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影响两系杂交稻制种纯度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中,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偏高、遗传漂移和同形可育株的产生、制种基地和制种季节安排不妥以及栽培管理措施不当是影响种子纯度的主要因素。因此,选用实用型光温敏不育系、通过核心种子生产控制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的遗传漂移、根据不育系育性转换温光特性选择合适的制种基地并合理安排制种季节、加强不育系育性检测和除杂、采取定向培养母本整齐群体等,是提高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纯度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两系杂交粳稻制种中,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偏高、自交结实、制种基地选择和季节安排不妥以及栽培管理措施不当是影响制种纯度的主要原因。因此,选育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的光温敏核不育系,通过技术手段强化除杂,根据不育系育性转换温光特性选择合适的制种基地并合理安排制种季节,改进栽培管理措施和严格制种的田间纯度检测,是控制两系杂交粳稻制种纯度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光温敏核不育系转育起点温度的高低是决定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能否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选育起点温度较低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可以显著提高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纯度。本课题组利用系谱选育法,将播始历期较短、不育起点温度较高、农艺性状较好的两系不育系中间材料7HS006与播始历期较长、育性转换温度较低的绿102S进行杂交,选育出籼型两系不育系H153S,该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较低,育性稳定,可繁性、农艺性状较好。H153S将在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和推广中起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苏中沿海地区两系杂交粳稻制种容易遭遇低温阴雨天气的影响,导致不育系育性转换、制种纯度大幅下降,为此,笔者对两系杂交粳稻安全制种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合理安排不育系育性敏感期,选择适宜光温敏核不育系,提早育秧、分期移栽”等适合当地两系杂交粳稻安全制种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2015,(6):18-20
为了对江苏盐城发展两系杂交稻制种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笔者利用该地区最近46 a历史气象数据,借助"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与时段选择决策支持系统",分析了江苏省盐城市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象风险,提出了应对策略。分析表明,江苏盐城两系杂交稻制种不育系育性敏感始期安排在7月25日为最佳,不育起点温度高于23℃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在该地区制种风险较大。提出了合理控制盐城地区两系杂交稻制种面积、选用低不育起点温度的两用核不育系制种、重视不育系核心种子生产、科学安排制种时段、建立有效的种业保险模式的对策,以规避制种风险。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转基因抗除草剂两系杂交早稻香125S/Bar68-1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的春播制种技术,包括适宜制种基地的选择、制种季节安排、母本不育性安全性分析、亲本特性、父母本播差期安排、理想花期相遇及预测标准、父母本群体培育技术、赤霉素喷施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陈秒  尹超  刘烨  肖层林 《作物研究》2013,27(2):164-168
综述了对水稻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特性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光温条件、生长发育阶段、遗传背景是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内外因素,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变化是育性转换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表现。水稻实用型温敏核不育系不仅要求育性转换临界温度较低,同时要求具有适宜繁殖的可育温度范围,选育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和生理不育温度均较低,即"双低"不育系,是降低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风险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思与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指出了当前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即两系法杂交水稻体系中不育系的称谓和分类不规范,生产上利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温光反应特性研究不清楚,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和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基地选择不当等。针对当前情形,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及措施。建议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分为长光高温不育型、高温不育型、短光低温不育型、低温不育型等四种类型。提出了水稻光温不育机理设想,即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是主效不育基因与其位置相近的发育感光基因或(和)发育感温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微效不育基因可影响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只有深入研究光温敏型不育系育性的光温组合效应,且获得具体的光温指标,才能更好地指导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提出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光温特性的鉴定方法以及两系法杂交稻种子生产应根据不育系育性温光特性和历史气象资料来合理安排基地和时段。  相似文献   

9.
盐城市是“863”生物工程专家认证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最适区域.有着适宜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独特气候条件.常年两系制种面积6700hm^2左右.占全国两系制种面积的50%以上.成为我国重要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既为我国南方稻区提供了优质的两系杂交水稻种子.推进了两系杂交水稻在南方稻区的迅速推广.促进了粮食增产,又为制种农户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个别年份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导致部分田块不育系出现育性转育自交结实.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两系杂交稻制种的适宜区域与时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对气候条件有严格的。从保障制种纯度以及产量两个角度出发,在对全省气候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南省“两系”制种的分级标准与相应的适宜区划。结果表明,对于育性转换起点温度23.5℃及其以下指标的不育系,湖南省境内有10个以以域可以无风险制种,且产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两系杂交水稻在我国南方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由于两系不育系只有在一定的温光生态条件下,其雄性不育基因才能表达,所以在实际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中存在着一定风险。本研究是在寒地稻区进行两系杂交粳稻的制种工作摸索,制种风险更大,大棚制种主要利用水稻育秧大棚的增温和保温功能调节大棚内温度,使棚内温度在两系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以上,不育系保持自花不育接受外来父本花粉结实,研究在寒地稻区用温室大棚进行杂交粳稻制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用两系不育系SE21S作母本与龙恢158、新恢2号等恢复系测交,进行两系制种技术研究。通过调查SE21S的特征特性可知,SE21S属光被型核不育系,育性稳定、制种纯度高,是较为理想的两系优质不育系。  相似文献   

13.
夏明  郑英杰  阙补超 《北方水稻》2007,(3):26-27,68
依据两系不育系的遗传理论及北方的气候特点,提出了北方两系不育系的选育目标。在不育基因来源上以不育起点温度低、长短光育性转换敏感、一般配合力强、特殊配合力好的材料为亲本,提出了对低代、高代不育材料的选择方法和解决高代不育系育性波动问题的办法,以期推动北方杂交粳稻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两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简化了繁殖和制种程序,减少了种子生产环节,降低了种子生产成本。综述了前人在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育系育性敏感安全期、抽穗扬花安全期和种子成熟收割安全期的协调;制种基地选择与季节安排;制种纯度监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海南冬繁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理想的基地和安排合适的育性敏感期是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海南冬季繁殖成功的关键。通过比较分析海南陵水和三亚两地1—3月逐日平均温度,以连续7d气温平均值(AT7d)为指标,分别统计了不育起点温度为22和23℃的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海南冬季繁殖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将繁殖基地安排在陵水较安排在三亚更为安全,不育起点温度为22℃及以下的低温敏核不育系不宜安排在三亚繁殖;在陵水繁殖不育起点温度为22和23℃的低温敏核不育系,宜将育性敏感期分别安排在2月13日和19日之前;在三亚繁殖不育起点温度为23℃的低温敏核不育系,应将育性敏感期安排在2月4日前。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2019,(6):26-29
为解决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性问题,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来构建水稻两系不育系育性敏感安全期模型和抽穗扬花安全期模型,并通过气象数据来筛选气候满足两系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以及有利于提高异交结实率的气象站点作为制种基地。收集了湖南怀化地区部分年份的气象资料,运用该模型进行筛选,发现安江、太阳坪等地作为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安全性高于其他气象站点,并进行了制种验证。  相似文献   

17.
以广占63S为母本,与含苯达松敏感基因的农林8号M系为父本杂交后,择优回交一次,育成含苯达松敏感基因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绿敏S。该不育系表型与广占63相似,但对苯达松敏感,故其种子纯度较易保证。此外,它还具有育性稳定、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异交特性较好、在海南可繁性较好、配组优势强等特点;2007年8月通过安徽省科学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8.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汉S是以广占63S为母本、籼粳中间材料明恢86/BC-10-46为父本杂交,经过8a14代系谱选择育成.该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育性稳定、败育彻底、异交结实率高、米质优,于2017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该不育系已测配出2个组合通过湖南省审定.介绍了汉S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9.
水稻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天源903S是以早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HD9802S为母本、中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华201S为父本杂交,经多代选育和低温筛选育成的水稻早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2015年8月通过湖北省种子管理局组织的技术鉴定.该不育系育性转换特性稳定,开花习性和品质性状好,繁殖和制种产量高.利用其配制的杂交晚稻组合天两优...  相似文献   

20.
为选育适合机械化制种的水稻不育系,以H155S作母本、C815S与七桂B的F1代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自然气候条件和人工低温对育性增压选择,经过5a10代的定向培育而育成的稻米品质优、株型理想、不育起点温度低、异交习性好、配合力强的小粒型两系不育系卓201S,2016年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其与大粒型父本配组,已选育出一批适合父母本混播混收机械化制种的杂交稻组合,其中卓两优581于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