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海南原生兰种冬凤兰(Cymbidium dayanum)(父本)与耐热型大花蕙兰品种‘黄金小神童’(Cymbidium ‘Golden Elf’)(母本)的杂交后代15个株系进行了观赏性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20个观赏性状进行分析,同时对各株系的观赏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个性状指标可转换成6个主成分,其方差总贡献率达全部性状信息的88.95%,分别称为花朵因子、花数因子、花形因子、花香因子、花色因子、花展因子;通过计算各株系的主成分分值,筛选出了3个观赏性状优异、具有开发价值的株系。该方法也可为其它兰花杂交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主成分分析在甜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36个普通甜玉米(su)品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值可以用来表述全部性状的信息.第一主成分为品种的生育期因子,第二主成分为糖分因子,第三主成分为赖氨酸因子,第四主成分为口感因子,第五主成分为鲜果穗产量和外观品质因子.36个甜玉米品种可以分成5类,根据各类的特点可对品种进行集中选择.12个性状可以分成6类,同一类性状可以通过其中的一个进行相关选择。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红掌种质资源重要观赏性状遗传多样性,以91份红掌种质作为试验材料,对17个重要观赏性状进行鉴定,应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供试红掌资源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6.27%~66.20%,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856~2.0886,说明其具有较高的形态多样性,其中右耳心距变异最大,肉穗花序顶端粗变异最小。相关性分析发现,各观赏性状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正向联系,大部分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的3个主要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2.991%,由决定植株大小、佛焰苞大小及肉穗花序粗度的指标组成,其中前两个特征对红掌种质多样性影响较大。依据植株大小、佛焰苞大小及肉穗花序粗度进行聚类分析,可将91份红掌种质分为6个类群,各类群特征明显,其中第Ⅵ类群多个性状表现独特,值得特别注意。本研究通过分析红掌种质资源重要观赏性状变异情况,了解其遗传多样性,为红掌遗传改良、种质创新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主成分分析在甜高粱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2个甜高粱品种(系)的8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反映甜高粱性状的3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熟期因子、节数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85%以上)。通过各品种的主成分值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其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相一致。证明主成分分析在甜高粱育种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在高温干旱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测定20个陆地棉花品种的主要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及农艺性状,并进行综合评价。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个品种的皮棉产量、生育期、株高、始果节、果枝数、有效铃、铃重、衣分、纤维长度、整齐度、麦克隆值、伸长率和断裂比强度进行分析。确定了主要性状的5个主成分及其主成分的函数方程和主成分综合函数方程,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4.087%。通过计算主成分值和综合主成分值,对供试的20个品种进行了比较,进而选择了湘YC3F1、晋棉38、豫宝8号3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其结果与实际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红花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6个红花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选出差异显著的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评述少数主成分及其相应各农艺性状对主成分的影响,并确定其对目标性状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红掌种质的主要观赏性状特征及多样性水平,对64份红掌种质的29个观赏性状进行了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7个质量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89 2~1.694 1,22个数量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569 6~2.050 3,变异系数均大于10%,说明红掌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相关性分析表明,红掌不同的表型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绝大部分性状彼此之间呈极显著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8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0.584%,其中叶片长、叶片宽、佛焰苞长、佛焰苞宽、花梗长、叶柄长、佛焰苞与花梗的夹角、佛焰苞尖端夹角、佛焰苞的颜色、花梗长/叶柄长和肉穗花序的颜色这些形态性状是导致红掌不同种质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将64份红掌种质分为6大组群,其大小、形态、颜色和来源是分类的主要依据。本结果将为有效利用遗传多样性开展红掌杂交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啤酒大麦新品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分蘖力与实粒数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效穗极显著正相关.抽穗期早晚影响全生育期显著正相关.株高和实粒数、空粒数都显著正相关,和产量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前5个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2.26%,其中第四主成分得分高的品种千粒重和成穗率高,基本苗少,对应的品种有品2、13、15、16;第五个主成分得分高的品种产量高,株高矮,对应的品种有品2、7、8、14和15.  相似文献   

9.
小麦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在大田生产中抽取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培育的16个小麦品种样品,进行品质分析,并对其中9个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9个品种品质性状在品种材料间差异显著,变异丰富。相关分析显示,14对品质性状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的累计百分率达87.73%,其中蛋白质因子的百分率最高(51.94%),其次湿面筋的百分率为16.98%。  相似文献   

10.
陆地棉品种主要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3个陆地棉品种(系)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9.25%。根据各品种主成分的综合得分,对各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进而选择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系)3个,为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陆地棉新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察和分析4个苏丹草品种和6个栽培高粱品种的64个生物学性状。利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和系统聚类结果,探讨了在田间种植环境条件下生物学性状的分类学意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出6个主分量,其中主成分Ⅰ、Ⅱ在苏丹草和栽培高梁2类群演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被称作苏丹草分化主因子和高粱分化主因子。以6个主成分的回归因子得分值对10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将苏丹草和栽培高粱划分成两大类。   相似文献   

12.
对25份观赏型素馨属(Jasminum Linn.)种质资源的21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性状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不同,9个质量性状的变异范围为26.92%~59.54%,12个数量性状的变异范围为23.81%~88.08%,表明供试种质各表型性状间存在较大程度的变异;对实验材料的花部和叶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12个花部性状归于4个主成分中,9个叶部性状归于3个主成分中。根据表型性状各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供试25份种质被聚为3大类群,花苞直径、百花重等性状是表型聚类的依据。通过对花部和叶部性状的综合分析,筛选出综合特性最好,观赏价值最高的9号虎头茉莉,园林观赏应用潜力最佳。  相似文献   

13.
太空搭载诱变是选育新品种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以太空搭载种子诱变的百子莲SP1代实生苗为材料,以国际百子莲新品种测试标准为指导,对29株8~10年生苗的形态指标进行测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5个形态指标中提取出6个主成分,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受试植株进行整体观赏性评价;以多样性较高的观赏部位——花(花序)为对象,采用层次-关联分析法对百子莲花部的观赏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受试植株在15个形态指标上的差异显著,各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相关性系数集中在0.2~0.6之间。综合主成分分析和主因子分析表明,在百子莲诱变群体中,与株高、花序型相关的因子对观赏性影响较大,这些也是易产生变异的性状。建立综合评价函数对29个受试植株的观赏性进行评价,筛选出总体观赏性较高的植株,如植株506、445、319的花量、花序高度等指标均较高,适合进一步无性繁殖保持其优良性状。对花部的15个指标进行加权灰度关联系数计算,排序前6的指标为花量C1、花期C13、花色C7、花序直径C2、初花度C14和小花苞色C8,每个指标权重均大于6%,权重总和大于70%。结合连续2 a的调查发现,花色、花梗色、花量、初花度等指标相对稳定,不易受环境影响,由此筛选出花色具有渐变特征的植株445,适合作为杂交育种的材料,通过杂交选育获得更具观赏性的后代。通过单一指标和整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单一指标的变异株选择,利用热图法评价太空诱变的百子莲成年植株在生长过程中的性状变化。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百子莲植株和花部的观赏性评价体系,对百子莲新品种的选育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益智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收集的90份益智种质资源的18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为益智品种改良和种质创新提供依据.结果 表明:供试的益智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质量性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果形(1.1507),数量性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株高(2.0700),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结果枝数(41.32%);提取的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大豆品种生物学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张玉革  胡绪彬 《大豆科学》2004,23(3):178-183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10个大豆品种在沈阳地区种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可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成单株个体因子、株形因子及致病虫害因子3个主成分;聚为3类后,每一类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差异极显著,高产品种一般具有较多的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生育期相对较长,株高和主茎节数的数值相对较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是用于区域大豆品种筛选的十分有效的统计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36个黑芝麻品种的8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份分析,以供试品种的4个标准化主成份值为依据,结合具体育种目标,提出了青麻、武宁黑芝麻等10个可供选配的黑芝麻亲本品种。  相似文献   

17.
在机械化生产模式下,研究3种追肥量处理对7个甘蔗品种的蔗茎产量及其构成性状、蔗茎伸长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蔗茎产量的构成主要取决于品种特性,7~8月份月长速和月长速差值可作为了解品种伸长生长特性和进行节本管理的有益指标,对蔗茎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两种产量类型,并讨论了不同类型品种在机械化生产模式下的栽培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8.
红花种质资源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促进红花品种改良及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以筛选出的68份优异种质为材料,对19个形态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不同地理来源红花资源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丰富,数量性状上存在较大变异。主成分分析以5个主成分因子反映了13个数量性状的全部信息。累计贡献率达85.08%,各主成分包含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主成分分析结果与参试资源和性状指标的选择均有关系。将主要农艺性状归纳为产量构成因子,生长势因子和子粒因子。采用DPS 7.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根据19个性状在红花种质资源间的不同表现,在遗传距离13.29处将68份供试材料聚为7大类群。聚类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种质资源多样性较丰富,聚类分析中部分地理来源相同或遗传背景相似的资源能够聚在同一类群,但也有一些地理来源及遗传背景不一致的种质资源也聚在同一类群,少部分资源品种表现差异大,表明品种类群间的性状分化与地理分布既有一定的联系又不绝对相关,即不同地区的材料聚类呈现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红花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分枝总数为15.779 2,其次为单株有效果球数、单株产量和分枝长度,依次为15.673 9、10.617 5和10.415 5,多样性指数越高,表明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实践证明在杂交或其他方法育种中,选配亲本材料应依据主成分的排序,具体分析与全面评价每个亲本材料综合指标的优劣,依据红花育种目标,结合聚类分析,合理地选配组合。对于红花品种改良及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研究簕杜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后期簕杜鹃种质资源的创制与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对国内外收集的100份簕杜鹃种质资源的9个数量性状和19个质量性状进行测定与评价,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其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测定的19个质量性状中共检测到78个变异类型,28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61~2.06之间,9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38%~37.68%,以花序梗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37.68%)。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性状之间关系复杂,大部分性状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其中叶片大小与苞片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簕杜鹃28个表型性状转化成9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70.42%,其中叶片长度、叶片宽度、苞片长度、苞片宽度、花冠直径、花被管长度、叶节间长度、花被管形状、株型等是造成簕杜鹃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可将100份簕杜鹃种质资源分为6类,其中第一类群包含7份簕杜鹃种质资源,该类群品种多为重瓣品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后期苞片宿存,影响观赏性。第二类包含16份簕杜鹃种质资源,叶片大小中等,形状多为椭圆形,苞片形状以卵形为主。第三类包含10份簕杜鹃品种,该类群簕杜鹃品种苞片先端性状为渐尖,基部形状为心形,叶面多稍微上捧。第四类包含18份材料,该类群品种叶片中等,叶柄较短,苞片形态为阔椭圆形。第五类群包含8份簕杜鹃品种,该类群簕杜鹃品种苞片形状特异,叶柄短小,叶节间短缩,其中“塔类”系列簕杜鹃品种,整体形似宝塔,观赏价值较高。第六类包含41份材料,其中在欧式距离为17时,可将第六类群分为4个亚群,第1亚群仅包含1个品种,第2亚群簕杜鹃品种叶片多含有次色,第3亚群叶片较大,第4亚群叶片主要以卵形为主,叶面光滑无毛,苞片主要以卵形为主,花被管性状以纤细和中部收缩为主。本研究明确了不同簕杜鹃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的特异性和遗传多样性,筛选具有特异性状的簕杜鹃种质资源,为簕杜鹃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大豆亲本及其杂交后代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晋大52、晋大57及其杂交衍生的55个稳定后代品系为材料,研究了株高、分枝数、生育期等15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5个指标综合成为累计贡献率达85.81%的6个新指标;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产量与主成分值之间的回归方程;用回归方程预测品种产量,方程估产的误差百分率绝对值除2、10、21、22、30、39、53号品系外,其余品系误差绝对值均低于10%;以主成分值为指标的聚类分析将57个材料聚为高产、中产、低产3类。结果证明主成分回归法可以应用于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总荚数、总粒数、主茎荚数、分枝数、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大豆的产量能力可通过研究不同性状间的差异水平来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