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4种不同温度下贮藏克新1号马铃薯的品质变化,获得不同用途下克新1号较为合适的贮藏温度和时间。[方法]对不同温度(1、4、10和16℃)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贮藏期间干物质、淀粉、还原糖、蛋白质、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及发芽情况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试验发现,与10和16℃贮藏相比,1和4℃贮藏条件下,克新1号马铃薯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1℃贮藏无冷害现象;16℃贮藏下30 d马铃薯开始发芽,相对其他贮藏温度,发芽数量和芽长显著增加,水分含量下降最明显;在1和4℃温度条件下可贮藏120 d以上,马铃薯各指标无明显变化,因此1~4℃可作为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最佳贮藏温度。[结论 ]该研究为马铃薯产后贮藏条件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王希卓 《农家顾问》2014,(12):27-27
研究4种不同温度下贮藏克新1号马铃薯的品质变化,获得不同用途下克新1号较为合适的贮藏温度和时间,对不同温度(1、4、10和16℃)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贮藏期间干物质、淀粉、还原糖、蛋白质、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及发芽情况进行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不同品种马铃薯贮藏品质的差异性,以内蒙古地区主要种植的3种马铃薯为试验材料,研究4℃控温贮藏和窖藏贮藏对马铃薯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VC含量、干物质含量及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控温贮藏下,有效抑制马铃薯的呼吸强度,降低淀粉、VC、干物质的损失,还原糖变化平稳,贮藏效果明显优于窖藏。在贮藏期间品质指标较高的有陇署3号的淀粉和VC含量、克新1号的还原糖含量、大西洋的干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4.
贮藏温度对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 (系 )甘农薯 1号、甘农薯 2号、甘农薯 3号的块茎为试验材料 ,在 1 5~ 2 0℃、5~7℃和 4℃下分别贮藏 1 2 0 d,并将 5~ 7℃下贮藏 6 0 d和 4℃下贮藏 90 d的块茎分别转移到 1 5~ 1 6℃和 1 8~2 0℃的条件下保存 1 0 d和 2 0 d。结果表明 ,1 5~ 2 0℃下贮藏的块茎还原糖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大 ,在 5~ 7℃和 4℃下贮藏的块茎还原糖含量逐渐增加 ,当其转移到高温条件下 ( 1 5~ 1 6℃和 1 8~ 2 0℃ )保存 1 0d和 2 0 d后 ,块茎还原糖含量又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种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对温度的反应敏感程度不一样 ,在高温下还原糖逆转为淀粉的能力不同。甘农薯 1号具有较高的高温逆转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 Shepody 和克新1号两个马铃薯品种为材料,对贮藏期间块茎的油炸色泽和还原糖含量进行研究,试验发现:4℃贮藏下,块茎的油炸色泽和还原糖均显著高于10℃贮藏,且油炸色泽与还原糖含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将块茎置于0,4,10,16,20℃下15d 后,于20℃测定块茎的呼吸强度,结果表明:作为对低温的一种反应,0℃和4℃放置后,块茎的呼吸强度急剧上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趋于平缓;而16℃和20℃则促进了块茎的衰老;10℃呼吸强度最低。呼吸强度的阿仑尼乌斯曲线显示10℃是维持马铃薯正常生理活动的适宜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0~4、5~8、9~12、13~16、17-20℃)对马铃薯克新品种的营养物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的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在0~4℃贮藏下含量最高.马铃薯在9~12℃贮藏时,块茎中淀粉及于物质的含量最高.0~4℃低温贮藏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加蛋白质的含量.马铃薯的淀粉酶活性在贮藏前期时,0~4℃贮藏温度下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引进的具有优良田间农艺性状的马铃薯种质材料进行块茎及全粉色泽品质分析,探究贮藏环境对马铃薯块茎内成分及全粉色泽品质的影响,丰富全粉加工型马铃薯种质资源.【方法】将引进的11个马铃薯种质材料分别贮藏在4、25℃条件下0、60、120 d后进行块茎及全粉色泽品质分析,测定材料块茎内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的含量,分析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块茎和全粉的色泽变化特性,分析块茎内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的含量与块茎和全粉色泽的相关性.【结果】试验材料在25℃贮藏120 d时块茎和全粉的色泽变化最大.短时期内60 d、4℃低温贮藏环境对马铃薯鲜薯块茎和全粉色泽影响的程度显著大于25℃贮藏环境,而在长时间120 d、4℃低温贮藏环境对马铃薯鲜薯块茎和全粉色泽的变化具有抑制效应.在贮藏过程中,马铃薯块茎色泽的变化与块茎内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相关,块茎内可溶性糖含量越高,其全粉的光泽度越暗.【结论】马铃薯块茎内可溶性糖含量与其全粉色泽显著相关,是判定全粉加工型品种的重要指标.引进材料中CIP301040.63和CIP397067.2是适合全粉加工的潜在品种及优良亲本材料,可有效补充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有利于全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的‘鄂马铃薯1号’和‘鄂马铃薯3号’品种为材料,对贮藏块茎还原糖、总糖含量及淀粉-糖代谢中酶活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以明确马铃薯炸片色泽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贮藏期间低温是促进块茎还原糖累积的主要影响因素,还原糖含量与炸片色泽具有极显著直线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在4℃贮藏条件下,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和蔗糖合成酶活性(SuSy)与块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指数相关,酸性转化酶(Acid Inv)和碱性转化酶活性(Alkaline Inv)与块茎还原糖的积累呈显著直线正相关,是淀粉-糖代谢过程中影响块茎低温糖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5个马铃薯品种(系)为材料,分别贮藏在5 ℃下相对湿度85%~90%和20 ℃下相对湿度85%~90%的条件下,贮藏时间为3个月,分4个时期测定其营养成分和抗氧化能力,对其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种不同的贮藏温度都会造成5个马铃薯品种(系)营养成分的降低,但在5 ℃贮藏条件下,马铃薯营养成分的损失率比20 ℃贮藏条件下小,5个马铃薯品种(系)抗氧化能力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但在5 ℃贮藏条件下抗氧化能力降低速率比20 ℃贮藏条件下慢。花色苷含量越多抗氧化能力越强,杭引2号花色苷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也最强,而小黄皮和中薯3号不含有花色苷,所以其抗氧化能力最小。5个马铃薯品种(系)在贮藏0 d和贮藏到第3个月的过程中,营养成分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抗氧化能力也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然而在5 ℃贮藏条件下还原糖含量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态条件下马铃薯品质性状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蓉  方子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37-10939
[目的]探讨不同马铃薯品种在中国北方不同试点间淀粉、蛋白质及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在西北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12个马铃薯新品(系)种为试验材料,种植在3个不同类型的生态区域,对参试品种产量、淀粉、蛋白质、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和稳定性分析,探讨生态条件与马铃薯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马铃薯淀粉和还原糖含量与综合纬度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综合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在定西、张掖、景泰3个试点间,参试品种品质性状相对稳定的有大西洋、夏波帝、克新17、内薯3号、新大坪。[结论]为马铃薯品种合理布局及加工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贮藏温度对贮藏过程中杉木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理生化检测方法,测定不同贮藏温度下杉木种子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细胞膜透性在不同贮藏温度间存在显著差异,贮藏温度为4℃时,细胞膜渗透率最小,其次是-80℃;丙二醛含量在贮藏温度为40℃时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但在其他温度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不同贮藏温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贮藏温度为4℃时,2种酶的活性均最强;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贮藏温度间无显著差异;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分别与超氧化物歧化酶之间存在极显著和显著的负相关.[结论]该试验条件下4℃是杉木种子的最适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紫甘薯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进一步选择最佳贮藏条件。以‘紫罗兰’甘薯为试验材料,设置7 ℃+75% RH(T1)、7 ℃+85% RH(T2)、7 ℃+95% RH(T3)、12 ℃+75% RH(T4)、12 ℃+85% RH(T5)、12 ℃+95% RH(T6)、16 ℃+75% RH(T7)、16 ℃+85% RH(T8)、16 ℃+95% RH(T9)共9个处理组合,研究不同处理的紫甘薯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差异,考察不同储藏条件对紫甘薯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贮藏过程中,紫甘薯含水量、淀粉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不同温度和湿度处理比较发现,紫甘薯的含水量下降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随湿度增加而减慢;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湿度增加而降低;淀粉含量的下降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减慢,随湿度增加而加快;花青素含量在12 ℃+85% RH条件下降较慢。综合考虑,12 ℃+85% RH是紫甘薯的最适贮藏条件, 研究为紫甘薯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桐子种子萌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小桐子的种植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成熟小桐子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子储存时间(0、30、60、90 d)、发芽温度(10、20、27、35℃)、沙子含水量(2%、4%、8%)、播种深度(0、0.5、1 cm)、去皮处理(2端去皮、单端去皮、不去皮)对其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种子储存时间对小桐子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无显著影响;10℃条件下小桐子种子不能萌发,在20-35℃范围内,种子发芽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27℃时发芽率最高;沙子含水量为2%、4%、8%时种子发芽率分别为67%、96%和48%;播种深度为0、0.5 cm时发芽率较高;单端去皮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较高。[结论]小桐子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7℃,最适沙子含水量为4%。  相似文献   

14.
以"克新13"马铃薯为试材,利用钼酸钠溶液浸种处理,通过考察种薯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以及马铃薯芽粗和芽干重的变化,研究钼酸钠浸种处理对马铃薯萌发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适量钼酸钠(2.0~5.0mg·L-1)浸种处理通过促进淀粉分解,提高还原糖和蔗糖含量,进而增强了芽势,促进幼芽增粗和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低温对豇豆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为华南地区冬种豇豆拒避低温影响提供参考.[方法]以油白1号和粤红5号豇豆种子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内研究不同温度(10、15、20和25℃)、不同温度组合和不同温度持续时间长短对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结果]不同温度处理试验结果显示,10℃时两个豇豆品种起始萌发比25℃滞后12~13 d,油白1号的萌发率为33.3%,粤红5号为63.0%;15℃时两个品种起始出苗时间比25 ℃滞后9~10d,油白1号的出苗率为22.0%,粤红5号为18.0%; 10℃时两品种均未能出苗.在低温处理不同时间条件下,10℃低温持续5 d以上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油白1号为74.1%,粤红5号为44.4%;出苗过程中10℃低温持续2d以上或15℃低温持续5d以上,种子出苗率显著降低.油白1号在相同低温条件下比粤红5号的抗性表现略好.[结论]在华南地区冬种豇豆如果出现10℃低温的天气,或15℃以下低温天气持续5 d以上不宜进行播种;若播种后10℃低温持续2 d以上或15 ℃低温持续5d以上,要采取保温等措施,确保较高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16.
甘薯采后生理、主要病害及贮藏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中国种植甘薯约670万hm2,年产量1亿t,因贮藏不当,霉烂变质15%左右。论文研究甘薯采后呼吸类型、贮藏温度和贮藏期主要病害,探讨不同贮藏方法对主要病害和采后生理的影响,为甘薯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方法】以陕西省主栽品种秦薯5号为试材,采用气流法测定呼吸强度,分别在(10±0.5)、(11±0.5)、(12±0.5)、(13±0.5)℃温度下贮藏,通过比较腐烂指数确定贮藏温度。对病原菌进行科赫氏验证、ITS序列分析和形态学鉴定,根据病原菌孢子繁殖情况确定噻苯咪唑(TBZ)熏蒸用量,以目前采用的甘薯杀菌剂甲基托布津粉剂作对照。贮期用DNS比色法测定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用试剂盒法测定淀粉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抗坏血酸含量测定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淀粉含量测定用酸水解法,还原糖含量测定用DNS比色法,原果胶含量测定用咔唑比色法。研究经过TBZ熏蒸、贮前低温(3、4、5℃)处理、塑料袋包装,秦薯5号贮期SOD、淀粉酶、PG的活性,分析淀粉、还原糖、抗坏血酸、原果胶的含量变化,计算贮藏后期腐烂指数和商品率。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0统计软件整理分析,多重比较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测验。【结果】甘薯为呼吸跃变型,最适贮藏温度为11℃,贮藏期间主要病害黑斑病病原菌为暗梗孢科砖隔孢亚科(Dietyosporoideae of Dematiaceae)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Nees ex Wallr.)甘薯交链孢霉菌(A.bataticola Ikata),TBZ抑制病原菌孢子繁殖作用明显。甘薯采后经室温愈伤,贮前低温处理,TBZ熏蒸,塑料袋包装,11℃下贮藏,能够显著抑制淀粉酶、PG酶活性,保持SOD酶较高活性,从而降低了淀粉转化成糖的速率,使抗坏血酸含量维持较高水平,延缓了甘薯采后生理衰老进程,保持了甘薯原有良好品质。【结论】甘薯采收以后在自然条件下放置5 d,使其愈伤,然后转入冷库在4℃下低温处理2 d,再将冷库缓慢升温,每天升温1℃,直至11℃下长期贮藏。在冷库升温期间用含量为4.5%的TBZ熏蒸剂按6 g•m-3用量处理3 h,塑料袋包装,贮藏210 d,腐烂指数0.185,商品率93%。甘薯贮前经愈伤、低温处理,TBZ熏蒸结合塑料袋包装,在适宜的温度下贮藏,保鲜效果理想,食用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17.
 在15,20 ,25,30,18/25℃下对新鲜的大围山秋海棠(Begonia daweishanensis S. H. Huang &; Y. M. Shui), 紫叶秋海棠(B purpureofolia S. H. Huang &; Y. M. Shui)和假厚叶秋海棠(B pseudodryadisC. Y. Wu)进行萌发试验,发现大围山秋海棠及假厚叶秋海棠的种子在所有温度条件下均有较高的萌发率;而紫叶秋海棠的种子在30℃下萌发率较低。将3种秋海棠种子分别在室温,4℃及-20℃下贮藏60,90, 180d,在18/25℃下进行萌发试验,发现在室温及4℃下,3种秋海棠的种子萌发率随贮藏时间的增加没有明显变化,而在-20℃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3种秋海棠种子的萌发率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杜守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022-1023
[目的]研究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unge)种子发芽特性,为其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O、30、60、120、180、240、300、360、420、480d不同贮藏期处理研究小根蒜种子休眠期和寿命。用贮藏60d的种子,设15、20、25、30、35℃5个温度处理研究小根蒜种子适宜发芽温度。用贮藏30d的种子,研究1、2、3、4、5、6、7、8mg/LGA,溶液浸种12h和低温处理1、2、3、4、5、6、7d对小根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小根蒜种子有60d左右的休眠期,寿命为1年左右。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为20—25℃。解除种子休眠可用4—5mg/L的GA,浸种12h或对种子进行低温处理5~6d。[结论]A.-Y-.栽培小根蒜的适宜种植时间为日平均气温20~25℃。在山东气候条件下,适宜的播种时间为9月上中旬。人工栽培要用当年采收的种子,贮藏1年以上的陈种子不能作种。  相似文献   

19.
以福菜薯18为试材,研究其在(4±1)℃、(7±1)℃、(10±1)℃温度贮藏下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条件下,福菜薯18号叶片的Vc、蔗糖、蛋白质、氨基酸、粗纤维含量均较对照降低,还原糖在贮藏前期高于对照,后期低于对照水平。在相同贮藏时间内,贮藏前期,菜用甘薯叶片的Vc、蔗糖、蛋白质、氨基酸、粗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