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中国南方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南方农业生态系统在我国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多样性、生产的高效性、价值的珍贵性和开发利用潜力的巨大性等特征。当前,南方农业生态系统存在着耕地撂荒、地力下降、土壤污染、灾害频繁、效益低下和后劲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南方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1)实行集约用地;(2)开展环境整治;(3)推行轮作休耕;(4)实施用养结合;(5)优化系统结构;(6)深化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2.
广西银滩地区土地退化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广西北海市南岸银滩旅游开发区自大规模开发以来出现的土地退化及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土地退化的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指出银滩地区迫切需要进行环境的整治与恢复。核心问题是如何着手建立一个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系统。为更好地评价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变化特点,了解区域资源、环境和经济间的关系,选取唐山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通过编制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对唐山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和产出状况、能值自给率、净能值产出率、人均能值用量、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唐山市农业生态系统整体运行较差,农业生态系统为消费型经济系统,可持续性有待提高;以农业用电、农机动力、柴油和化肥为代表的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投入逐年增加,使得农业生态系统能值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有一定下降趋势,且增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研究建议唐山市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应着眼于拓展农业多功能性,逐渐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突出农业生态内涵,进而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结构,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保证和前提条件。限制因素的识别是评价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制订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实施综合措施的关键步骤。以南京市江浦县为例,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及其调控对策。研究表明,耕地资源持续减少、生态灾害频繁发生、系统抗干扰能力不强等是该区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耕地资源、增强系统抗性、控制生态灾害”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江浦县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志平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6):311-315,332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系统,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应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对盐城市1995—2010年的农业生态系统能值结构进行了动态分析,采用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环境承载力、能值密度、人均能值用量及可持续性指数对该地区的能值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能值总投入呈上升趋势,在能值投入中,风能资源投入逐渐增加,但总体比重不高,劳力能值投入受乡镇企业发展和进城务工因素影响逐年下降,以劳力和畜力等有机辅助能为主的传统农业正逐渐被以农机、化肥等工业辅助能为主的现代农业所替代。系统能值总产出呈上升趋势,农业产业结构由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向高附加值的畜牧业、水产业的多样化方向转化。系统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为0.97,是典型的消费型生态系统,产出的能值是消耗较多的资源获得。系统对于环境的压力较大,可持续性较低,应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和生态农业,保护环境资源,实现盐城城市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联合梯田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农村人口外迁,联合梯田农业生态系统保护面临一定的挑战。本文基于实地考察、访问与资料收集,分析了联合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重点保护区农业生态系统性特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和当前农业生态系统保护现状。结果显示,联合梯田农业生态环境与生产情况总体较好,但局部存在一些问题:1人口外流,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外流;2水稻种植面积与传统水稻品种存在减少趋势;3局部地区耕地土壤施肥管理与土壤质量不匹配;4农户农业生态保护意识较薄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主要从农业生态保护机制、法规建设和宣传工作三个方面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和传统生态文化,恢复传统品种,提高联合人民农业生态保护意识,以期促进联合梯田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农业生态环境障碍性因素主要包括土地退化、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突出、区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下降等,应采取如下综合调控措施:加强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土资源,通过合理耕作和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养地培肥、增加土壤有机质,解决土地荒漠化问题;依托水利工程和灌区建设,结合农业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解决农业用水与生态用水矛盾问题;推广精准农业、减少面源污染,结合生态拦截型沟渠系统和人工湿地建设,加大环境容量,解决水污染问题;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现状,构建起生态要素多样化、结构相对稳定、功能相对完善的复合生态系统,以提高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8.
生态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从生态安全的概念、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方面,对生态安全研究进行了评述。以湖南省为案例,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资源—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生态—环境整治及建设能力3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农业生态安全状况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其空间格局大致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逐渐降低,但局部地区有差异。说明生态环境质量是湖南省农业生态安全空间分异的基础,但资源—生态—环境压力及整治、建设能力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空间格局。提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业环境与发展》是由农业部主管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和全国农业环境保护科技信息网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以反映国内外农业环境管理、监测、法制建设、生态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动态和技术为己任 ,为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刊登的主要内容有 (1)国家重大决策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2)农业生态环境管理及相关政策 ;(3)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价 ;(4)农业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 ;(5)生态农业建设 ;(6)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技术 ;…  相似文献   

10.
加强山西生态环境建设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西省作为矿产资源大省,长期的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导致水土流失、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造成农产品质量下降,成本提高,而且加剧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和各种矛盾。面对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应立足实际,制定总体思路,采取水土保持、土地复垦、环境整治等一系列有效的技术与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金国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6):163-164,167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自然环境先天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繁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了粤北岩溶山区农业水土环境问题的现状及主要成因,提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牧与风水蚀交错区的空间格局与生态恢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亚荣  张增祥等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3):132-134,F003
运用遥感与 GIS为技术支撑 ,以专家知识为依据 ,从而定量计算出中国的农牧与风水蚀交错区。在此基础上 ,阐述二者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风水蚀交错区主要分布于我国大兴安岭 -阴山 ,秦岭 -祁连山一线分布的区域 ,农牧交错区主要分布于辽宁与内蒙古接壤处 ,山西北部 ,陕西北部 ,到甘肃东部 ,秦岭以北 ,六盘山以东的地区 ,二者在空间格局上的不重合 ,使得我国 ,特别是北方地区存在两个生态脆弱区 ,这样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进而从生态重建的角度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与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存旭 《水土保持通报》2006,26(5):111-113,118
河南省地处南北气候和山区向平原双重过渡带,受特殊气候、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脆弱。通过对水土流失危害以及水土保持在改善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条件中的作用分析,指出了水土保持是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提出搞好水土保持,促进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重点抓好以坡改梯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切实加强拦沙蓄水工程和坡面水系配套工程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工作,遏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4.
由于黄山市花岗岩山体的广泛分布、降水量大且多暴雨等自然原因 ;同时由于人们宏观决策的失误、价值取向的偏差以及人地矛盾的尖锐化等社会经济原因 ,而使得黄山市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所以 ,中国南方山区只有进一步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优化农业生产方式 ,落实水土保持措施 ,才能恢复与重建一个有利于中国南方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由于黄山市花岗岩山体的广泛分布、降水量大且多暴雨等自然原因;同时由于人们宏观决策的失误、价值取向的偏差以及人地矛盾的尖锐化等社会经济原因,而使得黄山市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所以,中国南方山区只有进一步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方式,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才能恢复与重建一个有利于中国南方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我国现阶段“三农”问题与农村水土保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我国新世纪的主要问题,水土保持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分别从“三农”问题的内涵、其解决的背景以及水土保持现状进行阐述,指出农村生态环境退化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能有效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也可部分地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关键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福建山地丘陵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5%,随着人口的增长,充分合理利用山地资源促进山地农业生态建设成为解决人地矛盾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调查,系统论述了福建山地农业环境特征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提出调整农林牧业布局、调整林业种群和群落结构及山地合理开发利用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8.
粤北岩溶山区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达2753.3 km^2。水土流失是由脆弱生态环境及人类破坏森林、陡坡开垦、过度放牧及工程建设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的土壤侵蚀使土壤层变薄、肥力下降、水利工程淤积及寿命缩短、旱涝灾害加剧。针对粤北岩溶山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和成因,提出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尚义县复杂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发展尚义农业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布局策略,阐述了水土保持工作是南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关键所在,改良利用是北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对一些传统生产观念及模式进行了异议。  相似文献   

20.
位于阴山北麓丘陵区农牧交错带的小公乌素村经过3a的生态农业建设已初见成效。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其进行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为阴山北麓丘陵区大范围的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