钾配方施肥,能够达到良好的生产效果与效益。实测结果以N2P2K2(氮肥414 kg/hm2,磷肥138 kg/hm2,钾肥276 kg/hm2)试验组的产量最高[(256.81±1.18)t/hm2],与其他低水平试验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无肥处理相比,增产率达到16.6%。通过对各处理进行效应模型的配置与分析,得出田周地种植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预测最高产量为259 t/hm2,对应施肥量为氮肥414621 kg/hm2、磷肥140 kg/hm2、钾肥204 kg/hm2;预测最佳经济产量为256 t/hm2,对应施肥量为氮肥414 kg/hm2、磷肥140 kg/hm2、钾肥172 kg/hm2。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五节芒热值和表型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进行施肥措施研究氮肥、磷肥、钾肥对其灰分含量、热值以及表型性状方面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热值、灰分含量、单株高度、地径、茎叶比、产量等为指标,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五节芒热值和表型性状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对叶干质量热值、叶灰分含量、茎灰分含量、单支高度、地径、茎叶比达到显著影响,但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氮、磷、钾最佳组合为尿素(300 kg/hm2)+过磷酸钙(600 kg/hm2)+氯化钾(50 kg/hm2)时,五节芒灰分含量低,热值高;氮、磷、钾最佳组合为尿素(300 kg/hm2)+过磷酸钙(200 kg/hm2)+氯化钾(200 kg/hm2)时,五节芒的表型评价指标高。  相似文献   

6.
磷肥用量对黑麦草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对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钾肥基础上施用磷肥,可以明显提高黑麦草的分蘖数、株高和最大表观叶面积等生长指标;黑麦草鲜草产量随着磷肥用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施磷(P2O5)13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59.75 t/hm2;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黑麦草对氮、磷和钾素的积累量逐渐增加。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施磷135 kg/hm2时净利润最高,增收3 296元/hm2,肥料产投比达4.79。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南亚热带盈江地区冬闲田利用率,本试验重点探讨磷、钾和石灰不同施量组合以及两种耕作措施对云南本土优良冬季牧草云光早光叶紫花苕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对供试牧草有明显的线性增产效果(P〈0.05),特别是在施定量钾和石灰基础上,增施磷肥可以提高光叶紫花苕的干物质产量达9.35%。22.85%;种植光叶紫花苕时,全耕措施获得干物质产量和叶量百分率比免耕的分别提高28.22%(P〈0.01)和高14.2个百分点(P〈0.01)。在盈江及其类似区域的冬闲田种植光叶紫花苕时,必须采用全耕措施和施用钙镁磷肥600kg/hm^2和硫酸钾200kg/hm^2,以保证光叶紫花苕高产和维持土壤肥力,进而稳定下一季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植酸酶对肉仔鸡钙、磷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肉仔鸡日粮中添力。植酸酶对于物质、钙、磷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分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在第4周进行,分别饲喂处理1(含总磷0.56%),处理2(合总磷0.40%加植酸酶500FTU/kg)、处理3(含总磷0.50%加植酸酶500FTU/kg)、处理4(含总磷0.50%加植酸酶250FTU/kg)。结果表明:处理3、处理4于物质利用率、钙的利用率、磷的利用率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表现出提高的趋势,干物质利用率分别提高3.40%、3.99%,钙的利用率分别提高4.81%、4.5%,磷的利用率分别提高2.03%、4.65%。处理2干物质利用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处理3、处理4差异显著(P≤0.05)。钙的利用率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P≤0.05)。磷的利用率低于其它处理(P>0.05)。  相似文献   

9.
周寿荣 Simon  U 《草地学报》1996,4(4):260-265
本项研究旨在为四川盆地亚热带低山丘陵区增产饲料发展牧业探索高效的旱地混潘冬性一年生牧草-玉米短期草田轮作系统。重复了三年,所有资料为三年的平均值和共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混播冬性一年生禾草和豆草与玉米轮作,即意大利黑麦草(20%)+紫云英(80%)→玉米、意大利黑麦草(30%)+南苜蓿(70%)→玉米和意大利黑麦草(25%)+长柔毛野豌豆(75%)→玉米三个轮作系统。在玉米产量稍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的情况下,获得了很高的饲料价值(DM5.31~5.77t/hm2,TDOM4.06~4.36t/hm2,CP1.10~1.58t/hm2,ME3.18~3.39X104MJ/hm2,Ca33.62~52.49kg/hm2,P27.79~30.59kg/hm2),较充分地利用了禾草和豆草的共生互惠作用,提高了农田生态位的利用效率,从而获得较高的总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此探讨葛根素对21日龄樱桃谷鸭钙、磷代谢的影响。选用健康的1日龄的樱桃谷鸭128只,在基础日粮预饲1周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公母各半),分别给于添加0mg/kg、5mg/kg、10mg/kg、15mg/kg葛根素的日粮,于21日龄屠宰对血清及骨骼里的钙、磷及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21日龄时,血清钙、磷含量的变化并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但总体的趋势是,添加葛根素对此时期的骨形成有利,均显著的增加了骨形成指标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同时也伴随了血清钙含量的显著下降(P〈0.05),而且,葛根素(5mg/kg)剂量添加组对骨形成的效果更好;在21日龄时,葛根素对樱桃谷鸭骨骼各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葛根素(5mg/kg)剂量添加组使樱桃谷母鸭的股骨湿重、长度、矿物质和钙含量分别提高了6.68%、3.38%、0.62%和22.26%,同时使公鸭的股骨湿重提高了4.52%;使母鸭胫骨的湿重、长度和钙含量分别提高了8.63%、2.88%和23.11%,并且使骨骼钙磷比例最接近于2:1。由此表明,葛根素对樱桃谷鸭的骨骼钙、磷代谢有影响,小剂量的葛根素(5mg/kg)对骨的形成有利,可以有效阻止骨的吸收,促进骨的形成;大剂量的葛根素对骨的形成不利,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施肥对黄土高原紫花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苜蓿干草产量,综合3年实际总干草产量得出,当施氮肥50 kg·hm–2、磷肥120 kg·hm–2、钾肥60 kg·hm–2时,干草产量最高,为39.76 t·hm–2,比对照高出44%。基于3年干草总产量与施肥处理的函数关系得出,当施氮肥68.3 kg·hm–2、磷肥130.7 kg·hm–2、钾肥55.0 kg·hm–2时,可获得最高总干草产量,为41.18 t·hm–2。施肥显著提高了苜蓿粗蛋白含量与相对饲用价值(P 0.05)且年际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在施肥第2年相对较高。施肥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 0.05)。粗灰分含量在不同施肥处理间与年际间差异均不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12.
紫云英为南方稻区最主要的冬季绿肥作物。在紫云英生育期筛选磷、钾肥适宜配比,明确稻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可为福建稻区紫云英高效栽培与水稻化肥减施提供依据。田间条件下,磷肥(P2O5)设0、15、30 kg·hm-2 3个水平,钾肥(K2O)设0、15、30 kg·hm-2 以及稻秆半量还田替代4个水平,二者完全组合共12个处理,主要测定紫云英盛花期农艺性状、产量、养分含量及截获量。结果表明,与不施磷、钾肥处理(CK)相比,磷、钾肥不同配比的紫云英株高、茎粗、株数、总分枝数最大增幅分别为6.2%、5.9%、8.1%、6.5%,紫云英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分别增幅1.3%~12.8%与1.4%~15.1%,其中30 kg·hm-2磷肥与15 kg·hm-2钾肥配比,紫云英干草产量最高。30 kg·hm-2磷肥与30 kg·hm-2钾肥配比,氮、磷、钾养分截获总量最高,分别比CK提高19.2%、18.8%、25.9%,差异均显著。稻秆半量还田的紫云英增产与氮、磷、钾养分截获效果与15~30 kg·hm-2钾肥用量基本相当。磷、钾肥配施可改善紫云英生长性状并提高生物量和养分截获量,稻秆半量还田能够替代紫云英生育期钾肥施用量。综合产量、养分截获与化肥减施节本因素,福建稻区紫云英以15 kg·hm-2磷肥配施15 kg·hm-2钾肥(或稻秆半量还田替代钾肥)为较优配比。  相似文献   

13.
在临潭县冶力关镇海拔2 590 m的梯田,于早春以不同播量种植甘肃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cv.Gansu)(70、100和130 kg/hm2)和甘农一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cv.Gannong No.1)(7、10和13 kg/hm2 ),观测其物候期、株高、生长率、产量、营养动态及翌年越冬率,探讨其在高寒山区的生产性能及适应性。结果表明,播种当年两种牧草均未完成生活史,停留在分枝期,但翌年越冬率都在95%以上,都能安全越冬;甘肃红豆草100 kg/hm2播量下的鲜草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11 734.0和3 357.8 kg/hm2 ,甘农一号杂花苜蓿13 kg/hm2播量下的鲜草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5 217.5和1 690.9 kg/hm2 。不同播量对两种牧草的养分影响较小,其变化趋势一致,在8月5日之后粗蛋白、粗灰分和磷含量呈降低趋势,粗纤维含量逐渐上升。甘肃红豆草和甘农一号杂花苜蓿分别以100 kg/hm2播量和播量13 kg/hm2的草产量高,且适应性强,饲料利用价值较高,在甘肃临潭县可作为饲草利用。  相似文献   

14.
选用60头平均体重28.3kg的杜长大杂种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30头。在生长期(28~58kg)每组分成3圈(重复),每圈10头;在肥育期(58~95kg)每组分成6圈(重复),每圈5头。试验组饲粮中添加植酸酶750FTU/kg(FTU为植酸酶的活性单位),对照组饲粮中不添加植酸酶。生长期和肥育期饲粮钙磷比分别为1.15:1和1.18:1。试验结果显示,(1)饲粮中添加植酸酶使生长期、肥育期和生长肥育全期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2)添加植酸酶对胴体和肌肉品质的影响不明显(P〉0.05);(3)添加植酸酶对生长期养分(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磷)的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肥育期养分的消化率(P〈0.01);(4)添加植酸酶未能提高生长期养分的吸收量(P〉0.05),但显著提高肥育期粗灰分(P〈0.01)和磷(P〈0.05)的吸收量;(5)添加植酸酶使生长期粪中铜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对其他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植酸酶对肥育期粪中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6)添加植酸酶对生长期粪中养分的排泄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减少铜排泄量的趋势(P〉0.05),添加植酸酶使肥育期磷的排泄量显著降低(P〈0.05),并有降低氮和金属微量元素(铜、锌、铁、锰)排泄量的趋势(P〉0.05)。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促进猪生长肥育期的增重,提高肥育期对养分的消化利用,降低生长期粪中铜的含量,减少肥育期粪中磷的排泄量;添加植酸酶对胴体和肌肉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不同添加剂对苜蓿青贮品质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生长第2年的紫花苜蓿为材料,设计4个试验组,每组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甲酸(5.0,5.5和6.0mL/kg)、蔗糖(10,20和30g/kg)、发酵汁(1.5,2.0和2.5mL/kg)和不同比例无芒雀麦(25%,33%和50%),同一水平设3个重复。分别在青贮第2、8、15和45d测定青贮料pH值、氨态氮/总氮(NH3-N/TN)及乳酸产量,以揭示不同添加物不同青贮时间对苜蓿品质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青贮的整个过程,分别添加不同添加物的青贮料pH值呈不同程度下降,NH3-N含量则呈现上升趋势。5.5和6.0mL/kg的甲酸抑制青贮的自然发酵过程,在青贮第2、8、15和45d的乳酸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20和30g/kg的蔗糖为乳酸茵的生长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青贮各时间点NH3-N/TN较对照显著降低,青贮品质最好。综合分析,蔗糖应是苜蓿青贮的首选添加剂。  相似文献   

16.
磷肥用量及氮磷钾配合施用对小米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在江汉平原田间条件下研究了磷肥用量及氮、磷、钾肥单施和配合施用对小米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钾肥基础上,施磷明显促进小米草株高提高,施磷(P2O5)45,90和135 kg/hm2与不施磷相比产量分别增加23.2%,38.3%和36.3%,分别获得纯利润411.7,624.6和427.9元/hm2,说明施磷明显促进小米草生长,并使产量和经济收益提高,在3个施磷水平中以施磷90 kg/hm2效果最好.不同氮钾肥配合对磷肥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以不施氮、钾肥,仅施氮肥,仅施钾肥和氮、钾肥配合施用为基础,施磷分别提高小米草鲜草产量2 401,5 500,2 051和7 900 kg/hm2,磷与氮钾肥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最显著.小米草施氮增产效果极显著,其中在磷钾肥基础上施氮的增产效果达1.79倍.在氮、磷肥基础上增施钾肥,增产显著,但若不配合施用氮、磷肥,钾肥施用没有增产效果.在试验条件下,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产量具有明显正交互作用,其中氮与磷(在施钾基础上)、氮与磷钾、磷与氮钾的交互值达5 000 kg/hm2以上,说明氮、磷、钾只有配合施用才能充分发挥各种养分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喷施硫酸锌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叶面喷施的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锌水平200,500和800mg/kg对紫花苜蓿(Medicaco sativa)干草产量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硫酸锌显著(P〈0.05)提高苜蓿草产量,其中施锌量为500mg/kg的处理产量最高。适量的锌水平可以显著提高粗蛋白含量,施锌量为500mg/kg时,可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粗脂肪、粗纤维、磷的含量,对粗灰分含量影响不大。喷施不同浓度Zn处理,除第1茬外,苜蓿中的钙含量有增加趋势。营养物质的年积累量均以施锌浓度为500mg/kg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8.
供试肉猪78头,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空白)、试验1组(新霉素115mg/kg、喹乙醇100mg/kg、阿散酸100mg/kg)、试验2组(JX调理剂0.2%),试验结果表明:第一阶段:试验1、2期末重,分别比对照组高1.34kg、1.07kg(P〈0.05),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二阶段:试验1组期末重,比对照组高2.65kg(P〉0.05),试验2组期未重比对照组高3.23kg(P〈0.05),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料肉比均低于对照组,试验2组最低,比对照组降低0.2,饲料转化效率提高8.97%;试验2组比对照组每头猪多盈利48.8元,比试验1组多盈利10.28元;粪便中氮、磷含量试验2组明显下降,药物残留试验2组、对照组没有检出,试验1组猪肝阳性3个加、肉中阳性1个加。  相似文献   

19.
1燕麦饲草生产概况兴海县牧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冷季漫长,牧草生长期短。为解决牧区冬春季节牲畜缺草问题,该县在牧区逐年扩大燕麦饲草生产面积。1998年全县种植燕麦面积达2687.60hm2,占全县草地面积的0.27%。全县8个乡均种植燕麦,仅河卡和大河坝乡种植面积达1381.90hm2,占全县燕麦种植面积的51.42%(表1)。全县各地燕麦播种时间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量225kg/hm2,有39.98%的面积(县打贮草站、河卡乡、唐乃亥乡)采用机播,并施用二铰(含N18%,P2O546%),施用量37.5kg/hm2,县打贮草站施用二铵112.5kg/hm2,尿…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不同日粮磷水平对三黄鸡磷吸收及养分利用的影响,试验选择60日龄体重约1.5kg的三黄肉鸡40只,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一个代谢笼)。日粮磷水平分别为:A组TP=0.4%,B组TP=0.6%,C组TP=0.8%,D组TP=1.0%(钙:有效磷均为2:1),其中B组为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血清AKP活性和钙的消化率不随日粮磷水平变化而差异变化(P〉0.05),但日粮磷水平在0.8%时,血清AKP活性显著降低而钙的消化率达到最高。血清磷随日粮磷增加而增加,血清钙随日粮磷增加而下降(P〈0.01)。磷的消化率随日粮磷水平的改变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