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薄荷属唇形科薄荷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以嫩茎叶供食用。因含有薄荷油,故有特殊的浓烈清凉香味。薄荷的营养价值极为丰富。久食薄荷,可补肾气,除疲劳,令人口气  相似文献   

2.
四种薄荷植物学性状和精油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研究对上海地区引种成功的四种薄荷:黑胡椒薄荷(Mentha×piperita cv.)、薰衣草薄荷(Mentha piperita‘Lavandula)’、菠萝薄荷(Metha suaveolens‘Variegata)’以及留兰香(Mentha spicata)的植物学性状和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四种薄荷的植物学性状差异显著;黑胡椒薄荷和薰衣草薄荷的精油含有率较高,分别为0.42和0.34 mL.(100g-)1.FW,菠萝薄荷和留兰香的精油含有率低,分别为0.009和0.088 mL.(100g-)1.FW;黑胡椒薄荷精油的主要成分为薄荷呋喃27.49%、薄荷醇27.47%以及薄荷酮18.76%等,薰衣草薄荷精油中芳樟醇51.11%和乙酸芳樟酯13.58%是其主要成分,菠萝薄荷精油中氧化胡椒烯酮的含量超过80%,留兰香精油的主要成分为氧化胡椒烯酮39.66%和柠檬烯20.49%。目前引种的四种薄荷,黑胡椒薄荷精油尚没有达到国际该类产品的质量标准;薰衣草薄荷既可以提取精油,也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菠萝薄荷只适宜作为观赏性品种种植;本地区引种的留兰香,不宜用于提取留兰香油。  相似文献   

3.
对引自国内外的8个薄荷品种于2019—2020年进行田间栽培比较试验研究对抗热性、抗旱性、生物量及梅雨季长势等主要生物性状及薄荷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抗性强、生物量高、观赏性高的薄荷品种有薰衣草薄荷、日本薄荷及越南薄荷,日本薄荷、胡椒薄荷及越南薄荷的含量最高。因此,日本薄荷和越南薄荷可作为本地区用于观赏兼饮食的最佳品种。  相似文献   

4.
<正>薄荷别称鸡苏,为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主要含挥发油,如薄荷脑、薄荷酮等。薄荷性凉、味辛,具有疏散风热、利咽喉的功能,可治感冒发热、头痛、喉痛、无汗、风疹、皮肤发痒、风火赤眼等病。薄荷油、薄荷脑是医药、香料的原材料。薄荷原植物有薄荷、家薄荷、绿薄荷、欧薄荷,龙脑薄荷等。薄荷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在海拔2100米以下的地区都能生长,但以低海拔,日夜温差较大的地方,其油和脑的含量较高。除开花期要求稍干燥外,薄荷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能稍耐积水,不耐干旱。根茎具有较强的耐寒力,可  相似文献   

5.
不同溶剂提取的薄荷浸提物的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锐  莫倩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291-3293,3297
[目的]研究不同溶剂提取的薄荷(HERBA MENTHAE HAPLOCLYCIS)浸提物的抑菌效果,以期为优化薄荷提取工艺,减少2次污染,为薄荷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不同溶剂提取的薄荷浸提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不同溶剂提取的薄荷浸提物对4种指示菌均具有的明显的抑菌作用;不同溶剂提取的薄荷浸提物的抑菌能力也不同,其中无水乙醇的薄荷浸提物的抑菌效果最好;薄荷浸提物的抑菌能力受到菌种的影响,相同的薄荷浸提物对不同菌种的抑制能力并不相同。[结论]用无水乙醇的薄荷浸提物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李娟娟  王羽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13-22316
从薄荷的品种、产地、气候和采收时间、不同器官、栽培条件、贮藏时间以及精油提取方法等方面对影响薄荷精油成分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薄荷属精油成分和含量种间种内差异明显;薄荷属资源精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不但与其遗传背景等有关,也与产地有关;同一种薄荷不同器官的精油成分和含量不同;薄荷精油的化学成分受采收时间等影响很大;栽培地的纬度和气象因子对薄荷精油成分和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栽培条件如施肥量、施肥方式、氮源、矿质离子浓度、种植密度、生长激素等都对薄荷精油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一、薄荷原油掺杂兑假的主要种类 凡是混入薄荷原油中的其他物质,都称为杂质。目前薄荷原油掺杂兑假现象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混入色泽与薄荷原油相近的物质。纯净的薄荷原油为无色。由于初炼过程中加水偏少,造成锅壁处薄荷秸糊焦,烧火过大造成淤锅,薄荷植株中混有杂草异株等原因,炼出的原油往往成淡黄色。因此,在原油中混入植物漓、松节油、变压器油、液体石蜡油等是较为普遍的掺杂手段。  相似文献   

8.
<正>薄荷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被子植物门管状花目唇形科薄荷属,又名苏薄荷、仁丹草。薄荷是我国常用中药之一,性辛凉,发汗解热,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薄荷的新鲜枝叶经保鲜包装可直接入药或在食品中当调料。薄荷精油经过精加工提炼成薄荷脑,附加值倍增,可出口到国际市场。薄荷在新疆的种植面积有限,芳草湖垦区的薄荷品种是由安徽引种而来的亚洲1号,在农场种植已有20多年。芳草湖垦区夏季温暖、阳光充足、水量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来,山东省无棣县余家镇种植薄荷形成了规模,也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加速了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的转型发展。薄荷别名苏薄荷、南薄荷,为唇形科植物,以全草入药,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理气解郁等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痛、牙痛、皮肤瘙痒等症。我国为薄荷主产国,产量居世界首位,主产于江苏省。此外,江西省、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云南省、四川省等省有产。现将薄荷生长特性及高效种植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0.
崔卫 《河南农业》2014,(13):27-27
<正>薄荷(学名Mentha canadensis L)属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具有芳香、清凉的特点,是继香荚兰类和柑类之后,世界第三大天然香料。薄荷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用途广泛,清气芳香,营养丰富,消炎止痛,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我国薄荷产品以香气纯正、异味少、质量好而享誉世界,是世界公认的薄荷主产国。凤泉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城区北部,凤泉薄荷具有茎秆粗壮、枝叶繁茂、叶色豆绿、叶片肥厚、香味浓郁、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薄荷进行快速繁殖,探讨了在MS培养基中蔗糖添加量的不同对薄荷组织生根生芽的影响。取薄荷的茎尖作为外植体,对薄荷进行组织培养并观察对照,对比得出薄荷离体培养时生根生芽的最适蔗糖浓度。由实验结果可得:在薄荷组织培养分化生芽阶段,最适蔗糖添加量为1%;转入生根阶段时,最适蔗糖添加量为3.4%。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功效与分布薄荷别名苏薄荷、水薄荷、鱼香草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具有芳香、清凉的特点。原产中国、日本和朝鲜,目前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民间早期将鲜薄荷作为蔬菜食用,可以凉拌解热,还有除腥去膻的作用,是食用牛羊肉必备调料,后有人将薄荷叶晒干后泡茶,自唐代始作为药用。薄荷产品(薄荷脑和薄荷素油)具有特殊的芳香、辛辣感和凉感,主要用于牙膏、食品、烟草、酒、清凉饮料、化妆品、香皂的加香;在医药上广泛用于驱风、防  相似文献   

13.
对生长在不同郁闭度林下藿香全株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精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出32种物质,主要成分是薄荷酮、草蒿脑、D-柠檬烯、异薄荷酮、胡薄荷酮、胡椒酮等;主成分薄荷酮相对含量分别占高、中、低各郁闭度总峰的38.31%、54.75%和33.15%。高、低郁闭度林下种植的藿香主要成分为薄荷酮、草蒿脑和异薄荷酮,中郁闭度林下的为薄荷酮、异薄荷酮和胡薄荷酮。根据精油成分和产量,藿香适宜种植在北京山区高郁闭度、中郁闭度林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间作薄荷对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控作用,为揭示间作植物对苹果园害虫的调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设置清耕处理区、自然生草区、薄荷间作区,统计和分析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以及多样性特征的变化,分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多样性与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薄荷间作区的节肢动物群落增长高峰期有明显的缩短趋势;间作薄荷降低了苹果园内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效果更好;薄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会影响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以及害虫-天敌亚群落的组成结构。间作薄荷增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从而减少害虫亚群落的丰度。【结论】间作薄荷改变节肢动物结构和多样性的特征,增加天敌亚群落对害虫亚群落的调控作用,薄荷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这一过程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g).精油中可影响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触角电位反应的化学物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精油,称重法测试薄荷精油对二化螟幼虫取食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分析薄荷精油主要化学成分对二化螟成虫的电位反应。【结果】薄荷精油对二化螟幼虫具有显著的引诱取食作用,当浓度为0.15625 mg/mL时,取食率为123.01 %。GC-MS结果分析从薄荷精油中共检测出27个化合物,化合物含量占总含量的81.965 %,含量最多的为长叶薄荷酮,为15.854 %。GC-EAD测定结果表明,雌虫对薄荷精油中的12种化合物作出反应,长叶薄荷酮的反应最为强烈;雄虫对薄荷精油中的10种化合物有反应,丁子香酚对二化螟雄虫的影响最为强烈。【结论】薄荷精油中的长叶薄荷酮和丁子香酚可能是影响二化螟幼虫取食行为的主要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详细总结了提高薄荷产量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提纯复壮,培育优良品种;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防治地下害虫,杀灭土壤病菌;适时种植;加强田间管理等,为薄荷的高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正戊烷为溶剂,采用微波协助萃取技术(MAE),对影响薄荷挥发油萃取的4个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薄荷挥发油萃取各因素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溶剂用量、微波处理时间、烘干温度、溶剂浸泡时间。20g薄荷干粉采用溶剂浸泡时间3h,溶剂用量400mL,微波处理时间30s,薄荷烘干温度为50℃的工艺参数组合,所获得的薄荷挥发油量最高,为352.10mg,萃取率达1.76 %。  相似文献   

18.
<正>薄荷属唇形科,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原产于日本、朝鲜和我国东北,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南北各地都有分布。薄荷在过去主要作为中药材和食品及工业品添加剂,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养生意识的增强,近几年薄荷已演变为药用保健蔬菜和茶饮,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现将薄荷的经济价值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经济价值1、药用价值。薄荷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可全草入药,其性辛、凉气香,入肺、肝经,有疏散风热,清热解表,祛风消肿,利咽止痛,醒脑提神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薄荷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方法]以大孔树脂固载Ce4+为催化剂,甲酸、乙酸和薄荷醇为原料合成甲酸薄荷酯和乙酸薄荷酯,采用正交试验优化2种薄荷酯的合成工艺。[结果]醇酸摩尔比为1.0∶(1.4~1.6),反应温度为125~135℃,反应时间为4~8h,催化剂用量为醇酸总质量的1%~2%时,乙酸薄荷酯的产率较高;醇酸摩尔比为1.0∶1.6,反应温度为120℃左右,反应时间为4h,催化剂用量为醇酸总质量的2%时,甲酸薄荷酯的产率最高。2种薄荷酯的最佳合成工艺为:醇酸摩尔比1.0∶1.6,催化剂用量为醇酸总质量的1.5%~2.0%,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分别为120和135℃。[结论]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甲酸薄荷酯和乙酸薄荷酯的产率分别达到72.6%和60.0%。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收获时期对椒样薄荷精油的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精油产量从花蕾形成到开花逐渐增加,开花后逐渐降低;精油品质随着主茎开花数量的增加,薄荷酮含量降低,薄荷呋喃和乙酸薄荷酯含量增加,薄荷醇的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主茎10%-30%的花蕾开花期收获精油产量高、品质达到国际优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