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言人们对改善饲料报酬和生产瘦肉胴体的方法重新发生兴趣。经常有人提出,限饲不仅能改善饲料报酬,而且还能改进胴体的肥瘦比,本饲养试验评价肥育猪限饲对日增重、饲料报酬和胴体质量上的影响。试验程序在堪萨斯大学的猪群中根据性别、体重随机选择猪只分组处理。自由采食的猪每周测定采食量,限饲的猪根据上周敞饲的平均日消耗量按一定百分率日喂一次。以时间来限饲的猪在栏中设有饲槽,到达一定时间时将饲槽移去。各组猪均喂以含14%  相似文献   

2.
根据以上分析,在今后10年内所采用的杂交模式,可作如下安排:7.1.1为出境和东南沿海大城市需要,采用杜长大三元杂交,或者采用杜长南三元杂交。大约克×长白F1 ×杜洛克杜长大肉猪南昌白猪×长白F1×杜洛克杜长南肉猪 社长大(或杜大长)三元杂交肉猪胴体瘦肉率64%左右,日增重800-900g,饲料转化率2.8-2.9。杜长南三元杂交肉猪胴体瘦肉率63%以上,日增重800g以上,饲料转化率2.8-2.9,肉质优于社长大三元杂交肉猪。杜长大、杜长南杂交模式可考虑占全省出栏肉猪的60%左右。7.1.2为东…  相似文献   

3.
湘白猪是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推广的良种猪,此猪种具有生产性能好、遗传稳定、耐粗饲、产仔多、生长快、瘦肉率高、肉质好等特点。母猪窝平均产仔12~12.5头,育肥猪180日龄体重达90kg,胴体瘦肉率57.5%。以湘白母猪为母系与引进的杜洛克公猪杂交配套生产的杂优商品猪在中等营养条件下,生后160~170日龄体重达90kg,育肥期日增重700g以上,料肉比为3.0∶1~3∶2,胴体瘦肉率60%~63%,比三元普杂商品猪瘦肉率高5~7个百分点,现已在湘大面积推广,部分还推广到广东等地。(晓李)  相似文献   

4.
早期数量限饲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胴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宝明  单安山  镡龙 《中国家禽》2006,28(13):16-18
试验研究了早期数量限饲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200只8日龄艾维茵肉仔鸡被随机分成4组,每组五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鸡。对照组基础饲粮根据NRC营养水平配制,试验组肉仔鸡从8日龄开始喂料量分别为对照组的90%、80%和70%,限饲1周后各组恢复自由采食。试验结果表明:在第2周,限饲各组肉仔鸡的体重和日增重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第3周,限饲90%组完成补偿生长,体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4周,限饲80%和70%组完成补偿生长,体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5、6、7周及2~7周各组在体重、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等方面都无显著差异(P>0.05)。早期数量限饲对肉仔鸡胴体特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肉仔公鸡生长早期不同的限饲方式对生长补偿和胴体成分的影响。限饲是用燕麦壳代替50%育雏日粮的主要原料进行的。5个处理均从6日龄开始以连续或间断的方式饲喂这种被稀释的日粮6天。完成6天的限饲后,所有的鸡都饲喂相同的生长和肥育日粮,直到49日龄试验结束。所有限饲的鸡摄取的营养量少,而且35日龄时能完成生长补偿,这主要由于限饲结束后其饲料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缘故。不同限饲方式不影响生长补偿。连续限饲6天的鸡比间歇限饲的鸡42日龄时瘦肉率高,这可能是代谢能摄取不同而致。42和49日龄时其它的胴体特征无统计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早期数量限饲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的影响。以320只1日龄AA+肉用仔鸡为试验动物。设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肉仔鸡。对照组根据AA+商品代肉鸡营养标准配制。各处理肉用仔鸡1~7日龄均为自由采食,8~14日龄对照组、限饲90%组、限饲80%组和限饲70%组分别饲喂自由采食量的100%、90%、80%和70%,15日龄恢复自由采食,以后按常规饲养管理。每周末,以重复为单位全部称重。分别于42、49日龄,每个重复随机抽取4只肉用仔鸡禁食12h、称重、屠宰、测定屠体品质。试验结果表明:在第2周,限饲各组肉仔鸡的体重和日增重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第3周,限饲90%组完成补偿生长,体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4周,限饲80%和70%组完成补偿生长,体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5、6、7周及2~6、2~7周各组在体重、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等都无显著差异(P0.05)。早期数量限饲对肉仔鸡胴体特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限饲70%~80%,具有改善饲料转化效率、胸肌率、腹脂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1 性别的影响 许多遗传型猪种,在肥育期内,母猪比公猪少消耗约10%~12%的饲料,饲料转换效率约高4%,这表明母猪的饲粮应含有较高的营养素水平(如蛋白质或氨基酸),以弥补采食量的不足,而获得足够的日营养素食人量。美国有研究指出,日粮赖氨酸水平影响肥育公母猪的增重和胴体品质。用分别含有0.58%、0.66%、0.73%、0.80%赖氨酸水平的玉米-豆粕型饲粮饲喂体重51-105kg的肥育猪,结果表明公母猪对增加饲粮赖氨酸水平的反应是不同的。公猪除饲料报酬外,日粮赖氨酸水平由0.58%增加到0.66%对生产性能及胴体品质几乎没有影响,而母猪的增重率和饲料报酬相应提高6%和5%。饲粮赖氨酸水平由0.58%增加到0.8%使母猪的背膘厚降低9%,瘦肉增长率提高12%,眼肌面积增加9%,瘦肉率提高3%。结果还表明,在肥育期间,公猪与母猪的采食量不同,四种饲粮的平均采食量,母猪比公猪约少耗13%的饲料(母猪平均为2.60kg/d,公猪平均为2.95kg/d)。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养猪企业普遍采用直线育肥法,优点是仔猪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缺点是胴体瘦肉率低。为克服其缺点,可采用前敞后限的饲养方式,即育肥猪从出生~60kg阶段,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质饲喂;当达到55~60kg时,适当降低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并限制每天采食的总能量。1饲喂方法饲喂方法不同,对增重速度、饲料转化率和胴体品质有一定影响。一般分为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二种方法,前者增重快,沉积脂肪多,饲料转化率降低;后者饲料转化率改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不同肥育阶段使用不同剂量的β-兴奋剂对肉猪肥育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①各试验组的饲料转化率均高于对照组,提高范围在14.50%~20.66%,但各试验组的日增重均低于对照组;②在相同使用阶段(60—90 kg)不同添加剂量的各试验组间,以每公斤饲料添加10 mgβ-兴奋剂为佳,猪胴体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09%和14.73%;③在相同添加剂量(25mg/kg)不同使用阶段的各试验组间,以在60—75kg阶段添加效果较佳,猪胴体瘦肉率比对照组提高8.37%。试验说明,在60—90kg阶段的肉猪饲料中,按每公斤10mg的剂量添加β-兴奋剂,可显著提高肉猪胴体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但添加剂量过大则会抑制肉猪生长,降低胴体瘦肉率。  相似文献   

10.
肉毒碱,甜菜碱,吡啶羧酸铬对育肥肉猪瘦肉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测肉毒碱、甜菜碱、吡啶羧酸铬对育肥肉猪胴体瘦肉率的影响,为在生产上应用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45kg体重以上的育肥猪料中每t添加02%甜菜碱、100×106肉毒碱、200×10-9吡啶羧酸铬、02%甜菜碱+200×10-9吡啶羧酸铬、100×10-6肉毒碱+200×10-9吡啶羧酸铬,均未起到改善胴体瘦肉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荣昌猪Ⅰ系除保持了原荣昌猪的毛色特征、适应性强、肉质好等优良特性外,还具有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配合力好、瘦肉率高等优点。母系的平均日增重599克,料肉比339∶1,胴体瘦肉率达55%,窝产仔数达1274头。与外种公猪杂交,其商品猪的日增重达683~740克,饲料报酬为299~317,瘦肉率达595%~635%,肉质良好。  相似文献   

12.
冀合白猪培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材料相异而性能相似原则,将大白猪和长白猪、定县猪和汉沽黑猪、深县猪和二花脸6个品系配对分组杂交、横交,按不同血缘比例培育成各具特色的AB两个专门化母系。同时,利用4个来源的12个公猪和31个母猪血统的55头汉普夏猪,经过继代选育育成生长育肥和胴体品质突出的专门化父系C。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C×AB配套生产商品瘦肉猪的最佳生产模式,为专业化、规模化养猪提供了新的猪种资料─—冀合白猪。冀合白猪祖代A系、B系和C系窝均产仔12.12、13.02和9.74头;日增重为771、702和819克;饲料增重比为3.02、3.19和2.88;胴体瘦肉率为58.26、56,04和65.34%。父母代AB窝均产仔13.52头。商品代C×AB和C×BA组合肉猪25~90千克阶段日增重为816和830克;饲料增重比为2.92和2.91;达90千克日龄为154和153天;胴体瘦肉率为60.34和60.09%,一致性强,非常适合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长白和大约克夏种猪与本地猪经济杂交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本地猪、大×本、长×本和大×长本断奶仔猪各50头,在相同条件下(饲粮DE13.53MJ/kg,CP18%,不限量饲喂)从20kg养至100kg,结果饲养天数相应为161、125、125、107天,平均日增重相应为482、647、645、742克,料重比相应为3.8、3.1、3.15、3.04,胴体瘦肉率相应为47.8、53.0、52.8、59.0%。说明用加系长白和大约克夏与本地猪进行二元、特别是三元杂交,能显著提高商品猪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胴体瘦肉率。  相似文献   

14.
杜洛克猪48头,体重27kg左右,分6组。试验前期(27~60kg)日粮的消化能均为13.67MJ)/kg,后期(60~90kg)均为13.44MJ/kg。粗蛋白1、2、3组前期均为18%,后期均为16%;4、5、6组前期均为16%,后期均为14%。同时配合3种赖蛋比水平6.6~6.9%,6.1~6.25%及5%。试验结果表明:4、5、6组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率及胴体瘦肉率都略高于1、2、3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前期,以第5组平均日增重最高(达782克),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饲料利用率2.41,极显著好于其他各组(P<0.01)。后期以第5组平均日增重最高(875克)。试验前期,第5组获得最佳的日增重(822克),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饲料利用率2.98,胴体瘦肉率65.79%,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两种粗蛋白水平组内,均以赖蛋比6.1~6.25%的第5组和第2组生长速度最快(822克和778克)。说明在相同的能量水平下,赖蛋比是影响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金枫猪饲粮中添加不同甜菜碱产品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枫猪饲粮中添加不同产品的0.1%甜菜碱盐酸盐能提高日增重2.56%-5.58%,经检验差异不显著。同时,添加0.1%甜菜碱酸盐能增加眼肌面积2.77%-10.11%,提高胴体瘦肉率0.12%-6.02%,但对提高四经率,降低料重比和活体背膘厚度的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限饲/再营养的饲养策略应用到养猪业,可缩短达到屠宰体重时的年龄和提高最终的日增重(ADG),改善胴体和肌肉水平的蛋白质和脂肪沉积速率,从而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126头杜洛克×(大白×长白)猪(母猪和阉猪,平均体重30 kg),同窝同性别仔猪按体重随机分组,自由采食组(AL)生长期(体重30~70 kg)和肥育期(70~110 kg,n=56)均自由采食。或限饲组按平均日采食量的65%(以体重为基础)在生长期限饲,肥育期自由采食(补偿生长,n=56)。在每个饲喂体系中,15头猪体重达到70 kg时屠宰,41头在110 kg时屠宰。另外,14头猪30 kg时屠宰用来计算组织沉积速率。限饲组在生长期平均日增重比自由采食组显著降低(-35%,P=0.001),但在肥育期比自由采食组显著增加( 13%,P=0.001),主要由于限饲使肥育期(补偿生长)的日采食量(ADFI)和增重:饲料比(G∶F)显著(P=0.001)比自由采食组好。这样,限饲组达到11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早19 d。限饲组达到7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瘦肉含量高(例如,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的背膘厚分别为11.7 mm,13.5mm,P=0.023),而限饲组达到11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背膘厚降低(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的背膘厚分别为20.6mm,21.0 mm,P=0.536)。70 kg体重时,背最长肌(LM)的肌内脂肪含量(IMF)无差异(分别为1.25%,1.49%,P=0.118);但110kg体重时有差异(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分别为2.19%,2.53%,P=0.034)。饲喂体系影响增重的组成成分。从30~70 kg阶段,限饲减少(P=0.001)胴体中的瘦肉和脂肪组织以及肌肉中的蛋白和脂肪含量。从70~110kg阶段,限饲显著增加(P=0.016)胴体中的脂肪组织而不是肌肉组织,但是肌肉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不受影响。这样,限饲后的再营养促进皮下脂肪的沉积大于肌内脂肪的沉积。饲喂体系几乎不影响110 kg时的肉质。限饲显著降低(P=0.014)肉的多汁性及相关的肌内脂肪的评分,但不影响肉质其他方面的感官评分。提高肌内脂肪含量和提高猪肉品质或许调整限饲和再营养期的初始和持续期长短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限饲/再营养的饲养策略应用到养猪业,可以缩短达到屠宰体重时的年龄和提高最终的日增重(ADG),改善胴体和肌肉水平的蛋白质和脂肪沉积速率,从而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126头杜洛克×(大白×长白)猪(母猪和阉猪,平均体重30 kg),同窝同性别仔猪按体重随机分组,自由采食组(AL)生长期(体重30~70 kg)和肥育期(70~110 kg,n=56)均自由采食。或限饲组按平均日采食量的65%(以体重为基础)在生长期限饲,肥育期自由采食(补偿生长,n=56)。在每个饲喂体系中,15头猪体重达到70 kg时屠宰,41头在110 kg时屠宰。另外,14头猪30 kg时屠宰用来计算组织沉积速率。限饲组在生长期平均日增重比自由采食组显著降低(-35%,P=0.001),但在肥育期比自由采食组显著增加( 13%,P=0.001),主要由于限饲使肥育期(补偿生长)的日采食量(ADFI)和增重:饲料比(G∶F)显著(P=0.001)比自由采食组好。这样,限饲组达到110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早19 d。限饲组达到7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瘦肉含量高(例如,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的背膘厚分别为11.7 mm,13.5 mm,P=0.023),而限饲组达到11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背膘厚降低(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的背膘厚分别为20.6 mm,21.0 mm,P=0.536)。70 kg体重时,背最长肌(LM)的肌内脂肪含量(IMF)无差异(分别为1.25%,1.49%,P=0.118);但110 kg体重时有差异(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分别为2.19%,2.53%,P=0.034)。饲喂体系影响增重的组成成分。从30~70 kg阶段,限饲减少(P=0.001)胴体中的瘦肉和脂肪组织以及肌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从70~110 kg阶段,限饲显著增加(P=0.016)胴体中的脂肪组织而不是肌肉组织,但是肌肉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不受影响。这样,限饲后的再营养促进皮下脂肪的沉积大于肌内脂肪的沉积。饲喂体系几乎不影响110 kg时的肉质。限饲显著降低(P=0.014)肉的多汁性及相关的肌内脂肪的评分,但不影响肉质其他方面的感官评分。提高肌内脂肪含量和提高猪肉品质或许调整限饲和再营养期的初始和持续期长短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提高肉猪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的关键在于提高出栏率,力争使生长育肥猪在6~7月龄(育肥4~5月)体重达到95~120kg屠宰、上市,为此应采取一整套的科学饲养管理措施. 1 能量水平 在不限量饲养的条件下,肉猪有自动调节进食而保持进食能量守恒的能力,因而日粮能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肉猪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胴体肥瘦程度的影响不明显.但当日粮能量浓度降至10.8MJ/kg消化能时,对肉猪增重、饲料利用率和胴体品质有较明显的影响,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降低,胴体瘦肉率提高,但育肥期延长.而提高日粮能量浓度,能提高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但胴体较肥.  相似文献   

19.
猪瘦肉生长性状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述了促进猪瘦肉生长各个方面的研究,旨在实际应用中指导养猪生产。通过常规育种方式可将猪瘦肉率较育种前提高3.13% ̄4.61%;通过对猪生物学潜能的深研究,利用一些物质可使猪背膘厚下降2.6 ̄30%,眼肌面积增加11.3%,胴体瘦肉率增加24%,里脊部位的瘦肉含量增加12%;饲养方式的研究通过前充分饲养,中、后期限饲结果使胴体瘦肉率提高1.48%,对饲料添加物的研究表明至少有5种以上物质能使猪  相似文献   

20.
胡锦平  翁经强 《养猪》1992,(1):30-33
本文对杜洛克猪的主要生长和胴体性状作了遗传、表型参数的研究。生长测定805头猪,胴体测定279头猪,结果表明前期(25—6c千克阶段)日增重596克,后期(60—90千克阶段)787克,全期平均668克,三个阶段的饲料利用率分别为2.57,3.27和2.91。宰前体重90千克时,屠宰率71.42%,胴体长79.22厘米,皮厚0.20厘米。平均膘厚1.85厘米,瘦肉率62.0%,眼肌面积31.26厘米~2,后腿率32.59%。遗传力估测为:三个阶段日增重分剐为0.32,0.48和0.29,屠宰率0.51,胴体长0.68,平均瞟厚0.53,瘦肉率0.61,眼肌面积0.31,后腿率0.57。利用本次估计的参数制订两个综合选择指数,选择指数1包括日增重、背膘厚和瘦肉率三个性状;指数2还包括饲料利用率性状。并对两个指数的选择效果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