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生姜的品质,采用沼肥、农家肥和圈肥+化肥在关岭县进行生姜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沼肥处理、农家肥处理、圈肥+化肥处理的产量与对照处理(不施肥)均呈显著性差异,沼肥处理和圈肥+化肥处理与单施农家肥处理的产量呈显著性差异,但沼肥处理与圈肥+化肥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化肥连续施用带来的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等问题,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水稻产量、地上干物质和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了解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有机肥+配方肥(处理3、4)与常规施肥(处理1)和单施配方肥(处理2)相比,有利于增加水稻穗长、穗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降低空秕粒数等;处理3和处理4与处理1和处理2分别相比,粮食产量分别增11.48%、9.08%、5.86%、3.59%;地上干物质累计中,秸秆处理间无明显差异,籽粒干物质累积处理3和处理4与处理1相比,生物产量分别增加18.51%、23.40%,与处理2相比,生物产量分别增加5.46%、9.81%;与基础土样有机质相比,处理1~4有机质分别增3.77%、7.81%、13.81%、15.48%。  相似文献   

3.
餐厨垃圾有机质含量高、微量元素丰富,适合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其主要农业资源化利用是制备贫瘠土壤改良剂、污染土壤修复剂。本文主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餐厨垃圾沼渣与有机肥的不同配(以纯沼渣为对照,与有机肥配比为处理1、处理2和处理3)比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餐厨垃圾沼渣与有机肥对土壤PH值的影响不显著,但与对照相比,处理1、处理2和处理3的土壤总盐含量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110.12%、145.00%、97.65%;与对照相比,处理1、处理2和处理3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24.19%、35.57%、44.05%;与对照相比,处理1、处理2和处理3的土壤氮含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34.05%、48.34、55.71%;与对照相比,处理1、处理2和处理3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69.04%、56.64%、59.01%;与对照相比,处理1、处理2和处理3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5.72%、58.63%、44.92%;分析表明了处理2的综合效益最优,即沼渣:生物复合肥:有机肥= 50%:35%:15%,因此,相对于施加纯沼渣,合理地配加其它有机肥更有利于改善荒漠区土壤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4.
甘菊无土栽培基质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琳琳  孙荣生  戴思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28-14130
[目的]筛选出适合甘菊生长的栽培基质。[方法]以河沙为对照,以蛭石、珍珠岩和草炭为原料配制成4种人工栽培基质,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甘菊播种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处理D中甘菊株高、真叶数和茎粗的增长速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处理B、C中的甘菊生长也较快,处理A、E中的甘菊生长缓慢,长势不佳。处理D中甘菊的株高生长量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处理C、D中甘菊的真叶数和茎粗生长量与处理A、B、E差异极显著。处理D、B的侧根长及侧根数与处理A、E差异极显著,处理D的侧根数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处理A、E的侧根长及侧根数无显著差异。处理D的干鲜重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处理C的干鲜重与处理A、B、E差异极显著。[结论]基质蛭石+草炭(1∶1)是甘菊比较理想的无土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用量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与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等氮处理、75%纯氮处理、50%纯氮处理和75%纯氮底肥一次施用处理分别增产14.6%、12.8%、9.7%和4.9%;50%纯氮处理比常规处理亩增收72.8元,75%纯氮处理亩增收55.6元,等氮处理和75%纯氮底肥一次施用的处理,亩产值和常规相当。  相似文献   

6.
利用引进的萨福克绵羊为供体,当地绵羊为受体,对7月末至8月中旬(A)、8月中旬至9月初(B)以及9月末至10月中旬(C)的萨福克羊超排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处理A、B和C的只均黄体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A、B和C只均获胚数和只均可用胚数,处理C高于处理B、A,但与处理B差异不显著(P>0.05),与处理A差异显著(P<0.05),处理B高于处理A,但与处理A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A、B和C的可用胚率,处理B和C高于处理A,但都与处理A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养分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豫中烟区生产上有机肥的选择及合理配施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芝麻饼肥、生物有机肥和高碳基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养分及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不同处理变幅分别为7.35~10.63g/kg和36.45~80.86mg/kg,有机肥+化肥处理均显著高于纯化肥处理;碱解氮和微生物量氮不同处理变幅分别为50.29~58.95mg/kg和42.23~60.69mg/kg,生物有机肥+化肥和高碳基肥+化肥处理碱解氮含量均显著高于纯化肥处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微生物量氮均显著高于纯化肥处理,各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3种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与纯化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蔗糖酶活性生物有机肥+化肥和高碳基肥+化肥处理显著高于纯化肥处理;与纯化肥处理相比,3种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烤后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升高,烟碱含量降低,常规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除新植二烯外的香气物质总量各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较纯化肥处理增加;各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较纯化肥处理烟叶的均价和产值均显著提高。豫中烟叶生产中以高碳基肥与化肥按1∶1配施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肥料与AM真菌配施对沙打旺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牧草为宿主植物,选用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作为AM真菌,并选用尿素、碳酸氢铵作为氮肥,磷酸一铵、过磷酸钙作为磷肥,氯化钾、硫酸钾作为钾肥,在施用以上肥料的基础上,分别设计接种AM真菌和不接种AM真菌2种处理,待植物生长6个月后,采集新鲜植株,测定全株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钙、磷和粗纤维含量;之后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不同处理沙打旺的以上6种营养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从中筛选出对牧草品质影响显著的AM真菌与肥料类型组合。【结果】施用尿素、碳酸氢铵、磷酸一铵、过磷酸钙、氯化钾和硫酸钾时,接种AM真菌对沙打旺粗蛋白、粗脂肪、灰分、钙、磷和粗纤维含量的影响有差异,其中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以AM真菌与硫酸钾配施处理最高,分别为4.720,0.900 g/kg;灰分、钙含量以单施磷酸一铵处理最高,分别为10.060 g/kg和7 984 mg/kg;磷含量以AM真菌与碳酸氢铵配施处理最高,为861.9 mg/kg;粗纤维含量以单施氯化钾处理最高,为6.815%。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处理关联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硫酸钾与AM真菌配施处理单施磷酸一铵处理单施过磷酸钙处理过磷酸钙与AM真菌配施处理碳酸氢铵与AM真菌配施处理单施氯化钾处理单施尿素处理尿素与AM真菌配施处理氯化钾与AM真菌配施处理磷酸一铵与AM真菌配施处理单施碳酸氢铵处理单施硫酸钾处理,可知硫酸钾与AM真菌配施处理沙打旺的品质最好,单施硫酸钾的最差;磷酸一铵、过磷酸钙分别与AM真菌配施处理沙打旺品质均低于单施磷酸一铵、过磷酸钙处理,说明AM真菌抑制了2种磷肥的肥效。【结论】不同类型肥料与AM真菌配施对沙打旺牧草品质影响存在促生效应、抑制效应或中性效应,其中硫酸钾与AM真菌配施对改善沙打旺牧草品质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书从技术与工艺管理角度出发,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污水处理的技术与工艺管理等内容,如污水的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活性污泥处理技术、生物膜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技术、污泥处理技术等。其中包括了技术工艺的原理和特点、运行方式、工艺参数以及注意事项、存在问题等。本书可为污水处理工艺运行和管理者提供技术指导和建议。本书可作为污水厂操作人员的自学和培训教材,也可作为给水排水工程和环境工程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10.
肉仔鸡卫星细胞氧化应激时MAPK信号通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地塞米松(DEX)诱导骨骼肌卫星细胞氧化应激的体外条件下,筛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信号通路。【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肉仔鸡胸肌骨骼肌卫星细胞(SCs)分别进行处理:Ⅰ、对照组;Ⅱ、DEX;Ⅲ、p38 MAPK抑制剂;Ⅳ、DEX+p38 MAPK抑制剂;Ⅴ、JNK抑制剂;Ⅵ、DEX+JNK抑制剂;Ⅶ、ERK5抑制剂;Ⅷ、DEX+ERK5抑制剂;Ⅸ、ERK1/2抑制剂;Ⅹ、DEX+ERK 1/2抑制剂。除处理Ⅰ和处理Ⅱ外,其它处理首先用抑制剂预处理30 min,弃去培养基后,再按处理设置分别加入含DEX的培养基或者正常培养基继续处理24 h。处理结束后,分别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MDA)、活性氧自由基(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硫转酶(GST)含量或活性;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通路蛋白及SOD与GST基因表达量。【结果】 抑制剂单独处理组MDA和ROS的产生量显著低于DEX处理(P<0.05);DEX+ERK5抑制剂处理与DEX+ERK 1/2抑制剂处理的MDA和ROS产生量显著高于ERK 5抑制剂处理和ERK1/2抑制剂处理(P<0.05); DEX+p38 MAPK抑制剂处理与 DEX+JNK抑制剂处理组的MDA和ROS产生量与p38 MAPK处理和JNK处理的差异不显著(P>0.05)。抑制剂单独处理组的SOD和GST活性比DEX处理高(P<0.01);DEX+ERK5抑制剂处理与 DEX+ERK 1/2抑制剂处理的SOD和GST活性极显著低于ERK5抑制剂处理组和ERK1/2抑制剂处理组(P<0.01),DEX+p38 MAPK抑制剂处理与DEX+JNK抑制剂处理的SOD和GST活性与p38 MAPK抑制剂处理和 JNK抑制剂处理的差异不显著(P>0.05)。基因表达结果表明,DEX能够抑制GST和SOD基因的表达,抑制率达37%以上。与抑制ERK5和ERK1/2通路不同,抑制p38 MAPK和JNK通路后,DEX对GST和SOD基因的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在DEX诱导的肉仔鸡胸肌骨骼肌SCs产生的氧化应激过程中,p38 MAPK和JNK通路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种衣剂对水稻秧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和秧苗素质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6种种衣剂处理水稻种子的结果表明,参试种衣剂均能提高秧苗根际土壤磷酸酶、纤维素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以及秧苗根系活力和秧苗素质。其中,经科农16号、华农3号和ZSB种衣剂处理的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的活性与未用种衣剂处理的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优富8号处理的土壤纤维素酶活性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ZSB、优富3号和ZSA处理的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ZSB处理的秧苗根系活力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优富8号和华农3号处理的根系活力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津优35’黄瓜为试材,无色膜覆盖为对照(CK),研究不同颜色棚膜对夏秋季黄瓜生长、光合作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膜处理的黄瓜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体积分数(Ci)与CK差异不显著,蒸腾速率(Tr)明显高于CK;红色、蓝色和绿色膜处理的Pn和Gs均显著低于CK,Ci和Tr低于CK或与CK差异不显著。红、紫色膜处理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CK差异不显著,蓝、绿膜处理的明显高于CK。红色和紫色膜处理的株高、茎粗、叶面积等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而蓝色和绿色膜处理的明显小于CK;黄瓜产量以无色和紫色膜处理的最高。红膜处理可促进黄瓜糖的合成与积累,而蓝膜处理可提高其蛋白质和维生素C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3.
稻麦轮作下秸秆不同利用方式还田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还田能够促进土壤固碳,但秸秆不同利用方式还田对稻麦轮作系统中甲烷(CH_4)排放影响的研究结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本研究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太湖地区秸秆不同利用方式一年还田下稻麦轮作系统中CH_4排放规律进行田间原位观测。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是:常规处理(NPK,施用氮肥、磷肥、钾肥)、秸秆还田处理(NPK+S,氮肥、磷肥、钾肥与秸秆均匀混施)、秸秆生物炭处理(NPK+B,氮肥、磷肥、钾肥与黑炭均匀混施)和秸秆与腐熟剂配施处理(NPK+SDI,氮肥、磷肥、钾肥、秸秆与腐熟剂均匀混施)。不同处理下CH_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长季。与NPK处理相比,NPK+S和NPK+SDI处理均增加CH_4排放,增幅分别为12.7%和20.9%,NPK+B处理减少了7.5%的CH_4排放。与NPK+S处理相比,NPK+SDI处理CH_4排放显著增加7.3%,而NPK+B处理CH_4排放显著降低17.9%。除NPK+B处理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其他处理对产量并无显著影响。与NPK处理相比,NPK+S和NPK+SDI处理显著增加了单位产量甲烷排放,增幅分别为23.7%和18.4%,NPK+B处理降低了单位产量甲烷排放,幅度为19.9%。与NPK+S处理比较,NPK+SDI与NPK+B处理单位产量CH_4排放分别降低了4.3%和35.3%。结果说明秸秆配合腐熟剂还田或秸秆炭化还田可减轻由秸秆直接还田所带来的环境损害,且炭化还田的减排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出适合嫩江县玉米生产的节水保墒、环保无污染的覆盖减蒸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比研究了秸秆整棵覆盖(处理1)、液体地膜地面喷洒(处理2)、光降解地膜覆盖(处理3)、聚乙烯地膜覆盖(处理4)、黄腐酸蒸腾抑制剂叶喷(处理5)等不同减蒸技术条件下土壤水分、温度的变化和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及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水分差异较大,地表有覆盖物均可提高土壤含水量。拔节期,处理4、3、1覆盖的土壤水分都高于对照,依次高出8.2、6.0和3.0百分点,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灌浆期后,只有处理1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对照相比,拔节期地膜覆盖提高土壤温度0.6~0.9℃,扬花期和蜡熟期秸秆覆盖降低温度1.0和0.5℃,FA(处理5)叶面喷施后玉米叶面蒸腾速率减少29.5%、气孔导度减少30.6%、净光合速率增加16.7%。拔节期的株高以处理4和处理3最高,与其它处理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处理1最低。处理3和处理4的产量与其它处理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比对照增产18.3%和17.6%;处理1造成了减产,减产幅度为6.20%。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呈正相关趋势,最高的为处理3和处理4,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0%和18.1%;水分利用率最低的为处理1,比对照降低了5.40%。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洱海流域水稻种植的合理施肥模式,减少稻田氮磷径流流失,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氮磷径流流失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CF)相比,化肥减量20%处理(T1)总氮径流流失量无显著差异,有机肥替代处理(T2~T5)总氮径流流失量降低31.6%~40.4%,缓控释肥处理(T6)总氮径流流失量降低15.7%;与CF处理相比,T1、T2和T6处理总磷径流流失量无显著差异,T3和T5处理总磷径流流失量分别降低23.3%和17.4%,T4处理总磷流失量增加57.0%。与CF处理相比,T6处理和T1处理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T2~T5处理籽粒产量降低11.8%~42.9%;与T1处理相比,T5和T3处理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与CF处理相比,T1、T6和T4处理秸秆产量无显著差异,T2、T3和T5处理秸秆产量分别降低15.5%、16.0%和36.0%。综合考虑不同施肥处理的稻田径流流失量和水稻产量等因素,化肥减量(T1)、有机无机配施(T3和T5)和缓控释肥(T6)处理是可供选择的环境友好型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不同有机物料处理对设施番茄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粉宴1号"为试材,研究蚓粪(V)、生物碳(BC)、秸秆生物反应堆(SBR)与鸡粪(CK)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及碳源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V处理增加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增幅为40.74%、53.33%,BC处理增加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幅为35.59%、63.93%,SBR处理增加磷酸酶与脲酶活性,增幅为105.49%、47.56%;与CK相比,SBR处理提高可培养细菌数量39.40%,V处理提高可培养放线菌数量14.13%,BC处理提高可培养真菌数量40.78%;与CK相比,V处理提高微生物量氮36.84%;与CK相比,BC与SBR处理显著提高碳水化合物、多聚类和羧酸类碳源的利用水平,V处理显著提高氨基酸类、胺类和酚类碳源的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蚓粪与等体积的猪粪堆肥、菇渣堆肥和中药渣堆肥配合对不结球白菜育苗、产量以及基质矿质态氮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猪粪堆肥配合的处理不结球白菜的开展度、叶片数、茎粗、株高和壮苗指数等育苗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菇渣堆肥配合的处理不结球白菜育苗指标与未加堆肥的对照差异不显著,与中药渣堆肥配合的处理不结球白菜育苗指标低于对照。与猪粪堆肥配合的处理不结球白菜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菇渣、中药渣堆肥配合的处理不结球白菜产量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中NH+4-N和矿质态氮含量下降。与菇渣、中药渣堆肥配合的处理NO-3-N含量下降,与猪粪堆肥配合的处理NO-3-N含量增加。结论:蚓粪与猪粪堆肥等体积配合能增加氮素供应,满足幼苗整个生育期的养分需要,促进不结球白菜的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的增加,各项育苗指标表现较好,有利于不结球白菜培育壮苗和提高产量,可用于蔬菜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18.
阴棚下施肥对春兰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黔西南地区春兰的人工驯化和产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对阴棚栽培的春兰分别喷施复合肥、尿素、磷酸二氢钾、尿素与磷酸二氢钾混合肥和清水(对照),研究施肥对春兰生长的影响。[结果]除磷酸二氢钾处理外,其余处理与对照相比沤心病苗数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施肥处理沤心病的平均发生率为2.63%。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叶斑病病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除复合肥处理外,其余处理与对照相比萌蘖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喷施混合肥处理的最高。除尿素处理外,其余处理与对照相比开花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喷施复合肥处理的最高。[结论]喷施氮磷钾完全肥料促进春兰生长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室内营养液培养,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根系烫伤处理测定质外体途径水分吸收和0.5mmol.L-1HgC l2处理抑制水通道蛋白活性的方法,在3种供氮形态下(NH4+-N、NO3--N、NH4+-N与NO3--N(等浓度混合)),研究了苗期水稻的生长和水分吸收状况。结果表明,无论在非水分胁迫条件下,还是在水分胁迫条件下,NH4+-N与NO3--N混合处理的水稻生物量最大。在非水分胁迫条件下,NO3--N处理和NH4+-N与NO3--N混合处理的水稻单位干质量吸水量高于NH4+-N处理的水稻;烫伤处理和加HgC l2抑制水通道蛋白活性后,各处理水稻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干质量水分吸收量都下降。NO3--N与NH4+-N混合营养处理的水稻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高于NH4+-N处理和NO3--N处理。在根系烫伤处理和HgC l2处理后0.5 h内,各处理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20.
佘冬芳  邹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247-3247,3275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绿豆芽苗菜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④绿豆芽苗菜生长速度最快且产量最高.其次是处理③,处理④与处理③的产量达显著差异,处理③、④与处理①、②的产量达极显著差异;营养成分中,Ve与胡萝卜素含量的大小是处理④>处理③>处理②、处理①;K+含量的大小是处理③>处理④>处理②=处理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