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检测四味穿心莲散及其组分(穿心莲、辣蓼、大青叶和葫芦茶)对沙门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选用穿心莲、辣蓼、大青叶、葫芦茶等10种中药,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各中药水提物、两药联合及市售四味穿心莲散和自制四味穿心莲散对沙门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四味穿心莲散的4种组分中,大青叶对沙门菌的抑菌活性最强,MIC为12.5 mg/mL;4种组分杀菌活性一致,MBC均为400 mg/mL;在两药联合中,4种联合呈现相加作用或协同作用;市售四味穿心莲散MIC和MBC均为200 mg/mL,自制四味穿心莲散MIC为50 mg/mL,MBC为200 mg/mL。分析结果表明,大青叶抑菌效果最好,杀菌效果与其他3种组分一致;自制四味穿心莲散的抑菌效果更具优势,杀菌效果与市售方剂一致。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复方中草药四味穿心莲益生菌发酵产物(FPSCS)对鸡大肠杆菌的作用,采用微孔-平板法测定其对O2型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以O2型鸡大肠杆菌半数致死量(LD50)感染SPF雏鸡制备病理模型,随机分为FPSCS高、中、低剂量组,硫酸新霉素组,四味穿心莲散组,益生菌组及对照组,统计总有效率、治愈率;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动物外周血液中炎症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FPSCS体外对O2型鸡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均为31.25 mg/mL,口服FPSCS剂量为0.1~0.5 g/(次·只)的总有效率为73.33%~83.33%、治愈率为70%~80%,均显著高于四味穿心莲散组和益生菌组(P <0.05),且治疗初期可显著降低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含量(P <0.05),显著升高IFN-γ的含量(P <0.05)。由此表明,FPSCS可通过抑杀O2型鸡大肠杆菌和降低鸡外周血促炎因子的含量而发挥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筛选抑制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O78地方流行株的有效中药。采用打孔法测定39味中药及其复方对APEC的抑菌效果,使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39味中药中有9味中药对APEC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五味子、洛神花和黄柏对APEC高度敏感,MIC依次为31.25、31.25、500 mg/mL,MBC依次为62.5、125、500 mg/mL;蒲公英、红花和石榴皮中度敏感,MIC与MBC均大于或等于500 mg/mL;丹皮、何首乌和荷叶低度敏感;其余中药无抑菌效果。复方中五味子+洛神花配伍药效最好,MIC与MBC分别为31.25 mg/mL与125 mg/mL。说明在39味中药中五味子、黄柏、洛神花和复方五味子+洛神花(1∶1)对APEC有比较好的体外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石榴皮止泻散的体外抑菌效果,将石榴皮止泻散制成水煎液,采用平板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平板法体外抑菌试验中每1 mL含1 g生药的石榴皮止泻散水煎液孔周围有明显的抑菌圈,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0和15.7 mm;试管稀释法测定石榴皮止泻散对大肠杆菌的MIC为25 mg/mL,MBC为50 mg/mL。结论,石榴皮止泻散水煎液在体外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中药白头翁散各组分(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以及其他6种中药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用传统水煎法分别提取10种中药的有效成分;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单味中药、两药联合组成药对及自制白头翁散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白头翁散各组分均可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其中黄连的MIC为6.250 mg/mL,抑菌效果最佳。单味中药中对大肠杆菌杀菌效果较好的是黄连、秦皮、诃子,MBC均为200.000 mg/mL;药对中白头翁+黄连、大青叶+诃子对大肠杆菌的MIC均为3.125 mg/mL,抑菌效果最佳;白头翁+黄连对大肠杆菌的MBC为12.500 mg/mL,杀菌效果最佳。自制白头翁散对大肠杆菌的MIC为3.125 mg/mL、MBC为100.000 mg/mL。结果提示,白头翁散4种单药相加的抗菌效果优于单药和部分药对。  相似文献   

6.
氟苯尼考与氯霉素对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试管肉汤2倍稀释法测定氟苯尼考及氯霉素对鸡大肠埃希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然后对实验性鸡大肠杆菌病病鸡进行治疗试验,内服3d,2次/d。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及氯霉素对鸡大肠埃希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3.2μg/mL和1.6μg/mL;以氟苯尼考40mg/kg和氯霉素40mg/kg体重给鸡(每组40只)内服后,对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分别为77.5%和55.0%,而感染对照组的死亡率为95.0%。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对鸽沙门氏杆菌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试验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黄连、黄柏、连翘、诃子、黄芩、鱼腥草、金银花、五倍子、石榴皮、白头翁、板蓝根、大青叶、栀子、蒲公英、菊花、天葵、紫花地丁等17味单药以及5组复方水煎剂对鸽沙门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测定各单味药物以及复方水煎剂对鸽沙门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五倍子、石榴皮、黄芩、天葵等4味单药对鸽沙门氏杆菌敏感性极高,抑菌圈直径均在15 mm以上,MIC和MBC均为0.015 6~0.062 5 g/mL。5组复方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方5效果最好,MIC为0.015 6 g/mL,MBC为0.031 3 g/mL;方2、方3、方4次之,MIC、MBC均为0.031 3 g/mL;方1抑菌效果略差,MIC为0.062 5 g/mL,MBC为0.125 g/mL。说明五倍子、石榴皮等4味单药及由其组成的5组复方对鸽沙门氏杆菌均有中度或高度的抑菌作用,方5可作为临床防治鸽沙门氏杆菌病的备选药。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白头翁散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白头翁散组方中白头翁、秦皮、黄柏、黄连4味中药水提物及其组成的药对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并筛选出抗菌作用较强的药对精简组方。单药中黄连抑菌效果(MIC为50 mg/mL)和杀菌效果(MBC为50 mg/mL)最强,黄连与秦皮联合组成药对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MIC为12.5 mg/mL)最强,将4味药物联合组成的方剂抑菌效果最佳(MIC为6.25 mg/mL、MBC为100 mg/mL)。由此表明,白头翁散组方中两种药物联合比单药的抑菌效果好,4种药物组成的方剂比2种药物组成的药对抑菌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穿白痢康复方中草药的抗菌活性,以大肠杆菌为试验菌株,以营养肉汤为溶媒制备中草药提取物,微孔-平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人工诱导雏鸡大肠杆菌病理模型,随机分为穿白痢康提取物(CLE)高、中、低剂量组,硫酸新霉素组、穿白痢康丸组及对照组,连续口服给药5 d,以治愈率、有效率为指标考察药物疗效。结果显示:CLE体外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均为62.5 mg/mL;CLE组的有效率在50%以上,治愈率达到75%以上,且高剂量组、中剂量组的有效率极显著高于低剂量组、穿白痢康丸组(P <0.01)。由此表明,穿白痢康复方中草药提取物体外、体内对鸡大肠杆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止痢散抑菌和镇痛的药理学作用,采用二倍稀释法、热板刺激、冰醋酸刺激小鼠扭体等方法研究止痢散的抑菌及镇痛作用。抑菌结果显示,止痢散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3125 mg/mL,止痢散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BC为0.6250 mg/mL,对于大肠杆菌的MBC为0.9375 mg/mL。热板刺激结果显示,与给药前相比:止痢散低、中、高剂量组在给药后30 min痛阈值极显著减少(P<0.01),在给药后1 h止痢散低、高剂量组痛阈值显著减少(P<0.05)。冰醋酸刺激小鼠扭体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组小鼠扭体次数极显著减少(P<0.01),止痢散低剂量小鼠扭体次数极显著减少(P<0.01);与阳性组相比:各试验组小鼠扭体次数极显著增加(P<0.01)。结论:止痢散具有抑菌、镇痛作用;抑菌作用明显,镇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白头翁散对不同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本试验采用水提法分别提取白头翁散组方中4味中药白头翁、秦皮、黄柏、黄连的有效成分,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4味中药、自配白头翁散方剂及两种市售白头翁散水提物对7种不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单味中药中黄连对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胞杆菌、无乳链球菌、副溶血弧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呈现较好的抑菌效果和杀菌效果,MIC为1.563~50.000 mg/mL,MBC为6.25~400.00 mg/mL。自配白头翁散方剂抑菌和杀菌效果更好,MIC为0.781~25.000 mg/mL,市售白头翁散的抑菌效果和杀菌效果均不及自配白头翁散。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救必应的抗菌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试验用昆明种小白鼠(体重18~22 g,共计260只,雌雄各半)开展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的抗炎试验,对鸡大肠杆菌O_(78)标准菌株采用琼脂扩散法和MIC试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采用致小鼠发病的大肠杆菌进行攻毒来进行体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救必应高剂量(按体重4 g/kg)、中剂量(按体重2 g/kg)组的抗炎效果优于四味穿心莲散组;救必应对鸡大肠杆菌O_(78)为中度敏感,其抑菌圈直径为13.3 mm,救必应对大肠杆菌的MIC为31.25 mg/mL;救必应末高、中剂量组小白鼠的存活率分别高达85%和75%,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40%及四味穿心莲散组的70%。说明救必应具有明显的抗炎及抑制大肠杆菌作用,同时对小鼠体内感染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翼草景香水煎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小鼠感染模型的防治效果。利用传统水煎法制备翼草景香水煎液,用HPLC方法测定翼草景香水煎液中红景天苷浓度,并用红景天苷浓度标定翼草景香水煎液药物浓度,分别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翼草景香水煎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建立死亡率为75%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体内感染小鼠模型,测定翼草景香水煎液浓度为0.12316 mg/mL时,在感染前和感染后给药方式下,分别给与0.1 mL、0.3 mL、0.5 mL药物时对小鼠的体内感染防治作用。结果表明,当翼草景香水煎液浓度为0.49263 mg/mL时,抑菌圈平均直径为28.5 mm;MIC值为0.00385 mg/mL,经病理解剖、细菌镜检、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VTEK 2 COMPACT)系统细菌鉴定,表明死亡率为75%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体内感染小鼠模型建立成功,当水煎液浓度为0.12316 mg/mL时,0.1 mL、0.3 mL、0.5 mL预防组和治疗组小鼠死亡率分别依次为50%,41.7%,81.8%,66.7%,50%和75%。因此,翼草景香水煎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抑菌活性,且其预防作用较治疗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李萌  孙志宏 《饲料工业》2023,(10):88-92
研究旨在探究百里香酚和植酸对猪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为进一步改善猪舍环境和猪肠道功能研究提供参考。试验采用牛津杯法、二倍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分别测定百里香酚和植酸对两种猪源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影响。结果表明:猪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对50 mg/mL百里香酚表现为高度敏感,对17.5%植酸表现为极度敏感。百里香酚对猪源大肠杆菌MIC和MBC分别为1.56 mg/mL和3.12 mg/mL,对猪源沙门氏菌MIC和MBC均为1.56 mg/mL;植酸对猪源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强于猪源大肠杆菌,对猪源大肠杆菌MIC和MBC均为4.37%,对猪源沙门氏菌MIC和MBC均为2.18%。说明百里香酚和植酸对猪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在抑菌活性物质筛选中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穿心莲内酯影响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究穿心莲内酯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为猪链球菌病的耐药性提供替代疗法。试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穿心莲内酯对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利用结晶紫染色(CV)和扫描电镜(SEM)检测穿心莲内酯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穿心莲内酯对猪链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25和0.5mg·mL~(-1);2)扫描电镜观察可见阴性对照组细菌镶嵌于生物被膜中,而穿心莲内酯在亚抑菌浓度下(1/2MIC、1/4MIC、1/8MIC)能使细菌生物被膜中的细菌数量和生物被膜形成量均减少,并呈剂量依赖性;3)luxS基因和毒力基因的RT-PCR检测显示亚抑菌浓度(1/2MIC、1/4MIC)的穿心莲内酯明显降低gapdh、sly、fbps、ef和luxS基因的转录,显著增加cps2J、mrp和gdh基因的转录;4)哈维氏弧菌生物发光法测定细菌培养液显示穿心莲内酯在亚抑菌浓度下(1/2MIC、1/4MIC、1/8MIC)对猪链球菌AI-2信号分子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穿心莲内酯亚抑菌浓度的干预可抑制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并且可致毒力基因表达水平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中西药联合对巴氏杆菌的体内外抑菌效果,采用二倍稀释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香附、黄连、山药、山银花、益母草、决明子6种中药和阿莫西林、硫酸新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替米考星、头孢噻呋钠7种抗菌药对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筛选抑菌效果最好的中药和抗菌药,观察其对小鼠人工感染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单味中药香附抑菌效果(MIC为25 mg/mL)和杀菌效果(MBC为50 mg/mL)最好,抗菌药中恩诺沙星体外抑菌效果(MIC为0.5μg/mL)和杀菌效果(MBC为1μg/mL)较好,香附与恩诺沙星联合用药抑菌效果增强(FIC=0.56)。预防组和治疗组相对于阳性对照组的死亡率有所降低;香附对小鼠的巴氏杆菌病预防和治疗的保护率分别为10%、25%,恩诺沙星对小鼠的巴氏杆菌病预防和治疗的保护率分别为60%、75%,香附与恩诺沙星联合使用时的预防与治疗效果增强,保护率分别为70%和80%。表明香附与恩诺沙星两种药物联合比单药的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探讨7味药食同源中药水提取物及其联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将其应用于抑菌喷雾剂。采用水提法提取药液,用纸片扩散法测得单药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同时以“棋盘法+中药互配”筛选对上述致病菌具有较强协同抑制作用的药物组合,并确定适宜的药物配伍制备抑菌喷雾剂。结果显示,7味药食同源中药对3种供试病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五味子、金银花、牡丹皮、肉桂、白芍和山楂的抑菌作用较强,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2.50~26.50 mm,最低抑菌浓度(MIC)<250.00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500.00 mg/mL;其中,五味子的抑菌作用最显著,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31.25 mg/mL、15.62 mg/mL、250.00 mg/mL。互配试验结果表明,10种不同的药物组合对3种供试菌的联合抑菌作用各不相同,牡丹皮和肉桂的配伍组合对大肠杆菌以及肉桂和五味子的配伍组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均≤0.50,表现为协同作用,其中肉桂和白芍、牡丹皮和白芍的配伍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17味中药及其复方对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本试验以山东省某奶牛场患乳房炎奶牛乳样中分离和保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药敏试验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确定金黄葡萄球菌对17味中药的药物敏感性,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以此选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的中药两两组合制成双联中药复方,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双联中药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计算双联中药复方的分级抑菌浓度(FIC)。[结果]黄芩、连翘和五倍子3味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表现为高度敏感;黄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和MBC的检测结果分别为7.813 mg/mL和15.625 mg/mL;连翘和五倍子2味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和MBC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5.625 mg/mL和31.25 mg/mL;黄芩+连翘、黄芩+五倍子、连翘+五倍子3种双联中药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的检测结果均为15.625 mg/mL,且双联中药间均表现无关作用。[结论]对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抑菌效果较好的单味中药组成复方后,其抑菌效果未必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球虫九味散加减方剂对鸡球虫病的最佳治疗剂量,选取15日龄白羽肉鸡150只,随机平均分为5组,第Ⅰ组为空白对照组,第Ⅱ组为阳性对照组(感染不用药),第Ⅲ、Ⅳ、Ⅴ组为感染用药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4组鸡全部接种1×104个柔嫩艾美尔球虫孢子化卵囊。感染当天,第Ⅲ、Ⅳ、Ⅴ组鸡分别口服20mg/L、30mg/L、40mg/L浓度的球虫九味散加减方剂,2次/d。根据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病变计分等指标判定球虫九味散加减方剂药效。结果显示:随着球虫九味散加减方剂剂量的增加,感染球虫的鸡死亡率和病变值都有所减少,其中高剂量组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以上结果说明,球虫九味散加减方剂对治疗鸡球虫病有效,且高剂量的球虫九味散加减方剂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选用紫锥菊、金银花、连翘、紫苏、杜仲叶、黄芪、甘草7 味中药,分别采用75%乙醇回流法提取2 次,浓缩至每毫升含1 g生药,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奶牛乳房炎的3 种主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体外抑菌结果显示:以金银花和甘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强,MIC值均为15.63 mg/mL,MBC值均为31.25 mg/mL;紫锥菊对大肠杆菌的效果最强,MIC值为15.63 mg/mL,MBC值为31.25 mg/mL;金银花和连翘对无乳链球菌抑菌效果最强,MIC值均为31.25 mg/mL,MBC值均为62.50 mg/mL。结果表明:所选中药金银花和甘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紫锥菊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金银花和连翘对无乳链球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