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猪脑脊髓灰质炎又称为捷申病、猪塔番病、猪病毒性脑脊髓炎。是由猪捷申病毒(PTV)引起的猪脑脊髓灰质炎、繁殖障碍、肺炎、下痢、心包炎和心肌炎、皮肤损伤及无症状等多种表现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目前在我国主要为混合感染,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混合感染较多,引起猪高热病、流产、仔猪死亡以及腹泻、肠炎等,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1.临床症状该病多为散发,在  相似文献   

2.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是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视觉过敏、震颤、轻瘫和惊厥为主要特征。本病最初发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捷申城,因而又名捷申病,又称塔番病、猪脑脊髓灰质炎、猪病毒性脑脊髓炎。1病原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的病原是猪脑脊髓炎病毒,属于细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肠道细胞致病猪孤儿病毒。病毒呈圆形,无囊膜,直径约20~25微米,衣壳呈20面体对称,用磷钨酸负差染色时,  相似文献   

3.
猪萨佩罗病毒(porcine sapelovirus,PSV)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可引起猪脑脊髓灰质炎、肠道、呼吸道、生殖器官疾病等多系统综合征。2011年作者在我国爆发猪脑脊髓炎为主的某猪场首次分离到1株PSV,随后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PSV在我国猪群中广泛存在,具有较高的感染率。PSV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猪细小病毒、捷申病毒、B类和G类肠道病毒等混合感染病猪,以致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诊断和综合防控难度增大。迄今,PSV的入侵与感染、变异与迁移、免疫与致病、暴发与流行、跨种间感染与传播等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主要对PSV病毒的发现与生物学分类、病毒形态结构和基因组结构特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PSV的诊断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为诊断贵州省都匀市某猪场送检病料的感染类型,调查了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特征,并采用多重PCR检测技术对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猪场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为诊断中牟某猪场送检病料的感染类型,调查了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特征,并采用PCR检测技术对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猪场存在猪细环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猪瘟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海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42-7843,7845
[目的]为了弄清河南省猪瘟的流行病学规律,研究猪瘟强毒株感染情况,查实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情况。[方法]使用ELISA方法和革兰氏染色方法对301份病猪的样本进行猪瘟强毒抗原及细菌感染情况的检测,分析猪瘟在河南省猪群的感染、流行范围情况及同细菌病的混合感染情况;对猪瘟阳性猪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并对采取措施后没有效果的猪场进行了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的检测,确定混合感染情况。[结果]猪瘟在河南省流行广泛;猪瘟病毒的平均检出率为26.25%;细菌感染占猪瘟病毒总阳性样本的25.31%;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与猪瘟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综合性防治措施实施后对大部分猪厂效果明显;但对混合感染的猪群效果不好。[结论]猪瘟与细菌、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混合感染是造成猪瘟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是净化猪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刘跃生  李军星  徐丽华  赵海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70-10472,10515
[目的]为养猪生产中猪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临床检查、PCR和RT—PCR检测,对猪场外购生长猪、自繁母猪及哺乳仔猪先后发生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混合感染的疑似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确诊为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混合感染,继发猪链球菌2型感染。通过采取隔离、淘汰、消毒、药物防治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该研究可为类似猪病的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猪捷申病毒(PTV)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检测方法,并应用于广西猪群PTV感染诊断。【方法】通过对GenBank中登录的PTV不同血清型基因序列,在5’端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经退火温度摸索及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建立PTV的RT-PCR检测方法,并对广西部分猪场腹泻病例进行猪捷申病的感染诊断。【结果】所建立的方法能特异性地扩增PTV,不能扩增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A群轮状病毒、猪C群轮状病毒、猪丁型冠状病毒。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检测低至1.16 pg/μl的质粒模板及12.15 pg/μl的核酸模板。应用建立的RT-PCR方法对2018年3月-2019年4月从广西部分猪场采集的235份病猪腹泻粪便进行PTV临床检测,PTV阳性为24份,阳性率为10.21%。【结论】建立的PTV RT-PCR方法简单特异、灵敏度高,可适用于实验室PTV检测诊断。广西部分受检猪场已存在PTV感染,应予以警惕,加强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9.
猪圆环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都是猪易感的病毒性传染病,猪圆环病毒是一种免疫抑制病毒,可以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猪伪狂犬病毒主要引起猪发热和脑脊髓炎,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感染猪有神经症状,出现转圈运动。猪圆环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经常发生,2019年3月,灌云县同兴镇某猪场发生疾病,生猪表现为消瘦,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经过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确定为猪圆环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混合感染,经过积极治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猪脑脊髓炎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猪的一种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常见的有脑脊髓灰质炎和血凝性脑脊髓炎两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猪主要表现神经症状;预防本病必须加强母猪管理,加强猪场环境消毒工作,粪便做到无害化处理;本病一旦发生基本无法治疗,必须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1.
猪高热病(猪无名高热综合症)是由多种病菌及病毒混合感染引起.多种病原感染及继发感染共同引起的以发热、皮肤发红和明显呼吸道症状等为特征的疾病.发病时,猪场内往往先有几头猪发病,几天内迅速波及全群;各年龄段、品种、性别的猪均可发生;发病具有季节性强(多发生在高温季节)、发病率高、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较高等特点.最重要的是该病常与非典型猪瘟(温和型猪瘟)病毒、圆环病毒、蓝耳病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链球菌病等病种混合感染,从而导致病情复杂化,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2017年12月份,辽宁省某猪场的仔猪发病死亡,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RT-PCR、PCR方法检测,确诊为猪圆环病毒Ⅱ型和蓝耳病毒的混合感染。结合该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并及时控制猪病。  相似文献   

13.
猪伪狂犬病毒病与圆环病毒病2型混合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诊断贵州省都匀市贵定县某猪场送检病料的感染类型,调查了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特征,并采用复合PCR检测技术对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猪场存在猪伪狂犬病毒病与猪圆环病毒病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猪圆环病毒病在我国广泛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损失。由于本病可以影响猪只的免疫系统,降低其机体免疫功能,并继发相关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又因各年龄阶段的猪只均易感、常年都可发病、能导致多系统功能紊乱,且发病隐蔽和早期症状不明确,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给本病的预防、治疗和防控带来了巨大困难。着重对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进行介绍,为降低本病发生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引起猪腹泻的主要病原,近几年来,国内猪流行性腹泻呈高发态势,山西省多个地区规模化猪场发生哺乳仔猪腹泻,死亡率高达80%~100%。猪圆环病毒2型是我国目前感染率最高的疫病,可引发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损害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猪病研究室从各地规模化猪场采集因腹泻病死哺乳仔猪肠道内容物及肠系膜淋巴结各53份进行分子学检测诊断。结果发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阳性率为90.6%;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率为69.8%。认为当前猪流行性腹泻严重发生与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有密切关系。因此,在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同时,要重视猪圆环病毒2型的免疫工作,并采取相关的综合防控措施,控制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混合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晓龙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156-157
本试验通过RT-PCR方法对113份疑似病料进行了检测,用以调查猪群中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痛毒混合感染情况.实验结果表明:34份样品表现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占样品总数的29.2%.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在我国猪场混合感染的发病情况,根据Gen Bank中PRRSV ORF5及PCV2 ORF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建立了分别用于检测PRRSV、PCV2的RT-PCR及PCR方法,对2013—2015年采自吉林、辽宁、黑龙江、山西、山东、广东6省192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PRRSV感染率为22.9%,PCV2感染率为64.3%,28份样品为混合感染阳性,阳性率达14.58%。猪群中PRRSV和PCV2的感染比较普遍,混合感染率也较高,加重了疫病防控的难度。  相似文献   

18.
笔者实验分别建立了用于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及猪轮状病毒的RT-PCR方法,通过该方法对52份疑似病料进行了检测,以调查猪群中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轮状病毒混合感染情况。实验结果表明,17份样品表现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与猪轮状病毒混合感染,占样品总数的28.8%。  相似文献   

19.
猪病具有多且杂的特点,随着养殖模式的规模化发展,猪病发生具有显著特点——更加复杂。近几十年来,经过畜牧兽医同行的不断开拓,养殖技术及配套先进手段不断提高,但猪病依然是个“老、大、难”问题,“老病”多发、“新病”难治成为当前我国猪场疾病的基本特征。归纳而言,猪场常见病主要是单纯细菌性疾病、单纯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疾病、中毒性疾病及营养性疾病等。针对此类常见病,预防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应对传染性疾病。因此,务必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从饲养人员的思想认识及猪场内部管理两方面着手,即做好“人”的工作,同时也做好“猪场”工作,从根本上预防猪场常见疾病。  相似文献   

20.
1发病原因仔猪高烧不退是由免疫抑制性猪病和多种病毒、细菌、原虫混合感染而引起的病症。1.1生物因素猪瘟病毒、蓝耳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体、链球菌、支原体等病源混合和交叉感染,病源在7种以上,其中以猪瘟病毒感染率最高,最为典型。以蓝耳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体、圆环病毒、猪瘟病毒混合感染为常见,一般猪瘟病毒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以猪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