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应用方差分析方法,提出了安徽省马尾松大田育苗栽根的最佳时间和最佳深度。通过3a的试验初步得出:截根深度以9cm和10cm较好,截根时间8月中旬至9月中旬较好,造林成活率为97%。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芽苗截根移栽菌根化容器育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福建省建宁县林业苗圃进行的马尾松芽苗截根移栽菌根化容器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能明显抑制主根生长、促进侧须根发达、提高菌根化率、形成旺盛根团,达到培育马尾松优质壮苗的目的.芽苗截根移栽人工接种苗根真菌培育的马尾松容器苗与种子接菌、幼苗接菌培育的差异十分显著,苗高增加14%~20%、主根缩短40%、地径增大10%、侧须根增多100%~147%、侧根鲜重提高60%~71%、侧根菌根化率高29%~42%、苗木菌根化率大9%~17%、人工接种菌根指数提高15%~29%.同时与芽苗截根移栽不接菌对照的也存在显著差异,苗高增加6.2%、地经增大9%、侧根数增多51.7%、侧根鲜重增加26.3%、侧根菌根化率提高3.2倍.  相似文献   

3.
在大通景阳镇的3个村进行了小叶锦鸡儿的植苗和容器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对柠条进行截根、截顶和GGR泥浆蘸根,容器苗炼苗30-60d,都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以榆林市樟子松无性系种子园母树为研究对象,对樟子松母树进行截冠处理,探究截冠处理对樟子松子代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母树经截冠处理后,樟子松子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与未截冠相比分别提高了7.7%、6.3%、3.3;子代幼苗地上、地下鲜重、苗高、根长、地径与未截冠相比分别增加了0.11 g、0.07 g、3.9 cm、39.99 cm、0.21 cm,差异显著;子代幼苗总根体积、总根长、根尖数与未截冠相比分别增加了25.0%、 13.8%、21.1%。  相似文献   

5.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应用方差分析方法, 提出了安徽省马尾松大田育苗截根的最佳时间和最佳深度。通过3 a 的试验初步得出:截根深度以9 cm 和10 cm 较好, 截根时间8 月中旬至9 月中旬较好, 造林成活率为97 %.  相似文献   

6.
切根育苗对马尾松苗木及幼林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尾松种子经沙床催芽后育苗,芽苗截根定距移栽,不同切根处理、不同深度切根、切根苗造林等试验表明,马尾松育苗采取芽苗截根定距移栽,9月衬苗期切主根和侧根,切根深度8-10cm,苗木质量最优,造林成活率可达96%;幼林生长各项指标最好,并提前闭成林,降低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干旱地区刺槐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刺槐的生态特性、经济价值,并结合实践总结了干旱地区刺槐育苗、截杆埋根造林的关键技术,为提高其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荣军 《农林科学实验》2013,(21):187-187,190
介绍了刺槐的生态特性、经济价值,并结合实践总结了干旱地区刺槐育苗、截杆埋根造林的关键技术,为提高其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山地人工林中的山杜英采取截断侧根只保留主根促进须根发育,进行大苗移栽对比试验。通过试验证明,进行山地中山杜英大苗移栽,首先应进行截根处理,促进山杜英大苗侧根根系的再生长发育,且最好选择截根二年后进行移栽,可提高山地山杜英大苗的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将栓皮栎种子,采用室内沙藏催芽,待种子萌芽,胚根长成1.5~2cm左右后,将种子的胚根切去1/2,与未切根的种子同时条播,进行育苗对比试验,胚根短截后的苗木,根颈粗度、侧根数量明显优于未短截的苗木,从而有利于提高栓皮栎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验证截干促进树冠生长,利于根系生长,进而实现平茬接干最大化,并探寻实现平茬接干最大化与最佳截干高度,为优化传统的平茬接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 a生白花泡桐C23为试验材料,设置剪梢、1/3截干、2/3截干处理和对照(CK,不截干),当年观测树干地径、侧枝数量、侧枝长度和粗度、叶片数、光合速率、根系生长和分布等指标,翌年进行平茬接干,连续2 a观测树高、地径。【结果】截干处理能促进侧枝伸长和增粗生长,2/3截干处理的侧枝长度和粗度显著高于1/3截干、剪梢和对照(P<0.05)。截干处理不仅能提高光合效率,使地上生物量增大,2/3截干处理的生物量是对照的2.28倍。而且使侧根根系数量增多,其中,2/3截干处理的垂直分布分根数量尤其二、三级侧根的数量及距根茎水平范围内0~40 cm土层的二级侧根、20~60 cm土层内的三级侧根数量约为对照的2倍。截干后根系总生物量、根冠比指标随着截干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表现为2/3截干>1/3截干>剪梢>对照。截干后再平茬结果表明,2/3截干处理的树高和地径显著大于对照,平茬当年树高和地径分别是对照的1.5和1.2倍...  相似文献   

12.
将栓皮栎种子,采用室内沙藏催芽,待种子萌芽,胚根长成1.5~2cm左右后,将种子的胚根切去1/2,与未切根的种子同时条播,进行育苗对比试验,胚根短截后的苗木,根颈粗度、侧根数量明显优于未短截的苗木,从而有利于提高栓皮栎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火炬树(Rhus typhina)是1种典型的木本克隆植物,在华北地区的低山丘陵、农田和道路两旁等通过克隆繁殖形成一定数量的单优群落。截断火炬树母株与克隆分株之间的间隔子是揭示其母株与分株能否独立存活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研究截根对火炬树克隆片段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对样组Ⅰ(由母株,一级分株和二级分株组成的等级系统)和样组Ⅱ(由母株和一级分株组成的等级系统)的火炬树进行了截根前后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和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计算了截根前后各项指标相对变化量的大小。结果表明,截根对一级分株的影响最大;对同一样株而言,截根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大于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由此推断,在同一克隆片段内,火炬树的母株与各级分株之间存在克隆整合的关系,且水分整合与光合产物的整合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14.
张德纯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0):93-93,97
在分析传统移植技术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一套新的大树移植技术,主要包括:切根促根、截干缩枝、疏芽蓄枝、裹草绑膜,有效地提高了香樟大树移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对低产栗树截干改造试验,结果证明:截干改造9年单位面积总产15689.1kg/hm^2,是重新截植单位面积总产7872kg/hm^2的1.99倍,是未行改造低产栗园单位面积总产2772kg/hm^2的5.66倍,截干改造第5年单位面积产量超过国颁I类栗产区丰产标准,是国标的2.8倍,5 ̄9年间也达到国标I类栗产区丰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损伤处理对土沉香叶片的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的影响,提高沉香结香率,使结香质量接近天然品质,满足医药卫生需要,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实现野生土沉香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法】以15年生土沉香为材料,在1月份进行不同程度的损伤处理(A,不去枝去根;B,去枝去根1/3;C,去枝去根2/3;D,截干),对处理后叶片的光合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以不施行任何处理作对照。【结果】B、C、D处理下土沉香叶片的光合参数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损伤后叶肉细胞的光合能力增强所致,尤以截干处理下土沉香叶片的光合参数均显著增加,表明此种损伤处理下土沉香的叶片光合能力最强;A、B、C处理下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 Fm)及PSⅡ潜在活性(Fv/ F0)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截干处理下土沉香的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与对照相比呈显著差异,截干处理显著提高了土沉香的光合作用,A、B、C处理不会对土沉香树体的生长造成较大影响,而光合能力强弱及光合产物积累量与结香状况之间存在何种联系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樟子松成熟林年生长对土壤碳、氮、磷的影响。[方法]以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成熟林为研究对象,以截根处理为对照,采集0~10、1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含量,研究樟子松成熟林年生长对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的影响。[结果]樟子松成熟林经过1年生长,有机碳含量、碱解氮含量和速效磷含量变化显著,但全氮和全磷变化微小。截根后林地有机碳生长季增加显著,而未截根的增加不显著。速效磷截根后生长季显著增加;未截根样地生长季增加不显著。樟子松成熟林在7—9月有机碳含量、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变化量显著高于5—7、9—11和11月至次年5月。樟子松成熟林在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变化量显著高于0~10、20~40和40~60 cm土层。[结论]樟子松成熟林年生长促使有机碳含量、碱解氮含量和速效磷含量显著积累,樟子松成熟林在7—9月10~20 cm土层生长显著。  相似文献   

18.
高辉元 《现代农业科技》2010,(11):199-199,201
青杨扦插苗截冠去根营造山地农田林网试验结果表明,这种造林方式比常规造林方法成活率提高31.17个百分点,苗木根茎生长量提高6.2 mm,当年平均高生长量提高52.4 cm,新生侧根长度增加12.9 cm,单株平均侧根重增加5.0 g,苗木根腐烂病、烂皮病等的危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2009—2011年隆化县刺槐秋季截干埋根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刺槐秋季截干埋根栽植成活率、株发枝数、平均生长量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春季常规栽植,可以在隆化县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2009—2011年隆化县刺槐秋季截干埋根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刺槐秋季截干埋根栽植成活率、株发枝数、平均生长量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春季常规栽植,可以在隆化县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