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当年新收获入库的高水分稻谷,选择适宜的仓内外环境条件,通过机械通风改变粮堆内气体介质条件,把外界干燥空气引入粮堆,置换粮堆内的湿热空气,降低储粮水分,实现就仓干燥储粮,确保储粮安全。  相似文献   

2.
高水分稻谷安全度夏控温及隔热储粮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收购市场化后,部分高水分的粮食进入粮库,严重影响储粮的安全.一年来我库对部分轮换入库高水分的稻谷首先采取边入库边通风降水,然后通风降温有效控制粮温;再采取薄膜密闭、稻壳覆盖隔离粮堆和屋面喷水隔热等多种隔热及控温储粮技术的综合应用,探索出一条高水分稻谷安全度夏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综合应用储粮技术储存稻谷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超安全水分粮利用通风机通降水降温,再采取薄膜密闭、稻壳压盖隔离粮堆和屋面喷水等综合储粮技术,可有效控制粮温,保证粮食的品质和安全储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原高大平房仓的密闭性能改造,提高仓房气密性,并合理充氮补气,调配浓度,进行稻谷充氮储粮杀虫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粮堆中保持96%~98%的氮气浓度,密闭储藏30d可有效杀死绝大多数储粮害虫,避免使用化学药剂杀虫,实现绿色储粮。  相似文献   

5.
利用目前推广应用的储粮技术。针对入库的偏高水分稻谷品种、质量、储存状况等具体情况,进行机械通风降温降水、谷物冷却机的通风处理、环流风机的内部循环、粮仓窗式空调的仓温调节、计算机粮情测控系统的辅助控制、“气调”等储藏技术的综合利用,降低了稻谷水分,有效地控制了粮堆内病虫的生命活动,保证了库存偏高水分稻谷安全度夏。实践证明,只要储粮技术应用方法得当,管理措施到位,不仅能确保稻谷储藏安全,而且能延缓粮食的陈化。  相似文献   

6.
利用冬季气温较低的有利时机,对高大平房仓散装粮堆进行机械通风作业,将粮温降到较低状态储存,然后对粮堆实施压盖隔热密闭并进行控温(低温)储粮试验。试验表明,只要对粮堆采取积极的压盖隔热密闭措施,可有效隔断仓房空间与粮堆之间的湿热传递,减少仓温乃至外温对粮堆(特别是粮堆表层粮温)的影响。该技术的应用在隔热、防虫、保水、保质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效果,能够使粮堆保持较长时间的低温状态,抑制了储粮害虫的孳生繁衍,延缓了粮食品质劣变,提高了储粮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大平房仓机械通风设备,进行通风降温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机械通风,可以预防和消除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的自然发热现象,降低储粮温度,增强粮食储藏的稳定性,使粮食储存安全;还可以用来平衡储粮水分和温度,消除水分分层、转移和结露,改善粮堆的生态环境,控制储粮害虫及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相似文献   

8.
冬季应用机械通风降低粮堆温度,春季采取粮面压盖密闭、隔热保冷,在夏季仓内膜上空间空调制冷控温,膜下内环流均温系统适时开启,利用粮堆"冷心",可以有效地抑制上层和四周粮温上升,使储粮处于低温或准低温状态,提高了稻谷储藏的稳定性,节能降耗,实现了绿色储粮。  相似文献   

9.
粮堆"五面"密闭,在仓房气密性达到4min的情况下,利用智能气调管理系统进行充氮,一次将氮气浓度充至98%以上,98%左右的氮气维持时间超过2个月。通过该方法储存新收获水分14.5%的晚籼稻谷,在气调储藏期间快速上升的粮温得到抑制,储粮害虫得到有效防治;扦样检测水分下降0.1个百分点,脂肪酸值上升0.3(KOH/干基)/(mg/100g),储粮品质保持良好,有效保证了储粮安全度夏,气调运行成本0.56元/t·年。  相似文献   

10.
散装稻谷储藏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不同储存形式,不同储存部位的晚籼稻谷进样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无论是露天储存,还是仓内储存,粮堆边缘,中部各区域以及粮堆内的不同层次间,其储存品质均存在差异,而且有些部位的差异还十分明显,从抽样检测平均结果来看,储粮品质由好到差依次为:底层中层,上层,表层,稻谷储存品质的总特点是:底部储粮品质好于粮堆东,南,西,北各边缘储粮,其中以粮西部边缘的储粮品质最差,测定结果对今后合理处理陈粮,减少大批陈化粮损失及改善粮食储藏技术,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陕西关中地区地下仓长期储存稻谷的可行性,解决东北稻谷在我省储存难的问题,延缓稻谷储存期间的品质下降,延长储存时间,结合关中地区的气候特点,通过对扶风杏林储备库现有地下仓进行准低温隔热改造,结合密闭管理,降低仓温和粮温,使稻谷常年处于准低温以下储藏环境中,保持稻谷的储存品质和食用品质,达到绿色安全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控温储粮与保水储粮有机结合的探索,持续改进储粮手段,重点完善本库的通风方式和方法,控制储粮水分流失。同时加大仓房硬件改造投入,细化控温环节,实现了稻谷准低温储藏,改善了储粮品质,降低了储粮保管损耗。通过对三间存放稻谷的仓房进行连续2年~3年的跟踪管理,2011年轮换出库后,库存损耗小,仓储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对库存稻谷进行机械通风降水、降温的基础上,采取棉被、薄膜进行粮面隔热密闭,夏季高温时段适时开启空调控温,使粮堆长期保持在相对低温环境,达到减少粮食熏蒸用药量,延缓稻谷储存品质快速劣变的目的,确保稻谷储存安全、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4.
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储藏偏高水分稻谷实仓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入仓平均水分15.6%的稻谷,在充分利用“四合一”储粮技术装备和现有仓房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控温、降湿措施,有效抑制了粮堆内的湿热扩散和水分转移,并及时利用高浓度PH3进行熏蒸抑茵、杀虫,确保了偏高水分稻谷安全度夏。同时,储藏一年后稻谷平均水分仍控制在14.5%以上,实现了偏高水分稻谷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的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15.
研究在鲁西地区高大平房仓内散装储藏稻谷过程中温度、水分含量、出糙率、整精米率、脂肪酸值、发芽率、粘度、品尝评分值的变化规律。定期对储存期间的稻谷进行品质、质量指标测定,然后采用软件对这些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差异性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为降低稻谷储存损耗及延缓稻谷品质劣变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储粮和仓储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科学合理储藏稻谷。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水分的稻谷、小麦样品实仓试验,探索水分、温度、CO2、真菌与粮食安全储存的关系,为国家制订统一的粮食安全水分标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表明:水分14.0%以内的稻谷和13.0%以内的小麦在第五储粮生态区能安全储存。  相似文献   

17.
荆门市国库储粮重量及质量损失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荆门市国库常规储存稻谷在1~6年的不同储存期平均自然损耗为0.22%,薄膜密闭储粮的损耗率为0.13%;露天常规储粮损耗率为0.38%,薄膜密才储粮损耗率为0.29%。储粮虫蚀率:仓内常规储粮为0.17%,薄膜密闭储粮为0.1%;露天常规储粮为0.25%,薄膜密闭储粮为0.18%。储藏稻谷品质测定结果:只要在通风控温措施,无论仓内或露天存放,其差异不明显,一般储存期在两年以内的回  相似文献   

18.
在房式仓内储存14.8%的高水分玉米,通过采用聚乙烯塑料膜密闭,结合磷化铝化学熏蒸使粮堆内保持有效磷化氢浓度,抑制了霉、虫孳生,确保了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19.
针对储粮冬季通风过程中的水分减量引起粮食损耗偏大这一问题,通过控制风机出风端的空气湿度,实现粮堆在冬季通风降温的同时保持粮食水分基本稳定,达到保水通风的效果,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粮食储存过程中,干燥和通风是重要的单元操作。对粮堆进行强制通风,可以干燥或冷却粮堆,调节粮堆的温度和水分。探究气流通过粮堆的流动和压力分布规律、计算粮堆通风阻力是科学设计通风系统的关键之一。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外研究储粮通风流动和阻力的方法,重点综述了国内外通风阻力的理论、半理论和经验模型,分析了各种模型的优缺点,探讨了影响通风阻力的各种因素,可以为储粮通风阻力的研究、通风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