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超声波辅助碱醇法从小麦秸秆中制备阿魏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小麦秸秆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碱醇法制备阿魏酸。该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提取时间为60min,氢氧化钠浓度为0.75 mol/L,固液比(玉米芯-g/碱液-m L)为1:40,最佳的保护剂是硫代硫酸钠,且硫代硫酸钠的最适浓度是2.5%,在此条件下,阿魏酸的提取量最高可达6.78mg/g。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水热处理玉米秸秆提取腐植酸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氢氧化钠溶液为溶剂水热处理玉米秸秆。利用单因素试验探究水热时间、温度、氢氧化钠浓度、固液比等对腐植酸产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条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腐植酸的含量,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制备的腐植酸基团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优化的工艺条件如下:水热时间5 h,水热温度为200℃,固液比1∶10,氢氧化钠溶液浓度0.75mol/L;在此条件下腐植酸的提取量高达0.48 g/g。傅立叶转换红外线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样品中除存在芳香环结构外,还含有大量的醇羟基、醛基、羧基、羰基等酸性结构。[结论]该工艺研究为从玉米秸秆中制备腐植酸提供了技术方案和理论支持,为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发酵糠醛渣中生化腐植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发酵糠醛渣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析法提取生化腐植酸(BHA)。通过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考察固液比(发酵糠醛渣与水的质量比)、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生化腐植酸提取率的影响,再利用盐酸调节提取液的p H,使生化腐植酸沉淀析出,固液分离烘干后得到成品生化腐植酸。[结果]最佳的腐植酸提取工艺条件为碱提步骤固液比1∶8,碱液浓度8%,提取时间为2.5 h,提取温度为70℃,酸析步骤p H为2.5。得到腐植酸含量为76%的固体生化腐植酸成品,其提取率为49%。[结论]该研究可为糠醛渣废弃物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通过酶法和碱提取方法利用小麦麦麸制备阿魏酸的工艺条件。[方法]用酶对小麦麦麸进行预处理,去除淀粉、蛋白质和糖类物质,用氢氧化钠提取阿魏酸,麦麸与碱液的比例为1∶20,通过正交试验分别确定酶法处理干燥小麦麦麸和碱液提取阿魏酸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用酶法预处理干燥小麦麦麸的最优工艺条件是:耐高温α-淀粉酶、蛋白酶和糖化酶的加酶量分别为2 000、1 398和50 000 U/g麦麸;用碱法从经酶预处理的麦麸中提取阿魏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氢氧化钠浓度为1.5%,提取温度为85℃,提取时间4h,同时在氢氧化钠中加入0.5%的KBH4,可有效增加阿魏酸的在提取液中的保留量,阿魏酸得率可达9.414%~10.937%。[结论]该研究为提高小麦麦麸的利用率和附加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玉米芯制备木糖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立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346-5348,5422
[目的]为木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从玉米芯粒径、酸浓度、固液比、超声波频率等方面对木糖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探索,采用正交试验法评价各因素在硫酸水解玉米芯过程中对木糖产率的影响,并确定出最佳的反应条件。[结果]各因素对木糖得率的影响大小次序为:粒径〉酸浓度〉超声波频率〉固液比;粒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酸浓度对木糖收率影响也很显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木糖提取最优条件为:玉米芯粒径为0.83 mm,超声波频率为100 kHz,固液比为1∶10(g/ml),酸浓度为3%。在该条件下总糖收率达34.59%。[结论]优化了玉米芯制备木糖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酸解产糖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贾翠英  张玉辉  李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509-6511,6566
[目的]考察影响玉米秸秆稀酸水解产糖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分别考察稀酸浓度(稀H2SO4)、酸解温度、固液比、酸解时间对玉米秸秆酸解产糖得率的影响。[结果]酸解温度、酸解时间、稀酸浓度、固液比对酸解产糖得率均有影响,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酸解温度〉稀酸浓度〉酸解时间〉固液比。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适酸解条件为酸解温度120℃,稀酸浓度1.5%,酸解时间60min,固液比7.5%,在该试验条件下还原糖得率为29.64%。[结论]此研究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和转化率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项巍  朱建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60-12561,12580
[目的]研究固体酸催化玉米秸秆半纤维素水解的基础动力学。[方法]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固体酸种类、固固比、固液比,然后在以上最优条件下,综合考察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半纤维素水解产率的影响。[结果]固体酸催化玉米秸秆半纤维素水解的最适反应条件:2号固体酸为催化剂,固固比1∶1,固液比1∶15,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10 h。在该最适条件下,可溶性总糖浓度为34.7 g/L,半纤维素水解产率为93.8%。[结论]该研究为固体酸降解玉米秸秆工艺的优化和放大设计提供了基础动力学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获得从腐熟糠醛渣中利用碱提酸析方法制备生化腐植酸的最优工艺。[方法]以发酵糠醛渣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析法提取生化腐植酸(BHAs)。通过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考察固液比(发酵糠醛渣与水的质量比)、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生化腐植酸提取率的影响,再利用盐酸调节提取液的p H值,使生化腐植酸沉淀析出,固液分离烘干后得到成品生化腐植酸。[结果]最佳的腐植酸提取工艺条件为:碱提步骤固液比为1:8、碱液浓度为8%、提取时间为2.5 h、提取温度为70℃,酸析步骤p H为2.5。得到腐植酸含量为76%的固体生化腐植酸成品,其提取率为49%。[结论]该研究为碱提酸析法从发酵糠醛渣中分离提纯BHA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蒲公英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蒲公英深加工提供依据。[方法]以蒲公英为试材,对料液比、碱液浓度、反应温度及提取时间等4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随着料液比、碱液浓度、反应温度及提取时间的增大,膳食纤维产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料液比为1:10,碱液浓度浓度为0.5mol/L,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2.5h时,产率最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料液比和碱液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碱液浓度0.5mol/L,温度65℃,反应时间2.5h,产率为56.75%。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7.27g/g、溶胀度为1.00ml/g。[结论]得到了蒲公英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率为56.75%。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玉米芯木糖-纤维素酶法分级工艺中的稀酸预处理、蒸煮预处理和木聚糖酶解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干燥的玉米芯为原料,先进行稀酸-蒸煮预处理,研究不同因素对木糖得率的影响,然后再对物料进行木聚糖酶酶解。[结果]得到的玉米芯酸预处理优化工艺为:固液比1∶10 g/ml,H2SO40.5%,水浴70℃,处理2.0 h,木糖的损失率为4.72%,木糖酶解得率为30.03%。酸预处理后玉米芯残渣蒸煮预处理条件为:固液比1∶10 g/ml加入水,在120℃预水解2.0 h,蒸煮液木糖得率为54.77%,总酶解得率为69.11%。酶水解条件:pH 5.0,加酶量2 800 IU/g玉米芯,50℃水解36 h,总酶解得率83.41%。[结论]玉米芯蒸煮预处理能提高木糖的得率,单一用稀酸预处理再酶解得到木糖的得率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小麦麸皮纤维稀酸水解糖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娜  姜绍通  李兴江  李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232-12234
[目的]提高小麦麸皮纤维糖化率,使小麦麸皮得到高效利用。[方法]以小麦麸皮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还原糖浓度和水解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稀酸浓度、温度、时间、底物浓度对小麦麸皮纤维酸水解糖化的影响。[结果]温度对酸水解制备还原糖影响非常显著,酸浓度对水解影响明显,时间和底物浓度对小麦麸皮酸水解的影响不明显。小麦麸皮酸水解糖化工艺最佳条件为温度100℃,酸浓度1.5%,时间3.0 h,底物浓度0.067 g/ml;该条件下,小麦麸皮纤维酸水解后还原糖浓度达到38.137 mg/ml,水解率为51.485%。[结论]该研究提高了小麦麸皮纤维酸水解制糖能力,可为小麦麸皮的工业加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用于丙酮丁醇发酵的玉米芯酸解液的制备方法,寻找培养基组分的较佳组合。[方法]以产物丁醇浓度为指标,比较4种不同玉米芯酸解液制备方法。[结果]稀硫酸处理玉米芯后,用Ca(OH)2调节pH,经XAD-4树脂、活性炭处理,可得到13.71 g/L丁醇;利用薄层层析法分析酸解液中主要还原糖是葡萄糖和木糖,经发酵分析可为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TCC824相同利用;经单因素分析,培养基组分较佳组合为:100%玉米芯水解液中,需加入2 g/L的FeSO4,30 g/L的黄豆饼粉,得到丁醇的最高浓度为19.2 g/L。[结论]玉米芯酸解液可用于丁醇发酵,但需去除有毒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菜籽油作为原料,在常压下水解制备脂肪酸。[方法]研究在常压下温度(95±5)℃水解菜籽油制备脂肪酸,讨论油水比、催化剂(浓硫酸)、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用量和时间对菜籽油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乳化剂用量4%(W/W),催化剂量15%(W/W),油水比1:2,水解时间17h。在该条件下,水解产物的酸值达180.3mg/g。[结论]利用菜籽油在常压下进行水解反应,能制备出工业上常用的脂肪酸,而且转化率可达93.8%。  相似文献   

14.
章洪  李振国  张翠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410-5412,5415
[目的]优化川芎中阿魏酸类效应组分的提取纯化工艺条件。[方法]以溶剂量、提取次数、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阿魏酸类组分为检测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川芎中阿魏酸类效应组分的提取工艺;以树脂类型、上样量、除杂溶剂、洗脱溶剂等为考察因素,以阿魏酸为测定指标,优化阿魏酸类组分的纯化工艺。[结果]确定川芎中阿魏酸类组分优化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8(g/m1),乙醇浓度70%,提取3次,每次0.5h;阿魏酸类组分的纯化树脂为HP300大孔吸附树脂,上样量为5:1(川芎:树脂),2Bv水除杂,2BV浓度50%乙醇洗脱,回收溶剂、真空干燥,纯化物中阿魏酸和总酚酸的含量分别为9.71%和18.69%。[结论]所优化的提取纯化条件为川芎效应组分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获得制备丝素肽的简便高效的方法.[方法]以废蚕丝为原料,用0.5%碳酸钠水溶液进行脱胶,硫酸进行水解,氧化钙水溶液中和沉淀,活性炭脱色制备丝素肽;采用正交试验L9(34)优化硫酸水解工艺条件.[结果]试验表明,蚕丝蛋白在固液比1∶40 g/ml,硫酸浓度30%,水解温度80℃,水解时间9h的条件下进行水解时,丝素肽的得率最高.[结论]研究可为丝素肽的进一步工业化生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使用超声波法提取川楝(Melia toosendan)子中的阿魏酸,采用HPLC法检测阿魏酸的含量。设计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试验条件对阿魏酸提取率的影响,以优化提取条件。优化的超声提取条件为,体积比为95∶5的甲醇-甲酸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30(m∶V,g/mL),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次数2次,最高提取率达0.012 6 mg/g。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高压辅助的方法,以NaOH为提取液,考察了从稻壳中提取阿魏酸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阿魏酸提取的适宜条件为氢氧化钠溶液浓度3%,提取压力350 MPa,保压时间5 min,料液比1∶12(g∶m L)时,阿魏酸的提取率为2.122 mg/g(稻壳)。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影响阿魏酸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其显著性依次为提取液浓度提取压力料液比保压时间。  相似文献   

18.
旧瓦楞纸箱稀酸水解制还原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晶  万金泉  赵银中  王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312-17314
[目的]探讨稀H2SO4水解旧瓦楞纸箱(OCC)制还原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稀酸在高温下水解OCC,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结果]稀H2SO4水解OC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质量分数3%,水解温度180℃,水解时间60min,液固比16:1(ml:g),还原糖得率为68.481%。其还原糖得率明显高于稻草、玉米秸秆等原生植物纤维的得糖率,而酸浓度又远远低于浓跋水解的酸浓度。[结论]对于OCC酸水解过程,前30rain半纤维素先于纤维素水解,30—60min主要为纤维素水解,60~120min炭化作用超过了纤维素的水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地云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云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4个产地的云当归中阿魏酸含量。[结果]14个不同产地云当归样品中阿魏酸的含量为0.598-1.459mg/g。大理鹤庆马场产云当归中阿魏酸含量最高,富源洞上村岔河产云当归中阿魏酸含量最低。[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云当归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