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一)春季蜈蚣管理要点春天气温回升到15℃以上时,蜈蚣便出来活动,可在池、缸、箱内喷洒加有奶粉或葡萄糖的温水,让其饮用。气温回升到20℃以上时,大部蜈蚣出来活动觅食,但此时活动还不旺盛,可投喂一些水分多的昆虫,如黄粉虫和地鳖虫的幼虫,嫩的菜叶等。这段时间要注意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无冬眠饲养对灰斑蛤蚧和红斑蛤蚧生长发育的影响,在蛤蚧冬眠期内,人工保持其环境温度为28~30℃,相对湿度为65%~85%,并提供其所需的食物,测量3个月冬眠期内灰斑蛤蚧和红斑蛤蚧的体重和形态学指标变化。结果表明:改变蛤蚧冬眠习性可以维持蛤蚧正常生长发育,不仅能缩短饲养时间,而且还能提高其成活率,从而达到高效养殖蛤蚧的目的,并且红斑蛤蚧比灰斑蛤蚧生长快。  相似文献   

3.
牲畜的生理活动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牲畜的体温和呼吸次数与气温成比例。测试结果表明,当气温为33℃时,黑白花奶牛的体温高达39.9℃,每分钟呼吸次数达72次。不同畜种对环境反应各异。牦牛能适应较寒冷的气候,不耐热。当环境温度为13℃时,呼吸次数明显加快;环境温度为16℃时,脉搏迅速上升,在20℃的气温条件下,牦牛的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各类牲畜适宜温度的范围较宽,一般在st一20℃之间,此时牲畜的生理机能较好,长膘迅速。30℃以上的高温环境对牲畜抓膘很不利,然而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同样不利于牲畜的抓膘。不同畜种对于低温和…  相似文献   

4.
对60只海狸鼠观察结果表明;在环境气温11—25℃范围,微风,阴凉气候条件下,海狸鼠活动率最高;下雨,大风和气温低于0℃或大于30℃时,海狸鼠活动率明显减少;定时饲喂时,90%以上的鼠同时出来采食;饲料喜食顺序为,精料>块根类>青菜>青草>干草;对粗纤维和木质素高食料咀嚼频率较快;常见争斗行为由食物、配偶、领地和配对不合理引发。海狸鼠4—7月龄性成熟;发情周期23—27天,无季节性;发情持续期3—5天;平均妊娠期为133天;胎产仔1—14只,平均6只。  相似文献   

5.
一、提高鸡舍温度。气温在13~23℃时,母鸡可保持良好的产蛋状态。鸡产蛋最适宜气温是13~15℃。当气温低于10℃时,母鸡的产蛋量就开始下降;低于0℃时显著减少;低于-10℃则停止产蛋,并出现冻冠和其他疾病。 在北方农村,可以采用厚垫草养鸡法:先将地面平  相似文献   

6.
赵永春 《中国蜂业》2001,52(6):19-19
黑龙江地区到 1 0月底 ,蜂群就开始越冬。之前 ,对蜂群进行简易包装 ,如蜂箱上盖草帘等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此时气温通常在 -5~ -1 0℃ ,但有时还会回升到 1 0℃之上。如 1 999年和 2 0 0 0年连续两年的 1 1月 1 1日左右 ,气温回升到 1 5℃ ,蜂群飞翔十分活跃。有位蜂友在气温 -1 0℃时就把蜂箱靠拢 ,结果 ,气温回升时 ,造成工蜂偏集严重。笔者连续数年 ,在蜂群正式越冬前 ,当气温下降至-5℃时 ,都着手简易包装进行保温 ,蜂群不靠拢 ,在蜂箱后面用豆皮埋上一半高度。当气温 -1 0℃时 ,在箱盖上放一些豆皮 ,前面用草挡巢门控飞。当气温 -2 0…  相似文献   

7.
中蜂是我国宝贵的蜂种资源,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表现出很强的生活力。我们了解和掌握其生活习性,是管理好中蜂的基础。具有较强的抗寒耐热性。中蜂巢外活动的温度幅度较大,一般在10~42℃之间,而意蜂多在14~40℃之间。早春、晚秋和冬季,晴天无风,气温达到7℃以上时,少数中蜂工蜂便出巢活动,升到10℃以上,出巢蜂数显著增加,12~13℃时能正常采集活动。当气温高达40~42℃时,仍能出巢采集,特别能在早、晚突击采集;而意蜂在  相似文献   

8.
全蝎经过漫长的冬眠后,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开始活动,在12~24℃时,蝎子的活动时间短,范围小,适宜的温度在20~38℃之间,蝎子的活动就进入正常了.这时应该怎样进行饲养管理呢?第一此时应把蝎池全部清理一次,养蝎池内的砖瓦进行一次清洗及消毒,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75%左右,泥土含水量达到15%~18%为宜.但由于蝎子长期冬眠后处于饥饿状态,故对食物需求特别大,一只成年蝎一次同时吃掉二条以上黄粉虫幼虫,初养者往往此时大量投喂,结果适得其反,蝎子饱食后消化不良,几天之内暴食而死.正确的方法是:气温在20℃左右时,不宜投食,此时蝎子在每个傍晚后陆续出窝活动,当通过一段时间活动后.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通过一种新型安全杀螨剂——纸片螨扑与常用螨扑片(氟胺氰菊酯条)的杀螨效果实验比较,分析其应用性能。结果表明纸片螨扑的落螨率为97%,比常用螨扑片的杀螨率高36.6%,且在阴雨天或8~25℃气温下对蜜蜂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将棒式温度计贴地面平放,测得的温度称做地表温;把温度计悬挂在遮阴通风处,离地面1.5 m,测得的温度称做气温。南方地表潮湿时地表温低于气温1℃,地表干燥的晴天地表温接近气温;晴天气温11℃中蜂就可以安全采回花蜜不会冻僵,阴雨天气温11℃时如果有中蜂飞翔就有蜜蜂冻僵在箱外。因此,要依据天气预报与往年气温记录以及外界蜜粉源情况选择开繁日。蜂群开繁整巢时,在确保蜂脾相称或蜂略多于脾的条件下,把巢脾削成弧形且保持5个巢框  相似文献   

11.
蛤蚧是一种珍贵的药用动物,人工养殖前景广阔。 一、建场 蛤蚧舍宜建造在干爽、通风、阴凉、安静的地方。面积大小视饲养规模而定,一般长4米、宽2.5米,高2.2米,每间房可养400条蛤蚧。饲养房顶部要建蛤蚧活动场,高1.2米,四周及顶部用铁丝网围好。饲养房与活动场相通,便于蛤蚧出入。活动场顶部安装黑光灯20瓦,开灯诱虫,下面装接虫漏斗,昆虫经漏斗落入活动场内供蛤蚧食用。房内放置清水供蛤蚧饮用。设小水池供蛤蚧洗澡。房四壁贴一层草纸,挂若干麻布片,便于蛤蚧产卵及隐伏。  相似文献   

12.
我是这样做的: (1)"立春"到"雨水"时要收听天气预报,白天气温只要能维持在8~12℃即可添加内包装. (2)由于我家地处北纬33°~35°,气温变化较快,昼夜温差有时很大.它的特点是:"立春"节气一来临,阳光下边就暖人,略微一活动,浑身就发热.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蛤蚧的各种行为,试验于2008年5月份—2009年12月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蛤蚧养殖场,采用行为跟踪采样法和观察取样法并利用红外线监控系统对蛤蚧摄食行为、喝水行为、求偶行为等一系列活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嗅觉是动物机体主要的感觉,动物通过刮舌行为收集环境中的气味和同类性别体征气味。  相似文献   

14.
1 温度影响 猪对气候的变化相当敏感,既怕冷又怕热.据观察,猪对气温变化的反应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温度降到4℃时,一些病弱猪就有聚堆反应;当温度下降到-8℃以下时,一般就失去了正常的活动,仔猪和病弱猪就可能冻死,即使生活下来,也可能成为僵猪,影响以后的增长、肥育.温度不但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和活动,而且对育肥猪的日增重也有较大影响,如表2.  相似文献   

15.
夏天,保持蛋鸡高产蛋率的适宜温度是15~23℃,当气温超过30℃时,鸡的产蛋率会明显下降,当气温达到32℃时,就超过了鸡机体的耐受能力,鸡群就会出现热应激。表现为大口呼吸、大量饮水、采食量下降甚至停食,免疫力和生产性能下降,长时间的热应激会出现休克和死亡,对养禽业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6.
在印度北部,四月到六月的气温在38~47℃间,夜晚温度也超过30℃;而七、八月份不仅气候炎热(温度约35℃),还极其潮湿(湿度为95~100%)。夏季的极端气温给禽农造成巨大损失,肉用型种鸡受到的损害特别严重。种用肉鸡不仅死亡率高(有时高达35%),而且产蛋量、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采食量减少导致各种营养缺乏症,这又增加了淘汰量、降低了鸡群性能。许多养禽专家推荐了多种药物和滋补剂以对付热应激。有些鸡场经理建议采取管理措施,譬如在屋顶上铺盖茅草、洒水、喷雾、直接将水喷洒在鸡身上,以及沿着通风进气口悬挂湿麻袋。  相似文献   

17.
蛤蚧是常用的动物药材,我国所产的灰斑蛤蚧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经长期的试养研究,蛤蚧饲养驯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突破:一是掌握了蛤蚧的食性,并通过灯光诱虫,利用蚕蛾、蚕蛹、蚕虫,养殖米粉虫、地鳖虫及其他昆虫解决蛤蚧所需的活体饲料。二是将孵化出的小蛤蚧通过1年至1年半饲养可达到商品所要求的质量规格。三是断尾蛤蚧通过人工饲养可使其再生尾达到全尾蛤蚧的商品规格要求。四是初步解决了露天围养时,防止蛤蚧逃跑的问题。五是了解了蛤蚧繁殖方面的一些规律,如每年产卵期、孵化期、每条雌性蛤蚧的产…  相似文献   

18.
夏季天气酷热,许多养蛋鸡户反映,蛋鸡产蛋率骤然下降。这是因为鸡的皮肤没有皮脂腺和汗腺分泌所致,据测定,气温达到26℃以上时,蛋鸡的产蛋量就开始下降,何况气温一直处于35℃左右的盛夏,自然就严重地影响了蛋鸡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炎热夏季常常给养鸡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表现在产蛋减少、蛋重变轻,严重时鸡只中暑死亡!产蛋率会减少10%~30%,甚至更多。死亡率可在2%左右。蛋鸡的适宜温度是18℃~24℃。当气温超过28℃蛋鸡就会产生热应激,蛋鸡生理上就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当气温超过38℃,就会出现中暑死亡。下面就热应激的具体表现、危害及对策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奶牛耐寒不耐热。奶牛在2~24℃温度范围内生活比较适宜,最佳环境温度为10~20℃。当夏季来临时,气温高于24℃,有些地区气温甚至高达35~40℃时,就会给奶牛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如何减少夏季热应激,搞好夏季奶牛的饲养管理,已成为广大奶牛饲养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