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根型苜蓿在不同生长年限的抗旱性与内源激素间的关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根茎型、直根型、根蘖型苜蓿播种当年及生长第2年在干旱胁迫后地上与地下部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含量。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加剧,播种当年及生长第2年,根茎型、直根型和根蘖型苜蓿地上、地下部IAA和ZT含量显著降低,相比CK,IAA的年均降幅分别为50.09%、36.52%、49.15%和58.17%、53.42%、56.62%,ZT的年均降幅分别为38.11%、52.57%、36.18%和43.86%、63.94%、54.17%。ABA含量显著升高,随生长年限延长增幅降低,种植当年及生长第2年的增幅分别处于62.50%~358.82%和19.70%~85.19%之间;而GA3含量在播种当年显著下降,生长第2年中、重度胁迫下达到峰值。相比CK,播种当年地上、地下部GA3/ABA、IAA/ABA、(IAA+GA3+ZT)/ABA比值及干质量随胁迫加剧呈下降趋势;生长第2年...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筛选获得硒砂瓜根际促生菌,为硒砂瓜微生物肥料的开发利用提供土著菌种资源和理论基础。以宁夏地区特有经济作物硒砂瓜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土著细菌,对筛选到的50株菌进行溶磷、产铁载体、产吲哚乙酸(IAA)以及固氮能力评价,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对优良促生菌进行鉴定,并选定9株优良促生菌,研究其对硒砂瓜幼苗的促生作用。结果显示,50株菌中有22株解磷菌株的溶磷量在7.12~64.54 mg·L-1之间;有30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的菌株,定量结果表明其中11株为高产铁载体菌株(A/Ar<0.5);有18株具有分泌IAA能力的菌株,分泌量在3.70~58.94 mg·L-1之间;有9株菌在阿须贝平板上经5次传代仍能正常生长,初步确定其具有固氮能力。筛选得到的20株优良促生菌分别隶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变形杆菌属(Proteus),其中6株菌兼具以上4种促生活性,11株菌兼...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块茎病原真菌拮抗菌株筛选及优良拮抗菌株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铃薯块茎上分离内生细菌,以块茎病原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并利用形态学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优良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定西马铃薯块茎中共分离得到72株内生细菌,其中19株对5种块茎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均高于51.87%,特别是内生细菌6-5和5-6分别对马铃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和马铃薯黑痣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菌率达85.82%和72.18%,且具有固氮和产吲哚乙酸(IAA)功能,其产IAA量分别为3.37 mg/L和19.25 mg/L;根据形态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将菌株5-6鉴定为萎缩芽胞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菌株6-5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相似文献   

4.
通过化学与生物活性筛选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菌株,利用16S rDNA方法将其鉴定为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并命名为SN313。采用微生物发酵、液相萃取、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SN313的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并依据文献数据确定了这3个化合物分别是N-(2-羟基苯基乙酰) 色胺 ( 1 )、吩嗪-1-羧酸 ( 2 ) 和环(脯氨酸-色氨酸) ( 3 ),其中化合物 1 是一个新的β-吲哚基乙胺类衍生物。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了3个化合物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 1 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a capsici和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IC50值分别为11.20 μg/mL和28.94 μg/mL);化合物 2 对番茄灰霉病菌、辣椒疫霉、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和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IC50 < 40 μg/mL);化合物 3 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IC50 = 41.58 μg/mL)。从土壤微生物中获取化合物 2 ,为生物农药申嗪霉素有效成分的天然获取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有效拮抗烟草赤星病菌的生防资源,采用稀释分离法和平板对峙法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烟草赤星病菌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对烟株的促生作用,验证菌株的产IAA能力,评价生防菌发酵液对烟草赤星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从分离的65株细菌菌株中筛选到5株烟草赤星病拮抗细菌,其中菌株YW-2-6对烟草赤星病菌拮抗效果最好,抑制率为71.32%,初步鉴定菌株YW-2-6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YW-2-6对小麦赤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烟草靶斑病菌等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YW-2-6发酵液对烟草赤星病防效为56.93%,且菌株YW-2-6对烟株有明显的促生作用。菌株YW-2-6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经水稻白叶枯病原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菌株K-s-6-6免疫的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筛选和克隆化,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该病原细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k1,K2和K31。分泌抗体稳定性试验、封闭试验、染色体数计数、交叉反应试验等表明具有株特异性;抗体分属IgG3和IgG26亚类;腹水抗体滴度在1:104左右。初步用于检测白叶枯病菌菌株,病叶和病种证明特异性高,匀质均一,在理论和生产上都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用玉米细菌性枯萎菌(745)免疫BALB/C小鼠得到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Ag14融合,获得G5、C2和D13株稳定分泌抗745菌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瘤株。用ELISA间接法测定抗体滴度为1:25600。其中G5和D1能与所有供试的9个745菌株系有不同程度的反应,而C2只与7个745菌株反应。3个单克隆抗体均不与供试的同属其它菌反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黄粉虫虫饵法从河北省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三株昆虫病原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三株均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编号依次为Z-G2-5、M-G4、M-G3。通过生测发现3株球孢白僵菌菌株均能有效感染粘虫幼虫,三株球孢白僵菌对粘虫3龄幼虫的毒力不同:在5×108孢子/mL剂量下,菌株Z-G2-5第6 d时对粘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到96.77%,LT50为3.02 d,LC50为4.95×106个孢子/mL。而菌株M-G3、M-G4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66.67%、71.11%;LT50分别为4.89 d、3.97 d;LC50分别为1.18×108个孢子/mL、1.13×107个孢子/mL。上述结果表明,相比其他两株菌,菌株Z-G2-5对粘虫的致病力更强,致死速度更快,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可作为粘虫幼虫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9.
香蕉枯萎病拮抗内生菌的分离、筛选及盆栽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组织表面消毒法分离变叶木、益智、阴香、槟榔、椰子和菠萝蜜6种植物的内生菌,获得91株内生菌,其中内生细菌45株,内生真菌38株,内生放线菌8株。以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为靶标菌,对分离的内生菌株进行皿内拮抗活性筛选,发现内生真菌、内生放线菌抑菌效果不理想,内生细菌YXG2-3拮抗效果最好,抑菌带达20mm,其次是BYG2-5、BYJ5-1、YXJ2-2。对4株内生细菌进行盆栽试验,发现菌株YXG2-3防效最好,达到63.8%,与其他处理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安全高效防治藜麦黑茎病,减少化学药剂施用量,筛选出对藜麦黑茎病菌Ascochyta caulina有良好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分别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拮抗细菌及杀菌剂对藜麦黑茎病菌的室内毒力;初步筛选出抑菌效果良好的拮抗菌和杀菌剂,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不同杀菌剂与拮抗细菌的相容性,并采用Horsfall法确定最佳复配比例,以确定的最佳复配比例进行田间防效测定。试验初步筛选出2株对A.caulina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LS3和LS10,及室内毒力较高的2种杀菌剂戊唑醇和咪鲜胺。经过生物相容性试验最终选出戊唑醇和拮抗细菌LS3为最佳组合,其中,戊唑醇对A.caulina的EC50为1.78μg/mL,LS3菌株对其EC50为2.37×105 cfu/mL,LS3初步鉴定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在各自EC50浓度下戊唑醇和LS3体积比为6∶4复配时对A.caulina抑制率达59.24%,IR值为1.003,具有加和作用,为最佳复配比例。以筛选出的0.5%木质素磺酸钠作为...  相似文献   

11.
小麦纹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小麦纹枯病病田土壤中分离到722株细菌,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出拮抗细菌397株,拮抗菌率为55.0%。细菌对小麦纹枯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以竞争作用为主,表现为菌株生长快,抑菌率高但抑菌带较窄,如菌株BNT-25抑菌效果可达100.0%,抑菌带仅为2 mm;其二为抗生物质的产生,表现为菌株生长慢,菌落小,抑菌率高且抑菌带宽,如JJ-5菌株抑菌效果可达94.3%,抑菌带为12 mm。选用18株抑菌作用良好的拮抗细菌在室内测定其防治小麦苗期纹枯病的效果。结果发现,与空白对照相比,有9株拮抗细菌的防治效果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有15株拮抗细菌的防治效果达到了显著水平。在极显著水平中菌株NZT-47、MTT-8和DHT-1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45%、64.03%和58.89%,对小麦纹枯病表现了较高的防治效果;菌株HNT-7-16、BDT-94和BNT-28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3.47%、40.97%和40.97%,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NZT-47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获得对青稞具有促生性能的联合固氮菌,从西藏不同地区青稞根际采集土壤样品,以Ashby无氮培养基进行菌株分离,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分离物的固氮量,通过培养皿纸上萌发法测定其对青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根据菌株形态、理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固氮菌株的鉴定。结果表明:从西藏高寒地区青稞根际分离获得的72株联合固氮菌,和CK相比,氮增量为0.30~26.07 mg·L-1,其中有10个菌株的固氮量较高,氮增量为17.01~26.07 mg·L-1。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试验表明:10株菌中6株菌的综合促生效果较好,即菌株20-2、22-5、23-3、26-1、35-2和39-5。和CK相比,种子萌发率提高了-7.14%~25.00%,茎粗提高了1.53%~13.74%,株高提高了-9.52%~7.60%,根长提高了9.41%~38.09%,须根数提高了-11.26%~12.57%,鲜重提高了-4.97%~57.73%。经过多相分类鉴定,这6株菌分属于根瘤菌属、类芽孢杆菌属、无色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13.
菌丝际细菌存在于真菌与土壤发生强烈反应的狭小区域。连作导致黄瓜枯萎病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Foc)菌丝际细菌种群组成发生变化。本研究根据非连作土(MC)、连作土(SC)中Foc菌丝际细菌类群根瘤菌Rhizobium sp.、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申氏杆菌Shinella sp.和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在种群中的丰度,设计了相应的含有不同比例细菌的组合HB-1(33:8:7:6)和HB-2(41:12:2:1)。采用平板生测法测定了这4个属的菌丝际细菌代表菌株76、77、252和29的比例变化对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非连作土细菌组合HB-1处理的黄瓜幼苗高于连作土细菌组合HB-2处理。采用"V"字型平板共培养法测定菌株间是否存在互作,并在96孔板中测定了菌丝际细菌培养滤液对其他菌株及自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细菌之间存在互作,菌株76的培养滤液明显促进菌株77的生长,菌株77代谢物抑制其自身生长。在96孔板中测定了4个细菌对黄瓜根分泌物合成培养液中不同碳源的利用能力结果表明,菌株76对各种碳源利用能力最强,菌株252在葡萄糖为主要碳源的根分泌物中生长最好;HB-1组合和HB-2组合在5种不同碳源根分泌物中都能较好生长。对4个菌株产IAA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菌株76的IAA产量较高且持久,最高可达19.4 mg/L,菌株252的IAA产量在60 h达到峰值,最高可达22.1 mg/L;组合HB-1产生IAA能力始终高于组合HB-2。上述结果表明,菌株互作和对黄瓜根分泌物的利用能力是黄瓜枯萎病菌菌丝际细菌种群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菌丝际细菌比例变化影响黄瓜生长,菌株互作产生IAA能力是影响黄瓜生长的重要因子。该研究为维护连作条件下黄瓜健康生长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土壤中具有降解氟咯草酮能力的菌株。采用富集法和平板稀释法筛选菌株,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分析各菌株对氟咯草酮的降解率,结合形态学观察、16S rDNA和ITS测序分析对筛选得到的优势降解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室内生测法对各菌株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从土壤中获得3株优势降解菌株FL-M-2、FL-M-3、FL-G-2,经鉴定分别为紫色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avendulum、小双胞腔菌属Didymellaceae sp.和小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s;在接种量为5%,28℃、180 r/min振荡培养7 d,对1 mg/L的氟咯草酮的降解率分别为39.63%、72.09%和68.80%,其中菌株FL-G-2降解效果最好,培养14 d后降解率达到84.37%;安全性试验表明,3株菌的发酵液对小麦和油菜幼苗的生长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菌株降解氟咯草酮作用机理提供了研究基础,也为进一步开展吡咯烷酮类除草剂的降解提供了新的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tritici的拮抗细菌,从健康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和筛选拮抗细菌,采用对峙培养法和室内盆栽试验测定拮抗细菌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活性及生防效果,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保守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并筛选获得2株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XJ-3和XJ-4,对小麦全蚀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64.31%和65.25%。基于菌株XJ-3和XJ-4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gyrB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将其均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XJ-3和XJ-4的发酵液中均含有一类具抗真菌活性、耐热性的非蛋白类次生代谢产物;经菌株XJ-3和XJ-4发酵液处理小麦幼苗后,株高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6.48%和13.12%,干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0%和14.29%,其中菌株XJ-4的促生效果相对较好;对小麦全蚀病的盆栽防效分别达到51.29%和52.46%。表明筛选得到的贝莱斯芽胞杆菌XJ-3和XJ-4可用于小麦全蚀病的生物防治,具有开发为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Six strains of crown gall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flowering cherry. It was revealed by Otten paper electrophoresis that of the six strains, only BYH18-4 possessed the octopine type Ti plasmid, the remainder having nopaline type Ti plasmid. BYH5-1 was identified b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ests to be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originally biovar 1). The other five were A. rhizogenes (originally biovar 2). It was demonstrated with Stonier's method of double layer medium that flowering cherry crown gall bacteria exhibited different sensitivities to agrocin produced by biocontrol strain K1026. Strain K1026 on greenhouse-grown sunflower seedlings exerted a relatively potent inhibitory action on flowering cherry crown gall bacteria. Artificial inoculation showed that K1026 produced 67–99% inhibition of flowering cherry crown gall disease, 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inoculation with crown gall bacteria only.  相似文献   

17.
小麦茎基腐病生防菌株YB-161的分离鉴定及防效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高效生防菌株,采用稀释涂布法从小麦茎基腐病病土中分离细菌,以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和室内盆栽试验筛选优良菌株并测定其田间防治效果,分析优良菌株发酵滤液对假禾谷镰孢的抑菌能力,并结合形态特征、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和gyr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种类鉴定,以及测定该菌株的抑菌谱。结果表明,10份供试土样中共分离到98株细菌,对假禾谷镰孢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超过40.00%的菌株有14株,其中菌株YB-161对假禾谷镰孢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最高,达63.50%。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YB-161处理小麦的病情指数最低,为31.40,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68.15%,其对小麦也表现出较好的促生作用。田间调查结果显示,菌株YB-161菌液拌种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高于52.35%,并对小麦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菌株YB-161的发酵滤液5倍稀释液和10倍稀释液对假禾谷镰孢的菌落抑制率分别达66.67%和44.33%,该菌株被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此外,菌株YB-161对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isci、烟草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拮抗作用。表明生防菌株YB-161对绿色防控小麦茎基腐病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潜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具生防作用的植物内生细菌在辣椒体内的定殖动态与其防治辣椒疫病的关系,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盆栽苗防效法筛选生防菌株,依据菌体形态、生理生化性质和16SrDNA序列鉴定菌种,用抗利福平标记研究菌株在辣椒苗中的定殖动态,在同时接入植物内生细菌和灌根接种辣椒疫霉菌的条件下分析生防菌株的定殖数量与防效的关系。结果表明,菌株G9、R15和J13对辣椒疫病防效最好,经鉴定均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菌株G9和R15在辣椒根部定殖量高于菌株J13;定殖周期均在30-40d,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菌株G9和R15在接种第15d时定殖量最高,菌株J13在根、茎和叶中定殖量达到最高的天数分别为第9、15和15-20d,定殖数量的变化为根〉茎〉叶。菌株G9定殖量达到9.73×10^5cfu·g-1时辣椒疫病的防效达到100%,保持该数量的时间约6d;菌株R15定殖量达到6.30×10^5cfu·g-1以上时对辣椒疫病的防效达到100%,保持该数量的时间约14d。研究结果展现了植物内生细菌在辣椒疫病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潜力,为制定植物内生细菌防治辣椒疫病的施用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寻找高效安全且来源于生物源的除草活性物质,以此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生物源除草剂。从青稞白酒糟醅中分离到的菌株中筛选到3株高效除草活性菌株,经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后,确定JZ2?1?2为多粘类芽孢杆菌,JZ2?4?5、JZ2?5?2为枯草芽孢杆菌。3株芽孢杆菌的发酵液对供试禾本科杂草野燕麦的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对其幼苗发育影响明显,对野燕麦幼苗根长抑制率分别为92.48%、100.00%、100.00%。枯草芽孢杆菌JZ2?4?5发酵液通过茎叶喷施后,盆栽野燕麦植株7 d后大部分死亡,JZ2?5?2、JZ2?1?2对野燕麦防除效果次之。野燕麦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降低,MDA含量和SOD酶活性也变化明显。同时证明了3株芽孢杆菌属菌株对油菜菌核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作物安全性结果表明,3株芽孢杆菌属菌株对小麦、青稞安全,对油菜、蚕豆风险高。综上所述,从青稞白酒糟醅中分离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JZ2?1?2,枯草芽孢杆菌JZ2?4?5、JZ2?5?2具有作为麦田生物源除草剂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噬菌体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关键技术是噬菌体的扩大繁殖,利用宿主菌繁殖,应用时存在一定的风险。本研究通过继代培养筛选致病性丧失的青枯菌菌株作为青枯菌噬菌体扩繁的宿主,结果表明,通过对野生青枯菌株RSsw326连续超过20代的培养,获得了一株菌落圆形、游动性弱的变异菌株;再通过刺叶、注射和伤根等方法接种烟苗,30 d后无萎蔫症状出现,将该菌株命名为RSsw326-2;测试表明,该菌株对青枯病菌没有拮抗作用,可被从福建不同烟区分离纯化的8株噬菌体裂解。利用菌株RSsw326-2作为宿主,进行青枯菌噬菌体的扩大繁殖,培养36 h,效价可达1010 PFU/mL。将无毒菌株RSsw326-2+噬菌体的共培养液刺叶、伤根和不伤根接种烟苗,35 d后均无症状出现,而将毒性菌株RSsw326+噬菌体的共培养液刺叶接种后14 d、伤根接种后28 d发病率都为100%,不伤根接种烟苗35 d,发病率为66.7%。无毒菌株RSsw326-2+噬菌体的共培养液对盆栽烟苗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发病时间推迟8 d,并且在接种后21 d时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达74.1%,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研究采用继代培养筛选获得的无毒菌株作为噬菌体扩大繁殖的宿主,为今后研制噬菌体制剂的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