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橡胶树抗寒高产新品种云研77-4、云研77-2在西双版纳东风分公司的区域性栽培试验,1999/2000年冬的寒害资料和2005年预割、2006年正式割胶的产量资料表明:其抗寒力和开割第一年的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品系GT1。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的野外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基本上摸清了野生川榛资源在安徽省的分布范围。从大别山区的金寨县引种野生川榛于江淮丘陵区的肥西县栽培,观察生长开花习性和物候期,测定果实经济性状及摸索栽培技术。连续3年引种观察表明,将高海拔地区的野生川榛引种至低海拔地区栽培能够正常生长、开花、结实;坚果单果重1.3 g,种仁重0.6 g,壳腰厚度1.2 m m,出仁率46.3%,空瘪率低于1 0%;引种栽培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的经济林栽培面积大 ,种类多 ,在林业生产中占很大比重 ,已成为我省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 ,对全省林业建设、农民致富和整个经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加入WTO ,给我省经济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经济林生产和产品贸易方面有较大变化。为此 ,我们搜集 1997~ 2 0 0 1年山东经济林生产和产品贸易资料 ,分析其发展变化规律 ,以期为经济林生产和产品贸易提供依据。1 经济林产业的发展现状1.1 经济林资源我省经济林栽培历史悠久 ,资源丰富 ,现有栽培和野生、半野生的经济林品种和类型共有 3 0 0 0多个 ,分属 2 3科 ,3 …  相似文献   

4.
《技术与市场》2007,(3):31-31
枣树栽培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历史,品种达700多种,分布很广。目前,枣树栽培在全国有700多万亩,其中秦、晋、豫、冀、鲁五大枣区栽培的枣树占总面积的90%。全国栽培的主导枣树品种为制干和加工品种,鲜食型较少。枣果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又可人药,枣果的食疗保健功能世人皆知。枣果还是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据有关资料介绍,2000年全国枣果总产约8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8%。除韩国仅有1.5万亩枣树规模栽培和总产2万吨枣果外,我国几乎是独家生产供应出口国。我国原枣及加工品年出口量9000吨左右,仅占总产量的2%,其中原枣出口约占出口总量的一半。  相似文献   

5.
麻竹扦插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竹类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有富顺林场五年来对麻竹的引种栽培和繁育实践,探索麻竹最佳扦插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6.
黑老虎为集药、食、观赏等为一体的大型木质藤本植物,十分珍贵。云南的黑老虎种质资源丰富,但野生资源十分稀少,尚未进行人工培育。本文通过从贵州引进由野生变为栽培种的黑老虎分别在昆明和蒙自2地开展引种栽培研究,引种栽培4年中观察黑老虎对环境的适应、生长和生殖的变化。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生长1年后的幼藤能耐昆明和蒙自的冬季低温,正常成活;在昆明和蒙自全光照下引种栽培的黑老虎能正常开花结实,幼年期仅有1-2年,后代能育成正常植株。试验结果初步表明,黑老虎在昆明和蒙自露天引种栽培成功,在2地开展黑老虎的人工培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无花果属桑科无花果属。本属植物约有 6 0 0种以上 ,其中作为果树栽培的只有无花果一种具有经济栽培价值。1 无花果栽培现状无花果栽培国外以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美国 (加州 )和叙利亚等国家栽培较多 ,1982年总产量达 2 5 0× 10 4 t。我国在汉朝引入栽种无花果 ,  相似文献   

8.
1987年5月林业部速生丰产林考察组,在巴西东南部几个州的5个农林公司和1个全国性的科研机构,考察了桉树的栽培与利用,在此,仅就桉树的栽培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枣树栽培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历史,品种达700多种,分布很广。目前,枣树栽培在全国有700多万亩,其中秦、晋、豫、冀、鲁五大枣区栽培的枣树占总面积的90%。全国栽培的主导枣树品种为制干和加工品种,鲜食型较少。枣果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又可入药,枣果的食疗保健功能世人皆知。枣果还是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据有关资料介绍,2000 年全国枣果总产约8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8%。除韩国仅有1.5万亩枣树规模栽培和总产2万吨枣果外,我国几乎是独家生产供应出口国。我国原枣及加工品年出口量9000吨左右,仅占总产量的2%,其中原枣出口约占出口总量的一半。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港澳地区的原枣及加工成品量占出口总量的80%-90%,原枣的出口主要为制干枣果,鲜食枣果出口量极少。在国际市场上,1吨鲜枣相当于30吨苹果或10吨核桃的售价,货源奇缺,供不应求。天津大港冬枣每公斤售价36美元、香港346元人民币,欧美市场每个枣果售价1美元。事实说明,大力发展鲜食枣果出口的潜力很大,商机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10.
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在玉溪市新平县漠沙镇,采用密度、地理种源、肥料、水分、定干高度5因素18水平,按正交原理进行组合栽培试验,摸清了影响膏桐栽培的主要因素水平,成功探索出膏桐的7种栽培模式:M1Z1S1P1D1、M1Z2S2P2D2、M2Z4S1 P2D3、M323S1P2D1、M324S2P1D2、M422S1P1D3、M423S2P1D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