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18—2019年在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于美国白蛾各代蛹期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开展生物防治示范,系统调查了释放天敌不同种类、不同释放量和美国白蛾不同世代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与白蛾黑基啮小蜂2种天敌混合释放,对美国白蛾第2代蛹的寄生率和天敌总寄生率分别为49.10%和54.12%,均显著高于释放1种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表明释放2种天敌可显著提高寄生效果.释放45枚/hm2柞蚕蛹所繁出的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第1代蛹的寄生率和天敌总寄生率分别为55.23%,65.79%,与75枚/hm2释放量处理均无显著差异,表明增加天敌释放量未能提高寄生效果.放蜂后,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越冬蛹的寄生率高达61.04%,极显著高于第1代蛹(46.75%),第1代蛹又极显著高于第2代蛹(28.75%),表明该蜂对第1代蛹和越冬蛹的寄生效果显著优于第2代蛹;第1代蛹、第2代蛹、越冬蛹的天敌总寄生率分别为66.99%,38.18%,70.18%,总寄生率均极显著高于相应世代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表明其他寄生性天敌对害虫具有较好的自然寄生作用.因此,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生物防治美国白蛾的最佳时期为第1代蛹期,经济释放量为45枚/hm2.  相似文献   

2.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寄生于美国白蛾蛹体内的天敌昆虫。为探索该小蜂的林间释放最佳效果,我们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出蜂时间、出蜂孔数、出蜂蚕蛹的数量、出蜂后的存活时间、林间释放等内容进行了观察,总结出了在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过程中应注意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3.
白蛾周氏啮小蜂对几种昆虫蛹的寄生率以及林间释放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为主的13种昆虫寄主蛹的寄生率和林间释放效果。结果表明,用柞蚕、油松毛虫、美国白蛾、赤松毛虫和野蚕等5种昆虫蛹可作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较适繁殖寄主,蛹寄生率和单蛹寄生数量均较高,其中柞蚕蛹寄生率和寄生量最高,考虑用柞蚕蛹扩繁周氏啮小蜂材料易得且成本较低,继而用柞蚕蛹做最适寄主进行了生产性扩繁和林间防治美国白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柞蚕蛹与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按1∶50的比例室内接种扩繁,柞蚕蛹的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达97%,而林间防治美国白蛾试验按老熟美国白蛾幼虫与白蛾周氏啮小蜂1∶10的比例林间挂茧放蜂,美国白蛾蛹寄生率可达32%~41%,而对照美国白蛾蛹自然寄生率7.3%~8.7%,处理区放蜂寄生试验效果是未放蜂对照区的4.3~4.7倍。  相似文献   

4.
周氏啮小蜂是防治美国白蛾重要的生物防治方法。文章研究了人工培育周氏啮小蜂的雌雄比例、对鳞翅目昆虫的寄生率,以及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防治效果。发现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十分有利于人工繁殖的高寄生率天敌物种,有助于提高生物防治效益。  相似文献   

5.
周氏啮小蜂是防治美国白蛾重要的生物防治方法。文章研究了人工培育周氏啮小蜂的雌雄比例、对鳞翅目昆虫的寄生率,以及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防治效果。发现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十分有利于人工繁殖的高寄生率天敌物种,有助于提高生物防治效益。  相似文献   

6.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是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优势天敌。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人工繁育技术进行系统研究,成功研发出以柞蚕Antheraea pernyi蛹为中间寄主的工厂化生产技术。笔者介绍白蛾周氏啮小蜂工厂化生产及林间应用涉及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释放技术及应用现状,提出研究天敌复合体、测试常用农药对白蛾周氏啮小蜂安全性和优化林间释放技术等建议,以期最大限度地优化白蛾周氏啮小蜂生产工艺,为提高繁育效率和防治效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天敌昆虫对美国白蛾的生物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进行生物防治 ,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连续对 4代美国白蛾进行放蜂的防治区 ,美国白蛾的危害下降 ,而对照区美国白蛾仍造成一定的危害。放蜂区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期的寄生率经 2a的防治后达到 5 0 %~ 70 % ,同时由于没有施用化学农药 ,保护了其它天敌 ,各种天敌昆虫的总寄生率达到 83 2 6 %~ 95 82 %。应用灰色数学中关联度的计算方法 ,表明人工释放的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生物控制美国白蛾的主要因子 ,但几乎不影响其它天敌昆虫对美国白蛾的寄生。各种天敌共同而有效地控制了美国白蛾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释放周氏啮小蜂对桑园内美国白蛾进行防治试验。一是放蜂数量与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地投放3万头小蜂,美国白蛾的寄生率最优达到68%。二是周氏啮小蜂扩散距离所需时间,在越冬代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释放周氏啮小蜂,周氏啮小蜂扩散到50m、100m、150m、200m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0天、25天、30天、35天。在第一代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释放周氏啮小蜂,花角蚜小蜂扩散到100m只需要20天,三是是周氏啮小蜂扩散距离与寄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离放蜂点越近处,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相似文献   

9.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生物防治美国白蛾的有效天敌,具有不污染环境的特点。为了调查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的林间生物防治效果,该文以美国白蛾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作为生防材料,在沈阳市美国白蛾发生区进行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试验,对放蜂后有虫株率、网幕密度及不同寄主树种受危害程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各试验区7月份和9月份的有虫株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32.1%和40.0%,平均网幕密度分别比对照每株降低3.5网和5.4网;9月份有虫株率和网目密度均比7月份有所减少,说明人工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能够有效地防治美国白蛾,且连续2次放蜂效果更好;对于蒙古栎、刺槐、黄波罗等树种较多的林地,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生物防治美国白蛾虫害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白蛾周氏啮小蜂转主寄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优势寄生性天敌。为了了解其在释放利用后能否保持高的种群数量 ,达到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效果 ,研究了这种小蜂在林间的转主寄主。通过调查 ,明确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林间的转主寄主种类 ,并研究了这些寄主的年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 ,以及白蛾周氏啮小蜂在这些寄主中的寄生率和出蜂量、雌雄性比等。结果表明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主有 7种 :美国白蛾 ,大袋蛾 ,柳毒蛾 ,榆毒蛾 ,国槐尺蛾 ,杨扇舟蛾和桃剑纹夜蛾。白蛾周氏啮小蜂年发生 7代 ,而美国白蛾年发生 2代 (部分年份可发生 3代 ) ,小蜂除寄生这 2代(或 3代 )美国白蛾蛹外 ,其余各代在这些转主寄主蛹中寄生。这些转主寄主的蛹期和美国白蛾的蛹期在 1a的生长发育期中相互衔接 ,小蜂可转移寄生在这些寄主上 ,从而能够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 ,达到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对各地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柳毒蛾和美国白蛾上的寄生情况比较分析 ,发现该小蜂在不同地点的寄生情况差异不显著 ,说明这种小蜂的分布比较广泛 ,种群数量比较稳定。研究还表明 ,绿化树木的多样性可以增加转主寄主的种类和数量 ,从而能够使小蜂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 ,达到释放后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选取6种目前国内防治美国白蛾常用药剂,模拟林间施药方式对美国白蛾的重要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施药处理;对美国白蛾5龄幼虫进行叶片带毒(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饲养直至化蛹,以这些蛹为宿主繁育该小蜂.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对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寿命有很大影响,能显著降低成虫存活时间.杀铃脲、灭幼脲Ⅲ号、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显著影响,完全可以利用该病毒配合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  相似文献   

12.
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林间释放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林间的释放技术,确定日间段适宜的放蜂时间和树体挂蜂较好的方位,作了日间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挂蜂方位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寄生率效果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与挂蜂日间不同时段的时间有关,与树体上挂蜂的不同方位无关,最佳放蜂时间为每日傍晚17:00~18:00时,或清晨4:00~6:00时。  相似文献   

13.
黄刺蛾天敌复合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4.
白蛾周氏啮小蜂可持续控制美国白蛾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在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分别放蜂1次,放蜂量为美国白蛾幼虫数量的5倍,连续放蜂防治两代美国白蛾,就可将其种群数量有效控制,使有虫株率降到1.25%,天敌的总寄生率达到92.67%。放蜂防治后连续5年,共追踪调查10代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发现这种小蜂具有良好的持续控制效果。美国白蛾在防治后第2年至第5年有虫株率均保持在0.1%以下的低水平,天敌的寄生率仍高达92%,表明持续控制作用十分显著。研究中,还对我们计算出的回归模型y=-51.60795 77.47512lgx进行了实际检验。结果显示,利用该模型计算出的多种天敌的总寄生率与实际调查所得的总寄生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模型可以用于调查天敌的寄生率,能够大大节约工作量,利于生产单位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利用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Drury)的蛹期寄生蜂白蛾周氏啮小蜂 Chouioia cunea防治美国白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文对人工繁蜂技术和田间放蜂技术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6.
美国白蛾新天敌—蠋敌捕食能力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的一种捕食性天敌——蠋敌Arma chinensis(Fallou),简述了蠋敌的生物学特性。在商河县,蠋敌在美国白蛾幼虫网幕枝中的分布率为2.33%~17.86%;记述了蠋敌的捕食习性和规律,经室内饲养,统计出各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量,从若虫到成虫,最大捕食量为2头3龄、7头4龄、5头5龄、23头6龄共37头白蛾幼虫;最小取食量为4头2龄、8头3龄、1头4龄、1头5龄、2头6龄共16头白蛾幼虫;分析并指出蠋敌对美国白蛾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是自然界中影响美国白蛾种群密度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中间寄主柞蚕Antheraea pemyi蛹大量扩繁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经多代后寄生效果下降,系由蜂种退化所致,即利用一种中间寄主导致蜂种的营养来源单一。据此设计复壮措施,即利用自然寄主回接。结果表明:回接1代,其子代蜂种的寄生率提高了27.33%-35%,雌雄比提高了32.38%-73.23%。  相似文献   

18.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繁殖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许多种农林害虫的天敌,尤其是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ary)这种世界性检疫害虫效果更为显著。本实验利用三刀法和接种法通过柞蚕蛹人工大量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结果显示,三刀法对于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是非常有效的,达到95%的寄生率。我们观察和描述了白蛾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史,并且发现了更多的寄主。三刀法作为饲养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一种新技术已经被推广和应用。图4表1参5。  相似文献   

19.
方惠兰  童普元 《林业科学》1995,31(3):233-238
1986-1990年的研究得知:松毛虫赤眼蜂在浙江于3月下旬开始活动,10月上旬至11月陆续以蛹在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等虫卵中越冬在林中常年都可见到该蜂的活动,其种群数量出现的高峰期与松毛虫卵期相一致,林中昆虫卵的多少、蜜源植物的有无、温度的高低、是影响松毛虫赤眼蜂林间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