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找到竹节参种苗移栽的最佳密度。方法:采用6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结果:竹节参种苗移栽最佳密度是18万株/hm2,随着竹节参苗龄增大,定植密度应适当减少,以提高竹节参地下根茎的产量及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不同播种方式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一个因子,适宜的播种密度是大豆高产的有效措施,且播种密度受气象、肥力、品种等很多因素影响,通过大豆同一品种不同播种密度、不同播种行数,在110cm垄上进行栽培试验,归纳出该品种最佳播种密度与最适宜播种行数,探索大豆大垄种植高效增产模式。  相似文献   

3.
设计4种不同播种密度试验,通过迷果芹不同播种密度出苗率、两年生保苗率和生产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在15kg/hm2时收益最佳,人工栽培与野生药材的活性成分含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不同竹节参“节”位育苗效果,研究了不同育苗基质、竹节参顶芽留存对竹节参出苗和“多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年龄增加,其出苗数量和出苗率有所下降;有机质含量高的育苗基质对多芽形成有一定促进作用;顶芽的留存对竹节参“多芽”形成影响很大,在去除顶芽条件下,竹节参多芽发生率明显增加,最高达到30%。可通过顶芽处理和增加基质养分提高竹节参多芽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播种日期与播种密度对谷子植株光合特性的影响,进而找到最适的播种日期和密度,以提高生产中谷子的实际光合作用,以农大10号作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法(其中,播种日期为主要区域,设定为5个不同的等级;密度为次要区域,设定为6个不同的等级),通过测定叶面积、净光合作用效率、叶绿素及荧光参数,研究不同播种日期和密度对谷子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不同的播种日期,5月8(B2),18日(B3)播种对谷子荧光特性的影响相对较好;对于不同的播种密度37.5万(M5),37.0万株/hm2(M4)处理的效果相对较好;对于播种日期和密度的共同作用,B2M5,B2M4,B3M5,B3M1等处理组更有利于谷子光合特性的提高。试验通过研究谷子光合作用受播种日期以及密度等因素的干扰程度,所得出的结论为晋中地区的谷物种植选取合适的日期与密度,为提高谷物的生产质量提供一套新的参考方案,尽可能将农作物种植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操作。  相似文献   

6.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连葱9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密度对洋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探索最佳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的播种密度对株高、叶长、叶宽、假茎粗、叶片数、苗期单株重等苗期农艺性状有显著的影响。株高和叶长都是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8g的播种密度影响最大,叶宽、假茎粗度和苗期单株重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连葱9号"的抽薹率和分球率减少; 8g的播种密度小区产量为42. 3kg,表现优于其他的播种密度。不同的播种密度对洋葱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8g的播种密度是最佳的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7.
核桃播种育苗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核桃不同浸种时间、播种深度、播种密度的育苗对比试验,探索出了最适宜的核桃播种育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浸种10d,覆土厚度5cm,播种密度10cm×30cm,出苗率高,缩短育苗周期,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密度试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马铃薯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和个体经济性状表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播种密度的增加亩产量也在逐渐的增加,密度为5800塘/亩时亩产量达2052.3kg。但马铃薯个体经济性状表现却是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个体经济性状表现是先升高后降低,当密度为4300塘/亩时,个体经济性状表现达最高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播种密度对青稞产量以及农艺性状的具体影响,本文从青海的不同生态区采集了13个品种的青稞作为分析样本,研究播种密度、播种期以及肥料等因素对青稞产量以及农业性状的影响。通过分析表明:这13个参与研究的品种,青稞的产量和性状在播种期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在春季播种的青稞产量是明显要低于秋季播种的。在播种的过程中,肥料以及播种的密度对于青稞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密度处理下玉米单株根系体积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VC管栽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设计不同密度处理,系统研究了玉米不同层位根系体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下,玉米单株根系体积均随着其生长发育的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播种后80~90 d;在播种后26 d以前其体积增加缓慢,播种26 d以后迅速增加达到最大体积后开始下降;到成熟期,3个密度处理的根系体积仍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同密度处理下,各时期的根系体积差异表现为:在播种后26 d前,3个密度处理的根系体积无明显差异,而后各生育时期均表现为低密度处理大于高密度处理,并随播种后天数的增加其体积差异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竹节参药材中3种主要化学成分(竹节参皂苷Ⅴ、竹节参皂苷Ⅳa和竹节参皂苷Ⅳ)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考察湖北恩施竹节参各主要成分含量与栽培年限之间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HPLC对不同生长年限的竹节参栽培品中竹节参皂苷Ⅴ、竹节参皂苷Ⅳa、竹节参皂苷Ⅳ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浓度0.2%乙酸铵溶液(32∶68,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结果]竹节参皂苷Ⅴ、竹节参皂苷Ⅳa、竹节参皂苷Ⅳ的含量分别在0.06~4.00、0.04~3.00、0.04~3.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999 6、r2=0.999 4、r3=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61%、99.06%、101.12%,RSD分别为1.28%、1.63%、0.89%;竹节参中各主要成分含量随栽培年限变化较大。[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测定竹节参各主要成分的含量;通过监测竹节参各主要成分的累积规律,可为制定竹节参规范化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花生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和个体经济性状表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花生播种密度的增加,产量也在逐渐增加,密度为31.5万株/hm2时单产达3.38t/hm2。但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花生个体经济性状表现是先升高后降低,当密度为28.5万株/hm2时,个体经济性状表现达最高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两年的“百合不同种球规格与不同播种密度试验”,“低温处理与分期播种试验”得出苍山百合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是:采用单重30g的中号种球,经过低温处理,播种密度每平方米36株,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鳞茎增长倍数大、产量高、效益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播种密度对胡麻田杂草发生以及胡麻产量的影响,为胡麻田杂草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胡麻不同播种密度(45、60、75、90、105、120 kg/hm~2)对胡麻田杂草发生以及胡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胡麻播种密度与杂草发生量关系密切,播种密度越高,杂草发生越少。胡麻播种密度对胡麻产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密度的提高,胡麻产量逐渐降低,主要是由胡麻密度越高,倒伏越严重,造成的减产率越高所致。[结论]综合胡麻密度与杂草发生、产量构成的关系并考虑倒伏因素,甘肃省中部地区胡麻种植的适宜密度为60 kg/h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播种日期、不同施肥量对山地附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山地附子种植密度为3.0万株/hm2,硫酸钾施用量为2 700 kg/hm2,附子产量达到最佳水平,而播种日期对附子产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展3种规格魔芋种芋的不同播种密度等试验研究,探讨与花魔芋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播种大种芋出苗早,出苗率高,抗病性强。同一规格种芋随着播种密度增加,出苗率和软腐病发生呈下降的趋势。随着种芋增大,收获率和单芋重量提高,小区产量下降,膨大系数降低,但不同密度的膨大系数差异缩小。15g、100g和250g种芋播种密度分别以10cm×20cm、30cm×40cm和40cm×50cm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对新高粱3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高粱3号为材料,通过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研究,探讨新疆伊犁河谷地区新高粱3号的最适播期和种植密度。结果表明,5月5日前后播种,12万株/hm2的播种密度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大麦不同播种期、密度对大麦茎秆抗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大麦抗倒力增强;不同播种期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大麦抗倒力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方式对秋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均霞 《农技服务》2009,26(12):20-2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的马铃薯单位产量、个体重量及经济性状指标。结果表明:一方面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切块播种比整薯播种单产高,说明切块播种有利于马铃薯产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无论是整薯播种还是切块播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单产也在增加。但高密度条件下尽管有利于马铃薯总个数以及总产量的提高,但经济效性状受到影响,所以适当控制种植密度有利于马铃薯大薯和中薯的增加,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播种密度、不同覆土厚度、种子不同摆放方式,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对核桃进行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覆土厚度和种子不同摆放方式,核桃的播种发芽率差异极显著。播种密度为10 cm×30 cm时核桃播种发芽率最高,平均发芽率达到73%;采用种尖向一侧摆放方式时核桃播种发芽率最高,平均发芽率达到73%;覆土厚度为6 cm时核桃播种发芽率最高,平均发芽率达到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