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正> 野生貉在我国分布广泛,是珍贵的毛皮动物资源。由于适应性较强,易于驯养和繁殖,目前在一些省区已开始人工饲养。本文根据野貉家养的多年试验,简述其驯养繁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 在每年的繁殖季节里,母貉空怀较多,影响养貉者的经济效益.通过对种貉的观察研究,我们认为必须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才能减少母貉空怀.一、驯养公貉新引进的种貉,因生活习性的改变,精神比较紧张,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稍有不适就引起反感和不安,从而抑制了性欲,导致配种失败,所以必须加强对种貉的人工驯养.利用雀、鱼、肉块、水果、青菜等食物作诱饵,每天进行逗诱、抚摸,经2~3个月,可使种貉增强结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达到性情温和,  相似文献   

3.
<正> 影响貉繁殖力的因素很多,研究这些因素与繁殖力的关系,对挖掘增产潜力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我所多年来驯养繁殖的试验观察结果,并综合群众养貉的经验,试谈如下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貉的生物学特性及生产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貉的食性特点、生活习性及繁殖特性等多方面分析和叙述了貉的生物学特性, 介绍了在驯养情况下科学合理地应用这些生物学特性的方法和手段。明确指出了在饲养管理中, 违背貉自身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生物学特性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貉(Nyctereute3 Procyonoides Gray)又名狸、土狗。属食肉目、犬科、貉属,是一种名贵的杂食性毛皮动物。我国貉的资源丰富。东北三省先后驯养成功,获得大量的人工貉。近几年来东北三省养貉发展迅速,由野生动物饲养场饲养发展到家庭饲养,初步形成养貉业。同时对貉的繁殖、饲养管理及饲料等作了一些研究。但有关貉生理常数方面的材料,还未见报导。为了掌握貉的生理常数和血液学方面的几种主要指标,供兽医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养貉前景看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貉是食肉目犬科杂食性的毛皮用动物,在我国分布较广,且容易驯养和繁殖。人工养殖已遍及全国20几个省(区)。  相似文献   

7.
<正> 乌苏里貉(Nyctereutes Ussurienusis uatschie)是我国貉属动物七个亚种中体型最大、毛皮品质最佳者,目前黑龙江、吉林两省驯养的貉均为乌苏里貉。笔者1983年以来,对黑龙江省农垦系统及三江平原各县人工养貉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部分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977年,在芬兰毛皮动物饲养场里饲养的965只经产繁殖母貉,胎平均产仔是4.37只;821只初产繁殖母貉,胎平均产仔2.67只。经产母貉空怀率为20.3%;初产母貉为35.7%。接受多次交配和一次交配的经产母貉,产仔数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初产母貉受多次交配的比一次交配产仔数稍多。1975年全国貉胎平均产仔为3.09只;1976年为3.30只;1977年为3.58只。  相似文献   

9.
<正> 近几年,我县养貉专业户迅猛发展,为解决种源不足,每年除到黑龙江省购进部分乌苏里貉外,还在本县山林捕捉野生貉驯养。由于野生貉食物中有田鼠等啃齿类动物(中绦期宿主),加之有的养貉户用熟制处理不当的囊虫猪肉喂貉,因而致使部分貉感染绦虫病。  相似文献   

10.
<正>自我国1956年从原苏联引进毛皮动物以来,经过多年的驯养繁殖与良种改良,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有了长足的发展[1],其中貂、狐、貉是我国饲养毛皮动物的主要品种。毛皮动物以其地域特色鲜明、成本低、周期短、经济价值高的特点深受区域性养殖户的青睐[2]。近年来随着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毛皮动物养殖国家,皮张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中国貂、狐、貉取皮数量统计报告(2014)》显示,2014年中国水貂取皮数量  相似文献   

11.
<正> 貉妊娠的早期确定,对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正常产仔起着关键作用。有的貉发情表现不明显,虽然已受孕但没见到,尤其是初驯养的野生貉。有的养貉者将已妊娠的母貉,任意捕捉,多次放对试配,注射催情激素,致母貉流产或吸收。所以应综合判定,及早确诊是否妊娠,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1983~1987年貉的原始繁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各种因素对母貉繁殖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3岁母貉的发情时间最早,而1岁和4~5岁母貉的发情时间最晚;2~4胎母貉的胎产仔数数和仔貉成活率均明显高于其它胎次;受配3次母貉的胎产仔数显著高于受配1、2次母貉的胎产仔数(p<0.05);随胎产仔数的增加,则仔貉的成活率则明显下降(p<0.01)。  相似文献   

13.
貉是濒危的野生毛皮经济动物,由于国际市场的需求,各地均采取了笼养保护发展商品貉和种貉的办法,使野貉的人工驯养获得成功。近几年貉皮价格一直稳中有升,各地养殖数量不断增加,给养殖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仔貉的成活率却始终制约着养殖户养貉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笔者扶持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经济动物研究所发展养貉业的十年里,采用经产母犬代替母貉哺乳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正> 野生貉有固定的排便地点,其栖息的窝洞保持清洁、干燥。貉由野生变为家养后,仍保持着这个卫生习惯。但是,由于貉比较胆怯,驯养时间较短的貉,对各种刺激非常敏感,饲养管理上偶尔的疏忽往往会造成不应有的癖病,尿窝病就是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15.
<正> “惊恐症”是貉产仔期易发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母貉产仔后由于受外界异常声、色、味等刺激因素的影响而处于高度神经紧张状态.1987年我县先后发生八例,占产仔母貉总数的7.2%.一、发生原因八例中已驯养三年的母貉1只,两年的2只,一年的家养貉3只,1986年从东北引进的野生貉2只.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在产,仔后的一个月内,受到外界刺激因素的影响.在这八例中,因陌生人频频参观而引起的4例,因邻居女孩穿大红衣衫进入貉场引起的1例,因清理笼箱时发出的  相似文献   

16.
貉属于季节性繁殖的毛皮动物。只有在繁殖季节期间内才能发情、交配、射精、排卵、受精等。 1 貉的发情规律 1.1 成熟年龄 幼貉9~10个月龄生殖器官已发育完全,具备了繁殖能力,达到了性成熟。适宜的繁殖年龄为2~3岁。笼养繁殖幼貉经9~10个月龄有90%以上能投入繁殖,而有5~8%的幼貉不能正常繁殖。这些不能繁殖的幼貉并非是没有达到性成熟,而是由于日常饲养  相似文献   

17.
貉的配种繁殖,是商品性养貉生产的关键性环节之一。在掌握貉繁殖规律和繁殖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挖掘繁殖潜力,利用其遗传优势,对于使貉的数量不断增加、皮张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日益扩大具有重要意义。这里仅就貉的重复配种和多种交配的效果和方法予以讨论。一、情况调查我们通过对某养貉场五百只繁殖母貉配种和产仔情况的调查,发现貉在配种期实行重复配种和多重交配可提高准胎率和产仔率。母貉准胎率在95%左右,胎产仔在8只以上的占47%左右;胎产仔在5—  相似文献   

18.
科技消息     
<正> 母狗育貉 黑龙江省绥化地区外贸局某职工饲养的一只母貉,今年4月17日产仔9只,为了有利于对仔貉的驯养,于4月29日全部交给家养的产仔母狗哺育。经过几个昼夜的调教与护理,母狗能顺利地接受代养。由于母狗体壮奶足,故仔貉生长迅速,体质健壮,两月龄时的平均体重达2970克(资料介绍仔貉两月龄平均体重为1750克)。  相似文献   

19.
<正> 貉是年产一胎的季节性繁殖动物,配种难度大。主要原因是貉发情旺期较短,一般为4~5天,个别只有1天。因此,鉴定母貉适配期是搞好貉配种的关键。某养貉场以性行为观察为基础,检查外生殖器变化为主,试情放对为准,准确掌握母貉发情旺期适时配种,提高了母貉繁殖能力,使貉的数量不断增加,经济效益日益扩大。母貉受配率100%,受胎率在95%以上,胎平均产仔7.58只,群平均成活6.8只左右。  相似文献   

20.
养貉趣谈     
<正> 貉的性情温顺,行动缓慢,没有狐那样奸讹,也不及豺狼般的冷酷无情。貉与人的关系十分友善,表现出感人的亲切,有的貉甚至可以抱在怀里任凭随意用手抚摸。由于貉的天性和善,给驯养工作带来方便条件,人们也可从中得到不少乐趣。但是,人们也必须以友善的态度和亲切的举动去对待它。如果施以粗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