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固沙治沙的主力军──沙生植物田秀英,孙丽清,刘爱国治沙必须治本,采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才能治本。生物措施是利用沙生植物的顽强生命力达到固定流沙、改良土壤、治理沙漠的目的。沙生植物是自然分布在沙漠地带的植物,它们根系发达,根或茎的萌芽能力强;叶片...  相似文献   

2.
复合沙障治理流沙技术是在借鉴机械沙障治沙原理的基础上,利用黄柳、踏郎、沙柳、柠条等沙生植物具有不同再生能力的特性,通过采取科学的选条、截梢等方法,利用合理的规格、浸泡、深埋、踩实、加填充料及严密的组织管理等措施,利用柴草或作物秸秆等埋设机械沙障,结合封育措施快速恢复植被的一项治沙技术。  相似文献   

3.
飞播治沙是一项快速而有效的治沙措施,是沙质荒漠化土地植被重建与恢复的重要途径。我国的飞播治沙无论是研究水平还是生产规模,都已走到世界的前列。毛乌素沙地是我国飞播治沙试验开始最早、成效最为显的沙区之一,然而,沙区飞播用种主要是能够适应流沙环境的物种,飞播后随着沙丘的固定及表层土壤的形成,沙层水分状况也随之变化。为此,探讨飞播后植被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林业》1991,(11):36-38
从1950年到1990年,榆林地区治沙造林保存面积1113万亩,林木覆盖率由1950年的1.8%提高到38.8%,固定流沙500万亩.与此同时,还采取引水拉沙等办法,治沙造田100万亩,发展养鱼水面16万亩,恢复和改良覃场230万亩.现在治沙面积已占沙区总面积的64%,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复合沙障治理流沙技术是在综合机械沙障和生物沙障治沙原理的基础上,利用黄柳、踏郎、沙柳、柠条等具有再生能力的特性,通过采取截梢、浸泡、深埋、踩实、加填充料等技术措施在沙丘迎风坡埋设沙障,促使灌木成活,达到植物周定沙地的目的。沙丘背风坡和丘问低地采取封育技术,恢复和保护植被.达到一次治理、一次成型、一次固定的治沙效果,是一项防治速度快、效果好、操作简便易行、成本低的治理流动、半流动沙地的治沙技术。  相似文献   

6.
综合治沙的实践及其讨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常兆丰 《防护林科技》1998,(4):32-34,94
综合治沙目前在我国正处在提出和尝试阶段。综合治沙是防沙治沙的最佳方案,是今后防沙治沙的基本模式和治沙研究的主攻方向。综合治沙同时兼顾沙害防治、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三方面的关系,是改善沙区生态环境和帮助沙区群众致富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综合治沙方案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可以发现以往治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防沙治沙技术进步;综合治沙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治沙成本,从而能有效解决我国治沙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综合治沙主要有以下4个基本特征,即:系统性、优化性和层次有序性。综合治沙方案的建立和实施过程可按这样5步进行,即调查分析当地的气候、环境资源背景资料;确定治理目标;调研筛选供方案调用的措施散件;定量分析,建立综合治沙方案;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工程治沙     
用种树种草的方法治理流沙称为植物治沙或生物治沙,生物治沙不仅能够长久地固定流沙,而且能够解决沙区的木料、燃料、饲料、肥料缺乏问题,除害兴利,一举两得。但是在一些沙区,当流沙严重地威胁着铁路、公路交通要道或重要工厂、工程基地时,由于种树种草见效迟缓或根本不能成功的情况下,这就需要采取工程治沙(也称机械治沙)措施。工程治沙虽然见效快,但需要大量材料,而且用工多、成本高,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用这种措施。工程治沙是通过机械沙障改变风沙流的速度和结构,从而削弱沙地的风蚀、沙埋程度,最终达到防护目的。机械沙障分为直立式沙障和平铺式沙障两大类。直立式沙障的作用在于;风沙流中的沙子有80~90%是在贴近地表30厘米以内高度通过,在风沙流通  相似文献   

8.
苏联的流沙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治沙工作始于1880年,但直至十月革命后才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经验:机械沙障和植灌种革措施阻止铁路沿线流沙的侵袭;林牧结合的植物治沙,固定了流沙,繁荣了畜牧业,实现沙地植被的永续利用。不同的生物气候带采取不同的措施:草原区设置防护林带,实行草田轮作制,既防风固沙,又改良沙土,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在半荒漠区采用植物固沙,固沙初期设置机械沙障保护植物;荒漠区利用飞机或汽车混播乡土灌木、半灌木和草本,并与放牧、种植业相结合。文中还对苏联治沙的历史和科研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化学治沙     
化学治沙是植物治沙、工程治沙的辅助和补充措施。它是使用有机或无机、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胶结物质,喷洒到沙面,渗入沙层间隙,固化后在沙面上形成一层保护壳,隔开气流对松散沙面的直接作用,从而使流沙得到固定。化学冶沙虽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筛选出一批作用大、价格低的化学固沙材料,但是与植物固沙相比,成本仍然很高。因此,化学治沙多用于风沙危害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地区,如机场、重要交通线及军事设施等地区。苏联是采用化学治沙技术较早的国家之一,1934年就开始研究用沥青乳剂固定流沙,1935年在全苏作物栽培研究室咸海试验站进行了首次试验,到1952年试验面积达60多公顷。1959年使用聚丙烯酰胺在库尔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流沙面积调查,沙丘移动和有关的气象观测,结合五十年代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沙井子地区近四十年来风沙活动状况,认为本区风沙活动从整体上是逐渐减弱,但并不排除沙丘活化,风沙再起的可能性,并探讨了治沙造林控制风沙活动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磴口县不断加大对乌兰布和沙漠的防治力度,全县生态环境呈现出"整体扭转,局部好转"的局面。全县紧紧围绕"防、治、用"三大内容,总结出了包括沙障固定流沙、沙地飞播造林、冷藏苗避风造林、梭梭接种肉苁蓉等十几项林业实用技术,形成了以防为主、固阻结合,生物技术为主、多种措施并用的防沙治沙技术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全县防沙治沙进程。据统计,自2000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沙漠治理面积达168万亩,完成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4700多亩,截至2006年底全县林业产值达5802万元。  相似文献   

12.
飞播治沙是一项快速而有效的治沙措施,是沙质荒漠化土地植被重建与恢复的重要途径。我国的飞播治沙无论是研究水平还是生产规模,都已走到世界的前列[1,2]。毛乌素沙地是我国飞播治沙试验开始最早、成效最为显著的沙区之一[1],然而,沙区飞播用种主要是能够适应流沙环境的物种[3],飞播后随着沙丘的固定及表层土壤的形成,沙层水分状况也随之变化。为此,探讨飞播后植被变化情况,研究飞播植被维持年限在生产实践中有其重要的意义。项目基金:国家林业局天保工程科技支撑项目“盐池县飞机播种造林绿化荒沙技术示范”;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西部专项课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宁夏自治区银川平原绿洲腹部沙地、中卫腾格里沙漠和盐池毛乌素沙地三种类型,进行防沙治沙及沙产业技术开发的试验研究。着重突出沙产业技术开发,坚持以经济效益促进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核心,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以新技术、少用水、高投入、高产出为主要手段,开发沙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3个示范区按8个专题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建立试验示范区0.13万hm^2、辐射推广2.67万hm^2;培植杨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优质纸浆用材林、鲜食葡萄为主的果品生产与加工、沙地植物资源利用为主的沙旱生植物开发与繁育、沙地设施栽培4种沙产业,申报3项专利,形成多项新技术,撰写30余篇论及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4.
《新疆林业》2012,(3):F0002-F0002
土地沙化是指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的过程。《防沙治沙法》所称土地沙化,是指主要因人类不合理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及覆盖物被破坏,形成流沙及沙土裸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苦豆草飞播治沙成效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世纪50年代后期在甘肃省古浪、民勤2县实施的苦豆草飞播造林的成效调查和查阅历史档案,表明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在当年的播区已经形成了大面积生长良好的苦豆草滩。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苦豆草不失为优良的固沙先锋植物,当年飞播造林技术方案可参用于今后同类地区苦豆草飞播治沙。  相似文献   

16.
向沙漠进军     
土地消化及其沙漠化土地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治沙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治沙工程建设的新思路就是合理调整沙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种植结构,产业和产品结构;合理利用沙区资源(自然,生物和矿产资源等)。通过综合治理的途径,兴办沙产业,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新疆林业》2012,(3):49-F0003
新疆始终把防沙治沙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早在建国初期,自治区就成立过治沙委员会。上世纪60年代,全区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农田防护林建设。“好林带”成为农村“五好”建设的重要内容;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等生态工程的实施,全区防沙治沙进程大大加快;进入新世纪以来,自治区提出了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理念。明确了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把防沙治沙作为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防沙治沙事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8.
低覆盖度治沙的原理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覆盖度治沙是一项荒漠化治理新理念、新技术,是从近自然林业思路出发,探索的能够完全固定流沙、加快土壤植被修复、提高生物生产力、节约生态用水、实现固沙林可持续发展的覆盖度在15%~25%的新型治沙模式。该模式获多项国家专利及科技成果,开创了植被在低覆盖度下实现防沙治沙目标的新领域,在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推广面积约200万hm2,且在京津沙源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模式对推动我国防沙治沙工作进入更加科学、高效、经济的时代具有重要价值,必将引领我国防沙治沙研究向着一个崭新的方向发展,为我国防沙治沙工程及生态环境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赵永海 《中国林业》2013,(12):24-24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昔日沙患如虎的不毛之地,如今已变成了沙生植物斗芳争艳的绿色世界。走进广袤的老虎口治沙造林示范区,宛如走进了一座宏伟的沙障博览同,高低起伏的沙丘上,尼龙网、编织袋、棉花秆、玉米秆、鹅卵石、黏土等各种材质的网格状沙障整齐划一,牢牢地锁住了流沙,网格中新栽植的梭梭林,一行行、一排排,向四而延伸,绿无际涯。  相似文献   

20.
不懈的搏击辉煌的业绩曹建义1958年,治沙事业的先驱们凭着报效祖国的赤胆忠心,开进了库布齐沙漠,创建了伊盟治沙的第一个前哨阵地──达拉特旗展旦召治沙站。他们风餐露宿,终日奔波,勘察流沙形态,采集植物标本,完成了50万亩沙地的调查设计任务,为大规模营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