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黑龙江省大豆种植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发展黑龙江省大豆种植业及相关产业的具体建议,为黑龙江省大豆种植业发展和相关部门制定大豆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豆产区生产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我国大豆自给率仅为20%。采取有效的评价方法对我国大豆产区的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对合理规划大豆种植布局,科学促进我国大豆产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大豆种植面积、种植适应性等条件选取了我国16个大豆产区为研究对象,同时依据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选择了7个大豆产区生产能力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7个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16个大豆产区的生产能力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的大豆生产能力最强,内蒙古和安徽省的大豆生产能力相对较强,河南省、吉林省的大豆生产能力紧随其后。  相似文献   

3.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志丹  孟军  吴秋峰 《大豆科学》2019,38(3):399-406
为促进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结构优化、发展大豆种植业,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温度、降水、日照,建立气候适宜度模型。利用黑龙江省32个气象站点1998-2018年逐日气候数据及大豆全育期内的观测资料,计算大豆种植气候适宜度。基于计算结果及K-means算法将全省大豆种植区域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可以划分为4个区域,其中北部高寒地区的温度适宜度偏低(低于0.30),大豆种植宜选取耐寒性强、发育期短的大豆品种;中、南部地区各项气候适宜度均高于省内均值,气候条件基本满足大豆生长发育所需,适宜发展大豆种植业。最终基于区划结果及区域气候特征,对各区域大豆种植品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晓 《大豆科技》2009,(4):8-11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区和重要的加工区。近年,由于跨国企业全球布局,转基因大豆冲击本土,使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大豆产业发展受大豆品质下降、差异化战略不够突出等因素制约而陷入困境,今后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可以通过发挥高蛋白和非转基因优势,重视差异化战略实施,构建国家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措施,重塑大豆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淮大豆产区土壤养分状况与根瘤菌应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至10月期间,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栽培与土壤研究室开展了黄淮大豆产区6省20个县市的土壤养分、施肥和根瘤菌应用情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6.
超早熟大豆东农36号综合农艺措施的产量函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重点产区,然而在其北部高寒山区(≥10℃积温低于1900°地区)原来一直不能种植大豆。近年来为了改变山区种植业结构,改善人民食物构成,开始试种一些与早熟品种(如北呼豆等),但是由于这些品种经常遭到早霜冷害,产量不高不稳,因此当地迫切需要采用超早熟大豆品种,以克服当地积温不足对大豆生产的限制,减少低温冷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大豆品质区划和牡丹江地区生态优势,阐明牡丹江地区是黑龙江省主要高蛋白大豆产区,指出应加强扶持该区高蛋白大豆生产,建议建设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牡丹江试验站,建设高蛋白大豆产业带,对推进我国高蛋白食用大豆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定量评估黑龙江省大豆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明晰大豆增产潜力,优化大豆种植空间.选取黑龙江省1971-2019年6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和对应产量资料,采用逐步订正法、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大豆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辐射、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变化对大豆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估算大豆增产潜力.采用自然断点法将大豆增产潜力进行分区,引导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空间优化.结果 表明:黑龙江省大豆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平均值分别为7121.0,4677.1和3074.3 kg· hm-2;光合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6.4 kg·hm-2 ·10a-1,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表现为极显著的上升趋势,分别为152.3和102.8 kg·hm-2·10a-1;大豆气候生产潜力空间上表现为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高值区集中在松嫩平原东部;气候要素变化对大豆气候生产潜力影响不同,气温变化对大豆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为正效应,辐射和降水变化对大豆气候生产潜力影响空间差异显著,辐射变化对平原地区大豆气候生产潜力为负效应,降水变化对对黑龙江省两大平原表现为正效应;根据气候生产潜力将黑龙江省划分为5个种植潜力区,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西部为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的优势和较优潜力区,可适当增加种植规模.  相似文献   

9.
关于解决黑龙江大豆问题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大豆产业形势及现状,为解决黑龙江省大豆存在的“市场不认可,工厂不收购,国库容不下,农民卖豆难”等问题,提出了对产区大豆加工企业给予补贴,改储豆为储油等一系列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安徽淮北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我国大豆产区的一种主要病害,东北地区、河北、河南、山东和山西等省都有发生。我省1981年开始在阜阳发现,经过四年的调查研究,发现沿淮淮北25个县市都有发生,以砀山、毫县、濉溪等县为害最重,具有扩展加重危害的趋势。抗大豆孢囊线虫病育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了确保我省大豆产区的大豆生产发展,有必要对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的种类、分布等情况进行鉴定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富裕县在种植业结构上属杂粮产区,大豆是重要作物之一,历年种植面积都在25万亩左右,约占粮豆薯总面积的23%,但由于自然条件及耕作栽培等条件的影响,我县的大豆生产水平一直不高。一、低产原因分析1旱情严重富裕县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历来有十年九春旱...  相似文献   

12.
宏观论坛中国大豆产业的影响因素、互动机制及竞争战略……1(2)黑龙江省大豆脂肪与蛋白质含量现状与对策分析……3(1)中国大豆良种推广应用现状及发展战略………………4(1)国产大豆差距剖析与对策建议(I)……………………5(1)提高中国大豆生产综合能力及其途径…………………5(  相似文献   

13.
供给侧改革与黑龙江大豆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遥 《大豆科学》2018,(1):126-130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优质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年产量占全国的1/2左右。近年来黑龙江大豆产业陷入种植面积连年减少、产量大幅下降,产业逐渐萎缩的困境。大豆产业安全与否,事关中国农业物种、农业耕地及国民食品三大安全问题。《黑龙江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扩大水稻、大豆种植,减少玉米种植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针",这是贯彻中央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版。搞好黑龙江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非转基因大豆民族产业发展,关系到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安全。自国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后,黑龙江省政府及各级政府的农业管理部门纷纷采取措施鼓励农民缩减玉米种植,扩大大豆、水稻种植面积,使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滑趋势得到遏制,2016年大豆播种面积为312.5万hm~2,比2015年增加72.4万hm~2,增长30.2%,但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为此,建议应采取制定大豆产业振兴规划,确保我省大豆产量、质量和种植面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豆农种豆积极性;延长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提升我省大豆产业整体效益;调整贸易政策,确保我省大豆产业发展空间等措施,以此确保我省大豆产业安全、振兴。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大豆品质区划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从大豆品质入手,依据大豆化学品质与地理分布、环境条件、地理状况、土壤类型、气禾躜件与大豆商品贸易和利用的关系,把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区域分成三大区,即东西部高油大豆生产区(Ⅰ区),该区分成二个亚区,西部高油大豆产区(Ⅰ区-A)与东部的高油大豆产区(Ⅰ区-B);中部与东南部的高蛋白生产区(Ⅱ区),该区分成二个亚区,中部高蛋白生产区(Ⅱ区-A)与东南部高蛋白生产区(Ⅱ区-B);北部与东部沿江地区的蛋白油分平衡区,该区分成二个亚区,北部蛋白油分平衡区(Ⅲ区-A)与东部沿江地区蛋白油分平衡区(Ⅲ区-B).  相似文献   

15.
兰静  王冰  李宛  倪蓓  武爽  孙向东  赵琳  张瑞英 《大豆科学》2022,41(1):107-113
为了解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的品质现状,探寻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的品质优势,扩大黑龙江省大豆加工用途,本研究将2020年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与进口大豆(来源于巴西、美国、阿根廷、乌拉圭和俄罗斯)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以高蛋白为主,55%以上品种粗蛋白质含量超过40%.与进口大豆比较,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小粒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的引物10个,对来自吉林省与黑龙江省的24份小粒大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ISSR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11 2~0.310 3,平均为0.249 6。ISSR标记指数为1.093 8~4.954 9,平均为2.890 3。24份小粒大豆的DICE相似系数为0.666 7~0.926 2,整体平均相似系数为0.794 3。吉林省小粒大豆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0.690 7~0.926 0)大于黑龙江小粒大豆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0.744 2~0.925 0)。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和类群Ⅱ均为吉林省小粒大豆品种,类群Ⅲ可以分为2个亚群。主坐标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小粒大豆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适应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强大豆产业开发技术骨干培养,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基地的建设进程,元月,由黑龙江省教育厅、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东北农业大学联手,在哈尔滨共同举办了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技术骨干培训班.省内所属的各市、县职工教育中心和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成职联校、乡镇综合中学)大豆种植业、加工业方面的农业课专兼职教师与主管校长计30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副省长程幼东出席开班仪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参加开班仪式的还有:省教育厅厅长张永洲,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杨庭双,东北农业大学校长李庆章,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江连洲,省教育厅副厅长孙万良主持开班仪式.  相似文献   

18.
陈霞 《大豆科学》1996,15(1):91-95
本文对1988 ̄1994年间,黑龙江省7个地区,60个县市主栽的92个大豆品种的脂肪,脂肪酸组份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相关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主栽的大豆品种脂肪含量较高。92个品种脂肪平均含量为20.73%。不同大豆品种亚麻酸含量变异系数大,表明黑龙江省大豆品种间亚麻酸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92个大豆品种脂肪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负相关趋势,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呈  相似文献   

19.
陈霞 《大豆科学》1996,15(1):91-95
本文对1988~1994年间,黑龙江省7个地区,60个县市主栽的22个大豆品种的脂肪,脂肪酸组份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相关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主栽的大豆品种脂肪含量较高。92个品种脂肪平均含量为20.73%。不同大豆品种亚麻酸含量变异系数大,表明黑龙江省大豆品种间亚麻酸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92个大豆品种脂肪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负相关趋势,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是极显著的负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是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新疆花生产业发展战略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贸易冲突和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花生在保障我国食用油脂安全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本文阐述了我国花生产业地位,分析了新疆作为新兴优势产区其发展花生产业的优势和短板,提出了新疆花生产业的发展战略与对策,进一步将新疆花生产业的资源和地理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新疆乃至全国花生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