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池塘青虾立体养殖是在池塘双季青虾养殖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各项技术措施并增设池中网片,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及空间,降低浅水区域相对密度,从而提高养殖产量。通过春秋双季养殖,实现亩产青虾100公斤,鱼种10公斤。一、池塘条件1-面积:成虾池5~10亩为好,虾苗培育池5~8亩,要求长方形,长宽比1∶2-5,塘埂宽度3~5米。2-土质:以壤土为好,有利塘埂的坚固、水质的肥沃,池塘不漏水。3-水深:水深在1-5米,不宜过深,有利水草生长、光合作用、溶氧补充及青虾的栖息吃食生长。4-水质:水质清新、无污染,水中溶氧…  相似文献   

2.
一、河蟹养殖 1.抓紧做好河蟹池塘的排水工作,争取有充裕的晒塘时间,利用空气中氧气直接氧化分解底泥中的有机物,为前期水草生长和水质调节提供良好的养分,减少后期底泥的耗氧。连续养殖3年以上塘口,清除过多淤泥,留10~15厘米厚的底泥。  相似文献   

3.
陈军 《科学养鱼》2001,(8):21-21
一、选择适宜塘口龙虾一般与鱼种培育同塘混养,选用水深1.5米以上、塘埂宽度2米以上、经过彻底消毒杀菌、无敌害生物的池塘、河沟。塘内适当栽种水草,一般占塘口面积1/5左右,供龙虾脱壳时隐蔽和栖息。塘口配备进排水渠道,并安装网罩,以防龙虾随水外逃和敌害生物的侵入。虾苗下塘前要施基肥培肥水质,保证虾苗肥水下塘,下塘后有充足的饵料食用。在塘的四周用河蟹防逃设施围栏,防止龙虾外逃。二、种苗来源1.从自然界中人工捕捞,要求苗种规格整齐,无病无伤,附肢齐全,网具捕捉,禁止使用药物捕杀的苗种。2.通过人工繁殖培育苗种放养…  相似文献   

4.
每年夏天当南美白对虾养殖进入了高温期管理阶段,池内对虾养殖密度大,对虾生理机能旺盛,对虾处于生长的高峰期;饵料投喂量大,池内残饵和排泄物不断增多,水质污染加重,水色透明度降低;藻类、细菌等生物繁殖旺盛,生物量大,水体容易出现温跃层、氧跃层等分层,易使池塘水体产生氧债  相似文献   

5.
培育池塘水质是一个复杂又细致的过程,农谚有“看水养鱼”,“调好一塘水,才能养好一塘鱼”,总结了调节水质的重要性。特别是精氧池塘,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和饲料投喂量的增多,在夏季高温季节,水质管理尤其重要。加强高温季节水质的科学管理,是提高池塘溶氧,促进鱼体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疫  相似文献   

6.
<正>一、水质管理针对目前高温季节,应加深水位,尽可能保持在1.5米以上。水质要清新、溶氧要丰富,每天最好适当添加一部分新水,尽可能降低水温,增加水中溶氧。对于我区大多数多年的老塘口,建议此类塘口每隔15~20天用光合细菌、EM菌或芽孢杆菌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产》2012,(12):56-59
A 池塘高效增氧技术 技术概述: 1.技术提出的背景 水体是水生动物生活的环境,水中的溶解氧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鱼、虾高密度养殖中,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决定着水体容纳生物的密度,即使水质良好,但由于投喂饲料和动物排泄物带来的大量营养和有机物质,池塘也会出现低溶氧.因此,增氧显得尤为重要.使用增氧机可以有效补充池塘中的溶解氧,但传统的水车式、叶轮式增氧机只能提高池塘上层水体溶氧,却难以为池底提供充足氧气.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产》2014,(2):42-44
<正>技术概述:1.技术提出的背景水体是水生动物生活的环境,水中的溶解氧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鱼、虾高密度养殖中,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决定着水体容纳生物的密度,即使水质良好,但由于投喂饲料和动物排泄物带来的大量营养和有机物质,池塘也会出现低溶氧。因此,增氧显得尤为重要。使用增氧机可以有效补充池塘中的溶解氧,但传统的水车式、叶轮式增氧机只能提高池塘上层水体溶氧,却难以为池底提供充足氧气。  相似文献   

9.
增氧设备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宏斌 《中国水产》2011,(11):49-50
养殖水体中的溶氧水平关系到养殖水生动物的生存、生活和生长,进而关系到养殖成败和养殖效益的高低。根据对我国传统池塘养殖水体中溶氧水平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在水体总溶氧量中,70%左右的溶解氧来自于水体中的植物尤其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30%左右来自于大气的溶入。通常情况下,水体上层的溶氧量较高,池塘底层水体的溶氧量较低,往往低于lmg/L。溶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殖鱼、虾的摄食量、饲料转化率以及生长速度。据有关资料显示,养殖鱼类在溶氧Nc3mg/L时的饲料系数要l:t4mg/L时增大1倍;在溶氧量7mg/L时,  相似文献   

10.
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上的高效应用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上有净化水质、增加溶氧、促进生长、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密度、增强水生动物免疫能力、提高成活率和防病治病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标 《科学养鱼》1998,(11):22-22
青虾池塘养殖的中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水质调控、饵料投喂、种好水草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一、水质调控1.水深由放苗时的0.8米逐渐加深至中期(8、9、10月份)的1.5米以上。2.注水根据天气、水质变化来注水,8、9月份的高温季节,应坚持每7~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平  相似文献   

12.
三、苗种培育技术1.鱼种培育美国鮰的鱼种培育是将当年繁殖的鱼苗(含4厘米左右的夏花鱼苗),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经过100~120天的养殖,培育至体长10~15厘米、体重50克/尾以上、体质健壮的大规格鱼种。鱼种培育池以2~5亩为宜,水深1.5~2米,池水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调节水质及控制pH为6.5~8.5;在7-8月高温季节或阴雨低气压天气,如发现水中溶氧低于3毫克/升或发现鱼有浮头征兆,应减少投喂量并加注清新水,及时开启增氧机增氧。  相似文献   

13.
锦鲤系观赏鱼类,是鲤鱼的变异种,经过人工长期选育改良而获得,已成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大型鱼类。其除具有观赏价值外,还具有营养丰富、肉质细嫩等特点,人工养殖前景较好。现将锦鲤养殖一、鱼苗培育1.塘口条件培育鱼苗的塘口不宜过大,1~3亩为宜,水深保持0.8~1米,前期水位略浅些。随着鱼体增大和水质变化,每隔一个星期换水1次,将污水排去一部分,并加注一定量的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并且水位有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加水时,应使水流沿池壁缓缓流下,以免损伤幼鱼。2.饵料仔鱼孵出后,开始时不食不动,粘附在鱼巢上,依…  相似文献   

14.
林仕梅 《内陆水产》2003,28(4):18-19
5河蟹的池塘养殖5.1养殖模式目前池塘养蟹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用当年早繁蟹苗育成V期幼蟹,当年养成80~100克的商品蟹。二是放养1龄大规格蟹种,当年养成150~200克的大规格商品蟹。三是暂养育肥,自7、8月开始陆续收购50~100克的黄蟹,进行精心饲养,强化催肥,达到上市需求。四是以鱼为主,鱼蟹混养;以蟹为主,蟹鱼混养。5.2水质调节①池水应保持清、爽、活的状态,保持中等肥度,透明度30~50厘米左右,溶解氧要求5毫克/升以上,pH值在7.5~8.5之间;高温季节,水深要保持1.5米以上,同时每隔5~7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30~40厘米,以增加水体溶氧,刺激…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几年克氏螯虾土池养殖实践,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现把我们的做法总结如下。l 前期准备工作1.l 池塘条件 池塘最好选择在水源充足、地面开阔、地势略带倾斜的地方。周围没有山林或建筑物阻挡,可保证通风良好,有利于池塘水的搅动对流。虾塘面积不限,但从便于管理看,以长方形,3~5亩为好。水深0.7~1.5m,不宜过深,有利于水草的生长、光合作用、溶氧补充及螯虾的栖息摄食与生长。在适温情况下,以浅水养殖为好。水质清新无污染,水中溶氧4mg/L以上,pH值7.0~8.0。排灌水系统要做到排灌分开,有利水…  相似文献   

16.
1.适当控制饵料投喂量夏天饵料投喂量过多会增加鱼类的耗氧,剩余残饵污染水体会加速养殖水体的水质败坏,因此,要适当控制饵料投喂量。投饵要实行"四定"的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相似文献   

17.
张家港市青虾养殖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秋季青虾商品率过低,一般仅为30%左右,大量不能上市的小规格幼虾只能作为虾苗出售,售价仅为成虾的1/3~1/4,严重地影响到青虾的养殖效益.对此我们通过采取培植肥水、适时合理放苗、加强水草水质管理、投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控制秋繁苗、做好病害防治等一整套措施,使该市的池塘养殖青虾在保持原有产量的前题下,秋季商品率上升到70%左右,使青虾养殖效益增加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一、河蟹病害的综合预防1.调控水质河蟹长时间在高温条件下易性早熟且个体小型化,也易患病。因此在夏季需保持水深0.6~1.2米,透明度35~40厘米,pH值7.5~8.5,日最低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并经常换水。2.布草投螺水草和螺蛳是河蟹优良天然饵料,有助于改良底质和净化水质,水草还可为河蟹提供附着、隐蔽及蜕壳的场所。实行畈状种植水草,按每  相似文献   

19.
<正>青虾肉质鲜美,消费市场广阔,养殖投入成本低,苗种易于解决,适应性好,是一个潜力很大的优势养殖品种。青虾养殖蟹池套养推广成效显著,得到大面积应用,成为河蟹养殖重要的配套技术。池塘主养由于对水质要求比较高,既要解决溶氧问题,又要合适的肥度、丰富的适口藻类,同时青虾浅水生存,饲料投喂技术要与其相适应,这些因素制约了青虾主养的发展目前青虾养殖存在规格大小  相似文献   

20.
六、影响养虾高产的因素影响罗氏沼虾池塘养殖取得高产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从总体上说可分成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两大类。1.自然环境因素(1)池塘面积  养罗氏沼虾的池塘不宜太小,太小的池塘水温不稳定,水质不易控制;太大的池塘饲料投喂困难,池中央的虾不能正常摄食;过深的池塘往往底层缺氧造成罗氏沼虾栖息环境不良。(2)池塘水质  池塘水质不良,溶氧不足,罗氏沼虾长期处于低氧环境中,会导致生长缓慢,甚至浮头和泛塘。(3)敌害生物  池塘中敌害生物,如凶猛鱼类、鸟、蛇等会大量捕食罗氏沼虾;又如各种水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