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皿测结果表明,三唑酮、三唑醇和井岗霉素能显著地抑制小麦纹枯病菌的生长,三唑酮、三唑醇和井岗霉素的EC_(50)分别为4.25、1.41和0.44微克/毫升。剂量反应曲线分别为:三唑酮,y=18.40+21.83 ln x;三唑醇,y=44.97+14.70 ln x;井岗霉素,y=62.00+14.53 lnx。其中y为抑菌率,x为药剂浓度。处理菌落在转移到无药PDA上后,直线生长能较快恢复,侵染力则不能在短期内恢复。加药PDA上培养的菌落和在无药PDA上复壮的菌落对小麦的侵染力均受到明显的抑制,抑制程度从22.81~100%不等。浓度高,则抑菌力强。  相似文献   

2.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纹枯病发病初期,使用井冈·腊芽菌水剂1800mL/hm2或井冈霉素水剂6000mL/hm2对水750kg对小麦纹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3.
较系统地比较了水稻、玉米和小麦3种作物纹枯病菌的培养性状及其在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源、氮源、pH值和光照条件下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纹枯病菌菌株在菌落生长速率、菌落和菌核颜色、菌核数量和菌核在培养皿的分布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水稻、玉米和小麦纹枯病菌在Czapek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产生的菌核最多,在Richard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慢,在WA培养基上产生菌核极少或无;水稻和玉米纹枯病菌菌株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而小麦纹病菌枯菌株生长温度范围为5~30℃,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3种纹枯病菌菌株对供试碳源中的可溶性淀粉、蔗糖和葡萄糖能很好地利用,但水稻和玉米纹枯病菌菌株对甘露醇的利用能力最差,而小麦纹枯病菌菌株对乳糖的利用能力最差;硝酸钾、亚硝酸钠、硫酸铵、脲和L-亮氨酸5种氮源对3种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对菌核的形成有显著影响;3种纹枯病菌菌株在pH 4~10时均可生长和形成菌核,pH 6时生长最快、形成菌核较多。试验结果还表明,光照对3种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对菌核数量和颜色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替代药剂筛选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高效替代药剂,笔者对几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初步试验表明,在小麦纹枯病发生初期,每hm2使用15%井冈·蜡芽菌AS1800mL对水750kg,能有效控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药后25d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可达31%以上,药后60d防治效果仍保持在37%以上,略好于每hm2使用5%井冈霉素AS6000mL的防治效果,可作为替代井冈霉素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有效药剂,进行了种子包衣处理和返青期喷雾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氟唑菌苯胺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在小麦抽穗期和灌浆期的防效分别为59.05%和77.26%,显著优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返青期喷施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和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分别达到58.82%和45.61%,对小麦纹枯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小麦纹枯病的高效防治药剂,对几种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在小麦拔节期间隔10 d进行2次喷雾防治,检验其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初步试验表明,在小麦纹枯病发生初期,使用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 g/亩、5%井冈霉素水剂400 g/亩,能有效控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程度,药后20 d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小麦纹枯病菌在不同光照、温度、培养基条件下菌核数量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菌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都可以形成菌核,但是形成菌核数量有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在24 h光照(即G24)条件下产生的菌核数量最多,其次是光照12h,而在全黑暗(即G0)的条件下产生的菌核数量较少.小麦纹枯病菌在15~35℃条件下都可以形成菌核,且在15~30℃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菌核数量也在增加,而在高于30C的条件下形成的菌核数量在减少;小麦纹枯病菌在25~30℃条件下最有利于形成菌核且数量较多.最适合小麦纹枯病菌形成菌核的培养基是PDA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排水烂田(脱潜型水稻土)从排水第2种植年起,小麦田间杂草危害趋于严重,看麦娘是其主要杂草类型。轮作和除草剂绿麦隆、拿扑净对不同种值年小春田间杂草均有明显防除效果。小麦田除草绿麦隆用量以0.35公斤/亩为宜。杂草防除促进小麦、油菜生长,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贾云鹤  张扬  李宏伟  周飞  郑斐 《安徽农业科学》2023,(14):136-138+200
[目的]比较氯氟醚菌唑和丙硫菌唑的杀菌谱。[方法]室内生测试验(叶片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盆栽法)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与对照药剂相比,丙硫菌唑对大豆锈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小麦白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白粉病菌和黄瓜炭疽病菌具有较好的室内活性,其EC90分别为0.647 1、7.088 4、9.600 7、30.617 1、34.021 7和39.110 1 mg/L,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炭疽病菌、黄瓜白粉病菌和大豆锈病菌的活性优于氯氟醚菌唑;氯氟醚菌唑对小麦白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大豆锈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具有较好的室内活性,EC90分别为3.210 6、3.536 1、24.498 2、46.005 2和52.074 3 mg/L。其中对小麦白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活性优于丙硫菌唑。田间防效测定结果表明,480 g/L丙硫菌唑悬浮剂在135和200 g/hm2试验剂量下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均优于同等施药剂量下10%氯氟醚菌唑悬浮剂的防效;480 g/L丙硫菌唑悬浮剂在150 mg/L...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已上升为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小麦发病后,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下降,后期易倒伏,严重的全株枯死。1985年4月开始,我们在泰县良种场和泰县大冯、运粮等乡进行了小麦纹枯病的调查与防治。 一、小麦纹枯病的田间分布 通过近100块不同类型田的调查,在发病前期,纹枯病田间分布有两种情况:旱作茬麦田,纹枯病在田间呈核心分布;水稻茬麦田,纹枯病在田间呈嵌纹分  相似文献   

11.
绿麦隆除草剂主要用于小麦、大麦、玉米田防除一年生杂草,在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历多次起伏,在江苏省成为麦田除草的当家品种,至1990年该省销量达到高峰,年销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2795吨.随着进口骠马除草剂的推广应用,使绿麦隆用量走向下坡,1992年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销量仅为792吨,至此市场十分冷落.  相似文献   

12.
河南麦区小麦纹枯病菌致病性分化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河南麦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组成和致病性分化现象。[方法]以豫麦49和豫麦9023为试材,进行小麦纹枯病菌的分离、小麦纹枯病菌细胞核计数、纹枯病菌生长速度比较及致病性测定试验。[结果]从河南省32个县(区)麦田病株中分离出57株小麦纹枯病菌,经过细胞核染色后发现,其中包括48个双核菌株,占84.21%,9个多核菌株,占15.79%。分别测定了57株小麦纹枯病菌对2个小麦品种豫麦49和豫麦9023的致病性,发现不同来源的菌株致病性差异明显。通过比较不同来源纹枯病菌在2种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发现,纹枯病菌株之间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河南麦区的小麦纹枯病菌主要是禾谷丝核菌,其次是立枯丝核菌。不同来源的小麦纹枯病菌存在显著致病性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烯唑醇春季施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烯唑醇(S-3308L)是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新开发的唑类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锈病等多种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文报导烯唑醇春季施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方法和效果。 材料和方法 1.烯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的毒力测定:用含药基质法,配制浓度为0、0.01、0.05、0.1、0.5、1、5、10、100ppm烯唑醇的PDA平板,移入已在PDA上培养3天的小麦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类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小麦纹枯病菌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2008年从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仪征市、安徽省六安市及河南省临颖县、温县采集并分离纯化得到30株小麦纹枯病病原菌,从中选择6个代表性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种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病原菌在pH在4~9内均可以生长,以pH为5时生长速度最快;生长温度为20~25℃,其中以22.5℃最适;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PSA培养基、PDA培养基、改良PDA培养基、查彼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高邮纹枯病菌生长最快,菌丝较粗;扬州、仪征、临颖和温县纹枯病菌生长相对较慢,菌丝较细、稀疏;六安纹枯病菌生长最慢,菌丝较粗,稍密。番红O-KOH染色结果表明,扬州、仪征、临颖和温县纹枯病菌为双核丝核菌,高邮和六安纹枯病菌为多核丝核菌。丝核菌专化性PCR检测结果表明扬州、仪征、临颖和温县菌株为禾谷丝核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小麦纹枯病的安全高效田间种衣剂。[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FS)、30 g/L苯醚甲环唑FS、25 g/L咯菌腈FS 3种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咯菌腈对小麦纹枯病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苯醚甲环唑的效果较差,其EC50分别为0.006 0、0.108 7、5.113 2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0 g/L戊唑醇FS、30 g/L苯醚甲环唑FS、25 g/L咯菌腈FS的田间防效相差不大,在50%~65%;3种种衣剂处理后小麦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一定提高,其中戊唑醇对小麦增产效果最好,最高增产11.01%。[结论]3种种衣剂均可作为小麦纹枯病防治药剂大范围使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离体测定25%敌力脱乳油对小麦纹枯病菌直接作用的毒力(EC50、EC99),并与井冈霉素的毒力相比较,以确定该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的使用浓度范围,为田间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种小麦纹枯病菌(Rhizoclinacere...  相似文献   

17.
小麦纹枯病已逐渐成为稻麦轮作区小麦上的主要病害,2013、2014年连续两年调查表明:主推品种抗性差、菌源充足、田间小气候适宜、农民防控意识淡薄等原因是导致稻麦轮作区小麦纹枯病危害加重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防控的关键措施,以期进一步指导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8.
小麦纹枯病是阜阳市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20世纪90年代在阜阳发生危害逐年加重,2000年以后,上升为小麦生产上的第一大病害,近年持续重发,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春季气候条件、田间菌源、小麦品种和栽培措施是影响小麦纹枯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 小麦进行免耕播种,田间杂草发生严重,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均有影响。如何防治免耕小麦的杂草,提高防治效果,其主要防治技术是: 1 选用除草剂:单一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6.9%骠马、25%绿麦隆;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20%使它隆乳油、20%甲四氯水剂;对禾本科与阔叶杂草混发麦田,可选用6.9%骠马加20%使它隆乳油;对小麦播前田间已出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小麦病虫害发生严重,主要有小麦全蚀病、纹枯病、病毒病、根腐病、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麦蚜等,特别是小麦全蚀病发生逐年加重,直接影响我县小麦繁种和商品粮的调运.据调查,小麦根腐病、纹枯病发生较重.今年,田间存在大量菌源和虫源,抓好小麦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治是夺取小麦丰收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