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小麦主产区在花后常常频发干旱,对小麦产量下降和品质产生很大影响。[目的]为筛选适于山东省旱作区栽培的优良小麦品种,在大田雨养条件下,[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5个小麦主栽品种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产量变化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降低,济麦22和临麦6叶绿素含量相对较高。干旱胁迫使小麦旗叶光合速率降低,济麦22降低较多,青麦6降低较少。干旱胁迫下鲁麦13、青麦6能在较高的蒸腾速率下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结论]综合考虑,水分充足条件下济麦22适合本地区推广栽种,在干旱条件下鲁麦13和青麦6产量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施用硅钾肥对冬小麦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不同水分条件下硅钾肥对冬小麦抗旱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充分供水还是干旱条件下,施用硅钾肥均能增强小麦的根系活力;提高叶绿素含量,延长绿叶功能期;增加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减少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和细肥膜透性,从而增强小麦抗旱性。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研究了小麦抗旱性鉴定的部分产量指标、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通过对4个产量指标分析,确认抗旱指数优于抗旱系数,干旱敏感指数和产量因素降低指数,抗旱指数既能反映品种的抗旱性能,又能体现品种在旱地条件下的产量水平,可作为小麦杂种稳定世代鉴定抗旱性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品种抗旱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不同马铃薯品种抗旱节水性比较试验中,对引进的8个马铃薯品种生理指标、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底西芮、紫花白和费乌瑞它在干旱条件下,脯氨酸含量较少,质膜透性较小,叶绿素含量较大;底西芮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最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34233.8kg/hm2和60.58kg/(mm.hm2),是适宜本地区栽培的抗旱节水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5.
海南硅高效水稻的筛选及硅吸收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入研究水稻硅营养机理,通过盆栽和小区试验在施硅(低硅)和不施用硅(缺硅)条件下,比较了25个海南主要栽培水稻品种产量的变化,筛选出了硅高效水稻,并探讨了施用硅对水稻产量构成、硅吸收特点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或稻草干重可以作为筛选的指标,得到10个硅高效水稻品种(系),其中不耐低硅的4个,耐低硅的6个;施用硅肥对不同品种的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尽相同;施用硅肥对水稻的株高影响在多数品种间并不显著,提高了3个品种株高;谷壳中的硅含量在不同的品种间差异显著;在不施用硅的条件下稻草硅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不过施用硅后硅高效品种更能显著提高稻草硅含量;施用硅后硅高效品种稻米硅的含量比硅不敏感品种的增加的更快,其中耐低硅的硅高效水稻施用硅后提高更显著。硅高效水稻地上部分各器官硅含量能敏感地响应硅的变化,不过产量构成对硅的响应特征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15个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2个土壤水分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甘薯品种叶片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叶面积系数均不同程度下降,反映了品种抗旱性的差异。通过抗旱系数聚类分析,将15个甘薯品种分为3个抗旱类型,抗旱品种:济薯21、济薯25、济徐23、济薯15、烟薯25;中等抗旱品种:徐薯18、济薯26、北京553、济紫薯2号、济薯18;不抗旱品种:郑薯20、济紫薯3号、济薯22、济紫薯1号、凌紫。叶面积系数与抗旱系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抗旱性强的甘薯品种可维持较高的叶面积系数;而正常灌水条件下的叶面积系数不能反映甘薯品种抗旱性。干旱胁迫导致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升高。干旱胁迫条件下,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与甘薯品种的抗旱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功能叶相对电导率则与甘薯品种抗旱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叶面积系数以及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和相对电导率等指标可作为甘薯品种抗旱性鉴定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用于玉米品种抗旱性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   总被引:57,自引:2,他引:57  
通过对67个玉米品种幼苗叶片的水势、抗坏血酸、脯氨酸、电解质渗漏率和萎蔫分数在大田干旱条件下及室内水分胁迫条件下的测定证明,各指标对干旱反应的灵敏度顺序为:抗坏血酸>电解质渗漏率>脯氨酸>萎蔫分数。室内结果可代替大田结果。室内幼苗上述各指标测定结果可用于玉米品种抗旱性鉴定,但是可否用于分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筛选抗旱玉米品种和抗旱评价指标,进而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研究,最终实现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抗旱节水,是研究玉米高产高效的重要课题。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选用辽宁省近几年最新选育的12个玉米杂交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对苗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玉米形态和光合生理等性状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找出了不同时期水分胁迫下光合抗旱指数与产量抗旱指数的相关性,筛选出了抗旱性较强的玉米品种。结果如下:苗期水分胁迫缩短了58%供试品种抽雄至散粉期时间,延长了83%供试品种的ASI,而铁研120在水分胁迫处理后ASI比对照短,且和其他品种相比,该品种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相关分析表明,灌浆期水分胁迫处理,光合抗旱指数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蒸腾速率抗旱指数与产量抗旱指数相关性较强。不同水分胁迫时期的产量抗旱等级划分结果显示,铁研120和铁研58综合抗旱性较强,在苗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受到水分胁迫,在籽粒成熟期均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硅肥用量对水稻茎秆抗折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茎秆抗折力的影响,为水稻生产中合理施用硅肥,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选用了3个抗倒伏能力有一定差异的品种(组合)为材料,分析了3个水平硅肥施用量对水稻灌浆期的3个基部节间抗折力和整株抗推力的影响。施用硅肥的处理比未施用硅肥的对照处理的茎秆节间抗折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D2处理从总体上增加抗折力的幅度较大,不同的品种抗折力的提高有所不同,其中‘绿优1号’、‘汕优63’在Si 60 kg/hm2处理下茎秆抗折力最大,‘中优838’在Si 30 kg/hm2处理下抗折力最大;而整株抗推力的表现与节间抗折力有一定差异,从分析结果看,在Si 30 kg/hm2处理下整株抗推力最大,折合成单茎抗推力也较大,且在3个品种上表现基本一致。一般的中籼水稻品种在生产中可适量施用硅肥来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一般施纯Si 30 kg/hm2,施硅量不宜过大,可根据不同的品种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干旱条件下氮素运筹对双季超级稻晚稻的影响.选用超级杂交晚稻品种五丰优T025,于幼穗分化期正常和干旱条件下,进行氮素蘖肥(干旱前)与氮素穗肥(干旱后)重施处理,考查产量及有关生理生态指标,结果表明:干旱将导致水稻产量显著下降,幼穗分化期是晚稻水分亏缺敏感期;2种水分条件下,氮素蘖肥重施产量均显著高于穗肥重施处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时期喷施硅肥,研究硅肥对高粱产量、光合速率及抗折力的影响,为硅肥在高粱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用"归来"牌液体硅肥,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共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研究结果表明:喷施硅肥具有提高高粱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的作用,可以降低重心高度提高茎秆抗折力,提高高粱籽粒中淀粉、蛋白质、脂肪含量,其中以高粱10片叶时期喷施硅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硅对寒地香型粳稻齐穗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波 《中国种业》2017,(3):40-42
为探明硅肥与寒地香型粳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关系,本研究以香稻绥粳18和中龙粳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硅肥施用量对寒地香型粳稻齐穗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对香稻齐穗期LAI作用并不明显,但可显著提高齐穗期剑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适宜的硅肥可以显著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硅肥正是通过这三者来显著提高产量,但过高或过低施用硅肥都不利于高产的形成。本研究还获得了2个香稻品种的最佳施硅量,绥粳18在60~90kg/hm~2范围,中龙粳3号在90~120kg/hm~2范围。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灌浆期干旱对高粱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以高淀粉高粱品种铁杂17(TZ17)和低淀粉品种辽杂11(LZ11)为试验材料,在灌浆的早期、中期、后期进行干旱胁迫,通过测定2个高粱品种的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及产量指标,研究灌浆期干旱胁迫对高粱籽粒淀粉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高粱品种的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及产量均受干旱影响呈减少的变化趋势。灌浆期不同阶段干旱胁迫对淀粉积累的影响程度主要表现为灌浆早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高淀粉品种(TZ17)比低淀粉品种(LZ11)更易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干旱胁迫下淀粉指标的变异系数依次为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总淀粉>支链淀粉,表明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更易受干旱胁迫的影响;灌浆期干旱胁迫影响籽粒淀粉的积累,降低了千粒重,最终影响高粱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4.
土壤干旱对棉花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土壤干旱条件下,棉花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胁迫的反应不同。抗旱种质材料8202比非耐旱品种黑山棉表现为叶水势高、水分饱和亏缺少、气孔阻力大、蒸腾强度小、细胞膜透性、呼吸强度及光合速率变化幅度小、脯氨酸积累多的生理特性。中等耐旱品种塔什干生理指标变化幅度介于8202与黑山棉之间。抗旱系数为8202>塔什干>黑山棉,不同生育时期各项指标对水分胁迫的敏感程度为花期>铃期>蕾期。  相似文献   

15.
硅肥对南方花生产量和品质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方土壤由于长期脱硅富铝化过程,土壤中全硅和有效硅的含量均较低,研究硅对提高中国花生的产量对和品质有重要意义。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花生施用硅肥后,花生增产效果明显,其中以结荚期施用硅肥增产效果大,增产效果在13.5%~25.6%之间,平均增产达20.1%;从施用成本和增产效果综合分析,建议在热带砖红壤地区花生硅肥施用量为30kg/hm2(SiO2);不同时期施用硅肥对百果重和百仁重的影响效果不同,总的来说低水平的硅[30kg/hm2(SiO2)]的效果好于中高水平。仅在结荚期施用30kg/hm2硅提高花生的百仁重;在下针期和结荚期施用30kg/hm2可提高百果重;基施(30kg/hm2)提高产量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株结荚数;花生施用硅肥后对花生仁的脂肪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花生施硅适宜于食用型品种;花生施用硅肥能明显降低花生成熟期植株的全氮含量;对磷的影响则表现为,基施硅肥90kg/hm2可提高植株中磷的含量,而结荚期追施150kg/hm2的处理降低植株中磷的含量;对钾的影响则表现为复杂的规律,其机理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指标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依据Griffing方法I配制种植不同类型的复合双列杂交组合,在人工模拟干旱棚和田间自然干旱条件下,分别设水、旱2种水分条件。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株高、株穗数、株粒重、穗粒数、黄叶片数、SOD、POD、MDA等农艺、生理生化性状,研究不同组合类型对杂交后代的遗传力影响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及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可采用抗旱指数(DRI)作为评价小麦品种抗旱性强弱的指标。旱地株粒重、旱地穗下节长、旱地黄叶片、籽粒饱满度、落黄、旱地成穗数、旱地株高等7个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与抗旱性关系密切且遗传力较强,可作为高产种质杂种后代的早期抗旱性鉴定指标。SOD活性和MDA含量由于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可以在杂种后代早期世代进行选择,OA能力和POD活性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低,适宜在杂种后代的晚期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合天津地区的冬小麦抗旱节水品种,于2020—2021年度在天津市宁河区、武清区选择2块试验田,开展了冬小麦品种抗旱节水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万丰505的抗旱系数和产量较高,并且抗旱系数对冬小麦的株高有明显影响;津17185在W1(只在拔节期浇水)处理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京农14-95、中麦804、津农2034在W2(在拔节期、扬花期浇2次水)处理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捷麦20、京冬26在W0(全生育期不浇水)处理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在不同灌溉处理下,津17185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多,并且随着灌溉次数增加和冬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干物质积累呈现出递增趋势;在不同灌溉次数下,中麦804产量最高,增加灌溉量有助于提高冬小麦的产量,但不同品种在增加灌溉量后产量增幅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为了探索不同种类及不同用量硅肥对皖南山区稻田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高效硅肥积累水稻品种的筛选。根据土壤缺硅特性(有效硅含量为5.68±0.84 mg/kg),设计了不同硅肥种类及用量的盆栽试验和不同水稻品种硅敏感性的大田试验。盆栽结果表明,不同硅肥种类及用量均可以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其中150 kg/hm~2水溶性硅肥和钢渣硅肥处理比对照的水稻产量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分别多出64.53%和23.49%,随着硅肥的用量增加并没有显著增加各硅肥处理水稻的产量;大田试验结果也表明,钢渣硅肥施用对6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均有显著增加,其中‘苏秀867’对硅肥最为敏感,施硅肥处理产量比不施硅肥的处理产量增加40.77%,为硅素高效吸收积累水稻品种。故对皖南山区稻田来说,适量的硅肥利用以及高吸收硅的水稻品种选择,可以有效地提高稻季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烤烟新品种豫烟1 3号的抗旱性,以主栽品种中烟100为对照品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农艺性状、地上部鲜重、干重、根系指标、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中烟100和豫烟13号株高和茎围明显降低;干旱对根、茎、叶干重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单株产量,干旱条件下2个品种产量显著低于正常供水处理,与中烟100相比,豫烟13号产量受干旱影响程度较小;与中烟100相比较,干旱务件下豫烟13号酶活性增加幅度大.综合各指标来看,豫烟13号抗旱能力优于中烟100.  相似文献   

20.
硅肥对玉米和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硅肥对玉米和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明显提高叶色值,延缓叶片衰老进程;硅肥可提高两种作物对强光与弱光的利用能力,并且提高叶片光能利用效率、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但施用硅肥后却降低了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两种作物产量对硅肥响应存在明显差异,施用硅肥增加了玉米穗粗、粒深、穗行数、行粒数,抑制了批粒的形成,但施用硅肥降低了大豆单株生物量、有效分枝数、经济系数,增加了子拉虫食率;施用硅肥后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增产幅度达16.5%~25.7%,大豆则略微减产,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