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豆秸秆纤维素固态发酵及酶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经氨预处理的大豆秸秆纤维素固态发酵产酶及酶解产糖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影响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固态发酵的主要因素是温度、pH值、培养基液固质量比及培养时间,影响纤维素酶水解的条件主要是温度、pH值及时间,结果表明:较适宜的产酶条件为温度30℃,pH值5.0,培养基液固质量比2.5:1,时间96h,产纤维素酶活力为798.84FPU/mL,以所产纤维素酶进行酶水解,较适宜条件为温度55℃、pH值5.6、时间36h,酶解率为18.98%。由液相色谱分析可知酶解液的主要成分为葡萄糖、纤维二糖和木糖.为大豆秸秆的进一步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大豆肽豆奶制备工艺 将大豆蛋白进行酶水解后其黏度降低,浓度为50%大豆肽溶液的黏度只相当于浓度为14%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的黏度.大豆肽的这一特性特别有利于在高蛋白流体食品中使用,添加量达到30%以上也不腻口.将大豆肽直接加工成植物蛋白饮料,直接饮用,可补充氮素营养,消除疲劳,特别适用于运动员等强体力运动人群.  相似文献   

3.
采用蒸汽爆破技术处理尾叶桉木材,研究蒸汽爆破对其主化学成分的影响,以及爆破材料用纤维素酶水解的工艺,确定了水解糖化条件:温度50qC,pH值4.8,酶用量25FPIU/g底物,底物浓度2%。结果表明,蒸汽爆破过程溶解出一定量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而纤维素基本不受损失,有利于提高酶解率;爆破前用硫酸预处理,木质素脱除率和木聚糖分解率在同样的爆破压力下比未用硫酸预处理的高。在最优的水解条件下,硫酸预处理,2.2MPa爆破的尾叶按木材多糖水解率达到82.43%,比未用硫酸预处理的提高36.86%。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导致纤维素酶水解速率下降的因素,以底物质量浓度为50 g/L葡聚糖及酶用量为20 FPIU/g滤纸酶活和10 IU/g β-葡萄糖苷酶活的蒸汽预处理玉米秸秆酶水解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影响酶水解速率的潜在因素,包括物料反应性能、纤维素酶非特异性吸附、酶失活及终产物抑制。结果表明:酶用量40 FPIU/g条件下酶水解6 h及12 h后,蒸汽预处理玉米秸秆的物料反应性能分别下降了16.0%及23.7%,然而,在酶用量为20 FPIU/g时,物料反应性能的下降对酶水解速率的影响极其有限;酶解木质素的添加使得1 h酶解上清液中酶蛋白浓度降低了20.8%,但初始酶水解速率并未显著降低,即木质素对纤维素酶的非特异性吸附对酶水解速率影响不大;两段酶水解中纤维素酶的更新使得7h酶水解速率由一段酶水解中的1.30 g/(L·h)提高至1.83 g/(L·h);两段酶水解中终产物的去除则使得7 h酶水解速率提高至4.76 g/(L·h),是一段酶水解中7 h酶水解速率的3.66倍。综合而言,酶失活及终产物抑制对酶水解速率影响较大,其中终产物抑制是导致蒸汽预处理玉米秸秆酶水解速率降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花生蛋白活性多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是我国六大油料作物之一,花生榨油后的花生粕中含有50%的蛋白质,而这一蛋白质资源却很少被有效利用。本专利技术是以花生粕为原料,用内肽酶与端解酶等复合酶水解制备花生蛋白活性多肽。属于易消化吸收型的功能性活性多肽,亦可定性地生产某种特定的肽。花生蛋白活性多肽凭借多种卓越的生理功能,在营养保健领域颇有用武之处:一  相似文献   

6.
预处理对啤酒麦糟酶水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湿磨和稀硫酸预水解结合的啤酒麦糟酶解前预处理方法。湿磨压榨处理可以分离出麦中约50%的蛋白质,并能提高麦糟纤维素酶解糖得率14%左右。用0.75%的硫酸,固液比1∶8至1∶10预水解时121-125℃下最佳预水解时间为80-100min,150℃下最佳预水解时间为15-20min。在最佳预水解条件下,预水解糖得率为95.0%,纤维素酶水解得率为76.4%,多聚糖水解糖总得率为88.9%。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导致纤维素酶水解速率下降的因素,以底物质量浓度为50 g/L葡聚糖及酶用量为20 FPIU/g滤纸酶活和10 IU/gβ-葡萄糖苷酶活的蒸汽预处理玉米秸秆酶水解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影响酶水解速率的潜在因素,包括物料反应性能、纤维素酶非特异性吸附、酶失活及终产物抑制。结果表明:酶用量40 FPIU/g条件下酶水解6 h及12 h后,蒸汽预处理玉米秸秆的物料反应性能分别下降了16.0%及23.7%,然而,在酶用量为20 FPIU/g时,物料反应性能的下降对酶水解速率的影响极其有限;酶解木质素的添加使得1 h酶解上清液中酶蛋白浓度降低了20.8%,但初始酶水解速率并未显著降低,即木质素对纤维素酶的非特异性吸附对酶水解速率影响不大;两段酶水解中纤维素酶的更新使得7 h酶水解速率由一段酶水解中的1.30 g/(L·h)提高至1.83 g/(L·h);两段酶水解中终产物的去除则使得7 h酶水解速率提高至4.76 g/(L·h),是一段酶水解中7 h酶水解速率的3.66倍。综合而言,酶失活及终产物抑制对酶水解速率影响较大,其中终产物抑制是导致蒸汽预处理玉米秸秆酶水解速率降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从油茶饼粕中提取蛋白,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油茶饼粕蛋白碱提的重要影响因子,得到的最优制备条件为:起始p H值为10,温度为50℃,料液比为1︰14,时间为60 min;在此碱提条件下,油茶饼粕蛋白的溶出率为47.9%。文中还就其酶解物对·OH的清除率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实验,结果得到的最佳水解条件为:起始p H值为10,酶解温度为40℃,酶用量为1.0%、酶解时间为120 min;在此酶解条件下,酶解物对·OH的清除率达到38.9%。文中还对油茶饼粕蛋白活性肽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其浓度为150μg/m L时,其对·OH和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34.49%和37.73%。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解结晶处理提高酶水解效率的机理,对比研究了高结晶度的微晶纤维素(MCC)和低结晶度的解结晶微晶纤维素(D-MCC)对纤维素酶的吸附过程。结果发现:酶吸附平衡后,样品的XPS和FT-IR分析表明纤维素酶通过酶蛋白的氨基(—NH_2)与纤维素分子链上的羟基(—OH)之间以氢键(C—OH…NH)力吸附在MCC上;相同条件下得到的MCC和D-MCC吸附率曲线的差异表明,底物结构的改善比提高温度更能提高酶吸附率;比较纤维素酶对MCC和D-MCC在35℃下的吸附动力学可知,通过降低底物的结晶度可促进酶吸附,刚性结构的MCC更满足准一级动力学的假设,D-MCC表面结构相对松散,其吸附过程需进一步分析,以得到更适合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0.
废瓦楞纸纤维素酶解条件及酶解时纤维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酶解条件对废瓦楞纸纤维素酶水解产葡萄糖的影响、酶解时的纤维结晶度与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最优的酶解条件下,即温度50℃、pH值4.8、酶剂量80 FPU/g(以底物计)、底物质量浓度100 g/L,水解36 h后,水解液中葡萄糖质量浓度达53.8 g/L,纤维素水解率76.9%。结晶度分析表明,纤维素酶解分为两个阶段:首先主要水解无定形区,结晶度上升;然后同时水解无定型区和结晶区,结晶度基本维持稳定。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酶解时纤维出现层层的"剥皮"、断裂并出现中空,结构完全被破坏。  相似文献   

11.
以鹿血蛋白水解度(DH)及水解物的还原能力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在最适条件下,选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水解鹿血的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鹿血的水解度及其鹿血水解物的还原能力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都为最高。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s of mass concentration,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reaction time of soy protein isolate(SPI) and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 on the adhesive strength of the modified SPI adhesives has been studied through orthogonal experiments.And the adhesive mechanism of the modified SPI adhesives was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formula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mass concentration of SPI was 14%,that of SDS 1%,reaction temperature 35℃and the reaction time 3 h.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the dry adhesive strength of the modified SPI adhesives was 1.82 MPa,the wet adhesive strength was 0.82 MPa,the viscosity was 5.8 Pa·s,the solid content was 12.96%.After SDS was added into SPI, the composites of SDS-SPI were formed,the internal hydrophobic groups among the SPI molecule structure were turned out and the water resistance of the modified SPI adhesives was enhanced with an increase of the modification time.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SDS was over a defined value,the disulfide bond was broken and the modification effect of SDS went bad.  相似文献   

13.
选用碱(NaOH)对豆粉进行降解处理,研究了加碱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量(SDBS)、固体含量、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大豆蛋白水解度和降解液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NaOH对豆粉进行降解处理的最佳条件为:NaOH加入量7%(占豆粉的质量分数),处理时间3 h,处理温度90℃,SDBS加入量1%,固体含量30%。此条件下制备的豆胶黏度1.5 Pa.s,水解度达45%。  相似文献   

14.
大豆蛋白胶稻草碎料板制备关键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大豆蛋白胶,通过热压法对稻草碎料板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系列试验的结果表明:稻草碎料板的静曲强度(MOR)在施胶量为71%时(相当于粗蛋白添加量为12%)最强,接近GB/T 21723-2008的要求;稻草碎料板的内结合强度(IB)随着施胶量的增大而增强,在施胶量为82%时(相当于粗蛋白添加量为18%),内结合强度接近GB/T 21723-2008的要求;稻草碎料粒径对稻草板的静曲强度和内结合强度影响不显著,稻草碎料板的静曲强度和内结合强度随板材表观密度增大而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5.
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蓖山丹霞山体不同植物群落物种Simpson指数和Sheldon指数的系数和关联度。结果是:①在同一生长型(乔或灌或草层),群落之间其Simpson指数和Sheldon指数的关联系数变化规律不明显;②在丹霞地貌区,孤立分布的丹霞地貌形成生态隔离而使丹霞山体出现孤岛生境,造成植被的间断分布,群落间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变化规律不一致;③灰色关联分布是样地较少时分析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磁珠富集高效微卫星分离法,设计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AG)15与(AC)15作为探针,快速分离油茶微卫星序列并建立其SSR分子标记体系。从获得的52份具微卫星序列的克隆测序结果中,成功开发40对油茶SSR引物,序列开发引物成功率在76.9%;对扩增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后,共得到14对具有清晰扩增条带的SSR引物,占总引物的35%;进一步利用18个油茶无性系开展引物多态性检测,显示6对SSR引物具良好的多态性。研究结果可为油茶遗传学研究提供新的分子标记工具,同时为山茶属其他重要经济树种的相关研究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采用物理破碎油茶籽细胞和酶降解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油茶籽油,对油茶籽原材料的预处理时间和温度,酶解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索蛋白酶在水性条件下酶解油茶籽的提油工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油茶籽原材料预处理的适宜加热温度为90℃、加热时间为2 h,适宜的酶解温度为38℃、pH值为8、水解酶用量为0.25%(占油料的质量比重)、酶解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18.
采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试验(RSM)设计,利用外循环蒸煮锅对桉木片半纤维素自催化水解制取还原糖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保温时间交互作用对还原糖制取量影响显著,当水解因子P〈2 500时,响应面模型/水解P因子模型对于还原糖提取率R的影响一致,即R(153℃,90 min)≈R(162℃,30 min),R(158℃,90 min)≈R(168℃,30 min),R(164℃,90 min)≈R(176℃,30 min)。P因子在1 000~1 500范围内水解液中低聚木糖及木糖含量最高,总浓度为9.7 g·L-1,在反应温度170℃、保温40 min(P因子约1 000)条件下达到最优水平。当P因子〉2 000时糖组分总量呈现下降趋势,通过FT-IR、GC-MS分析,单糖组分大量转化为糠醛等其他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深圳市宝安区大浪街道公共绿地土壤的物理性状、有机质及养分含量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内的公共绿地土壤多呈砂质,土壤石砾、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平均含量分别为44.20%、1.50g/cm3、39.64%,表明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低.(2)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平均值分别为5.70g/...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ATD-GC/MS)对女贞枝叶挥发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女贞枝叶挥发性物质主要组分为酯、烯烃、醇和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超过5%的成分有乙酸叶醇酯、乙酸己酯、叶醇、1R-a-蒎烯,对人体有益的挥发性成分的总相对含量达到70%以上,说明女贞具有较高的保健功能,可以作为良好的绿化保健树种加以推广;第二,机械损伤前后女贞枝叶挥发物的主要组分相同,但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发生变化,与自然状态下相比,增加的组分包括二氢月桂烯醇、长叶环烯、对-薄荷-1,4(8)-孟二烯、2-甲基-丙酸丁酯、减少的组分包括糠醛、2-甲基-4-戊烯醛、庚醛、水杨醛、1-辛烯、苯乙烯、反-2-己烯醇、甲酸己酯、1-甲基萘、(1,1'-联环戊基)-2-酮;第三,机械损伤后女贞挥发物组成中,对人体有益的挥发性成分的总相对含量达77.36%,呈增加趋势,且对人体作用较大的萜烯类化合物在总挥发物中所占比例增大,总相对含量达24.67%,说明机械损伤后女贞释放出了更多对人体有益的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