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安徽省耕种土壤中的有效铜平均含量较高,pH<7为4.11ppm(0.1NHCl提取),pH≥7为1.92ppm(DTPA—CaCl_2—TEA提取),以水稻土平均含量最高。pH<7的土壤,缺铜率在50%以上的依次为红壤>紫色土>石灰(岩)土>黄棕壤,紫色岩风化物>第四纪红粘土>碳酸盐岩风化物>泥质页岩风化物>酸性岩风化物。皖南山丘是安徽省缺铜土壤的主要分布地区。安徽省pH≥7的耕种土壤中的有效铁(提取方法如铜)平均含量16.67ppm,总体水平较高。紫色土和潮土(多分布在淮北、皖南和沿江)是主要的缺铁土壤。  相似文献   

2.
对安徽省土壤有效硼含量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安徽省土壤有效硼含量平均为0.37±0.01ppm,有78.2%土壤缺有效硼(<0.50ppm),30.2%土壤极缺(<0.25ppm)。地区分布为:皖西山地<沿江平原<皖南山丘<江淮丘岗<淮北平原。主要土类的含量是砂姜黑土>潮土>棕壤>粗骨土>石灰岩土>黄棕壤、黄褐土>水稻土>紫色土、红壤。不同母质土壤有效硼含量是黄泛冲积物、黄土性古河湖相沉积物>碳酸盐岩风化物、湖积物>长江冲积物>下蜀黄土、河流冲积物>泥质页岩风化物>紫色岩风化物>第四纪红土、酸性岩风化物。耕作层土壤有效硼含量一般比心土层和底土层土壤高0.1—0.2ppm以上;土壤有效硼含量与pH多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选取川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初育土(由花岗岩发育而成)、黄壤(取自坡耕地)、泥性紫色土(取自成熟水杉林下)和紫色石骨子土(由紫色砂岩发育而成)作为供试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土壤类型对不同牧草生长状况的影响,比较了土壤间含水量和牧草对4种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初育土上的各牧草生物量为最大,紫色石骨子土上的各牧草生物量为最小,各土壤类型上的牛鞭草生物量均高于其他牧草;②各牧草在泥性紫色土和黄壤上的光合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均大于在另外两种土壤上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③泥性紫色土和黄壤的含水量高于其他两种土壤;④初育土、泥性紫色土含水量均以种植牛鞭草的为最高,黄壤以三叶草为最高,紫色石骨子土则以高羊茅为最高。  相似文献   

4.
贵州气候因素对土壤类型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指出贵州黔西北、黔中、黔北、黔东、黔南5个区域的气候特点,论述气候因素对贵州红壤、黄壤、石灰(岩)土、水稻土等主要土壤类型的形成及其分布的影响,提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湖北省十五种主要类型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分析确定土壤钾的形态和含钾矿物的类型及其相对量以探明土壤供钾能力。试验表明:位于鄂南水稻土的各形态钾含量较低,土壤中含钾原生矿物主要为难分解的白云母和长石,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由湖积物、花岗片麻岩、鄂北Q_3母质以及鄂西北红砂岩发育的水稻土,各形态钾含量较为丰富,或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易风化钾矿物,其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由花岗片麻岩发育的土壤含钾量主要集中于粗粒部分,而其他土壤含钾量主要聚集于粉粒和粘粒中。15种土壤供钾潜力与成土母质,土壤地带性分布以及钾的风化系数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福建省水稻土分类。把水稻土分为三个亚类型:渗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土属的划分是以起源土壤中的粘土矿物组合和母质的不同而分为八个属:1、砖红壤性土或中更新世海成阶地红土;2、白土或晚更新世海成阶地原生土;3、红壤或晚更新世红土;4、紫色土或紫色砂页岩风化残积物;5、黄壤或山地黄壤;6、冲积土或河流冲积物;7、盐土或滨海沉积物;8、石灰性土及石灰岩残积物。土种的划分是根据土壤上部土层(0~50 cm)的质地构型或耕作层的熟化度。水稻土的命名建议采用地名——亚类(简称)——属名(简称)——上层(0~20cm)质地的连名法,似较现行的命名法切实可用。  相似文献   

7.
苏浙皖边界低山丘陵区属天目山系余支,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本文研究了该区主要三种地带性土壤。山地自然土壤主要分布于海拔80—180米以上的山坡地,其形成以棕壤化为主,附加有弱富铝化过程,故拟称之谓黄棕壤。该土最适宜于生长松、杉、栎、檫木等优质树种和经济林毛竹。山麓自然土壤分布于山麓部位,脱硅及富铝化过程已很明显,但比较微弱,故拟定为黄壤。该土最适宜发展板栗、枣树和青梅等干果。丘岗耕作土壤广泛分布于丘岗部位,其形成是在富铝化过程的基础上,附加了耕作熟化过程,故拟定为耕型黄壤。该土最适宜发展诸如茶,油茶等经济植物。  相似文献   

8.
游离铁、铝等氧化物不仅是土壤可变电荷的物质基础,而且是土壤重要表的面活性物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视,以氧化铁含量作为土壤分类、分层和推测土壤年龄的指标之一。西南红壤和黄壤,处于亚热带气侯条件下,淋溶作用强,土壤风化度深,含有大量的氧化物及游离氧化物,不仅是该区土壤表面特性的重要物质基础,且反映其酸化、脱硅富铝化的程度。在研究西南红壤和黄壤的可变电荷性和固磷特性时,必须了解这类物质在土壤中存在的状态。为此,本文仅就西南红壤和黄壤中氧化物及游离氧化物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紫色土肥力要素的剖面分异与肥力潜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典型采样分析,研究侏罗纪沙溪庙组(J2s)、遂宁组(J3s)、蓬莱镇组(J3p)和白垩纪城墙岩群(K1c)、夹关组(K2j)五种紫色土主要肥力要素的剖面分配特征。以黄壤作对比,对上这紫色土的肥力要素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紫色土的肥力状况与肥力潜力。结果表明,紫色土矿质养分含量高,土壤肥力高于黄壤;紫色土剖面有同质、N呈表土〉母质〉母岩的正向分异,P也基本表现正向分异的特点,紫色土全K表现逆向分异趋势。田间生物试验结果表明,富含未风化母岩(紫色页岩)的紫色土玉米产量达到对照紫色土的80%,土壤有机质及N素缺乏明显,施用有机质(30000kg/ha)和N(90hg/ha)、P(18kg/ha),玉米产量与熟化紫色土产量相当,表明紫色页岩是紫色土养分(尤其钾)补偿的重要而充足的库源,紫色土肥力潜力大,利用紫色页岩可快  相似文献   

10.
为合理布局贵州区域茶园,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促进贵州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采用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对湄潭县茶叶种植区代表性茶园土壤理化性状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碎屑岩背景区茶园土壤主要为黄壤类黄砂泥土,土壤质地以砂壤、壤粘土为主,土壤风化程度较低、肥力较高、养分供应条件较好,所产茶叶氨基酸含量较高,适宜生产优质绿茶;碳酸盐岩背景区茶园土壤主要为黄壤类黄粘泥土,表层土壤为壤粘土质地,土壤风化程度高,随土层的深度增加,土壤质地愈加粘重,通气透水性能差,土壤中有效氮和有效钾等养分含量较低,但所产茶叶茶多酚含量较高,种植茶叶宜采用浅耕与深耕相结合,并需增施有机肥、氮肥和钾肥。  相似文献   

11.
薇菜的适宜土壤和营养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红黄壤、黄棕壤、砂姜黑土三类不同性质的土壤,用9个磷(P)水平(0-150ppm,均以P_2O_5计算).分别处理15天及30天.结果发现,几乎在所有P水平处理下的土壤,其有效锌(Zn)前15天表现抑制,含量低于本底值;30天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似乎受到促进,但因土质、pH值、本底Zn含量的不同,差异较大. 红黄壤的有效Zn含量与P水平在前15天呈极显著直线负相关,而黄棕壤和砂姜黑土则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30天后,红黄壤回升到2-3ppm,相关性不显著,而黄棕壤和砂姜黑土则呈显著直线正相关.三种土壤的有效铁(Fe)含量,无论是15天和30天,均与P水平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即表现抑制.有效铜(Cu)含量,在红黄壤和砂姜黑土,前15天以任何P水平处理均降到临界值以下,表现抑制;30天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略高于临界值,在黄棕壤,前15天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30天后则相关性不显著,其含量均高于本底值,表现促进,但低于临界值,属严重缺Cu.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记载了亚热带山区不同海拔高度:(1)草地植物生物量的季节动态;(2)草群地上部现存量和生长量的逐月动态;(3)牧草的再生性;(4)草地抗土壤浸蚀的能力及对放牧的适应等。这些资料有利于山地草地的合理利用和正确决定草地的利用制度和方法,从而实现亚热带山地草地在适度利用的同时,保持其生态平衡。这项研究也从草地生态经济领域为亚热带山区的良性生态设计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4.
长春地区不同类型土壤的缓冲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了长春地区主要类型土壤的缓冲性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缓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类土壤对酸缓冲性弱程度依次为:黑钙土>草甸土>黑土>白浆土>暗棕壤;对碱的缓冲性强弱顺序是:草甸土>白浆土>暗棕壤>黑土>黑钙土;土壤碳酸钙含量、交换性盐基总量、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对土壤缓冲性的强弱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云烟87为材料,在盐源烟区选取5种不同类型土壤进行烤烟大田栽培,研究了四川凉山土壤类型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及内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土壤钙、镁含量较丰富,明显缺氯;紫色土、红壤、黄壤、沉积土等明显缺钾和氮;水稻土和沉积土缺磷。不同土壤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有差异,水稻土和紫色土上烤后烟叶烟碱、总氮含量较高,糖含量较低,基本符合优质烟叶质量标准;红壤、紫色土和黄壤上烤后烟叶钾含量相对较高,接近优质烟叶钾含量;沉积土、水稻土和红壤上烤后烟叶氯含量较高,接近优质烟叶氯含量。不同土壤烤后烟叶致香物质含量差异较大,黄壤和红壤上烤后烟叶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较高;黄壤、红壤和水稻土上烤后烟叶类西柏烷类产物含量较高;水稻土、紫色土和红壤上烤后烟叶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及致香成分总量较高。不同土壤烤后烟叶内在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由高到低对应的植烟土壤依次为:紫色土、红壤、黄壤、沉积土、水稻土。  相似文献   

16.
添加酚类物质对森林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壤性草甸土和黄红壤土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单宁酸和4-羟基苯甲酸,研究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添加单宁酸后,2种土壤硝态氮含量均降低,且在培养的前28d,添加单宁酸浓度越高,黄壤性草甸土硝态氮含量降低越明显;添加单宁酸后,2种土壤铵态氮含量均增加,但单宁酸浓度越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加幅度越小。添加4-羟基苯甲酸后,2种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大幅度下降,但土壤铵态氮含量的降幅受4-羟基苯甲酸浓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振荡平衡法研究黄壤、棕壤对Cr(VI)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土壤对Cr(VI)的吸附量远高于碱性条件下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黄壤、棕壤对Cr(VI)的吸附量增加。土壤本身理化性质不同,其对Cr(VI)的吸附量有很大差异;土壤吸附Cr(VI)量与游离铁铝氧化物及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机质及土壤pH值呈负相关。供试土壤等温吸附Cr(VI)量表现为黄壤>棕壤。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Cr(VI)的等温吸附平衡浓度下降,对Cr(VI)的吸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外源镉在几种典型农耕土壤中的稳定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重金属镉(Cd)在水稻土(渗育型)、黄壤、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5种典型农耕土壤中的稳定化过程,探讨Cd进入土壤后其有效态含量在180 d内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利用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通过相关性分析,定量化描述土壤理化性质对Cd稳定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态Cd在培养15 d内迅速下降,随后缓慢降低,外源Cd添加量≤2 mg·kg-1时,30 d后基本达到平衡,外源Cd添加量≥5 mg·kg-1时,60 d后才趋于稳定;平衡后,水稻土、黄壤及酸性紫色土中有效态Cd含量占加入总量的52.6%~66.7%,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中占33.6%~46.5%。5种动力学方程中,以二级动力学方程模拟外源Cd的稳定化效果最好,以该方程拟合所得的稳定化平衡含量和表观速率常数可用来表征Cd进入土壤后的稳定化过程。相关性分析表明,Cd在土壤中的稳定化过程与土壤性质密切相关,表现为p H值、CEC和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较低,高p H值、高CEC和高有机质含量对平衡时的Cd含量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以p H对Cd稳定化速率和平衡含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曲靖烟区土壤pH与烟叶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点及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曲靖烟区2010年1427份土壤样品和其相对应的1427份烤后烟叶样品为材料,分别对土壤pH值以及烟叶中的As、Hg、Pb、Cd和Cr 5种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以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曲靖烟区土壤pH值的范围在4.28~8.37之间,其中处于最适烤烟生长土壤pH范围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37.7%;不同土壤类型的pH值,以新积土的变异系数最大,黄壤土的变异系数最小。(2)Cd在5种重金属中的变异系数最大,5种重金属在烟叶内的含量均是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3)As、Pb、Hg和Cd均与土壤pH存在明显的回归关系和相关性,不同部位间的烟叶重金属含量的变化随pH值的变化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随着土壤pH值的增大,烟叶中As、Hg和Cr的含量逐步降低,Pb和Cd在烟叶中的含量则逐步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