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石羊河流域节水农业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农业水资源现状和建设节水型农业的必要性,从工程节水和农艺、管理节水等方面提出了石羊河流域节农业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如何利用石羊河流域有限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一直是政府和广大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虚拟水战略的研究和利用无疑为该流域今后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新思路。作者认为,可以通过发展节水农业,减少水密集型产品的产量或种植面积,应用不同的单位产品虚拟水含量差异较大的原理,通过调整区域内用水结构,科学配置水资源,建立节水型社会和基于虚拟水理论的水资源消费观是有效解决石羊河流域干旱缺水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刘蕾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7):342-344
石羊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环境变迁和人为干扰的影响,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逐步退化,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通过分析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了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建立水资源总量模型,以及对流域水资源宏观规划、统一管理等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谈农业法律措施对加快石羊河流域生态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平 《甘肃农业》2008,(7):58-59
石羊河流域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流域经济及生态的发展。本文从石羊河流域地区状况入手,以农业法制措施促进流域节水,以农业治理推动流域生态建设,提出通过改进农业灌溉方式、改变农业传统产业结构、政策引导等方式,对石羊河流域生态危机进行治理,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设节水型灌区农业节水关键技术支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已经实现了节水灌溉的目标,这在推动农业发展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通过对水资源的科学化管理来达到高效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在建设节水型社会中,发展农业节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农业节水关键技术,主要有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以及水管理节水。研究与当地条件相适合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并且建立灌区高效管理,不断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等,有利于实现节水型社会,并在推动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针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甘肃省武威市大力发展地膜种植等节水型农业,引导农民科学种田、节约用水,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增产节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及后续治理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综合分析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水资源问题形成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目标总结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的成效。提出了更新水库现有调度模式,实施生态调度;发展集雨节灌日光温室,开辟灌溉新水源;推广节水灌溉集成技术,压缩农业灌溉用水;培育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模式等石羊河流域后续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缺乏,并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威胁着流域下游民勤盆地沙漠绿洲的生存。本文根据观测试验资料,分析了甘肃石羊河流域内灌溉用水紧缺的原因。认为流域水管理的中心内容是合理运用水资源,即实行限额灌溉、建立综合性节水灌溉体系,促进流域内生态平衡。以春小麦为例,讨论了限额灌溉、储水灌溉和水费的合理征收问题。论述了地膜栽培、调整农业结构、渠系防渗衬砌、小畦灌溉等技术措施在节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瑞花 《甘肃农业》2013,(24):15-16
由于受地理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发展很不均衡,存在基础设施差、投入少、水资源利用率低、节水工程不配套,建设改造资金缺口大等缺点。在今后的发展建设中,建议国家给予政策倾斜,以石羊河流域源头治理为契机,加大水土流失治理投资,加快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步伐,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  相似文献   

10.
古浪县作为石羊河流域上游地区,发展节水农业尤为重要。日光温室建设是古浪县发展节水农业的主要措施之一,滴灌与其它农艺措施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日光温室生产节水、高产、高效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农业节水发展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  陈士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01-903,918
选取2000~2010年我国农业用水和全国用水总量等数据,对我国农业节水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在节水水平有所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农业用水方式相对落后、浪费严重、灌溉用水效率较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即加强农业节水设施的建设、转变农业用水方式、提高农业节水管理水平等。  相似文献   

12.
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建红  刘建泉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298-300,303
概述了近代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研究成果、流域构成特点和河西地区环境状况,分析了河西内陆河流域存在的生态问题,并从节水农业和水权制度改革、城镇化建设、植被保护、生态用水管理、环境污染的治理等5个方面提出了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发展节水农业是实现绿洲灌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研究表明,河西走廊区节水农业现状是:工程节水技术是农业节水的主流技术,农艺节水技术缺乏核心,管理节水技术与实践存在脱节,各类技术的组装集成不足。该区农业节水的重点研究领域是:以水权和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核心的管理节水技术体系研究,以地面改进、保护性耕作和覆盖技术为主的农艺节水技术研究,以废水、劣质水开发利用为主的开源节水技术和设施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14.
建设节水型灌区农业节水关键技术支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型社会建设就是通过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最终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利用.发展农业节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可归纳为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水管理节水技术等4种类型.研究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建立灌区高效管理和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对实现节水型社会,确保宁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论合理利用水资源及节水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中国目前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状况,阐述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指出中国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中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并对节水灌溉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宏观上完善法制,微观上合理确定水价格机制等农业节水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宁夏现代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宁夏农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发展现代节水农业对积极应对干旱挑战、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总结了近几年宁夏为解决干旱缺水问题,重点推广的节水控灌、设施高效节灌、覆膜保墒节水、压砂节水、集雨补灌节水和保护性耕作节水等六大节水技术模式,抗旱节水和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产生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总结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今后宁夏现代节水农业发展的思路及目标:以建设“三大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在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积极引进推广各类先进实用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建立起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带动宁夏现代节水农业全面发展,农作物单产提高15%-30%,自然降水利用率提高10%-15%,水分生产效率由0.30-0.45提高到0.45以上,补水效益达到10-15元/m^3。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论述了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针对国内外节水灌溉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讨论,总结了节水灌溉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效,指出了中国节水灌溉所面临的问题,应与现代高新技术有效结合,迅速提升中国节水灌溉水平,并对现代节水农业及技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如何做好节水灌溉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该文主要针对西藏"一江两河"农业流域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情况,结合农牧业的发展状况,阐述水资源在农牧业发展当中的重要性.如何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将是目前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该文结合农业科研项目就农业水资源节约利用方面论述发展本地区农业节水模式的相关优点、缺点、特点、内容等,根据农业区域特点提出适宜发展该流域的农业节水灌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魏素娟  闵祥宇  张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92-13295
分析了水权转换是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以及建立水权有偿出让制度的必要性。甘肃省对于黄河水权转换的探索丰富了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容,榆钢水权转换项目验证了黄河灌区水权转换的节水效果,其综合效益说明水权转换在甘肃省可以达到灌区节水改造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新疆节水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翌  李君  赵华 《新疆农业科学》2002,39(2):128-130
分析了导致节水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指出应制定包括水价政策在内的发展节水灌溉的配套政策,应加强研究、开发、应用和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