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从鄂西三峡库区现状着手,分析了鄂西三峡库区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并初步探讨了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
从鄂西三峡库区现状着手,分析了鄂西三峡库区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并初步探讨了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3.
鄂西三峡库区护坡固坎植物选择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研究了鄂西三峡库区植被现状。针对库区人多地少、坡耕地多的特点,提出了鄂西三峡库区护坡固坎植物选择的一般原则,并根据各植物的个体生物生态学特性、保土保水功能及其经济利用价值等因素,逐一筛选了适合鄂西三峡库区护坡固坎的植物。  相似文献   

4.
根据长江流域特别是三峡库区的调查和研究资料,论述了长江流域历史上自然植被的破坏情况,指出自然植被的破坏历史,就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发展史。对三峡库区19个县市50年代与80年代森林覆盖率比较和森林现状分析,表明三峡库区森林植被破坏十分严重,目前森林覆盖率平均只有19.5%;同时库区自然植被出现逆向演替,即植被退化,并指出了植被退化的一般规律。根据对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土壤侵蚀和产沙情况的调查资料分析,表明这一区域侵蚀产沙的主要面上来源是沿江的农田,库区长江河谷两岸大量存在的崩塌和滑坡也是侵蚀产沙重要的点来源。通过对三峡库区各类土地利用方式侵蚀程度、面积和比例的统计分析,反映出三峡库区土壤侵蚀状况是随着森林植被的逆向演替而相应发展和加剧的,森林植被保护和建设是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湖北是我国鳞毛蕨属植物资源较丰富的省区之一 ,通过对湖北鳞毛蕨属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发现 :湖北鳞毛蕨属植物的分布随着森林植被的变化而变化。在水平分布上随经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以鄂西山地丘陵植被区和鄂西南山地植被区分布最为集中 ,由此向西到川东种类递增 ,向东明显减少 ;随着纬度的逐渐降低 ,从北到南种类逐渐增加 ,到鄂西南种类最为丰富 ;鳞毛蕨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典型取样的方法,对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内9个主要森林类型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9种典型森林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结构特征明显,从主要乔木树种的空间聚集分布上可以看出,不同物种对生境具有不同的要求,它们的分布与生境紧密关联,以典型森林群落类型的垂直分布结构规律性突出。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现有坡地植被是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演替而来的天然次生林和荒地草坡及人工林植被。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40年代的45.5%降至1985年的21.7%,而且面积分布不均匀呈“岛状”和“斑块状”。坡地植被的退化导致了土壤瘠薄。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群落代表性种群空间分布信息为切入点,利用Max Ent模型拟合种群适宜生境,再结合Arc GIS平台完成海南热带山地雨林的空间分布数据获取,尝试探索一种快速、准确、大面积获取植被分布数据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代表性种群适宜生境模型拟合精度均高于0.98,拟合结果可靠性高,海拔和温度是种群分布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热带山地雨林空间分布范围预测结果良好,通过比较霸王岭、鹦哥岭、尖峰岭、吊罗山等地区的山地雨林分布特征,明确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山地雨林总面积约612.68 km2,分布海拔区间为600m~1480m。该文在植被分类和空间分布范围获取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期望可为森林植被的精确分类、快速获取以及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森林植被层作为水文环境要素,对降水、蒸散和径流等水文通量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国内外对于森林植被对水文通量的空间分布的影响,在垂直方向上分层次进行水文通量变化过程的研究,在水平方向上按照林地与非林地的对比,森林植被类型之间的对比,甚至同一树冠的不同部位的对比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以森林植被对这3种水文通量要素空间分布的作用为基础,系统概述了近年有关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的动向,指出将来可能着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 宜昌地区高山②林区是鄂西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山天然森林有的已经采伐,有的正在逐步扩大采伐利用和经营活动.因此,迅速调查高山天然森林类型及其森林植被分布规律有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例如,有助于了解森林树种资源,发掘高山乡土速生树种;有助于认识和探讨天然森林的组成,生态及发  相似文献   

11.
重庆库区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共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439种。其中兽类有98种,鸟类有277种,爬行类34种,两栖类有30种。开县、奉节、巫山、丰都四县最为丰富,而渝北、巴南和云阳较低。由于库区开发早,人口压力大,原生植被保存很少,因而动物栖息的生境多样性贫乏,造成陆栖脊椎动物的种类少、旗舰种少,一些重要物种在库区消失,目前一些有重要研究、经济价值的物种残存在片段化的、面积很小的常绿阔叶林中;库区现有陆生脊椎动物多是一些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种类,动物群落向着适应农田草灌和居民区生境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12.
消落带植被是三峡水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水库安全和库岸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消落带植被的空间分布及优势植物组成是消落带治理植物材料选择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基于三峡水库干流巫山-秭归段典型消落带的植被调查,研究消落带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植物生活型、优势植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下降,消落带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减少;1年生草本植物在群落中所占比例增加,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比例因地而异(巫山消落带为增加,秭归消落带为减少),木本植物所占比例减少。淹水较深区段消落带植被的优势植物主要是莎草科的莎草和禾本科的狗牙根、毛马唐、狗尾草及菊科的鬼针草等;淹水较浅区段的优势植物种类有所增加,但处于优势的仍然是莎草科、禾本科和菊科植物。能够在淹水区段存活的植物大多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特殊的繁殖特性及对淹水和干旱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林——三峡库区最主要的森林类型之一,对维持区域碳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新田林场40 a~45 a生马尾松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同时结合铁山坪林场46 a~51 a生马尾松林文献资料,探讨了三峡库区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碳分配格局。结果表明:马尾松林的总生物量约为140.00 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所占比例大于80.00%。新田林场和铁山坪林场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的总碳储量分别为206.28 t.hm-2和197.78 t.hm-2,其中植被层约占1/3,土壤层占2/3。植被层中,乔木层碳储量占绝对优势。土壤层的碳储量主要集中于表层,土壤层碳储量呈现出随深度而降低的规律。与其它地区关于马尾松林的研究相比,年龄相近的林分,三峡库区的马尾松林碳储量偏低。因此,对三峡库区的马尾松林进行合理的经营管理,可能增加其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土壤水分含量是对地表生态过程有着重要影响的生态因子,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选取三峡库区典型植被类型杉木、马尾松混交林(A)和马尾松纯林(B),通过网格(3.00 m×3.00 m)取样,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群落(30.00 m×30.00 m)0.00 - 20.00 cm土壤水分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两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不同,样地A和样地B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分别表现出弱和中等强度的变异性;(2)两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水分具有良好的半方差结构,半方差函数曲线可以用球状模型进行拟合。土壤水分的空间相关范围存在明显的差异,有效变程分别为51.00 m和12.37 m;土壤水分分布格局呈明显的斑块状分布;(3)在本研究区域内,植被、地形和地貌等是影响土壤含水量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作者针对三峡库区植被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库区水土保持型植被恢复与建设的重点区域——低山丘陵区为例,在现有植被建设模式基础上,从生态规划、树种选择、群落结构配置等方面加以提高和改进,筛选和配置出对各区适应性强的植被建设模式,为该区植被恢复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 is a constant presence in the natural world that significantly affects plant behavior at a variety of levels of complexity.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fine root biomas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fine root biomass in the upper layer of soils (0-10 cm) in three Masson pine (Pinus massoniana) stand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hina, was studied in 30 m × 30 m plots with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both the live and dead fine root biomass of stand 2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other stands, 2)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fine roots in the three stands was caused together by structural and random factors with moderate spatial dependence and 3) the magnitude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live fine roots ranked as: stand 3 > stand 1 > stand 2, while that of dead fine roots was similar in the three stands.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range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for fine root biomass varied considerably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while soil properties, such as soil bulk density,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itrogen, may exhibit great effect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ine roots. Finally, we express our hope to be able to carry out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tial heterogeneous patterns of plant and soi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7.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群落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了研究,该区植被属于华中植物区系,地带性植被在森林分区上为中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亚地带,属三峡武陵山雪峰山林区。主要类型有:低山针叶林、中山针叶林、中山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灌草丛和草句。在分类系统上采用植被型组(Vegetation type group)一植被型(Vegetation type)一植被亚型(Vegetation subtype)一植物群系(plant formation)一植物群丛(Plant association)为分类等级,共分为5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包括50个主要群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MODIS NDVI的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MODIS—NDVI遥感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三峡库区2000—2009年的年最大植被覆盖度,并在像元尺度上分析库区年最大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大部分区域处于高植被覆盖度,并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年最大植被覆盖度大于60%的区域占92.35%;近10年来,库区年最大植被覆盖度总体呈微弱上升趋势,其中呈显著增加或降低趋势的像元数仅占7.16%,在20个区县中石柱、江津和丰都的植被覆盖度存在退化风险;降水是影响库区植被覆盖度年际波动的主导因子,当年5—8月降水量与年最大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最高,但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其中呈显著正相关区域主要分布于库区西部低山丘陵农业种植区,该区域降水增加有利于植被生长,而部分高海拔地区的年最大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呈显著负相关,过多降水反而会抑制植被生长。  相似文献   

19.
马尔可夫链模型在森林资源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马尔可夫链建立了鄂西三峡库区森林资源时空变化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库区到2010年时林地面积达到830165hm^2,比目前增加4022hm^2,到2030年前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林地面积达到834638hm^2,比目前约增加10495hm^2,比现有林地增加12.7%。达到稳定状态时,森林资源总体结构与目前相比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林地覆盖率由目前的46.8%增加到62.4%,林地质量和生产潜力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