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猪蓝耳病及其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夏季,我省部分县市发生猪高热病情,各级主管部门及时组织力量进行诊治和防控。取得了成效,为今后加强对猪高热病的防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杂志社选录了“猪蓝耳病及其防控”和“湖南省‘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生与防制对策”两篇文章。供读者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兽药市场指南》2010,(7):43-47
猪高热病自2006年在我国发生以来,一直时有发生,2007年农业部证实了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引发的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但是由于基层工作者对高热病的名称更为熟知,为此,我们还暂称“高热病”。进入2010年夏季以来,编者不断接到各地发生高热病的消息,湖南网友“我行我素”表示,南方高热病发生严重;广西的邓先生也表示,当地的猪高热病发病率较高,每天都奔波于此;而湖南某企业的技术经理也反应南方的高热病“来势凶猛”。可能和气候有关,目前北方的猪病还较平稳,  相似文献   

3.
高热病又称“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患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无名高热”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在高温高湿季节发生一种以发热、呼吸急促、全身发红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猪病疫情,该病传播速度、死亡率高,以高热持续不退为主要特点,因病因还没有得到明确定论,所以,许多专家把此次疫情定名“猪无名高热综合征”或“猪高热病”。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一般为  相似文献   

5.
猪患高热性疾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发病突然,临床上多以高热不退,皮肤发红,粪便干燥,尿少,食欲下降或废绝,喜饮凉水为特征。由于诊断困难,有人称为“无名高热”。  相似文献   

6.
“猪高热病”又名“猪无名高热病”、“高热综合征”,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造成的,夏秋季节多发,以持续高热、呼吸道症状为主。该病来势凶猛,传播快,病症复杂、防  相似文献   

7.
李传新 《北方牧业》2007,(12):14-14
自去年五月份我国部分省份发生猪无名高热病(后经专家诊断该病系由变异性的猪蓝耳病病毒引发,又被称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来,猪无名高热犹如凶神恶煞般地始终在威胁着我国的养猪业。据统计,仅今年1~5月份我国就因猪无名高热病造成1.8万头猪死亡。当前,又至猪无名高热病的高发期,为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农业部最近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要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切实加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力度,保障养猪业稳定健康发展。为配合农业部的这一批示精神,我们决定自本期开始在“现代养猪”栏目中开辟“猪无名高热大家谈”专栏,通过此栏目,我们将向广大的读者介绍一些全国各地防控猪无名高热病的经验和做法,敬请广大的读者关注。在此,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广大的农科院所的曾医专家、规模养殖场的技术工作人员以及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踊跃投稿,共同把这一栏目办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兽医导刊》2009,(9):15-15
猪高热病是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毒株为主要病原,协同其他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续高热、发病急、死亡率高和传播迅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高热综合征。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蔡雪辉研究员以《“猪高热病”的防制及其启示》为题做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9.
《动物保健》2009,(9):15-15
猪高热病是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毒株为主要病原,协同其他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续高热、发病急、死亡率高和传播迅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高热综合征。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蔡雪辉研究员以《“猪高热病”的防制及其启示》为题做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10.
猪高热综合征俗称“猪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引起,以高热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特点是:不同年龄、品种的猪都可发病,传播迅速、治愈率低、死亡率高(50%~90%)。成为近几年危害养猪业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不仅给养殖户带来直接经济损失,而且还使幸存猪的生长发育缓慢、母猪流产和不孕。所以该病要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与“预防为主”的方针。本文主要概述猪高热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猪无名高热症的鉴别与综合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养猪生产中时常发生一种原因不明,发病突然,以高热、皮肤发红或发斑及粪干尿少为特征的发热综合症。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夏季节多发,有人称之为无名高热,猪群一旦发生“无名高热”症,要及早鉴别诊断,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今日畜牧兽医》2009,(10):15-16
“请高手帮我看看这是不是高热病?”“急!猪场发生了高热病,请高手提供方案”…… 进入夏季以来,关于高热病卷土重来的消息甚嚣尘上。其中江苏、安徽等地出现疫情,已获官方证实。登陆中国畜牧人论坛,有关高热病的帖子非常火.有的网友发图求证病例是否属于高热病,有的贴子则直接吹嘘有防控高热病的特效药,而一一些较为理性的网友则提出新颖防控方法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0月至今,猪高热综合征疾病严重危害着库尔勒市养猪业,我们对市郊各养殖区的发病猪场和未发病猪场进行现场控制“猪高热病”,经过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猪高热综合征“可防、可控、  相似文献   

14.
生猪高热病,也称高热综合征。所谓的“热”有2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此病发生于夏季高温季节,日平均温度在26.32℃;另一方面,病猪普遍表现高热稽留,体温达40~41℃。另外,有时候也指代高致病性蓝耳病。  相似文献   

15.
大量研究报告及近期临床诊治的结果表明:链球菌对当前养猪业的危害,已经相当严重,并且很可能是近几年愈演愈烈的“无名高热症”主要病因。链球菌病症状,以高热和败血为主,与“无名高热症”基本相符。因多达11个血清群致病。有限几个血清群(型)的疫苗,对此病的预防根本无济于事,加以耐药性强,耐药谱广,抗生素治疗经常无效。当暴发此病时,经常无计可施,更无法确诊。易给人以“无名高热”的假象。自家链球菌苗。是迄今预防此病行之有效的办法:考虑到动物的安全和我国的现实。由生物药厂制备所有致病性血清型单价疫苗。各养殖场以本场血清型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选用相应疫苗.是最终解决此病的长远措施。  相似文献   

16.
猪“高热病”是近几年来猪群流行发生的一种以高热、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猪无名高热综合征.防治猪“高热病”对保障猪只健康、提高养殖户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该病的特点及防控措施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市部分地方陆续发生“猪无名高热综合征”,即有些地方常称的“猪无名高热”,此病传染快,死亡率高,使用很多常规治疗方法很难见到疗效,致使许多猪场或养猪户的猪大规模死亡,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8.
卓宜恒 《中国猪业》2008,3(10):24-25
从2005年以来,猪“高热症”常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农村及中小型猪场空栏严重,存栏数下降。猪“高热症”成了广大兽医工作者从未遇到过的棘手问题,如何做好夏秋季猪病防治,已成为广大兽医工作者与畜牧兽医部门共同的课题。笔者长期在基层从事兽医工作,现介绍一下对猪“高热症”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夏季,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东等地的部分区域发生了以高热、呼吸困难和全身性出血为主的猪“高热病”。2007年4月,农业部正式确定本次疫情为“高致病性蓝耳病”。下面就有关防控技术措施,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1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病原猪蓝耳病(PRRS)病毒  相似文献   

20.
如何防范猪"高热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高热性疾病(简称“高热病”),从广义上来说可包括猪瘟、蓝耳病、猪流感、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弓形体病以及夏天中暑和饲料霉菌中毒等疾病;从狭义上来说就是目前已初步确诊为以蓝耳病变异株为主并继发感染其他病原的一种高热综合症。狭义上的“高热病”是指自2006年5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