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冬季(1993年12月~1994年2月)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宋迎波,太华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冬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降水均接近常年同期。初冬,云、桂、川等省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冬旱露头;江淮、江南的连阴雨天气阻碍油菜移栽活棵,使其发育期比常年同...  相似文献   

2.
中国转基因油菜的环境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中国转基因油菜研究和环境释放的现状,对中国环境条件下转基因油菜的生存竞争能力、基因扩散风险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等环境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中国是许多十字花科植物进化起源中心和生物多样性中心,生态环境类型复杂;转基因油菜的外源基因可以通过花粉向油菜(Brassica napus)、白菜(B.rapa)和芥菜(B.juncea)类植物扩散;中国转基因油菜的基因扩散风险高于其它作物.存中国,油菜的转基因技术相当成熟,油菜的转基因实验频次很高,涉及的基因种类繁多,进口的转基因油菜数量巨大,隐患不容忽视。在中国,转基因油菜的安全性管理和研究相当薄弱,检测和监测手段无法满足安全管理需求,这一现状必将阻碍中国转基困油菜的产业化进程,并对中国环境安全带来隐患。作者提出,加强转基因油菜的环境安全意识,加强中国转基冈油菜的安全管理及其措施的落实,加强转基因油菜检测和监测等技术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水分处理下油菜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测定表明,油菜主茎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随叶位的降低而降低;干旱胁迫下油菜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光合速率变化不明显,但上部、下部时间光合速率差异大,充分供水时叶片的蒸腾速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则降低,从到下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光合速率降低不剧烈,而蒸腾速率表现为上部和下部叶高,而中部叶低。据测定,干旱处理下油菜单株生物量为37.45g,充分供水时为38.76g,干旱导致油菜行政区牧师 降低;水分胁迫能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叶片蒸腾速率较高,这可能是气孔行为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油菜生长季氮素在紫色土中的淋失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原状回填土渗漏池研究了油菜生长季节氮素在紫色土中的移动特点和淋洗损失以及影响氮素移动和淋失的因素。结果表明.油菜生长期间氮素的渗漏淋失星波浪式的变化.在移栽后的第10天、40天、90天和110天左右出现了4次淋洗峰;油菜季各处理氮素淋失总量变动在1.81~5.43kg/hm^2.平均为3.35kg/hm^2;油菜季氮素淋失量,前期(移栽后0~50天):中期(51~100天);后期(101天~收获)约为3:1:2。降雨量、氮肥用量、肥料品种和土壤性质影响了NO3^- -N在紫色土中的移动和淋失。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杭州市抓城市“菜篮子”工程,使蔬菜生产稳定发展的两点经验;(1)抓基地生产,保产量;(2)抓市场流通,保供求平衡。  相似文献   

6.
施钾对油菜干物质积累和钾、钙、镁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池栽土培试验研究了钾对不同生育期油菜干物质积累量和钾、钙、镁含量及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钾明显提高油菜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施钾处理的油菜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分别为不施钾处理的1.35和1.55倍。(2)施钾明显促进油有对钾的吸收,同时促进其对钙和镁的吸收;施钾对油菜干物质积累量和钾含量影响的程度,地下部分大于地下部分,对钙和镁含量影响的程度,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3)施钾对油菜钾、钙和镁吸收量影响的程度,都表现为地下部分大地上部分。(4)油菜对钾、钙和镁的吸收总量中,地上部分平均分别占92%、97%和94%。  相似文献   

7.
光胁地条件下油菜产量及其生产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I-1800便携式辐射分光光谱仪和LL-188B辐射量子照度仪,对长江中下游安庆市郊区南埂林场,株行距3m×10m东北-西南走向的人工林内间作的油菜上方光辐射状况进行了观测,并测定了林内间作的油菜产量。结果表明:杨树展叶后,从5年生开始林内光胁地效应剧增,日总幅射量只有旷地的57%(4年生林内尚可达旷地的81%)。随着树龄增加,林内光分布空间差异逐渐加大,表现为树行中间日总辐射量较大,靠近例行处日总辐射过较小.且总体来讲,树行以南各点的日总辐射量要比树行以北相应点的大;林内间作油菜单株平均产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总辐射分布特征相似。根据本文推出的林内胁地光能条件下油菜光温生产潜力的计算结果,当林内日总辐射量下降至林外旷地的38%时,已不利于油菜生产。为使油菜得以继续科学间作.4年生林冬季需要修剪,6年生林内应改种耐荫作物。  相似文献   

8.
油菜硫甙的农业生态学意义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油菜硫甙(即硫代葡萄糖甙)的组分、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含量过高对家畜的不利影响以及引种国际油菜导致的生态问题,指出了影响油菜硫甙含量的主要因素,油菜硫甙对维护十字花科植物抗性的自身保护功能,生态学意义及其发展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粮食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同步发展,巢源地区的实践证明,有四条途径;(一)优化生产技术要素,以高产求效益;(二)调整种植模式,以优化结构求效益;;(三)发展优质米生产,以优质求效益;(四)推行“产、加、销”,提高粮食生产附加值。  相似文献   

10.
传统农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障碍是:(一)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二)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及传统思想意识的制约;(三)农业科技,教育滞后;(四)区位经济条件障碍。因此,要采取(一)实行区域性生产规模经营;(二)加快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三)逐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四)建造农业工程。  相似文献   

11.
2004-201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油菜生产碳足迹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生产的主产区,系统分析油菜生产碳足迹对促进该地区农业低碳化生产与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油菜播种面积、产量及生产投入等统计资料数据,运用农业碳足迹理论和生命周期评价法定量分析2004-201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生产碳足迹时空变化动态及其构成。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生产的碳足迹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低点出现在2013年,为2 177.6 kg·hm-2;肥料和人工是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分别占总碳足迹的50.9%~53.1%和5.8%~8.4%。不同省份间油菜生产碳足迹具有明显的差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单位面积碳足迹(CFa)和单位产量碳足迹(CFy)均较高,而湖南和江西两省的CFa和CFy均较低。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高产省CFa、CFy显著高于低产省,其中,氮肥、磷肥和复合肥产生的碳足迹值均显著高于低产省份,分别提高81.7%、81.2%和112.8%(P<0.05)。研究表明发展油菜生产节肥技术,加强机械一体化技术以减少人工成本是未来长江流域油菜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举措。结果部分尽量详细些  相似文献   

12.
沼气发酵残余物对减少叶菜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沼气发酵残余物(沼液、沼渣,以下简称沼肥)生产低硝酸盐蔬菜的可行性试验表明,与化肥相比,适量沼肥或沼肥配合施用,均可明显减少蔬菜体内硝酸盐的积累,等N量的全沼肥较沼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控制效果更好。油菜喷施沼液比灌施降低硝酸盐含量,而菠菜喷施沼液反而比灌施提高硝酸盐含量。相同施肥量下油菜体内硝酸盐含量上等肥力土壤明显高于低等肥力土教育壤;沼肥或沼肥与化肥配施在高肥力土壤上减少硝酸盐积累的作用比低肥力土壤更明显。施用沼肥对减少大棚油菜积累硝酸盐的作用更明显,而对菠菜作用反之,露地菠菜减少硝酸盐积累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麦茬复种饲料油菜对耕层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油菜种植密度与施氮肥对麦茬复种饲料油菜耕层(0~20cm)土壤颗粒组成、水稳性团聚体、微团聚体、粘粒分散率和团聚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麦茬复种油菜能提高耕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改善土壤颗粒组成状况;与对照(CK)相比,耕层土壤粘粒分散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性降低,〈0.001mm的土壤团聚体破坏率和特征微团聚体比例(〈0.01mm/〉0.01mm)显著降低,而土壤团聚度在油菜苗期为降低趋势,收获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性增加,〉0.25mm的土壤团聚体百分含量除收获期的水稳性团聚体外均呈不显著性降低。复种油菜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改善贡献高于土壤微团聚体。种植密度和施肥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改变耕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微团聚体和粘粒分散率的含量,处理间规律性不强,差异性并不十分显著。说明麦茬复种饲料油菜对农田土壤肥力的改善和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油菜角果裂角力的定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油菜的角果容易开裂,造成产量损失,同时也不利于油菜的机械化收获。定量测定油菜角果的开裂力对油菜裂角性的研究和选育耐裂角油菜十分必要。采用了拉裂法定量测定油菜角果的开裂力。为了保持不同测定值的可比性,收获的油菜角果在25℃,50%湿度的环境下平衡2周,使测定材料含水量保持相对一致;测定时,在离角果基部2.5 cm处,用金属线缠绕固定角果,使不同的测定,都拉裂2.5 cm长的角果。使用物性仪,拉裂角果,角果开裂时,物性仪探头受到的最大力即为角果开裂的力。用拉裂法,测定了47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角果的开裂力在0.77~3.7 N之间,裂角性存在很大的遗传变异,因此,在甘蓝型油菜中选育适宜于机械化收获的耐裂角油菜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开发油菜籽蛋白资源的关键技术及其意义余礼明伍冬生吴谋成文友先(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武昌,430070)我国是油菜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近几年我国油菜的年均种植面积为600多万hm2,油菜籽产量达850万t。这些油菜籽加工后可得到5...  相似文献   

16.
油菜持续受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易涝易渍地区油菜田的排水管理,利用测坑进行了油菜持续受渍试验。研究表明:1)油菜花期和花果期持续受渍对产量影响最为敏感;2) 花果期持续受渍胁迫影响油菜正常开花结实,导致有效角果数减少、产量下降;3)春季短期(7d以内)受渍对油菜产量影响不大,减产小于10.0%,当连续发生2~3个受渍过程时则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减产幅度达15.4%~36.8%。搞好春季排水管理对油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室内用生物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香菇柄水提液浸种对油菜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0.005 g/mL 的水提液浸种对提高油菜种子活力的效果最佳。进一步研究表明,0.005 g/mL 的水提液浸种处理,使油菜种子在4℃低温下的发芽率显著提高,且幼苗经4℃低温胁迫两天后,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及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香菇柄水提液浸种处理油菜种子可提高其种苗的抗寒性。试验结果还表明,香菇柄水提液浸种处理油菜种子可提高油菜种苗的耐除草剂能力。  相似文献   

18.
根据渭北旱塬西部林业生产的现状,我们提出了以抓经济效益快速增长为重点的持续发展策略。在协调和发展林业生产过程中着重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调整林种结构,逐步扩大用材林和经济林的比重;(2)建设多样性人工植被;(3)更新改造刺槐防护林;(4)建设防护与用材林结合的农田林网;(5)重视庭院林业经济的发展;(6)拍卖或鼓励农户承包宜林荒坡。  相似文献   

19.
杜舒阳  丁昌峰  王兴祥 《土壤》2022,54(6):1219-1224
施用有机物料是水稻生产过程中提高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明确有机物料的施用对糙米Hg积累的影响,对于Hg污染稻田的安全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盆栽实验,设置等量(3%,w/w)的油菜秸秆、猪粪和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比分析3种有机物料的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其对Hg在稻田系统的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有机物料的施用均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但对土壤Hg甲基化和糙米Hg的积累影响则并不一致。油菜秸秆、猪粪和水稻秸秆生物炭处理下水稻产量分别提高17.6%、33.0%和39.9%。与相同水平土壤Hg处理相比,施用猪粪提高了土壤Hg的生物有效性,促进了土壤MeHg的生成,提高了糙米THg的富集系数,使糙米THg和MeHg的含量分别提高了34.5%和30.3%;施用油菜秸秆降低了土壤Hg的生物有效性,抑制了土壤Hg甲基化过程和水稻对Hg的富集,糙米THg和MeHg的含量分别降低了34.6%和36.2%;施用水稻秸秆生物炭降低了土壤Hg生物有效性和糙米THg的富集系数,糙米THg和MeHg的含量分别降低了46.9%和48.4%。因此,在Hg污染稻田中应慎重施用猪粪,可选择施用水稻秸秆生物炭和油菜秸秆,达到提高产量和阻控糙米Hg积累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20.
油菜栽培管理知识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将系统分析原理和数学建模技术应用于油菜管理知识表达体系,通过解析和提炼油菜生育指标及栽培技术与生态环境和生产技术水平之间的基础性关系和定量化算法,构建了具有时空规律的油菜栽培管理动态知识模型;并进一步利用软构件技术在Visual C++平台上构建了基于知识模型的油菜管理决策支持系统(KMDSSRM),实现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油菜播前方案设计及产中调控指标预测。其中,播前方案设计包括产量目标与产量结构,品种选择,播种期,基本苗和播种量,移栽方案,肥料运筹及水分管理等;调控指标预测包括叶龄动态,叶面积指数动态,角果皮面积指数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等。油菜栽培管理知识模型的建立,克服了传统油菜栽培模式及专家系统地域性强和广适性差的不足,从而为实现油菜栽培管理决策的定量化和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