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不同锌源对雏鸡的生物学效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16 只11 日龄滨白公雏, 以玉米—大豆分离蛋白型半纯合日粮为基础( 含锌23-55 /  ) , 外加锌源为硫酸锌(ZnSO4) 、蛋氨酸锌(ZnMet2) 和EDTA 锌(ZnEDTA) , 外加锌水平均为30  /  , 蛋氨酸等量。试验期14d 。采用4 重复单因子试验设计, 研究不同锌源对雏鸡组织、器官、血液中锌浓度、鸡体锌的沉积率、表观代谢率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日粮中不同锌源对试鸡增重、采食量、耗料/ 增重的影响不显著(p > 0-05) , 各锌源平均增重的顺序和相对值为: ZnMet2 (104% ) > ZnEDTA(104% ) > ZnSO4 (100 % ) > 基础日粮(89 % ) ; 不同锌源对鸡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极显著性的影响(p < 0-01) , 螯合锌组显著地高于硫酸锌组(p < 0-05) , 各处理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顺序和相对值为: ZnMet2 (167% ) > ZnEDTA(165 % ) > ZnSO4 (100 % ) > 基础日粮(41 % ) ; 试鸡血液、肝脏中锌浓度各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 , 胫骨中锌浓度螯合锌组显著地高于硫酸锌组, 各处理组鸡胫骨锌浓度的顺  相似文献   

2.
锌源及锌水平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锌源和锌水平对肉仔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碱性磷酸酶的影响,采用2×4因子试验设计,选用硫酸锌和蛋氨酸锌2种锌源,306、0、90、120 mg/kg 4个添加水平,构成8种试验日粮。将1日龄AA肉仔鸡384只,随机分为8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试验结果表明:锌源和锌水平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饲粮低锌(29ppm)和高锌(1029ppm)虽未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体增重、采食量和饲料利用效率都随饲粮锌水平提高而升高。饲粮高钙(1.36%)对体增重、采食量和饲料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饲粮高锌使肾脏重(P0.05)。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D对笼养育成蛋鸭生长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健康的体重相近的5周龄金定鸭150只,随机分为30组.每组5只鸭,饲粮中添加的VD_3水平分别为0,400,1500,3000,5000 IU·kg~(-1),且每个水平饲喂6组鸭。研究维生素D不同水平对笼养育成鸭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粮VD水平影响育成蛋鸭日增重、采食量及料重比。随着VD水平的升高,对钙磷、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对球蛋白和尿素氮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都有随着饲粮VD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对血清肌酐、葡萄糖、尿酸、甘油三酯含量和淀粉酶、谷草转氨酶活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且无规律。对谷丙转氨酶和肌酸激酶活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随着饲粮VD水平的升高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本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蛋鸭在育成阶段1500~3000 IU·kg~(-1)的VD的添加量为适宜水平。因此,建议蛋鸭在笼养条件下育成阶段VD的适宜添加量为1500~3000 IU·kg~(-1)。  相似文献   

5.
蛋氨酸内络合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添加蛋氨酸内络合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过添加蛋氨酸内络合锌补充80mg/kg锌,可显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并使血清锌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提示蛋氨酸内络合锌的促生长作用是通过提高日粮锌的利用率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雏鸡日粮中植酸和钙水平对不同锌源生物效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36只11日龄滨白公雏,以玉米—大豆分离蛋白型半纯合日粮为基础(含锌2355/,钙,1%),外加锌源为硫酸锌、蛋氨酸锌和EDTA锌,外加锌水平均为30/,蛋氨酸等量。各锌源组又分别外加1%植酸或1%植酸+2%钙,共设9个处理,试验期14天,采用4重复多因子试验设计,研究植酸和钙对不同锌源生物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植酸和钙水平对不同锌源试鸡增重、采食量、饲料/增重、血液和肝脏中锌浓度的影响不明显(P>005),而极显著地影响鸡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显著地影响胫骨中锌浓度和锌表观代谢率(P<005),且各锌源组反应不一,对螯合锌组的影响较小,对硫酸锌组的影响严重。本试验认为,螯合锌在锌的利用方面优于硫酸锌,表现出明显抗植酸和高钙的不良影响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以肉仔鸡为试验动物,采用玉米淀粉——蛋清粉型纯合饲粮,研究了在正常锌水平及低锌水平饲粮条件下,肉仔鸡各器官锌的含量及肉仔鸡对饲粮锌的利用。研究表明,低锌组肉仔鸡体增重、胫骨长度、胫骨灰分显著低于正常锌水平组,而且胫骨、肝脏、肾脏及胰脏锌浓度都显著低于正常锌水平组(P<0.01)。同时研究了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全血锌、肝脏、肾脏、胰脏及胫骨锌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肝脏、肾脏及胫骨锌含量与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呈较高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93和0.97,相关极显著(P<0.01)。采用 Nwokolo 等人的方法,研究了肉仔鸡对不同水平饲粮锌的真利用率。结果表明,缺锌组肉仔鸡对饲粮锌的利用率显著高于正常锌水平组(P<0.01)。通过上述几个方法比较,本文认为,评定肉仔鸡锌利用率和锌的生理指标,以采用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为评定指标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饲料中维生素A不同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并确定体质量约为78 g/尾左右的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最适宜的维生素A需要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8.09±1.47) g/尾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31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维生素A水平为0(对照组),750,1 500,3 000,6 000,12 000,24 000 IU/kg的7组饲料 (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1.00%和7.90%),饲养12周后测定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并对其肌肉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着饲料维生素A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吉富罗非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对照组吉富罗非鱼鱼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维生素A添加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其中3 000,6 000,12 000和24 000 IU/kg维生素A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750 IU/kg维生素A组(P<0.05)。不同处理组的全鱼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的升高,鱼体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呈升高趋势。各处理组吉富罗非鱼的肌肉硬度、凝聚性、弹性、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对肌肉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有效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活性。对罗非鱼增重率和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可知吉富罗非鱼对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为2 954.84 IU/kg。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饲料中维生素A不同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并确定体质量约为78 g/尾左右的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最适宜的维生素A需要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8.09±1.47) g/尾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31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维生素A水平为0(对照组),750,1 500,3 000,6 000,12 000,24 000 IU/kg的7组饲料 (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1.00%和7.90%),饲养12周后测定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并对其肌肉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着饲料维生素A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吉富罗非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对照组吉富罗非鱼鱼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维生素A添加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其中3 000,6 000,12 000和24 000 IU/kg维生素A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750 IU/kg维生素A组(P<0.05)。不同处理组的全鱼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的升高,鱼体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呈升高趋势。各处理组吉富罗非鱼的肌肉硬度、凝聚性、弹性、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对肌肉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有效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活性。对罗非鱼增重率和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可知吉富罗非鱼对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为2 954.84 IU/kg。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饲料中维生素A不同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并确定体质量约为78g/尾左右的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最适宜的维生素A需要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8.09±1.47)g/尾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31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维生素A水平为0(对照组),750,1 500,3 000,6 000,12 000,24 000IU/kg的7组饲料(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1.00%和7.90%),饲养12周后测定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并对其肌肉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着饲料维生素A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吉富罗非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对照组吉富罗非鱼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维生素A添加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其中3 000,6 000,12 000和24 000IU/kg维生素A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750IU/kg维生素A组(P0.05)。不同处理组的全鱼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的升高,鱼体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呈升高趋势。各处理组吉富罗非鱼的肌肉硬度、凝聚性、弹性、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对肌肉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有效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活性。对罗非鱼增重率和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可知吉富罗非鱼对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为2 954.84IU/kg。  相似文献   

11.
高锌日粮对断奶仔猪血清锌和粪便排泄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80头"杜洛克×长白×约克夏"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公母各半、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即Ⅰ、Ⅱ、Ⅲ和Ⅳ组),每组20头仔猪,分别饲喂在相同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mg/kg锌(氧化锌,Ⅰ组)、1 000 mg/kg锌(氧化锌,Ⅱ组)、2 000 mg/kg锌(氧化锌,Ⅲ组)、3 000 mg/kg锌(氧化锌,Ⅳ组)的饲料,试验期6周.在试验的第14、28、42 d分别从各组随机采集6头仔猪的血液样本,进行血清锌的检测;试验的第1~7 d每日收集各组6头仔猪的粪便,以后每周收集1次,测定粪便中锌的含量.结果表明:高锌日粮能显著增加断奶仔猪血清的锌浓度;也可使断奶仔猪粪便中锌排泄浓度显著增加,易造成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哺乳期母鼠锌缺乏对其仔鼠大脑海马内锌离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CD-1母鼠产后即喂以缺锌饲料(锌含量为0.85μg/g)以及去离子水,它们未断乳的仔鼠即作为锌缺乏组模型,在小鼠生后7、14、21 d,应用金属自显影技术检测海马中游离锌离子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锌缺乏组未断乳仔鼠海马中的锌离子含量明显减少.结论哺乳期母鼠锌缺乏会导致仔鼠海马中游离锌离子含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中不同锌水平对生长獭兔各组织器官锌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日粮锌水平与肝脏、肾脏、胰脏、被毛、血清锌浓度间呈强正相关(p<0.01);与脾脏、胫骨锌浓度间呈中等正相关(p<0.05).而与心脏、腿肌锌浓度间无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4.
锌是植物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对水稻可食部锌富集机制、锌的生物有效性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强化和调控锌含量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日粮中不同锌与维生素A水平对獭兔血清及各组织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日粮锌水平可显著提高肝脏和肾脏锌含量;提高日粮维生素A水平,锌与维生素A在肝脏、肾脏、胰脏、胫骨、被毛Zn沉积方面上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来源锌的生物学效价变异很大。天然饲料中锌的生物学效价是豆科高于禾本科,禾本科中是麦类高于玉米。动物性饲料中锌比植物性饲料粮中的锌有效。各种化合锌的生物学效价一般高于谷物中天然来源的锌。各种化合锌态比较,醋酸锌更易被动物吸收,而硫化锌中锋的生物学效价较低。饲料成熟度、植酸含量、饲料加工方法、动物本身的营养状况,都影响锌的生物学效价。  相似文献   

17.
探讨日粮锌源和锌水平对断奶仔猪血清及组织铜、锌沉积的影响.试验选用2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的断奶仔猪40头,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成4组(Ⅰ~Ⅳ组),每组10头猪.分别饲喂添加氧化锌(以锌量计)Ⅰ组(对照组)100 mg/kg、Ⅱ组3 000 mg/kg和蛋氨酸锌(以锌量计)Ⅲ组100 mg/kg、Ⅳ组300 mg/...  相似文献   

18.
日粮锌水平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免疫器官及组织锌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选用40头28日龄断奶约滇陆(YN1)杂交仔猪进行为期5周的试验,试验仔猪随机分为5个组(锌添加量分别为80,240,1 000,3 000和5 000 mg/kg),研究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免疫器官生长发育及组织锌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高锌(1 000 mg/kg和3 000 mg/kg)能显著提高仔猪生产性能(P<0.05);补锌对免疫器官指数无影响(P>0.05);高锌增加肝脏、肾脏、趾骨、血清和毛发中锌含量(P<0.01);而背最长肌、扁桃体和胸腺锌含量则只有在添加5 000 mg/kg日粮锌时含量显著上升(P<0.05)。脾脏锌含量则随着高锌的添加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低锌添加(80 mg/kg和240 mg/kg)对机体各组织中锌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9.
锌肥喷施对棉株体内锌素分配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索棉花生长中对锌素吸收和积累的规律及不同浓度锌肥喷施对棉株体内锌素分配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苗期是棉花对锌素变化最敏感的时期;而蕾期和铃期是锌素吸收量最大的时期;花期生长最旺盛,吸收和消耗量均很大;虽然随着施锌水平的提高,各器官中锌含量都是逐渐升高的,但是总体来讲,苗期含量是最高的,蕾期和铃期差不多,其次是花期,吐絮期含量最低.[结论]根据不同棉花锌素吸收规律和不同生育时期对锌的消耗和积累规律来合理的补施锌肥,对棉花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氮锌交互作用对黄棕壤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选用南方牧场土壤,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氮锌交互作用对土壤中锌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施氮[(NH4)2SO4]水平增加土壤pH显著降低。在不施锌或低量施氮条件下,施氮对速效锌影响不大;施锌条件下,高水平施氮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锌含量。(2)随施锌水平增加,交换态锌、松结有机态锌、氧化锰结合态锌、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锌、紧结有机态锌所占比例明显增加,晶形氧化铁结合态锌及残留态锌所占比例明显下降:随施氮水平增加,土壤中交换态锌所占比例显著增加,松结有机态锌亦呈增加趋势。氮锌配施对土壤中交换态锌含量有协同效应,从而提高了锌对牧草的有效性。试验结果对南方牧场合理施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