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陕西省吴起县移栽油松大苗造林主要技术流程,实施径流林业、抗旱造林的作业标准及使用生根粉、蒸腾抑制剂用量,并对造林后成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坡向、坡位、坡度、海拔等地形因子对移栽大苗油松成活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坡度较为显著(P0.05),坡度30°的坡面的成活率为70%,坡度30°的坡面成活率达到了83%以上;其次是坡位。进行补植改造林分时的成活率与郁闭度有一定关系,成活率对于当地来说比较适当的郁闭度(0.4)的刺槐、杜梨等林分最高,有82%。荒草地造林成活率较高,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及造林效果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了油松容器苗在河北省隆化县育苗技术,造林方法,并对造林后成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坡向、坡位、坡度、海拔等地形因子对油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有不同影响,其中坡度较为显著,坡度>30毅的坡面成活率为68%,坡度<30毅的坡面成活率达到了82%以上;坡位的不同是相对的,但是基本上是中坡位跃下坡位跃上坡位;各坡向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油松大苗移栽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省黄陵县油松大苗移栽造林生产实践总结,提出了其主要技术要点,并对移栽后成活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坡位和坡度等地形因子对油松大苗移栽成活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坡度影响较为显著(P<0.05),陡坡(坡度大于30.)的成活率低于缓坡(坡度小于30°).坡位对油松大苗移栽成活率影响较小,坡位对成活率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我国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造林适宜的立地条件,开展了不同的坡位、坡向、坡度、土层厚度下油松造林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立地条件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油松造林后的成活及生长情况,整体来说以坡位为中上坡以上、坡度为20°~30°、土层深厚的阳坡上实施油松造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辽西山区不同坡度、坡向和坡位开展油松直播更新造林试验,对造林3年后的幼苗保存情况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在阴坡直播更新效果较好,阳坡直播更新效果较差,达不到直播更新规定标准.在阴坡的不同坡位中,下坡位和中坡位直播更新效果较好,其中下坡位最好,而上坡位较差.在阴坡的下坡位,坡度越小直播更新效果越好,坡度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6.
影响雨季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朝阳油松、侧柏混交试验调查分析 ,得出选择造林树种、造林时间、造林时机、坡向和坡位是影响该地区雨季造林成活的主民因素。造林时间以 6月中下旬至 7月中旬为好 ;造林时机以小雨或阴天成活率最高 ;坡向以北坡、坡位以下部为好  相似文献   

7.
油松耐干旱瘠薄 ,适应性强 ,生长快 ,材质好、用途广 ,是护坡林、水源涵养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也是镇安县主要用材树种。由于油松幼苗喜阴 ,阳坡移栽很难成活 ,致使镇安县多年来油松阳坡造林成活率低。 2 0 0 0年 3月在镇安县北城坡开展了油松阳坡移栽实验 ,用不同方法处理苗根移栽 ,提高了油松阳坡移栽的成活率。1 试验概况试验地选在镇安北城坡上中部 ,阳坡 ,海拔高 1 0 2 0 m左右 ,底层为板结岩 ,表层为沙质土 ,p H值为 6 .7,土层厚 1 6 .6 cm,较为干旱瘠薄。坡度 35°左右 ,地面有大量毛草、零星栎树、红眼毛、杂灌等 ,植被覆盖度 30 %…  相似文献   

8.
油松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立地条件的不同,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渭北黄土高原后沟作业区油松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幼树树高生长量均高于裸根苗,而且,不同坡位间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成活率存在不同差异.  相似文献   

9.
陈清堤 《绿色科技》2019,(9):125-127
对引进闽南地区永春县麻竹移栽母竹苗、侧枝苗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侧枝苗各性状表现优于移栽母竹苗,造林成活率高出30.48%,差异显著;当年新发笋株数高出0.2个/株(丛);成竹率高出4.91%;当年新出笋直径,侧枝苗超出移栽母竹苗27.9%。生长状况表现为下坡谷地Ⅰ级地>中下坡Ⅱ级地>中上坡Ⅲ级地。不同坡位造林对麻竹出笋数、成竹率、竹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选取裸根苗、塑料杯营养袋苗、无纺布营养袋苗等三种不同育苗类型的两年生南方红豆杉,研究其在杉木人工林林下的套种效果。结果表明:三种苗木类型中以无纺布营养袋苗造林早期表现最佳,平均造林成活率达到97. 5%,当年抽高达到32. 3cm;其次是塑料营养杯苗;造林效果比较差的是裸根苗。以无纺布营养袋苗为材料在不同坡位的造林成活率为96. 1%~98. 1%,造林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当年抽高差异极显著,下坡生长效果最佳;不同坡向间造林成活率95. 0.%~98. 2%,差异不显著,当年抽高22. 3~35. 2cm,差异极显著,其中阴坡生长初期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