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水稻"三控"栽培技术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可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用量,提升稻米食用安全。同时,该技术通俗易懂,操作容易,效果较好。基于此,对水稻"三控"栽培技术予以介绍,以供参考。1"三控"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水稻"三控"栽培技术通俗易懂,操作容易,效果好。"三控"栽培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该技术中的"控肥"是通过控制总施氮量及前期施氮量的比  相似文献   

2.
<正>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是不同目标产量下各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标准,要求种植者对自已的稻田进行诊断,并与标准对比,及时采用施肥、灌溉、植保等进行调控,从而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技术于一体的栽培技术体系。一、叶龄诊断技术宗旨及思路在水稻生长的每个阶段,特别是在直接决定产量构成  相似文献   

3.
<正>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是不同目标产量下各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标准,要求种植者对自已的稻田进行诊断,并与标准对比,及时采用施肥、灌溉、植保等进行调控,从而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技术于一体的栽培技术体系。1叶龄诊断技术宗旨及思路在水稻生长的每个阶段,特别是在直接决定产量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4.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在叶龄模式,群体质量调控基础上,集成精确诊断与管理技术而形成的水稻栽培模式。它是通过精确播种量、移栽密度,氮肥的总量和前后施用比例、通过水肥的合理促控,使水稻的生长按照预先设计的"水群体、壮个体、高积累"模式生长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控制水稻病虫害、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生产目标"。为探索水稻种植最高海拔区水稻产量潜力,检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适应性,探索当地适宜的高产栽培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5.
<正>水稻简化栽培技术是指能简化水稻程序和减轻水稻栽培劳动强度的技术。近年来,中青壮年劳力基本上外出务工,或者是从事与种植业关联度不大的行业,在农田务农从事水稻生产的人员基本上是老年人,他们的耕作劳动强度越轻越好,程序越简单越好,因此水稻简化栽培技术在现实中有重要的推广意义。一、水稻抛秧栽培法水稻抛秧具有"一减四省两增"的优点,即减轻了劳动强度,省工、省秧田、省种、省水,增产、增收。抛秧的秧苗不能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的栽培技术在不断更新。近年来,水稻直播技术在黑龙江推广较快,深受农民欢迎。水稻直播是一种轻型栽培技术,与传统育秧插秧栽培相比,具有省工、省力、提早成熟、利于发展规模化生产、产量高等优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但同时存在着难全苗、草害重、易倒伏的难题。因此,在生产上应特别注意掌握好"全苗早发、除草防害、增肥防早衰、健壮栽培防倒伏"等技术措施。现笔者将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膜下滴灌水稻是新疆天业集团通过8年研究、探索出的一套世界首创的高产、高效、优质、生态膜的水稻现代化栽培技术。水稻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突破了传统种植水稻的"水作"方式,全生育期无水层、不起垄,每667 m2灌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一项充分挖掘水稻种植产量潜力、促进水稻增产的新型栽培技术。采取嫩秧早栽,"三围"种植,稀行密窝,密中有稀,稀中有密,群体个体结构合理,能够达到增产增收增效。近年来,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断扩大,对提高水稻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1水稻强化栽培的技术路线水稻强化栽培是从国外引进,经国内科研、推广机构多年试种并加以改进后再逐步示范推广的一项  相似文献   

9.
水稻旱育稀植规范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育稀植小弓棚育秧技术是一整套以水稻旱育秧、以规范化栽培,平衡配套施肥,病虫害防治、种子管理配套的水稻栽培技术.1992年引入吴忠市市区进行试验示范,当时采用以"打机井、小弓棚、移栽灵、机插秧"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体系,为市区水稻的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孟连县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而水稻塑盘育秧抛秧栽培技术是集省工、省种、省水、省秧田、省成本、增产、增效为一体的水稻轻型栽培实用技术措施,能大幅度地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曾被农业部列为"九五"期间十项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之一。"十二五"期间,孟连县水稻塑盘抛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孟连县水稻塑盘育秧抛秧的生产现状,并结合具体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阐述了孟连县水稻塑盘育秧抛秧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水稻-藏红花生态高效种植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藏红花生态高效种植模式,即在水稻收获后利用冬季空闲地块种植藏红花球茎,是一种"粮经结合"、"水旱轮作"的种植模式。为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现将其茬口安排及效益、水稻栽培技术、藏红花大田栽培技术及室内管理技术进行总结介绍。  相似文献   

12.
水稻节水栽培是在选用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在水稻栽培全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栽培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省灌溉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水稻旱作栽培技术通过"以稻治涝"解决低洼地块作物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志华 《农业与技术》2015,(3):93-94,100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从2000年《世界水稻》杂志上引进的一种新型高产栽培技术。水稻强化栽培是一项高产高效、易于掌握应用、技术简便、应用前景广阔的生产技术,不仅袁隆平院士用其指导超级稻培育生产,各地农业部门广泛应用,农户经过培训即懂,现场演示即会操作的栽培技术。超级稻更高产,常规品种大增产,技术人员能掌握,普通群众能学会,不分地域田块能推广。预计将是水稻大面积生产的重点推广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64,自引:4,他引:60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文章利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数据和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了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和稻作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了中国的水稻生产经历4个阶段的特点,良种良法配套对水稻增产的贡献,不同阶段创新的稻作技术;简述了全球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的特点;回顾了中国矮秆品种、杂交稻及超级稻品种更替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创新;剖析了水稻高产栽培存在的新问题;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创新与品种生育特性配套的水稻种植制度、生产模式和环境协调的栽培技术,发挥品种产量潜力和应用,可以实现增产增效,促进水稻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我国农业经济的基础产业,水稻的种植直接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大力提高及探究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显得十分有意义。需要积极落实泸县的"六统"政策,加大基础设施的完善,创新水稻栽培技术,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新农业》2021,(11)
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因此探索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不断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确保我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水稻种植前准备、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三方面,对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是不同目标产量下各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标准,要求种植者对自已的稻田进行诊断,并与标准对比,及时采用施肥、灌溉、植保等进行调控,从而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技术于一体的栽培技术体系。一、叶龄诊断技术宗旨及思路在水稻生长的每个阶段,特别是在直接决定产量构成  相似文献   

18.
《宁夏农林科技》2014,(1):102-102
<正>2013年12月4日,受宁夏科技厅委托,宁夏科技成果管理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院农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水稻直播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粳稻核心种质的构建及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效应分析"2个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经鉴定委员会审阅相关资料、听取汇报、质询和讨论后,同意两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水稻直播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针对宁夏水稻直播生产中存在的播量大、保苗难、氮肥施用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种植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水稻栽培技术的好坏对水稻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水稻的栽培技术比较差,水稻的质量也会严重下降。本文研究了水稻的栽培技术,分析了栽培技术对水稻品质的影响,希望通过提高水稻品质来优化人们的生活品质。近年来,有机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有机农业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它的出现有助于解决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水稻-西红花"水旱轮作,能提高西红花的产量和种植效益。为促进该轮作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从水稻品种选择、种植方式、水浆管理、施肥方法、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总结了水稻栽培技术;另从施肥整地、种球处理、种植方法、冬季培管、春季培管、收获等环节,总结了西红花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