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庆元2007年中央基本建设投资项目2000亩基地的建设,对杉木林的间伐抚育,林地清理,深翻施肥等各种措施进行培育。设立1.2亩的标准地进行监测。通过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间伐样地的树木平均胸径比对照样地每年增加1.2cm,平均树高增加0.63m,蓄积增加1.14m3/亩,经济效益每年增加398元/亩,比对照每年提高8.1%,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对复层林中3种大径材保留密度及对照的纯纸浆材萌芽林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径材3种不同密度处理对其平均树高生长影响不大,而对平均胸径和蓄积生长量的影响较大.大径材低密度有利于胸径的生长,3种处理之间的相互差异都比较大.复层林所保留的大径材对林下萌芽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蓄积所受的影响比高和胸径所受的影响大.随着林龄的增大,复层林的经济效益比纯纸浆材林大,约为2倍.复层林经营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新的营林方式.  相似文献   

3.
皖东丘陵地区麻栎栽培模式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皖东丘陵地区麻栎人工林的生长特性和林分结构作了全面地调查研究,并结合群众生产经验,提出了有效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技术,建立了较大规模的示范林.其中薪炭林经营模式.10 a生左右的林分,平均胸径达7~8 cm,平均高7 m以上,年生产薪材9 000~10 500 kg/hm2(鲜重),最高达15 000 kg/hm2;而用材林经营模式,20~30 a即可培育成中小径阶用材,40~60 a可培育成胸径达24 cm以上的大径阶用材,年材积生长量6~9m3/hm2,最高可达12 m3/hm2,成为该地区的高产林分,能取得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该地区黑松等低效林改造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云南松低质低效林的成因及其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质低效林的成因和分类是对其林分作出评价和改造的基础。在从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低质低效林概念的前提下,结合恢复生态学对低质低效林的定义,分析了云南松低质低效林的自然和非自然(人为)成因,结合起源并采用其生态公益林和用材林的功能的分类方法对云南松低质低效林进行了宏观的分类,为其低质低效林的评价和改造、更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低质低效林改造经营项目的示范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通北林业局低质低效林现状,介绍主要采伐造林技术措施,阐述低质低效林改造经营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林区低质林改培经营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大兴安岭林区低质林概况、经营宗旨,探讨了低质林改造培育的必要性和各林型经营模式。对该地区的低质林改造和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培育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辽西北地区杨树低质低效林的大面积产生严重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本地区杨树低质低效林现状,分析了自然因素、人为干扰等导致低质低效林形成的主要原因,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提出了几种相应的技术措施以及改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为现有杨树低质低效林改造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吉林蛟河地区开展蒙古栎天然次生林改培育大径级材林试验,结果表明:松江林场的天然次生蒙古栎林改培效果最为明显,其每年胸径增长量为0.44cm,平均增长率为5.59%,材积每年平均增长率为6.73%;不同立地条件及不同间伐强度对培育大径级材林影响差异显著,最佳间伐强度为28%,最佳立地条件为西南坡或南坡,胸径生长量最佳的为坡下,坡度为4°的长势良好,郁闭度为0.9的改培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河北省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经营密度(150株/hm2、225株/hm2、300株/hm2、375株/hm2及750株/hm2的对照样地)试验样地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在相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密度对华北落叶松林的林分胸径、树高、材积及郁闭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和郁闭度的变化林分平均胸径和株高均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但各试验样地的材积总量却小于对照样地。并最终确定保留木为225~300株/hm2的林分密度可以作为塞罕坝地区培育大径材华北落叶松林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低质低效林改造经营,探索黑龙江省南岔林业局森林经营的新模式,以促进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解析1株天然林中148年生伯乐树倒木树干,表明其树高连年生长量在65年生时达到最大值,和树高年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于80年生时;胸径连年生长量在7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与胸径年平均生长量相交于95-100年生时;而材积连年生长量的最大值出现在80年生时,与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于135-140年间相交,此时可以认为是伯乐树的材积数量成熟年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对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所属红松阔叶林进行经营,并对经营前后林分的基本特征与状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郁闭度由0.85下降到0.80,林分密度由1 186株·hm-2下降到992株·hm-2;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490,仍为随机分布;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792,较经营前略有上升;直径分布仍为倒"J"型。顶级树种红松的相对显著度明显上升,由经营前的8.26%上升到经营后的9.57%,优势度从经营前的0.230上升到经营后的0.264;珍贵树种黄檗及主要伴生树种的优势度均呈上升状态。  相似文献   

13.
对6年生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与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柚木(Tectona grandis)混交林、格木纯林以及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纯林相比,多树种混交林总蓄积量能提混高13.66-49.14 m^3/hm^2,不同树种以及同一树种在不同配置模式之间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及其年均生长量等指标差异显著。多树种混交模式中格木、降香黄檀的平均树高分别比相应纯林提高2.33%-30.23%和10.71%-19.64%,平均胸径分别提高了15.15%-27.27%和12.50%-20.83%。与格木+柚木混交林相比,多树种混交林格木、柚木平均树高分别提高了8.70%-21.74%和8.70%,平均胸径分别提高了24.59%-37.70%和33.33%-36.46%。综合分析表明,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格木、降香黄檀、柚木等的高径生长,促进干形发育,且在促进林木胸径生长上有显著作用,该模式对于珍贵树种长周期大径材的培育切实有效,但不同树种配置及其比例的改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依据17龄意大利214杨随机区组设计的不同密度,根据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用林业统计软件进行蓄积计算,用不同密度下的立木蓄积量来确定最佳的造林密度。试验结果表明,4m×6m试验密度尽管单株蓄积不是最高的,但公顷蓄积是最大的,为260.74m^3·hm^-2,该密度林分林木符合大径材标准的株数最多,为87株。因此4m×6m密度是较为丰产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net above-ground carbon stock in six community forests in the Dolakha district, Nepal. A survey was conducted of above-ground timber species, using random sampling. A tree-ring chronology for Pinus roxburghii was created to construct a growth model representative of the various mainly-pine species. The allometric model combined with tree ring analysis was used to estimate carbon stock and annual growth in the above-ground tree biomass. The out-take of forest biomass for construction material and fuelwood was estimated on the basis of interviews and official records of community forest user groups. The average annual carbon increment of the community forests was 2.19 ton/ha, and the average annual carbon out-take of timber and fuelwood was 0.25 ton/ha. The net average carbon balance of 1.94 ton/ha was equivalent to 117.44 tons of carbon per community forest annually. All the community forests were actively managed leading to a sustainable forest institution, which acts as a carbon sink. It is concluded that community forests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emissions by avoiding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enhance forest carbon sink and improve livelihoods for local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6.
在冀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通过对比华北落叶松[Larixgmellini(Rupr.)Rupr]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油松(P/nustabulaeformiscarr)林不同坡位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建立生长过程曲线方程并拟合树高与胸径之间的关系,分析两种林型内乔木树种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坡位样地内,标准木的拟合生长模型基本相似;材积连年及平均生长速率排序为:坡底落叶松〉坡中落叶松〉坡顶落叶松。(2)天然次生油松林不同坡位样地内材积平均生长量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油松标准木的生长过程基本相同,且标准木的拟合生长模型基本相似。但坡中油松立木材积平均生长量高于坡地和坡顶。(3)相同坡位样地内人工林与天然林间的连年生长曲线存在明显差异性。油松林生理年龄高于落叶松林,标准木达到材积数量成熟的年龄比落叶松大,单株立木材积量较大。(4)人工落叶松林和天然油松次生林内乔木树种的胸径与树高问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均达到0.9以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17a生华山松混交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总生长量均比同期纯林要大,树高、胸径的连年生长量下降趋势比纯林慢,材积连年生长量上升比纯林快.8a生华山松仅树高定期生长量比纯林大,胸径与材积定期生长量不及纯林.混交林的叶量、叶面积及单位重量的叶绿素含量均比纯林高.华山松营养根呈簇状疏散分布,无明显主根,根系分布浅而细根密集,根系总长度比纯林大20%以上,种间根系无互相排斥现象.  相似文献   

18.
于湖南省洞口县大湾国有林场的光皮树生产基地设置临时标准样地,并选取优势木进行解析和测定,对光皮树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皮树的胸径、树高生长快速期都出现在早期,均在12年生前达到最快生长;胸径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第12~15年生时相交,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12~13年生时相交;12年生以后胸径、树高生长均逐渐减弱。光皮树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3~12年生一直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12年生以后增长很慢,在15年生时达到最大值;而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一直表现为平稳的增长趋势。树高曲线拟合以二次方程效果最好,其复决定系数为0.819。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规律,在桂西北乐里林场设置了3个固定样地,对马尾松人工幼林(4~11a生)的胸径、树高等进行了连续8年的监测研究,得出如下结果:1)胸径逐年总生长为5.50~12.27cm,与林龄的关系式为YDBH/cm=3.9383Ln(X林龄)+3.7132,连年生长和年平均生长分别为0.77~2.23cm和1.10~1.31cm。2)树高逐年总生长为3.53~11.73m,与林龄的关系式为YH/m=1.2186 X林龄-1.5443,连年生长和年平均生长分别为0.73~1.47m和0.88~1.08m。3)林分逐年总蓄积量为6.5~137.8m3/hm2,与林龄的关系式为YV/m3/hm2=0.0932X3.1119林龄,连年生长和年平均生长分别为5.0~25.0m3/hm2和1.6~12.5m3/hm2。研究充分说明,该区马尾松人工幼林生长较为缓慢,林分蓄积量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