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团棉花自交混繁技术是在南京农业大学陆作楣教授创制的一圃二田制棉花自交混繁技术的基础上,吸收了自交混繁的优点,又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改进了花器用胶粘、用线绳扎等操作不便的缺点;改进了自交单株分散、作记号为选定自交单株为株系切片全部自交的方法,将不合格单株在切片自交前全部拔除,要求合格率为百分之百。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861份甘蓝型油菜自交种和自然种粗脂肪含量的NIRS法测试结果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以NIR法测试甘蓝型油菜自然种粗脂肪含量普遍较自交种高,自交种粗脂肪含量与自然种粗脂肪含量绝对值差异达1%显著水平。自交种和自然种粗脂肪含量的NIR法测试结果间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达1%显著水平,说明在已知自交种粗脂肪(x)含量测试结果的情况下,可通过回归方程y=16.844 0.614x预测自然种粗脂肪(y1)含量。  相似文献   

3.
棉花自交混繁技术及其推广应用倪铁山,张家友,李兆福,时秀荣(济宁市棉办272100)(济宁市任城区棉办)(济宁市农科所)(任城区农业局)棉花品种退化是生产上的老大难问题,一般因品种退化产量降低一成或更多,品质下降0.5~1级,损失严重。1991~19...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对棉花自交的自交夹、套环、白乳胶点涂3种常用自交方法的成铃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自交方法无论是同一品系还是不同品系间自交,均以套环法的成铃率为最高,其次是自交夹法,最后为白乳胶点涂法。不同品系间3种方法的自交成铃率均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证明不同品系间自交成铃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选用‘晨光’、‘友谊牡丹莲’、‘瑰丽’、‘红樱桃’、‘厦门碗莲’和‘素馨’6个荷花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并通过自交和开放授粉,对其结实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间杂交结实率存在明显差异,各杂交组合的结实率为0~38.77%。(2)同一品种作父本或母本,其杂交结实率也有明显差异。因此,在人工杂交过程,除选择好亲本外,还要注意正反交组合。(3)不同品种自交和天然授粉结实率存在明显差异,自交结实率为0.91%-25.39%;天然授粉结实率为1.45%-54.55%,重瓣性品种自交和天然授粉结实率低。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比较研究四川生态区甘蓝型油菜自交种和自然种粗脂肪、硫苷含量的测试结果有无差异;[方法]对四川生态区861份甘蓝型油菜自交种和自然种用近红外光谱法(NIRS法)进行品质测试;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以NIR法测试甘蓝型油菜自然种粗脂肪含量普遍较自交种高,自交种粗脂肪含量与自然种粗脂肪含量差异达1%显著水平,自交种与自然种硫苷含量差异不显著.自交种和自然种粗脂肪、硫苷含量的NIR法测试结果间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均达1%显著水平,自然种粗脂肪(y1)、硫苷(y2)含量与自交种粗脂肪(x1)、硫苷(x2)含量测试结果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6.844 0.614x1,y2=-0.620 1.017x2;[结论]在甘蓝型油菜育种中,对粗脂肪的选择应侧重考虑自然种含量,兼顾考虑自交种含量,对硫苷的选择则可同时考虑自然种和自交种含量.  相似文献   

7.
葡萄种间杂交和自交后代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2个欧山杂交组合(玫瑰香×黑龙江实生;红地球×北醇)和2个自交组合(红地球自交和北醇自交)后代68个单株的抗寒性.结果表明:杂交后代抗寒隶属值连续分布,抗寒性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杂交后代抗寒性平均值小于中亲值,且不同的杂交后代组合偏离程度不同,杂交F1代(玫瑰香×黑龙江实生)偏离程度小于杂交F2代(红地球×北醇).自交组合中抗性强的亲本北醇自交后代抗性有所增强,抗性弱的亲本红地球自交后代平均隶属度明显弱于亲本.  相似文献   

8.
对高等植物自交亲和基因(资源)、自交亲和性的遗传、自交亲和性与蛋白表达的关系及自交亲和性产生的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研究植物自交亲和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棉花自交的遗传效应及良种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棉种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品种个体的杂合性和群体的高度异质性所造成的基因分离重组。棉花自交,使主要经济性状表型方差下降,遗传力上升,变异系数减小,而性状平均值变化不大。据此,连续自交结合系谱选择,造成纯合稳定的基础群体,是棉花良种繁育技术的基本目标。新设计的“自交混繁法”棉种生产技术,取得了多快好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方法,分别对3组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和自交系的基因组DNA进行差异分析。筛选出20个10bp随机引物进行RAPD反应,扩增片段分子量在0.3-3kb之间。其中分别有3、2、3个引物在各组中扩增出差异片段5、4、5条。结果表明,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与自交系基因组DNA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扩增出的差异片段与花椰 菜自交不亲和性相关。初步探讨了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机制及RAPD技术在自交不亲和系选育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不同处理对提高甘蓝自交不亲和系结实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提高甘蓝自交不亲和系结实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喷质量分数为5%~6%的盐水+质量分数为0.2%硼砂后进行授粉,能提高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的结实指数。  相似文献   

12.
在油菜花期喷雾Nacl溶液,研究克服白菜型油菜(Brassicacampestris)自交不亲和性。结果表明,在合肥用3%~5%的浓度,喷雾后半天内授粉,效果较好,其自交亲和指数与人工剥蕾的相当;单株套袋选育自交系,每隔3~5天喷雾一次,不需人工授粉,也可获得一定数量的自交种子.该研究为在白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选育、繁殖自交系和克服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的“自交”不亲和性,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07年6~9月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郫县基地油菜品质测试室进行。供试材料为四川生态区861份甘蓝型油菜。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S)测试861份甘蓝型油菜自交种和自然种粗脂肪、硫苷含量。仪器采用FOSS公司5000型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试室温为20~25℃,空气湿度60%以下。数据一致性分析以荣廷昭介绍的方法进行,相关回归分析通过SPSS13.0完成。  相似文献   

14.
棉花“自交混繁法”原种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异花授粉作物群体中存在的少量异交,对自交纯合产生严重的拮抗作用,因而在育种过程中保留较多的剩余变异。棉花品种退化的实质,是杂合体组成的不平衡群体逐步达到遗传平衡的过程。棉花良种繁育技术的核心应是控制授粉下的自交纯合,选择并建立典型一致的基础群体。本研究证实了棉花个体的遗传杂合性,分析了优良品种多代选株自交的遗传效应。据此,提出了棉花原种生产的“自交混繁法”。经实际应用表明,能有效地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种性,而且比传统的“三圃制”方法更简便易行,节工省本。  相似文献   

15.
应用大白菜石特和运农两个包头型自交不亲和系材料,在其主枝下部进行人工蕾期授粉,上部采用花期蜜蜂授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个材料蜜蜂授粉结荚率分别为对79.1%,81.9%;单荚结子数分别为10.78粒和11.18粒。人工授粉结荚率分别为28.11%,19.52%;单荚平均结子数分别为5.54粒和5.18粒。蜜蜂授粉可显著地提高自交不亲和系的结英率和单荚子粒数,从而大大提高了种子产量,是繁殖十字花科自交不亲和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棉花在栽培过程中,为了获得好性状的棉珠,利用自交与杂交技术进行育种,本文论述小铁夹和吸汽水管方法的精髓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89年和1990年对抗病棉苏棉3号进行自交选育自交系的过程中,做了自交一代、二代的群体抗性观察。 设计和方法 1989年为自交一代和自交株上的自然授粉种,1990年为自交二代种、自交一代株上的自然授粉种和大田自然授粉种。两年均以泗棉2号作感病对照。1989年试验设置在自然病圃中(1988年为人工病圃),1990年为人工病圃。两年试验均在苗床期和大田期考查枯萎病发病情况。苗床期两年均为每处理播种2行,互比法顺序排列,6次重复。  相似文献   

18.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植物界中广泛存在的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控制及其2种主要类型: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与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综述了2种类型的代表性植物近年来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宁夏枸杞的11个品种和3个新优系采取不同处理的套袋试验,并对不同处理后的坐果率、种子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其自交亲和性。结果表明,宁夏枸杞自交亲和性存在较大变幅。参试的所有材料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宁夏枸杞已由自交不亲和向部分自交亲和逐步演变,麻叶系是宁夏枸杞家系中的一种部分自交亲和的突变。不论是宁杞1号还是小麻叶这样的高度部分自交亲和材料,在异交时亲和指数都高于自交时的亲和指数,平均单果质量与之相对应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正是在自交亲和水平上的这一变化,使麻叶系的各材料能够在生产应用的过程中确保产量,单品种大面积推广,而宁杞1号和0207则是这一特征的突出表现。高的自交亲和水平是枸杞新品种能否在生产上大面积单一品种种植的关键,自交不亲和是诸多材料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以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34份芥菜型油菜为试验材料,对芥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芥菜型油菜大部分为自交亲和类型,但芥菜型油菜的自交亲和性差异较大,亲和指数在0.25~9.73间.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品种间,而且存在于亚种间.在34份参试材料中,2个品种表现为自交不亲和(0<亲和指数<1.00),14个品种表现为自交亲和(亲和指数>1),18个品种表现为高自交亲和(亲和指数>4.00).自交亲和性因地区而异,虽然我国有的芥菜型油菜品种的自交亲和性较高,但是整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有自交亲和品种,也有自交不亲和品种.芥菜型油菜是自交亲和植物,自交亲和材料中也有自交不亲和类型,因而通过定向培育可育成自交不亲和系,对进一步利用杂种优势、大量筛选找到优良杂交组合并进行杂交种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