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松辽黑猪、大白×松辽黑猪。长白山野猪X松辽黑猪×松辽黑猪、巴克夏×松辽黑猪组合的育肥猪各16头,饲养于同一条件,测定生长性能,达到100kg左右体重时每个组合选择3头猪进行屠宰,测定胴体性能取肉样进行肉质测定。结果表明,大白×松辽黑猪组合生长速度最快,长白山野猪×松辽黑猪×松辽黑猪组合生长最慢;大白×松辽黑猪组合屠宰率最高,松辽黑猪屠宰率最低,瘦肉率各组差异不显著;各组肉质指标均达到优质水平,松辽黑猪失水率显著低于杂交组合组。建议大中小型养殖企业生产优质肉猪选用大白×松辽黑猪组合;中小型企业生产特色肉猪选甩长白山野猪×松辽黑猪×松辽黑猪组合;大中型养殖企业生产高档猪肉选用巴克夏×松辽黑猪组合。  相似文献   

2.
邱玉朗  张树敏  陈群  金鑫  李娜  王雨 《养猪》2009,(6):21-22
本试验以大白猪为父本、松辽黑猪为母本,对大松配套系的繁殖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将子代肥育猪的生长性能、胴体品质以及肉质特性与松辽黑猪和大白猪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松配套系的繁殖性能不如松辽黑猪,但好于大白猪;生长肥育性能好于松辽黑猪,与大白猪的水平相当;胴体品质较好;肉质方面虽比松辽黑猪略差,但也达到了优质猪肉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选用杜洛克猪与松辽黑猪为实验猪,测定其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松辽黑猪窝产仔数10.2头,优于杜洛克组.松辽黑猪与杜洛克猪的育肥期日增重分别为686.01 g和684.74 g,料肉比分别为2.76∶1和2.88∶1.松辽黑猪略好.  相似文献   

4.
该试验以松辽黑猪为母本,大约克夏为父本,对约松配套系的繁殖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子代育肥猪的生产性能、胴体品质以及肉质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配套系的繁殖性能不如松辽黑猪,但好于大白猪;生长育肥性能好于松辽黑猪,与大白猪的水平相当;胴体品质达到松辽黑猪的水平,与大白猪接近;肉质方面虽比松辽黑猪略差,但也达到了优质猪肉的水平。该试验表明约松配套系是具有一定潜力、值得培育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松辽黑猪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之后的开发利用情况,及以松辽黑猪为遗传基础的优质特色黑猪基地的建设情况,笔者对松辽黑猪的生产性能、利用方式及适用地区、主要分布情况和吉林省优质特色黑猪园区(松辽黑猪种猪园区、精气神黑猪种猪园区)的建设情况进行综述。通过特色黑猪产业园区的建设及基地的建立,加大了松辽黑猪种猪的市场投放,有效缓解了目前特色种猪短缺的现状,有力地推动了优质安全肉猪产业化的发展,提升了吉林省种猪及猪肉产品的竞争力,带动了吉林省特色畜牧业的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6.
《养殖技术顾问》2006,(6):66-66
松辽黑猪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分院培育的瘦肉型母系黑猪新品种,并得到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松辽黑猪品种扩繁及产业化开发”(03EFN212200065)项目的资助,是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重点支持项目。它具有繁殖性能好,泌乳力强,增重快,饲料消耗低,抗寒性和抗病力强等优点。具体特征和生产性能如下。  相似文献   

7.
选择松辽黑猪新品系后备育成猪和长白山野猪与松辽黑猪的杂交一代育成猪各20头,开展饲养试验、屠宰测定、肉质分析以及氨基酸、脂肪酸、血液相关指标的测定比较。结果表明,日增重:松辽黑猪新品系要比长野猪杂交一代高5.49%,差异不显著(P〉0.05);料肉比:提高19.15%,差异显著(P〈0.05)。长野松杂交猪的瘦肉率比松辽黑猪新品系低3.8%,差异显著(P〈0.05),肌内脂肪含量松辽黑猪则比长野松杂交猪提高32.25%,有极呈著差异(P〈0.01)。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含量松辽黑猪比长野松杂交猪高15.43%,差异显著(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的含量松辽黑猪则比野松杂交猪高23.15%,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中三碘甲状原氨酸(T3)含量,长野松杂交猪比松辽黑猪提高了98.4%,差异极显著(P〈0.01);而血清白蛋白和谷草转氨酶含量长野松杂交猪显著高于松辽黑猪(P〉0.05),胆固醇含量长野松杂交猪则比松辽黑猪降低了10.91%,但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为检测松辽黑猪H-FABP基因位点多态性,应用PCR-RFLP技术(HinfI、HaeIII和MspI 3种限制性内切酶)检测了62头松辽黑猪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发现松辽黑猪在MspI多态位点上表现为单一的AA型;而在HinfI多态位点上表现为多态性,等位基因H的基因频率为0.7177,在HaeIII位点上也表现出多态性,等位基因d的基因频率为0.6210。研究结果表明松辽黑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发酵中草药副产物对育肥期松辽黑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50头育肥后期的松辽黑猪(93.85±4.11) kg,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对照组松辽黑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发酵中草药副产物、1%未发酵中草药副产物、3%发酵中草药副产物、3%未发酵中草药副产物。预试期6 d,正式试验期54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Ⅲ组松辽黑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分别提高了17.42%、24.69%,料重比(F/G)分别降低了5.05%、10.33%(P<0.05)。试验Ⅰ组、试验Ⅲ组松辽黑猪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30%和13.49%。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中松辽黑猪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 (IGF-1)含量增加了14.00%(P<0.05),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增加了38.19%(P<0.05)。试验Ⅲ组松辽黑猪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组降低了50.76%(P<0.05)。研究表明,在松辽黑猪...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放养与圈养对松辽黑猪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试验采集相同日龄的放养和圈养松辽黑猪血液分离血清,利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E和免疫球蛋白IgG亚类IgG1、IgG2a、IgG2b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放养松辽黑猪免疫球蛋白IgA、IgE含量均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P0.05),免疫球蛋白IgG亚类IgG1、IgG2b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P0.01),IgG2a含量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P0.05);放养松辽黑猪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P0.05)。说明放养松辽黑猪抗病力水平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黑猪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三门峡雏鹰农牧有限公司开展了黑猪育种工作,对初步培育的黑猪母猪相关性状进行了观测。比较雏鹰黑猪母猪与二花脸猪、莱芜黑猪、鲁莱黑猪、松辽黑猪、南阳黑猪在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平均出生重、21日龄窝重、21日龄平均重等繁殖性状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雏鹰黑猪母猪产仔性能理想,所产仔猪体重大,仔猪生长速度快,其遗传性能稳定,值得继续培育。  相似文献   

12.
为寻找松辽黑猪METTL23基因第4内含子的多态性,探寻其与松辽黑猪繁殖性状的关联性,本实验选择178头经产松辽黑猪母猪,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METTL23基因第4内含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使用SPSS 19.0软件分析METTL23基因内含子4的SNP与松辽黑猪繁殖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松辽黑猪METTL23基因内含子4存在G/A突变;共检测到GG、GA和AA 3种基因型,G、A 2种等位基因,优势等位基因型为AA,优势等位基因为A;METTL23基因突变位点遗传杂合度(He)相对较低,在松辽黑猪群体中变异较小;χ2适合性检验表明,该SNP在松辽黑猪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为低度多态(PIC<0.2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G基因型个体3周龄重、断奶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其他性状3个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METTL23基因第4内含子存在突变位点G/A,该位点与松辽黑猪3周龄重和断奶重显著相关,但该突变位点能否作为松辽黑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标记,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群体验证。  相似文献   

13.
松辽黑猪母系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树敏  刘振风 《养猪》1997,(1):30-31
松辽黑猪是我国培育的第一个瘦肉型黑猪新品种,它具有繁殖性能好,生长发育快,瘦肉率高,抗逆性强等优点。采用三元杂交、横交固定育种法,通过5个世代的选育,日增量达702克,料肉比3.03,瘦肉率57.26%。经产母猪产仔数达13.50头。肉质优良,无PSE和DFD肉出现。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放牧对松辽黑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25 kg左右的松辽黑猪30头,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舍饲和放牧的方式进行生长育肥试验,在松辽黑猪体重达到100 kg时屠宰测定其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放牧组松辽黑猪日增重、料重比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血清中三酰甘油含量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其他血液生化指标稍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后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熟肉率、滴水损失、失水率、嫩度值等指标放牧组与舍饲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放牧能提高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生长期不同体重阶段松辽黑猪对饲粮能量物质代谢的特点及其规律。根据品种一致、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双亲性能接近的原则选取松辽黑猪6头,分别在其生长期的3个不同体重阶段进行消化试验、代谢试验、呼吸测热和气体交换试验。试验结果为:(1)生长期松辽黑猪对饲粮中粗纤维的消化率随体重增长明显提高,而粗脂肪的消化率也有提高;(2)代谢试验中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试猪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随代谢体重的增长而降低,呼吸熵随体重的增长而增大;(3)各期沉积能的总体利用率有些偏低。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讨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松辽黑猪、长白猪繁殖性状的关联性。采用PCR-RFLP方法对松辽黑猪和长白猪PRLR基因第10外显子进行了多态性检测,并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各基因型对母猪繁殖性能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两个猪种中都存在A、B 2个等位基因和AA、AB、BB 3种基因型,松辽黑猪和长白猪等位基因A的频率分别0.551和0.578,A为优势基因。两个猪种的AA基因型个体的断奶仔猪数、乳头数都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基因型(P<0.05),初产松辽黑猪AA基因型个体的TNB、NBA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对其他繁殖性状影响不显著,但呈现出AA>AB>BB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对松辽黑猪不同屠宰体重的胴体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对肌肉内水分、脂肪含量进行测定并了解变化情况;对不同体重的内脏器官在不同时期的重量变化进行了解。选择同一饲养环境、管理条件下的54头松辽黑猪且公母各半。结果表明:20 kg时屠宰率、胴体长、胴体高、胸围、6~7肋骨皮厚、眼肌面积、头重、蹄重、尾重均小于40 kg、60 kg时,其中与40 kg、60 kg时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20 kg与40 kg的屠宰率、40 kg的6~7肋骨皮厚与60 kg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各组6~7肋骨膘厚、平均膘厚、瘦肉率、脂肪率、皮率、骨骼率等指标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松辽黑猪体重的增加,体内的花油重、内脏总重、大肠小肠的重量、长度均呈增加趋势,80~130 kg松辽黑猪的肌内脂肪含量相近。本试验综述了不同的屠宰体重下对松辽黑猪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在生产实践中提供参考数据和科学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品种猪在沙门氏菌攻毒压力下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变化。在试验的7、14、21d,测定两品种猪的健康状态与沙门氏菌压力下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血清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在7、14、21d时,长大二元杂交猪的ADG、ADF都显著高于松辽黑猪(0.01);在试验7、21d,松辽黑猪与长大二元杂交猪的血清IGF-1差别不显著,但在14d时,在沙门氏菌的压力下,长大二元杂交猪的IGF-1高于松辽黑猪(0.05);在7、14d松辽黑猪的血清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长大二元杂交猪(0.01),但21d时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张树敏 《猪业科学》2017,34(4):58-59
<正>1放养目的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肉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对于畜禽产品的选择越来越偏向于自由放牧或有机产品。松辽黑猪放养是将猪转移到野外山林或草地中,以野生植物的果、叶、茎、根为主要饲料,以生产绿色有机黑猪肉为主要目的。松辽黑猪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种猪肉质评定报告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选择吉林省目前主要饲养的长白、大白、杜洛克、PIC和松辽黑猪各20头,公母各半,体重约25kg,进行育肥,育肥结束后每个品种随机选取5头进行屠宰测定及肉质分析。结果表明,大白、PIC、杜洛克、长白的瘦肉率较高,背膘较薄,松辽黑猪与之相反;在肉质方面,松辽黑猪的肉质最佳,其次为杜洛克,PIC、大白、长白三者相似,肉质相对较差;在肌肉脂肪酸方面,松辽黑猪肌肉中脂肪酸不饱和程度适中,长白肌肉中脂肪酸不饱和程度偏高;松辽黑猪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风味氨基酸总量最高,优于长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