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安徽省沿江棉区“千斤棉”轻简化技术与创建经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索安徽沿江棉区棉花超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途径,按照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的安排,2009年,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皖北综合试验站在东至县大渡口镇开展了“千斤棉”创建活动。本文对沿江棉区“千斤棉”创建限制因子进行了分析,对技术措施和主要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环鄱阳湖"千斤棉"湖口展示区技术实施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国家环鄱阳湖“千斤棉”湖口县武山镇五里村展示区经过一年的科学有效实施。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该项目区通过应用选择优良品种、适时早播促早发、合理密植促平衡、紧抓管理防早衰、科学防治控病虫等技术措施,达到“百亩”连片棉田子棉平均单产“507.06公斤/亩”的好成绩,创造了长江、黄河流域棉区集中连片种植子棉单产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3.
环鄱阳湖"千斤棉"湖口展示区工作实施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鄱阳湖综合试验站、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实施.江西省湖口县农业局及湖口县武山镇农技站共同承担的环鄱阳湖“百亩”连片“千斤棉”湖口展示区通过一年科学有效地实施,经国家专家组洲产取得平均子拂单产高迭“507.06公斤/亩”的好成绩,创造了长江、黄河流域棉区集中连片种植子棉单产历史最高纪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江苏省大丰市"双高生态棉"创建项目实施情况,分析了公顷7500 kg(亩产千斤)子棉试验结果,提出了栽培的技术关键,指出了选用优良品种、促进早发壮苗、合理肥料投入、科学化控、主动防灾抗灾在棉花高产栽培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9年,国家棉花产生技术体系鄱阳湖综合试验站、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共同在湖口县实施的“亩产千斤子棉”创建项目,取得了单产子棉7 605.9 kg/hm2(“1014.12斤/亩”)的好成绩。通过分析“亩产千斤子棉”的群体结构和成铃规律,提出“千斤棉”群体结构为棉型较紧凑,种植密度27 000株/hm2左右,株高120~125cm,果枝数22~23层,单株总果节数为180个左右,成铃率40%以上,总铃数达到140万个/hm2;上、中、下部成铃分布均匀,同时确保第1~5果节有较高的成铃率,早发早熟不平衰,是获得棉花超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提出的“新疆、黄河、长江流域三大棉区创建“亩产子棉千(公)斤”(7.5或15t·hm^2)的目标,鄱阳湖综合试验站在江西省湖口县落实了环鄱阳湖6.7hm^2(百亩)连片“千斤棉”展示区,示范面积7.46hm^2。  相似文献   

7.
2009年由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永修县种子管理局、永修县三角乡农技站共同承担的国家环鄱阳湖区"千斤棉"展示计划——永修县三角乡"百亩"示范区,经过一年的科学实施,籽棉产量最高达到7 573.5kg/hm^2。完成了项目实施的籽棉"亩产千斤"目标任务,实现了高产高效的目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我县是一个以植棉为主的县。由于油菜与棉花存在着“争地”的矛盾,长期以来油菜生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面积种得少,产量很低。单产一般只有40—50斤,总产二、三万担。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路线指引下,为使棉区群众增加收入,尽快富起来,县委和县人民政府自八○年冬种以来,狠抓棉地前作油菜生产争取棉油双丰收,八一年全县种油菜九万多亩,总产上升到480多万斤。今年油菜面积超过十万亩菜籽总产超过千万斤,比去年增长两倍多,单产翻了一番,创造了我县历史新纪录。今年油菜增产的特点是:社社增产,队队增产,户户增产。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收获菜籽千斤以上的农户有1341户,双千斤以上的有43  相似文献   

9.
鄂东棉区棉花超高产创建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倡导“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棉花发展思路,提出了“通过技术创新和集成,实现棉花大面积高产”的近期目标和“长江流域及黄河流域棉区每公顷产子棉7.5t(折合亩产500kg),西北内陆棉区每公顷产子棉15t(折合亩产1000kg)”的攻关目标。2009年鄂东综合试验站与黄梅县农业局共建超高产创建示范区,  相似文献   

10.
周刚  朱晓松  顾娟  吴军 《北方水稻》2011,41(3):50-51
文章概述了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稻棉高产创建工作采取了加强组织领导,促进责任落实、紧抓科技培训,技术落实到户等措施,并取得了产量高、经济效益高等成效,介绍了高产创建中的工作亮点和经验,提出了稻棉高产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品质棉“科棉1号”的源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高品质棉“科棉 1号”源库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科棉 1号“源”“库”生理优势较强 ,表现在源器官和库器官同步增长 ,光合产物积累多 ,营养物质运转快 ;此外 ,叶绿素及主茎功能叶全氮含量表现先高后低的趋势 ,表明棉株生长中后期营养物质输转率高 ,单铃重提高是科棉 1号高产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特征 ,提出适当减少种植密度 ,增加中后期肥料的投入量等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受生产成本升高、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影响,山东植棉面积大幅下滑。为保障山东棉花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经多年科研攻关,创建了棉花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体系,通过降低物化成本和人工投入提高植棉效益;因地制宜发展出蒜(麦)后直播短季棉以及花椒间作蒜后直播短季棉的“三元”种植等高效种植模式;改革优化棉作制度,发展出黄河三角洲无膜短季棉、棉花花生宽幅间作定向轮作、饲草棉花两熟等新的棉作模式。同时,还帮建和扶持了一批涉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其不仅成为当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成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的桥头堡。以上技术进展和举措为山东棉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江苏沿海棉区棉花高产高效栽培的特点与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江苏沿海棉区2010年棉花生产的特点、高产高效成因;剖析了2010年棉花生长发育、苗情动态、成铃变化等情况.指出了示范推广新技术与继承发展常规技术对提高棉花生产水平作用重要、棉花高产创建和"千斤"棉示范对引领大面积棉花高产栽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张奇臻同志: 你提出“怎样才能去掉棉油中的棉毒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这是代表了我国棉区人民和吃棉子油人们的愿望和要求。目前有两种棉花,一是无棉毒素的棉花,二是有棉毒素的棉花。如现在大面积生产的陆地棉、过去种的中棉、草棉以及海岛  相似文献   

15.
在洞庭湖棉区的澧县、安乡、汉寿、桃源、临澧、南县、华容、沅江主产棉县进行了基质育苗技术示范、油后直播棉试验示范、控/缓释复合肥效果示范、高产创建的示范片建设和病虫革害简化防治技术研究等,均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对各示范点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伍琦 《江西棉花》2014,(2):32-35
作者通过2013年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实施的棉花高产创建项目的实践,提出了“基地建设、优选农户与棉种、提早育苗与培育壮苗、移栽与大田管理、防治病虫实行统防统治策略与措施”等方面的经验体会,谨供参考。为棉花高产创建达到“亩产千斤”籽棉的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江苏省科腾棉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着力将高品质棉推广作为提高棉花质量、增强棉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目前已累计推广“科棉”系列高品质棉杂交种子100万kg以上,覆盖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区,受到棉农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公  相似文献   

18.
受省科委委托,江西省农牧渔业厅于1991年9月5日在南昌市主持召开了耐旱棉新品种“赣棉8号”技术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省棉花战线上的专家、学者、教授以及有关领导,共计36人。到会代表在认真听取了“赣棉8号”主要选育者关于耐旱棉“赣棉8号”的选育情况汇报和大面积生产示范单位的试种结果介绍,审查了历年试验总结和统计数据后,作出了如下鉴定意见。  相似文献   

19.
几种杀虫剂对棉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转基因棉花的大面积种植,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但棉田一些刺吸式害虫危害日趋严重。棉蓟马已成为棉花上的重要害虫。棉蓟马主要以成、若虫危害棉花生长点、子叶和真叶等部位,造成生长点枯死,或使叶片变脆、变厚,形成“无头棉”,棉农又称“公棉花”。受害叶片向正面翻卷,叶背面显出银白色斑,影响棉株发育,造成结铃减少。为加强对棉蓟马的防治工作,2008年进行了药剂防效试验研究,并提出了其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棉棉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山东惠民县良种棉加工厂共同发起成立的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经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 ,注册资本 1 0 0 0万元。公司依托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的科技、人才优势和惠民县良种棉加工厂的制种生产管理技术优势 ,致力于高科技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为主线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经营事业 ;是目前黄河流域第一大棉业公司 ,全国第一大抗虫杂交棉公司。公司主要经营 :棉花种子、原棉、种子和原棉加工、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技术开发、咨询、技术服务等。公司使用的商标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