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帅 《中国饲料》2022,1(14):90-9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饲料企业专业人才短缺和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以饲料企业为主体的校企合作有助于饲料企业引进与培养高水平人才,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有利于企业更新经营理念,实现产业高质高效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饲料企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饲料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重要性,研究了校企合作过程中人才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阚照国 《中国饲料》2022,(5):155-156
在全面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高职专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目前,我校与山东大型饲料企业建立了订单班,在校企共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但纵观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方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且一定程度上存在目标单一、平台不完善、人才培养方法局限等困境.  相似文献   

3.
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需要。高职院校应通过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开发课程、教材体系,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为典型案例,探讨高职院校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和内容,从专业共建、教学改革、平台建设和校企联合培养等方面说明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创新的重要通道,达到提升专业内涵和综合实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是一种基于双方需求,共同培养职业人才的教育方式。高职院校养殖类专业实施校企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是学生步入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校企合作方式一般有4种,一是订单培养;二是以“技术为平台”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共同发展;三是以融入产业链模式实现校企合作;四是校企联合共育人才。校企合作不仅能够促进人才质量提高,还有利于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科技系目前开办畜牧兽医、园林技术2个涉农专业。近些年,生物科技系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围绕畜牧兽医、园林技术相关行业、企业,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探索符合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文章结合生物科技系的实践,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对我院涉农专业如何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7.
鉴于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的办学现状,高职人才培养应尽快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以培养高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目标,这是推进我国高职教育顺利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发展的正确途径。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探讨校企深度融合模式的构建途径,为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全新方式,它实现了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的“三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但是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构建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结构合理的高质素师资队伍以及加强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推动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全新方式,它实现了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的"三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但是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构建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结构合理的高质素师资队伍以及加强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推动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校企合作是现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就业率,比较常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很多高职院校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内部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寻找实践学习机会,都积极地与相关企业建立起了合作关系;但是在建立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的积极性明显高于企业,"校热企冷"的现象较为普遍,很不利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广,也阻碍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良性合作。1造成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校热企冷"困境的原因分析1.1学校优势不足,互补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人才逐年倍增,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各高校存在竞争激烈,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显,高校在人才输送过程中压力越来越大,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成为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社会企业需求的适时性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相对滞后性之前的矛盾越来越明显,目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表现出诸多的矛盾和不适应。需要思考适合高校与社会企业协同发展的新途径,探索校企融合的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目前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制度正在逐步实施,这种联合培养制度可以实现校企双赢的效果,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产学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探索出一套适用的评价体系,为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吕月惠 《山东饲料》2012,(24):14+44
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途径出发,结合本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特点,探讨社会经济发展新时期下校企合作的模式和长效机制问题。通过分析当前泉州地区电子信息类企业的发展规模和人才需求,探索适合本地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和推广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小企业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市场需求大增,从而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到底采取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3+2"人才培养模式,以资共享。  相似文献   

15.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更是特色专业建设的突破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建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依托行业、企业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田甜 《中国饲料》2023,1(2):149-152
高质量人才是饲料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研究表明,高质量人才对饲料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实现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培养出大量实用创新型人才,满足饲料产业长足发展所需。具体需要政府、饲料产业、高校三方联合发力。政府需完善保障机制,确保校企双方的权益。饲料企业投入资金、管理和技术专员,以订单式培养人才,解决自身人才短缺问题,高校结合饲料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人才供求间的无缝对接,并派出教师深入饲料产业学习,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出发阐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对接存在的问题,针对已存在的问题提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有效途径,最终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受企业的青睐,从而畅通学生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8.
职业性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特征之一,要求高职院校围绕服务、管理、生产第一线的需求来开展办学活动,实现企业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需求的"零距离".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化职业教育走向市场的基本要求.明确高职机电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确定机电岗位及其职业能力要求.从机电专业课程体系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动态对接入手,探索提升高职机电教学的有效途径.提出了校企合作背景下加强和改进机电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结合高职汽车类专业的特点,针对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三赢"为基本平衡点,探讨了以"岗位能力为主线,工学结合为特色"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分享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举措,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对接的问题就是高职院校如何把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的问题。本文阐述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对接的影响因素和对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