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沉水植物衰亡过程中氮磷释放规律及温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揭示含植物的土地处理与修复系统中植物衰亡对系统中氮和磷转化的影响规律,为此类系统运行管理中植物收割与否提供依据。选取在室内水缸中培养的常见沉水植物——蜈蚣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进行浸泡试验,考察植物类型对因植物组织溶解而导致的污染物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快的释放发生在最初的8h内,总氮(TN)的释放量小于总磷(TP)的释放量;TN单位湿重释放量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蜈蚣草(0.164mg/g)>金鱼藻(0.081mg/g)>菹草(0.064mg/g);TP单位湿重释放量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金鱼藻(3.043mg/g)>菹草(2.404mg/g)>蜈蚣草(1.906mg/g)。对于沉水植物蜈蚣草、菹草和金鱼藻而言,单位质量植物的磷释放量较高,需要及时进行收割以避免植物溶解释放引起含植物的土地处理与修复系统中水相磷浓度的升高。另外,选取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进行浸泡试验,设定5℃、15℃、25℃和35℃四个温度,考察温度对因植物组织溶解而导致的污染物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环境条件一样,只改变温度时,最快的释放发生在第8h内,狐尾藻的氮、磷和碳的释放量及释放率均在25℃时最大。  相似文献   

2.
棉花GhCOMT3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研究GhCOMT3基因的功能,将GhCOMT3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0.2mmol/L 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结果发现,16℃诱导12h、30℃诱导3h和37℃诱导3h后融合蛋白均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30℃诱导的蛋白表达量最大,之后对包涵体进行变性溶解,进行SDS-PAGE检测,再经过蛋白标记亲和层析柱(His TrapTMHP)纯化得到变性的pET-28a-GhCOMT3融合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纯化效果,鉴定表达产物,目的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39.119kDa,检测结果与预期一致。结果表明,pET-28a-GhCOMT3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产物,为在蛋白水平上研究GhCOMT3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蛋白酶水解薏米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氮溶解指数(NSI)和水解度(DH)为指标对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进行筛选,确定碱性蛋白酶为最佳水解用酶,并通过单因素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建立了碱性蛋白酶水解薏米蛋白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在底物质量浓度39.95 g/L,酶用量1 201.75 U/g,温度54.61℃,pH值7.99,反应时间4 h的条件下,水解后的氮溶解指数可达95.79%。  相似文献   

4.
选择甾醇质量分数59%的植物甾醇酯,经溶解后按一定比例添加到玉米油中,确定其最佳添加工艺:甾醇酯加热至60℃时,加入至磁力搅拌器上加热至60℃的玉米油中,边加边搅拌,并保持此温度5 min,植物甾醇酯的添加量为1%。  相似文献   

5.
王帅  程林  杨利民  韩梅 《分子植物育种》2019,17(6):1965-1969
利用SYBR GreenⅡ染料法,建立黄芩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反应体系。根据18S rRNA基因序列保守性,在18S 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常规PCR产物为标准品,浓度梯度稀释后制定标准曲线,对溶解曲线进行分析,对PCR退火温度,引物浓度,模板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20μL反应体系中,加入10μL SYBR Premix Ex Taq TM时,引物和cDNA最佳加入量分别为0.8μL和1.0μL;最佳反应程序:进行40次循环,95℃预变性30 s,95℃变性5 s,55℃退火30 s,72℃延伸30 s。标准曲线Ct的检测范围在14~29,扩增效率为97.8%;溶解曲线显示为单峰,其Tm为(85±1.0)℃。本研究建立的黄芩18S rRNA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具有检测范围广,扩增效率高,特异性高等优点,对从分子水平阐明黄芩药效成分合成机制,筛选高产优质的黄芩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9/2 0 0 0年度 ,澳大利亚昆亚兰州北部棉区遭受了较严重的日灼伤问题 ,一些棉花的大部分叶子干枯脱落。最高温度为 1 7℃左右的阴雨、强风天气过后 ,天气骤晴 ,为害症状很明显 ,既使棉花叶片局部被灼伤 ,但后来整片叶子就变干枯了 ,这可能是由于光合作用的通道被中断所引起的 ,光合作用中的这种“暗反应”被抑制 ,结果是在自由基的构建中引起细胞受损害。叶绿素的“漂白(失绿 )”也叫做光的氧化作用 ,当没有“漂白”时所引起的损害叫做光抑制作用 ,除叶子变干枯外 ,许多作物的植株还开始变紫。引起上述症状的化学物质还不清楚 ,但是在低…  相似文献   

7.
以蚕豆为主要原料,对调配型酸性蚕豆乳饮料的生产工艺及影响其稳定性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确定其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添加剂(复合乳化剂、复合稳定剂和复合磷酸盐)、调酸、均质、杀菌及调配顺序是影响产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使用一定量的添加剂可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它们的最佳配比分别为蔗糖脂肪酸酯(SE-15)∶单甘酯=2∶3、魔芋胶∶瓜尔豆胶∶黄原胶=3∶2∶2、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1∶1∶2。酸化工艺选择20~30℃条件下采用滴状或喷雾状加酸,加酸量为0.4%,搅拌速度在不产生气泡的条件下越快越好。均质的最佳条件为20 MPa、60℃,加酸前后各均质一次。采用90℃、5 min高温短时杀菌。最佳调配顺序为先将白砂糖、水、复合乳化剂、复合稳定剂充分溶解混匀,再加入溶解了复合磷酸盐的豆乳与鲜奶混合液,最后用柠檬酸调酸。按此工艺条件产品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和油菜秸秆产生的溶解性有机碳过量,导致有机铁氧化物复合体(OFC)溶解,降低重金属Cr(铬)的固定量。近日,《环境科学与技术》在线发表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退化及污染农田修复"创新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他们以我国土壤中典型的、具有高致毒性重金属铬(III)为例,在微观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秸秆还田对土壤重金属铬污染控制具有  相似文献   

9.
孙群  丁自勉  顾伟  孙宝启  王建华 《种子》2005,24(7):120-121
本文通过标准发芽试验探讨温度、光照及发芽床等因素对天仙子种子萌发的影响,设15、20、25、30℃恒温及15℃/25℃、20℃/30℃变温共6种温度处理,设纸上(TP)、纸间(BP)、砂间(S)和砂上(TS)共4种发芽床处理,光照设0(黑暗)、2000 lx 2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天仙子种子最适萌发条件为30℃,纸上、纸间或砂上,黑暗.初次计数时间为发芽后第3天,末次计数时间为发芽后第7天.  相似文献   

10.
应用固定化碱性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并对制备大豆肽的工艺条件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固定化碱性蛋白酶制备大豆肽的最佳工艺条件的底物浓度为3.8mg/mL、温度60℃、pH值为8.8、时间为3h,制得的大豆肽的水解度为39.20%,可溶性蛋白溶解指数(NSI)为0.9957。  相似文献   

11.
小麦中的DON用水和三氯甲烷一乙醇(8∶2)提取后挥干,加5 ml三氯甲烷溶解残渣,转移至刻度浓缩瓶中进行浓缩,定容至0.5ml作薄层层析用.横展剂乙醚-丙酮(95∶5);纵展剂三氯甲烷-丙酮-异丙醇(8∶1∶1).双向展开薄层板,在130℃条件下,加热薄层板10分钟,DON与三氯化铝作用呈兰色荧光,与标准进行比较. 用茴香醛-浓硫酸-冰醋酸(0.05∶0.1∶5)喷雾后,在115-120℃条件下烘5-10分钟呈现桔红色进行确证. 本方法灵敏度为0.2ppm,定性检出可达0.1ppm,DON的回收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2.
泡桐在植物分类学上属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泡桐属(paulownia)。其属分布在东经100~140℃和北纬20~40℃之间。在土壤 pH 值为4~7.5,大气温度为-20~38℃,全年降雨量为500~2000mm 和海拔为几十米~2400米的一般生态环境下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发实试验探讨温度、发芽床及光照等因素对硬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设8种恒温(5、10、15、20、25、30、35℃和40℃)和2种(15/25℃,20/30℃)变温共10个处理;光照设0(黑暗)和光照(2000lx)两个处理;发芽床设纸上(TP)、纸间(BP)、砂上(TS)和砂间(BS)4个处理.结果表明:硬雀麦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0℃,发芽床选纸上发芽为好,对光不敏感,初次计数时间为发芽后第4天,末次计数时间为发芽后第8天.  相似文献   

14.
低温弱光对番茄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研究了低温弱光对中蔬4号和中杂9号番茄苗期植株功能叶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a/b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为5000 1x或2000 1x时,温度处理为20℃(日)/10℃(夜)、20℃(日)/5℃(夜)、15℃(日)/10℃(夜)和15℃(日)/5℃(夜)对中蔬4号和中杂9号叶绿素a、b含量和a/b值影响较显著,处理时间不同其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为高效表达几丁质酶基因tachi1,研究Tachi1的酶学性质。采用PCR技术从棘孢木霉中克隆了几丁质酶基因tachi1并与pEHisTEV原核表达载体融合,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获得了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的Tachi1。包涵体经洗涤、溶解、复性和纯化后获得了高纯度的Tachi1。复性后的Tachi1具有较高的几丁质酶活性,该几丁质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 5.5。几丁质酶在30~35℃下稳定,在pH 3~7之间几丁质酶有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16.
The Role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 on Mineral Dissolu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分子量有机酸(Low-molecular-weight organic acids,简称LOAs)能促进土壤中磷素及盐基离子的活化,加速土壤矿物溶解,早已被人们认识。但关于LOAs对土壤矿物溶解作用的相关综述尚未见报道。因此,从溶解模型、溶解机理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概述了LOAs对土壤矿物的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土壤温湿度和埋藏深度对马唐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湿互作出苗实验中,马唐在25℃,30℃,35℃下播后1~3 d开始出苗,在15℃下需要7~9 d才能出苗。在土壤湿度为60%、土壤温度为25℃时,达到最大出苗率(99.16%)。温度为5℃,10℃,45℃在任何湿度以及湿度为20%在任何温度条件下都未见出苗。马唐的日出苗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大致呈钟形。用Logistic曲线方程Y=k/(1+a·exp(-b·day))可以很好地描述马唐在不同的温度(15℃~35℃)和湿度互作下的累积出苗情况(从开始出苗之日起)。在深度出苗实验中,马唐的最高出苗率在1~4 cm的深度,其出苗率达80%。  相似文献   

18.
应用固定化碱性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并对制备大豆肽的工艺条件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固定化碱性蛋白酶制备大豆肽的最佳工艺条件的底物浓度为3.8 mg/mL、温度60℃、pH值为8.8、时间为3 h,制得的大豆肽的水解度为39.20%,可溶性蛋白溶解指数(NSI)为0.995 7.  相似文献   

19.
乙醇提取及重结晶法制备辣椒总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建立从辣椒中提取并通过重结晶获得高纯度辣椒总碱的方法,以花溪朝天椒干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有机溶剂提取法中乙醇浓度和固液比等对提取率的影响,摸索了后续纯化过程中碱溶解-乙酯萃取辣椒碱的最适pH值和辣椒碱的结晶条件。结果表明:用95%乙醇、1:10(m/V)的固液比、80℃回流2 h,可达到3.7 mg/g(辣椒总碱/辣椒粉)的提取率;在pH 9.0时用乙酸乙酯萃取辣椒碱的NaOH皂化液可获得较高的辣椒碱纯度和回收率;在实验条件下,该萃取物在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及石油醚等溶剂中均未结晶,而在乙醚中于-20℃重结晶3次得到纯度为96.4%(HPLC法测定)的辣椒总碱,达到美国药典24版(USP24)中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20.
冬瓜种子发芽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规程(ISTA,1985)中没有冬瓜种子的发芽方法。国家标准(GB3543—83)中规定,冬瓜种子的发芽床为纱布、毛巾,温度为恒温30℃。实践证明,该规定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摸索冬瓜种子的最佳发芽方法,为国标(GB)的修改提供参考依据,我们特对冬瓜种子进行不同浸种时间、不同发芽床、不同培养温度的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取合肥市种子公司蔬菜科提供的1991年生产的青皮冬瓜种子。 1.2 方法:试验设浸种时间为12小时、8小时、4小时、干籽四种;发芽床为纸上、纸卷、沙三种;温度为变温(20~30℃)、恒温(30℃)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